回覆列表
  • 1 # 九月家常美食

    這是一個讓人看了就會餓的問題

    假設列舉出一堆營養學大師,或者頂尖運動員說些太專業的術語,估計很多人看著看著心裡就會想,“好吧道理我都懂可是堅持不住啊……”

    如何克服飢餓感

    克服飢餓感最源頭的方法不僅僅是管住嘴,也要吃的正確。一旦吃好吃對了,那飢餓感產生的時間和頻率都會大幅降低。給大家推薦幾個小妙招

    1.多吃膳食纖維高的食物:膳食纖維高的食物往往不能直接吞嚥,且咀嚼次數多,刺激下丘腦飽腹中樞,減少食物量且熱量低

    2.先喝湯後吃飯:過去我們的祖輩缺吃少喝,常說的一句話是“看菜吃飯”,意思是菜少飯多,菜好吃您得悠著點;可是現在您得反其道而行之,“看飯吃菜”,雖然飯不多,但要多吃菜(別忘了指體積大、消化慢的蔬菜)建議在飲食時應當調整結構、顛倒吃序,進餐前先喝一大碗素菜湯,到進餐時多吃菜,少吃飯,用蔬菜飽腹。就怕您飯吃得少,菜也吃得少,那豈有不餓之理

    所以總體而言,克服飢餓感和大禹治水差不多——如果只是強行命令自己不要去吃,怕心理防線大壩總有一天會被飢餓的洪水沖垮。而如果吃的正確吃的好,那麼飢餓感就也會被控制住

  • 2 # 醫露

    之前我認為想吃就吃,飢餓感是身體給的訊號,因為缺乏才想吃,刻意控制反而不好。

    有時候,明明肚子不餓,但見到吃的就管不住嘴;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吃著自己鍋裡的,看著別人鍋裡的……

    兩年前就吃傷了,大半夜狂吐,得了急性胃炎,打那之後胃就不好了,落下病根了,不敢再吃。

    我現在有飢餓感的時候就控制控制,一直想吃的時候,就吃點比較消磨時間的東西,儘量不再大吃大喝。

    有研究說,飢餓感與大腦中負責記憶和感知的海馬區、腦島、尾狀核三個區域密切相關。經常出現飢餓感,可能是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十二指腸球部潰瘍、糖尿病、下丘腦綜合徵、向心性肥胖這五種疾病,都會讓身體總是處於“飢餓”狀態,胃口大開。

    老是暴飲暴食,其實不利於養生,七分飽應該足夠了。而且容易肥胖,得胰腺炎、糖尿病、腎病之類的。所以我建議少吃一些,控制控制。

  • 3 # 港島熊貓姐

    飢餓感是每個人先天的,比如說嬰兒懂得什麼時候飢餓,如果飢餓的時候得不到食物,就會大哭一場,發出訊號。

    那麼當我們身體產生飢餓感時該如何對待呢?

    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對自己身體情況首先做個剖析

    1、您是在正常一日三餐解決情況下再度產生的飢餓嗎?

    2、您的體重是否超重,普通營養能量已無法滿足您?

    假如是平常正常未進食產生的飢餓就很簡單,及時補充能量就行,但倘若是以上2點原因就需要學會每日的食物營養規劃了,畢竟吃的過多過飽會導致肥胖以及很多慢性病變

    一日三餐按時吃,每一餐最好8~9分飽,餓的時候在額外的三餐里加多1-2餐低脂食物來增加飽腹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腸胃不適

  • 4 # 大可健身減肥

    身體餓的時候紅燒肉,回鍋肉這些日常喜歡吃的就會出現在腦海裡,這個時候嘴裡會分泌唾液(這就是我現在的感受),想吃呀!其實晚上我吃的不少了,熱量已經足夠多了,如果再吃點可能會造成熱量過剩,導致脂肪堆積,想想自己的大肚腩我還是忍住了,我喝了一口水,看了看我喜歡的影片,餓勁一會就過去了,過去後腦子就不會那麼強烈的想吃了!身體裡兩個我在做鬥爭,不吃的那個我戰勝了想吃的那個我,時間久了,那個不遲的我已經形成了習慣,下意識的就會控制住了,想想自己的大肚腩,想想自己的脂肪肝你確定還要吃嗎?

  • 5 # 雕刻你的美

    之所以與飢餓感對抗,很大原因無非怕胖。

    無論現在哪種體型,只要是健康的、無負擔的,都不要把吃東西當成“罪惡感”來對待。吃東西本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即便是有減脂瘦身的需求,也只是需要規劃飲食,而不是硬挺著,餓了就吃,腸胃餓出毛病還談什麼身材和健康呢。

    肥胖無非是攝入了過高的熱量,有時候吃飯其實七八分時就已經不覺得餓了,只是一直在延續吃的動作來滿足味蕾而已。所以在八分飽時就停下,不要讓自己吃撐。

    什麼食物熱量高,容易發胖?必須是油分大,含糖高的食物。比如零食甜點、飲料快餐等,即便是家常飯菜,也有很多此類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腐乳肉、糖醋汁調成的菜等。這類食物很好吃,並且容易過量,經常吃對血壓血糖和心血管都沒好處。

    飲食清淡些,營養均衡些,三餐合理搭配,半晌餓了也可以稍微吃一些水果、牛奶、少量堅果來抵消飢餓感。

    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只會養成良性迴圈,善待自己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 6 # 大耳廚師

    飢餓感是因為,胃部收縮,扯動了胃外部的神經造成的現象!而胃距離心臟很近,所以人在很餓的時候,會有心慌的感覺出現!

