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梁話三農

    為什麼以前的農民會要很多的孩子?明知道窮養不起但還是要很多個孩子?

    不是有句話叫“人多力量大”嗎?抗日戰爭那年代,就是因為人少,所以兵少,容易被欺負,所以解放後,才鼓吹大家多生孩子,再加上國際局勢不穩定,隨時可能爆發戰爭,像北韓、越南等戰爭就說明了一切,在武器落後的情況下,勝利的果實主要靠人堆出來的,當然也說明了上面的決策也是對的。

    就拿我爺爺奶奶他們來講,他們就生了六個孩子,再加上我太爺爺太奶奶,總共10個人,擠在一棟七八十平,且只有四個房間屋子裡,現在每次去我奶奶家探望她老人家,我就很好奇,當年這麼一大家子是怎麼擠在一起的?

    其實生太多,也是挺不容易的,在當年養孩子,都是給一口飯吃就行了,因為家裡人口太多,甚至吃不飽,至於小孩長大是什麼樣,未來的路就好像定型了一樣,就是娶老婆、分家、種地,即便在後來長期的三四十年裡,農村的父母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孩子丟給老人看管,教育問題完全不管,能考得上學校就繼續讀,考不上就打工或者種地,導致新一代農村年輕人學歷偏低,走父母的老路。

    正所謂形勢逼人,在貧窮的年代,大家都放開了生,如果你生的太少,就很容被欺負,基本都是人口多的家庭,欺負人口少的家庭,或者就是懂事的人欺負不懂事的人,但凡涉及到一些利益問題,首先考慮到的就是自己,從中謀私情況在過去的農村非常嚴重,雖然我爺爺奶奶生了那麼多,也經常被另外一家人欺負,在分農田和山林的時候就少分一些,有些家庭或者個人,甚至連山林或者農田都沒有,很多都是靠爭取過來的。

    不過人多力量大的後遺症可不小,在一二十年裡,全華人口數暴增,而糧食卻有限,農民越過越窮,像我爸媽他們小時候都是餓過來的,為了控制人口問題,在八幾年的時候,開始推行計劃生育,女的生了孩子後如果不去結紮,就會被強行帶去結紮,找不到人就為難對方的親戚,連親戚都沒有就推房子,在我們村目前還保留著兩處當年計劃生育破壞的痕跡。

    總的來說,在過去,農民的觀念就是越窮越生,而且還要多生男丁,你不生就會被欺負,因為父母都是這麼過來的,他們對此有著深刻的教訓,不過在嚴格的計劃生育下,農村大量生小孩得到了控制,卻造成了另外一個後遺症:男多女少。導致如今農村出現了幾千萬的男性光棍。

  • 2 # 山東耿耿

    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說法,現在也有不一樣的看法

    1.早在解放之前那個時候每家的孩子也比較多,不光一家孩子多,幾乎家家都是這樣,那個時候比較落後,閒著沒事總打架,家裡孩子多了互相都有照應,被別人欺負了有兄弟姐妹們幫襯,總體來說比獨生子女要好,就算不打架別家看著人口多也不欺負,。這也是期中的原因之一。

    2.剛解放之後,那個時候家家都有土地,地裡農活也比較多,那個時候沒有機械化作業,只能靠著勞動力。那時候雖然窮,但是家裡也缺勞動力,只有生孩子,孩子多了勞動力就多了。還有同樣的原因就是被別人家欺負,多生幾個孩子,壯大家族實力。我們村現在就有很多那個時候的老人,有的都排到老七老八的。

    3.到七十年代,那個時候的農村生活質量也有所提高,但是也是很亂,整天打架鬥毆,孩子不上學整天吊兒郎當,那時候也是生孩子多了別家不欺負,即使欺負有兄弟幫襯,這是傳統的想法。其次就是這個年代開始考大學,教學改革了,那個年代在農村都是想著,只有考上大學才有出路,加上孩子們不用心,每家都多生幾個孩子,能有一個考上大學家裡就算是光宗耀祖了,在農村考大學才是唯一的出路。

    4.到了九十年代,那時候計劃生育也比較嚴,生孩子有的也是為了不讓別人欺負,偷著生,有的家庭也看到養孩子男,逐漸的獨生子女也比較多了。這個年代超生有的都拆房子,還有的不要女孩就要男孩,也導致了這個年代男女比例失衡,男多女少現象,導致現在娶媳婦難,只有靠著天價彩禮娶妻。

