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62297337979

    名詞義:

    1、象形字。小篆字形。像鳥形。本義:焉鳥。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見蒼翠一林,其中則楮煙墨宇,椒櫪坎地,群焉胙充,飛而不舉。——唐·黃滔《唐城客夢》

    2、通“顏”( yán)。額。

    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荀子·非相》。高亨雲:“焉,蓋顏之借字。”

    代詞義:

    1、表示指示,相當於“之”。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哪裡或那裡。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焉,代詞,那裡,指南海。)——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什麼。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4、怎麼。

    食其祿,焉避其難?——《三國志》

    5、兼詞,兼有介詞“於”加代詞“此”的語法功能,相當於“於是”、“於此”。

    二陵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不擇事而問焉。——清·劉開《問說》

    伏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副詞義:

    1、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等。

    2、於是;就;乃;則。表示兩件事或數個事接連發生。

    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史記》

    連詞義:

    1、於是。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出入,一日行萬里。——《列子》

    助詞義:

    1、表示結構,用於前置的賓語之後,相當於“之”“是”。

    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國語》

    2、字尾,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副詞之後,相當於“然”“樣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書·秦誓》

    語氣詞義:

    1、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啊”。

    且以五帝之聖焉而死, 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記》

    2、用於句尾,表示陳述或肯定,相當於“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

    3、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乎”“嗎”。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詩·唐風》

    4、用於句尾,表示感嘆,相當於“呢”“啊”。

    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史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哄女朋友開心時該說什麼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