  • 7 # 江一魚

    飢餓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它是人體很自然的一種生理反應,餓的時候吃就好了,有那麼麻煩嘛?當然,對於減脂人員,它真的是惡魔一般的存在,你懂的,哈哈哈哈!

    要想對抗小惡魔 就要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飢餓感

    飢餓是有機體營養物質缺乏而引起的不愉快機體感覺,其引發因素有胃排空後的收縮,血液中某種營養物質(如血糖濃度)的減少,以及下丘腦攝食中樞活動的加強。飢餓感會造成人精力不集中,影響思考或學習。

    飢餓感是身體發出的訊號,它源於人的熱能減少,導致下丘腦供能不足,假如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發出飢餓感,是可以正常攝入食物進行能源補充的,適量攝入碳水化合物可以緩解飢餓感。

    飢餓感是人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還沒到正常攝入食物的時間的話,我們可以少量攝入一些食物,等到了正常攝入時間,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飯點,再正常吃飯,是非常健康的。

    對抗飢餓感?好好接受它!

    重點來了!敲黑板!

    假如您是一位減脂人員,當飢餓感來臨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焦慮,要勇敢地接受它,改變它!

    從生理角度來說,飢餓感是身體發出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當身體發出飢餓訊號的時候,攝入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例如蔬菜,米飯等,飢餓感會隨之得到消除,但是!進食的速度一定不要太快!吃太快容易進食過量!

    因為食物轉化成葡萄糖,再給大腦發出吃飽的訊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個時候進食,就需要細嚼慢嚥,給身體一定時間的反應空間!

    不要長時間讓身體處於飢餓狀態,長時間飢餓一是對胃不好,過多的胃液分泌給身體帶來胃部疾病,再者心理長期對飲食控制的壓抑會爆發報復性飲食。採用少食多餐或者三餐8分飽是最好的選擇了。

    終極大法!

    用低熱量飽腹感高的食物代替高熱量的食物

    這是我在減脂過程中發現的終極對抗飢餓感的大法,食物整體熱量低,飽腹感高,雖然吃的飽飽的,但是熱量非常低,一頓飯就省出別人跑一個小時步的熱量呢!

    推薦的食物

    紫薯 生菜 土豆 燕麥 油麥菜 苦菊

    哈哈哈 就是傳說中的吃草!

    魚兒在減脂期間的最愛是輕食沙拉,也推薦給你們哦!

    一切生理的反應都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它讓我們感受到自己在真實的活著

    好好珍惜它 讓它帶給你的越來越好

  • 8 # 瘦龍健康

    很多人一日吃三餐,還吃很多零食,卻越吃越餓,永遠都吃不飽,這就是易胖體質。

    還有些人,一日一餐也不餓,很少有撓心的飢餓感,吃多了很難受,餓著更舒服,這是天生的易瘦體質

    其實,經常餓的人,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肚子想吃,而是『心裡想吃』,不吃受不了,這就是所謂的『一頓不吃餓得慌』。

    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有些人必須吃三頓,有些人一天不吃,都無所謂

    → 沒吃正確的食物

    吃有些食物,會讓你食慾非常旺盛,不斷想吃,很容易進入一個惡性迴圈,這些食物,主要是含糖的加工食品,飲料等等。

    加工食品,如果不具備激發你食慾的能力,它的銷量就會很差,也不會上超市的貨架。

    大家都知道糖的危害,但是,很少有人能具體說清楚,糖最大的一個危害就是刺激你的食慾,讓你吃很多食物

    糖會從兩個方面影響我們的行為:

