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禾苗苗苗

    似乎“作”這個詞在今年的影視螢幕特別流行,前段時間《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就是一個把“作”寫到極致的典型案例,他想盡辦法的折騰兒女,最後得了一個老年痴呆症,終於不作了,也收穫了滿滿的幸福。如今《我們要好好的》中的尋找在很多觀眾眼裡就是作出來的抑鬱症,說的嚴重一些就是無病呻吟,簡直是沒事找事!

    尋找住豪宅裡,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老公因為忙無暇顧及家庭,就讓她在家照顧照顧孩子,其實她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比如什麼SPA,上網,搞搞社交等等,怎麼就給抑鬱了,身在俗世的我們是在搞不明白,甚至能過上那樣得日子夜裡都會偷偷笑起來的。

    魚與熊掌孰能兼得,在普通人生活裡,老公要掙錢養家,自然陪伴的時間短了,如果一味留在家裡,你就會說他窩囊,賺不來錢,就會不自覺和隔壁小區的磚石王老五相比較。哎!生活呀!那有那麼美好,一邊賺著高工資,一邊在家其樂融融,估計這樣的日子也沒有幾個人能過得上吧!

    說到底就是這尋找這個人物不好,不真實,不接地氣,不容易和觀眾產生共鳴,因此會這麼招黑,討人厭甚至難以理解,劉濤駕馭起來也覺得怪怪的,生硬了很多。和《歡樂頌》中的安迪比較起來簡直是天壤之別!尤其是劉濤在演繹尋找面試的那一段戲,肢體僵硬,目光呆滯,面目猙獰,很多人看了這一段果斷棄劇。

    什麼時尚魔鬼,我雖然現在還不能穿上12釐米的高跟鞋跟上時尚的腳步,但願意穿著平底鞋跟著你們奔跑甚至雀躍!可惜配上這段生硬的表演,就覺得這麼好的一段臺詞用錯了場景!所以有人說國內不缺好演員,缺少的是好的故事和好的人物,我想這一點在尋找這個角色體現的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故事的細節也經不起仔細推敲。尋找要離婚尋找自我,孩子都不要了,也不去看一眼,抑鬱症再嚴重,總能定期和孩子經常見面吧!好漢那樣聰明的孩子也一定會理解的呀!明知道向前是一個不會照顧孩子的人,卻依然狠心的把孩子丟給了向前。那個閨蜜彎彎到挺不錯的,裡裡外外的照顧好漢,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看著比尋找都親切多了!

    尋找的戀情安排的也很糟糕。胡楠一個咖啡廳的老闆,年輕有為,風度翩翩,喜歡他的女生就win來說就有一大堆,按常理怎麼也都輪不上尋找,可這胡楠誰也看不上,唯獨看上了尋找,而且似乎是一見鍾情,面試的是時候幫助他,幫助她租房子,喝醉酒了照顧她。兩個人站在一起總感覺是兒子和媽媽,怎麼也少了點情侶的感覺。難怪觀眾怎麼吐槽,看不下去呢?

    尋找其實也只是脫離了社會六年,怎麼就感覺與世隔絕了一般,不善於交際,不善於言辭,基本的保護意識和生活常識都沒有,做事丟三落四,經常犯一些弱智的錯誤。這樣的人怎麼能好好的照顧孩子呢?這從邏輯上都說不通呀!就好漢那智商,絕對都在尋找之上,會做早餐,會安慰爸爸,迷路了會找警察。在看看尋找,發錯傳真,忘記行李,犯了錯誤了就要離職,怎麼看都不想一個三十多歲成熟女姓該有的行為,反而像一個涉世之初的小姑娘!

    最關鍵當胡楠對他丟擲愛情橄欖枝的時候,她還假裝糊塗,欣然接受,一個結過婚,有感情經歷的人這一點都分不清楚,哎!那真是讓人無語了!說的好聽是天真,善良,說的難聽就是裝,有心計,“作”!好好的日子不過,非要出來和年輕人競爭,遭大家的排擠,博取小青年的同情!哈哈,目前看下來就是這麼回事!

    因此尋找這個角色身上還是有一股濃郁的瑪麗蘇,大女主,白蓮花的味道,一但貼上這個標籤,觀眾自然很難買賬,這也就是這個角色這麼招黑的根本原因吧!那麼你又是如何看待尋找這個人物設定的呢?

  • 2 # 樓蘭娛姐

    然而,世界上唯一全年無休的職業就是全職媽媽,你要照顧好孩子的一切,做家務,打掃衛生,煮飯,當保姆。在這些瑣碎中,許多女人的價值感在喪失,自信心在喪失,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喪失。

    這也是為什麼尋找會得抑鬱症的原因。七年了,她原以為和社會離得越遠,離家就越近。可是她錯了,與社會的脫節,造成了她的自卑、焦慮和恐慌。

    同類劇的熱播,證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些心理疾病患者

    前段時間熱播的《如果可以這樣愛》中,劉詩詩飾演的白考兒和佟大為飾演的耿墨池,他們的婚姻同樣不幸。他們彼此的愛人也都得了抑鬱症,並選擇了自殺。而喪偶式婚姻便是他們患上抑鬱症的原因之一。

    《我們都要好好的》將話題放在喪偶式婚姻、全職媽媽、育兒等方面,能夠引起人們深思和警醒。大家在奮鬥的途中到底丟了什麼?迷失了什麼?家庭中的女性是否需要關懷?這都是熱點,有現實意義。

    沒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是無法做到感同身受的。那些沒有談過戀愛,沒有結過婚,沒有生過孩子,沒有因家庭無奈放棄工作的女人或者男人,是無法體會到女主角內心的壓力和悲涼。