    5.二十世紀出直到現在一個家庭要兩個小孩,是為了給孩子作伴生了個二胎,還有想著兒女雙全,再有就是重男輕女,也有很多家庭要獨生子女,因為看到九十年代的孩子娶媳婦特別難,為了以後減輕負擔也就不再多要孩子。

    總之,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苦衷,生活所迫。

  • 3 # 春去秋來75

    以前農民都有多子多福的思想,經過黨和政府的教育,特別是計生人員的工作,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對計生人員提出的觀點也接受了,如:“只生一個好”,“獨生子女好”,“少生優生幸福一生”,“多生超生毀你一生”,“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種樹”,,,,現在生育率降低,農民在耕地裡種樹,計生人員功不可沒。

  • 4 # 茅山道士書籍

    那時候剛建國,全靠勞動力,為了響應中央號召人多好乾活!一個家庭孩子都有七八個!現在的自動化了,要那麼多人口真的沒多大意義了

  • 5 # 使用者106647933641

    那時生養子女成本低,能免強溫飽就行。同時信奉兒(女)多好種田,種莊稼需要接班人;防老更是生兒育女的主要目的。

  • 6 # 漢中新三農

    農耕社會,是以家庭經營為單位,勞動力是最寶貴

    中國社會是農耕文明,從早期農耕的誕生、發展到成熟,生生不息,延續至今,經濟活動是以農業生產為主。這就是俗話說的,以種地為生。在生產力水平低的情況下,農耕生產經營組織形式,必須以家庭為單位開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才能保證完成春耕、秋收、冬藏。一個家庭沒有強壯的勞力從事農耕生產,這個家庭就不能維持生計。勞動力從哪裡來,當然是多生孩子。人丁興旺,家才興旺,家族才興旺發達。這就是為啥,明知家窮,多生孩子養不活,也要多生,期許就是為家庭的生計。社會發展到現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以家庭為經營組織形式仍是主體,勞動力依然是決定因素之一。只不過受到養孩子的成本壓力,生孩子的觀念稍有進步而已。

    為家庭繼香火、頂門立戶的傳承觀念改變難

    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傳承,耕讀傳家,其中最深入老百姓骨子裡東西,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子的那套說教可以淡忘,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祖訓,很難從大部分人,尤其從農村的農民腦子裡抹掉。為了家庭繼香火、頂門立戶,生四五個孩子很正常。要是前頭生的孩子都是女兒,不生男兒還不罷休。只不過,中國三十年的計劃生育,沒有多生孩子是政策條件不允許而已,但多生孩子的文化基因還在。

    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養老觀念根深蒂固

    為防老、養老多生孩子,這是個經濟問題,也是個社會問題。在農耕社會,沒有社會保障養老統籌一說,這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結果,中國才起步,社會養老統籌服務體系還處在完善階段,畢竟中國還長期處在初級階段。城市人口養老是否要好很多,廣大的農村農民養老問題,還沒有真正有效解決。農民多生孩子為防老、養老,靠得住靠不住是結果,但現實如此,養老的問題必須想到,還要計劃著。

    當然現在社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生孩子的養育成本逐年升高,即使放開了二胎生育政策,城鄉都因高房價等經濟壓力,不想多生了,說明經濟條件是決定人口生育的基礎和關鍵,人們的生育觀不是一成不變的,時移事變,人總是在社會進步中迂迴向前走的!

  • 7 # 手機使用者62428356131

    以前不光農村生孩多,城市也沒少生,實際城市農村差不多,看來你年岑不大,不知當時的社會情況,中國從49年解後是不計劃生育的,那時華人口只有四億多人,因剛解放國家一窮二白,世界各國如中國建交的很少,美國在經濟上封鎖中國,所以各種物資奇缺,但是囯家對各種物資實行供給制度,就是人人平均制,從口糧到生活用品一律按人供給,所以那會是很窮但是生活有保證,城市生了有糧本吃底價口糧,農村生了吃生產隊的平約口糧,所以那個時侯的農村勞動力很累很苦,困為那各時候沒有機械化全平人工苦力種地,還要為國無私的修路修水利工程修跌路機傷 國 家重點工程都少不了農村勞動力,打下的糧食也要把最好的送給國家,自己受餓也要保國,所以50年後全國生育很快,直到66年後國家開始提倡計劃生育,直到現在。

  • 8 # 洪瑋燦

    這個問題跟環境有關,以前很多農村都是沒電,到了晚上一早就上床,太早也睡不著也就找點樂趣做,就這樣生了一堆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明了哪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