    第一,生理上癮,糖對大腦的獎勵中樞系統影響很大。

    之前給大家分享過兩個研究,有研究發現,吃糖以後,刺激大腦的區域和可卡因一樣。

    第二個研究,有毒癮的老鼠,會更加喜歡吃糖,而不是毒品。

    這些影響會讓人感覺到愉悅,第一次吃糖,可能吃一點就滿足了,以後你的需求會越來越多。

    一旦你不吃糖,你就會頭疼,顫抖,易怒,情緒激動,急需要刺激血糖來滿足身體的需求。

    第二,吃糖後,會讓血糖飆升,同時刺激胰島素分泌,當身體胰島素過多時,人腦無法接收到瘦素的訊號。

    這個訊號很重要,我們需要這個訊號告訴自己,已經吃飽了,很滿足了。如果大腦接收不到訊號,就會認為你在捱餓,就會讓你一直吃一直吃。

    你發現了嗎?當你喝兩瓶可樂的時候,你會覺得還不過癮,而喝兩瓶水後,你就不會再想吃東西了。

    → 低血糖導致飢餓

    胰島素是降血糖的,胰島素很強勢,幾個小時後,會引起血糖很低,出現低血糖。

    一旦出現低血糖,大腦就會給你發訊號,趕緊攝入高升糖的食物,如果你不及時攝入。

    你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易怒,焦慮,全身發抖,兩眼放光,到處尋找食物的現象。

    → 胃空了

    如果胃空了,開始咕咕叫,胃會給大腦發訊號,你應該進食了,其實,這個時候離消耗完糖分還有很遠,因為血液中可能還有很多糖。

    時間到了

    如果你一直都是12點吃午餐,一般情況下,到這個點,你的大腦也會給你發訊號,該吃飯啦,該吃飯啦。

    →情緒性飢餓

    負面情緒壓力,都會刺激飢餓素,你會試圖透過進食來緩解自己的情緒,壓力。

    → 心理性飢餓

    空虛、無聊、寂寞冷,此時,你第一想到的就是進食,很容易無意識的吃多,這個時候的飢餓感和生理沒有關係,完全是心理性飢餓。

    真的,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只會越來越胖,糖尿病風險越來越高。

    每當我給朋友講這個原理的時候,朋友們總是說:“兄弟,道理我都懂,可是我真的做不到啊,真受不了餓肚子啊。”

    好的,現在,我就來講一講,如何慢慢做到,每天少吃一頓,不慌亂,不焦慮,不難受,甚至一天一頓也很舒服。

    只要你一步一步來,做到了這一點,不管是減肥,還是改善健康,你都會感覺非常輕鬆。

    首先,餓了再吃,不餓不吃

    不要到點就吃飯,如果要瘦身,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只要做到這點,你至少可以減少20%的進食量。

    第二步,斷絕所有的零食,只吃正餐。

    這一步,可以減少刺激血糖次數,避免低血糖出現,也能減少刺激食慾的次數。

    第三步,早餐建議晚點吃,晚餐建議早點吃,慢慢縮短進食時間。

    這樣可以,延長空腹時間,縮短飽腹時間,有利於提高胰島素敏感度,也可能增加棕色脂肪,有利於減肥,最重要的是,有利於控制食慾,鍛鍊飢餓感。

    第四步,慢慢進化到,一日兩餐,或者一餐加一頓小餐。

    這樣你刺激血糖的次數越來越少,你會慢慢體會到舒服的飢餓感,不再一餓就心慌,發汗,緊張,焦慮,就算餓了,也會很舒服。

    最後一點,最重要的是,儘量減少米麵糖的攝入量

    這是最核心的,也是從一開始就要做的,米麵等精製主食和糖是最容易刺激血糖的,高血糖和低血糖都是這些食物導致的。

    平時儘量選擇蔬菜,肉類和好的脂肪,這些是飽腹感最強,營養最豐富,又能穩定血糖的食物。

    只有穩定了血糖,才不會出現低血糖,你才能輕鬆做到,餓了也不難受。

    很多人說,我不吃麵就吃不飽,其實不是吃不飽,而是吃不爽。

    吃米麵糖後,很容易刺激大腦產生多巴胺,長期刺激後,會上癮。

    所以,儘快減少米麵糖,你不僅僅會自然少吃,瘦身,身體的很多小毛病都會消失哦。

  • 9 # 低碳飲食情報局

    其實有時候我們餓並不是真的餓。飢餓感分為情緒性飢餓和生理性飢餓。

    01、生理性餓感肚子咕咕叫,出現飢餓的生理特徵。再怎麼“等”,還是想吃東西。時間越久越覺得餓。怎麼分散注意力,還是想吃東西。

    生理性飢餓表示你真的餓了,需要透過進食補充能量。

    02、情緒性餓感沒有肚子咕咕叫這種特徵。“等”一會兒後,貌似不想吃東西了。時間越久,沒有變得越餓。反而是情緒變得越焦躁。做些有意義有目的事情後,就不想吃了。

    情緒性飢餓或者壓力性飢餓,則並不是真的餓,只是饞了或者想透過食物來排洩情緒以緩解壓力。

    除了以上方法,還可以透過飢餓等級表來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食物或有沒有吃多。

    等級1和2時:說明極度缺乏食物,急急急需進食!

    等級3和4時:說明身體出現生理性餓感,你需要食物。

    等級5以上時:基本表明生理上已經飽了,如果還想吃東西,就是情緒壓力餓。

    現在學會如何判斷飢餓感了嗎?

    最後提醒大家一點,在進食的時候建議應將吃飯速度放慢一些。因為我們的大腦發出飽腹指令會延長20分鐘,因此建議:

    吃得慢的人,感到飽了——建議停止進食;吃得快的人,感覺自己快飽了——建議停止進食。

    學會判斷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性質的餓感,有助於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瞭解自己的身體,進而正確判斷進食。

    偶爾饞了吃一定沒關係,不要太有罪惡感,但切不可將情緒和壓力作為「吃」的藉口,盲目進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節返程路上你堵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