    前一個答主說尋找面試顯得太僵硬。我卻說,那就應該是與社會脫節了7年的全職媽媽求職時該有的模樣。

    她緊張,她迫切想要這份工作,但她又自卑,怕自己不行,怕自己給別人添麻煩。這麼多年來,她從沒有站在那麼多人面前說話,表達自己的觀點。她也沒有職場經驗,與人交流的能力在逐漸喪失。

    所以,尋找才會表現的很僵硬,很緊張。人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你無法體會尋找承受過的辛酸,也就無法體會她面對一根救命稻草時的迫切。

    請明白,女主角尋找是一個病人,她需要勇氣面對現實,也需要關愛和理解

    劉濤詮釋的尋找是一個病人,你怎可以拿她和沒結婚,沒孩子,健健康康,在事業上風風火火有成就的人想比呢?幸運的是,尋找已經得到了這份工作,還有體貼的胡楠和善解人意引導她的上司。

    她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相信尋找在職場上終會找到自我,成為事業上的女強人,這也將會帶給一大批全職媽媽的信心,給她們帶來改變自己的動力,比如我自己。

  • 3 # 鯉睦荷

    哦?我還以為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沒法看呢!只看了兩集果斷棄劇。單看主人公名字就知劇情:一個只顧往前衝、不大回家的老公叫向前!娶個不滿生活現狀,一心向外掙脫的老婆叫尋找!家裡還有個爹不見、媽有病、只能自己各種懂事的兒子叫好漢!這特麼是一家人還不作死?!……果然,最可氣的是那個劉濤大姐,雖然當今社會強調女性獨立、自我解放,但沒人讓你各種"作"啊:你這位老公不回家不是去吃喝嫖賭抽好嗎,他只是為一家人生活質量更好而拚命工作啊,他雖然沒有照顧到你卻也沒有照顧到他自己啊,他在公司遭人嫉妒排擠、沒日沒夜、廢寢忘食,回家還要自己找吃的還要天天看你臉色哄你開心……你與社會脫節為什麼不自己積極學習向上?沒人與你說話交流你自己為什麼不走出去參加社交?你有病為什麼不主動與老公家人朋友有效溝通?而且你的心心念念、要死要活的壓力只有一個:照顧一個親生的、身心都健康的、獨生兒子!!!你連自己老公和家人你都不必操心,真無法理解你到底抑鬱什麼呢?!……我相信,劇情一定是劉濤大姐拋夫棄子、獨立自強、成功走進與男人爭奪天下的職場生涯並大獲全勝並另外尋找到一個(或多個)愛她如命的男人!我只是想問:這種胡編亂造的電視劇到底要傳遞一個何種價值觀?!難道女性解放只能靠從怨婦抗爭回到職場拚殺才能得以實現???……這種爛劇,不看也罷!

  • 4 # 使用者2445391173438

    我也是追了七八集就看不下去了,個人感覺這個劇的價值觀有問題,是在鼓勵我們離婚嗎?首先不談是不是喪偶式婚姻,一個家庭,男人努力上進賺錢養家,讓老婆和兒子過上優越的生活,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潛力股老公,可是尋找卻不能理解老公的工作,執意離婚,離婚以後各自成家還生活得比以前更好,從社會要求女性要獨立的角度來看,這樣發展也無可厚非,關鍵是他倆的孩子也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反而得到兩個家庭的庇護,這就有點扯了。都說離婚最可憐的是孩子,都說原生家庭好,這個劇情如果這樣發展,就不太符合三觀,彷彿在鼓勵離婚!

    我怕我再看下去也想離婚了…

  • 5 # __fo

    太作不說,搞個工作總出錯,看著讓人想給她一巴掌。這個劇情也是服了。劉濤哭的很假,演的也很假,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戲

  • 6 # 欣晴8810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一個生活質量相當好,老公能力強又會賺錢,兒子聰明可愛,應該是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了,而且她還有個那麼親密無間的閨蜜,這生活已經是大多數女人所期望的了,可是從女主的角度來說,她首先是個病人,是個生病的人,抑鬱症患者最大的特徵就是情緒低沉,她們的神經是無法放鬆的,嚴重的也會有身體病症比如頭痛,頭暈不適甚至嗜睡等症狀,這些完全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試想這樣的媽媽和孩子每天在一起,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影響。想想都覺得可怕,尋找這個女人她其實是想突破自己,拯救自己,所以她說:“她是為了以更好的狀態回到兒子身邊”才會離開家人,但是在她這樣做的時候是沒有人可以理解的,丈夫不知道他病了而是認為她拋棄了他和孩子,幸好朋友比較靠譜,熱心的幫助可現實中哪裡有這麼好的朋友可以幫你接送孩子照顧孩子毫無二話的,還有誰能那麼幸運遇到永遠罩著你的上司?這些都挺難得的,不過劉濤演這個角色還是蠻具有挑戰性的,因為病人的木訥反應和常人會有所不同,緊張,敏感,神經質,俗話說工作可以治癒一切矯情,但是否能治療抑鬱症我們也只能當故事看看了,尋找這個角色似乎喚醒了家庭主婦們能夠在家庭之餘有份自己的事業,有事業才有自己的世界和圈子,女人自強獨立了才會快樂

  • 7 # 美酒到微醉

    其實 沒有抑鬱過的人是不能明白那種痛苦 不要說別人 當自己回憶起來的時候 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可這就是抑鬱症的恐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智慧海爾冰箱溫度怎麼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