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70606335740

    對戰爭缺乏預見,準備不足:從鴉片戰爭開始,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就沒有停止過,但是自中法戰爭後,相對平靜了很多年,這也使中國的政治家的神經鬆弛了些。

    而且在甲午戰爭前,朝廷和大部分朝臣對於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多年前,認為日本不足為慮。在日本傾盡全國之力擴充軍需的時候,清政府反而放鬆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了軍費預算。

    過於依賴外交,延誤軍機:清政府在面對戰爭的時候,並沒有採取正確的戰略。當時的掌權者慈禧太后等都是主和派。從戰爭開始到失敗投降,清政府一直努力的都是爭取英俄德法等國家的調停,以次來達到求和的目的。

    信奉“武器決定論”:在近代戰爭中,武器裝備作用遠比古代更加重要。但是李鴻章卻過於信奉武器決定論,認為日本的軍械和技藝都強於中國,中國的武裝平定內亂有餘,但是抵禦外悔不足。作為戰爭的主要指揮者,這種消極態度必然會對戰局產生消極影響。

    封建統治的腐朽沒落:清朝末年,國家四分五裂,如同一盤散沙。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存在嚴重分歧,朝廷也分成帝后兩派。在國難當頭的時候也沒有停止。所以,沒落腐朽的清政府是不可能領導一場反侵略戰爭取得勝利的。

    軍隊素質低下:政治腐敗必然會影響到軍隊建設,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屢戰屢敗,潰不成軍,沒有打過一次勝仗,這和軍隊綜合素質低下是有直接原因的。當時全國的軍隊中,北洋軍是最好的,但即使是北洋軍也存在著嚴重的問題,軍紀渙散、操練廢弛、貪汙腐化、精神萎靡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姐妹相聚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