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轉哥聊影視

    電影《找到你》上映第一來,我好多次在騰訊影片上電影頻道首頁上看到這部片子的banner宣傳照,忍不住好奇點了進去,看到它的影片介紹,好傢伙,評分竟然有8.7的高分,這讓我這個不怎麼看國內劇情片的我再也按奈不住了,趁著騰訊會員還沒到期,直接點選播放。

    影片看完以後,說實話我沒有被感動到,但是我看到了三個母親的不同形象,這三個母親的不同遭遇與作為共同反映出了中國社會女性最為真實的生存狀態。

    第一位母親便是姚晨扮演的律師李捷

    她正在與丈夫協議離婚,因為女兒多多的撫養權相持不下,她為了更有勝算,生完孩子不久就立刻投入職場。可是孩子總要有人帶,找了保姆又總不稱心,還把孩子的頭磕破了,好不容易找到孫芳(馬伊琍飾),能幹勤快、孩子又喜歡,她想著總算可以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趁著年輕,好好拼一番事業將來也可以給女兒更好的生活。

    然而,下了班回到家,這個看著老實巴交的孫芳,竟然把多多拐跑了。她急瘋了,跑去報案,卻被一個男警官沒好氣地質問:“怎麼現在才發現孩子丟了?”,嘲諷她是怎麼當媽的。

    李捷只能用哭啞了聲音回答說:“白天要上班。”

    一句話,道盡多少職業女性的心酸和無奈。

    本質上都是現實中,女性都會遭遇的同一種困境:你忙於事業,不想要小孩,或者分給孩子的時間少,大家就說你不是個好媽媽;你真的全心全意照顧家庭,大家就說,這是你應該做的。

    沒有理解,沒有認可,更沒有感同身受,社會給女性出的這道難題,足以把心理脆弱的女孩子殺死一萬遍。不結婚是你的錯,結了婚不生孩子是你的錯,生孩子只生一個是你的錯,生了孩子還要加班,也是你的錯。

    第二位母親便是保姆孫芳

    她是一個勤勞善良的勞動婦女,照顧多多盡心盡力,懂得哄孩子,大清早還給太太榨果汁,看她腳後跟被高跟鞋磨破了,又貼心地幫她粘上創可貼,實在無可挑剔。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會幹出拐賣東家孩子的事,李捷不明白。可是,隨著調查的深入,孫芳多災多難的前半生鋪展在我們眼前。她結婚當天因鬧洞房的人不規矩而踢了那人一腳,不被丈夫理解而被打,甚至是懷孕以後還得忍受著家暴的折磨。生下了天生帶病的女兒,丈夫不聞不問,她只能自己出來打工為女兒掙錢治病。為了女兒,甚至當起了人們最不恥的舞女。

    第三位母親就是李敏的一個離婚案的關係人朱敏

    她學歷不低,卻甘願在家相夫教子,過著一個全職媽媽的生活。結婚後,丈夫事業發展的很快,但是人也變壞了,丈夫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於兩人逐漸地鬧到了離婚的地步。她什麼都不要,只要孩子。但她的情況顯然處於劣勢,朱敏在法院外拉著李捷不撒手,求她看在都是女人、都是母親的份上,不要奪走她的孩子。換來的,是李捷冰冷得像刀一樣的話語:“你知道我為什麼努力工作掙錢嗎?我就是不願意自己變得跟你一樣,什麼都沒有,連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她付出了一切,且失去了在法庭上爭奪孩子撫養權的競爭力。

    假如你是一名母親,我覺得應該做到“三不要”:

    不要像李捷一樣太強勢,事業上可以強勢,但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需要適多一點溫柔的,畢竟沒有哪個男人喜歡一個很強勢的老婆,這樣最後的結局很能是離婚,給不了孩子一個健全的家庭。

    不要像孫芳一樣愛得那麼卑微,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自己甘願忍受丈夫的無休止的折磨與勒索。女人應該學會強大起來,要有能力保護好自己。

    不要像朱敏一樣那麼不理智,一旦做了全職媽媽,就代表著你可能已經完全失去了獨經濟權,失去話語權。只要自己強大起來,孩子的撫養權還是可以拿得回來的,要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身為人母,為母則強,這也許就是這部片要說明的含義。

  • 2 # 愛觀影

    《找到你》主要想表達的是母親與孩子的關係。

    1女強人,大律師李婕忙於工作,自己的女兒喊保姆媽媽,女兒碰見突發情況自己更是束手無策,工作雖然做的很出色,但媽媽這個角色卻是一塌糊塗,

    2保姆孫芳,剛結婚就被丈夫家暴,她說等有孩子就好了,可是她懷孕後還是被丈夫打的鼻青臉腫,她說等孩子出生就好了,可是孩子生下來就是先天膽道閉鎖,她全心全意顧家庭,換來了什麼?只能說她是可憐的

    3李婕的客戶的老婆,她有學歷有知識,為了孩子,做起了全職媽媽,可到頭來換來丈夫的背叛,與她爭奪撫養權,更是一點情面不講

    這三個媽媽讓我懂得身為人母,不能太把事業當回事,不能只顧事業不顧家庭,聰明媽媽是一定要調節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做到遊刃有餘,也要照顧好孩子與丈夫的關係,不能有了孩子,不顧丈夫的感受,總之一句話,做一個女人,就得事事都要顧全面,可人都不是萬能的,碰見事了要適當的向丈夫哭訴哭訴,撒撒嬌,更能聯絡夫妻感情,丈夫也會幫你分擔一點家事,何樂不為呢?

  • 3 # 泣血的玫瑰20

    首先為偉大的女人,偉大的母親,偉大的母愛而點贊。畢竟這裡的每個女人都是愛自己孩子的,都願意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很多,放棄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換作是我,我也一樣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乃至生命。為了孩子我可以放棄任何榮華富貴,甘願受苦受罪。為了孩子,我可以失去一切。畢竟孩子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最值得擁有的價值連城的寶貝。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

  • 4 # 隔壁吳同學

    感謝邀請。電影《找到你》中給我們的啟示,無論如何,孩子都會長大的,女性還是要為自己的人生負責,要為自己活。孩子很重要,自己也很重要,不隨便評頭論足別人的生活,也不要因為別人對自己的評頭論足而在意,就像電影裡面那個陪酒女說的話“關我屁事”啊。雖說男女平等,但是追根究底,我認為女性還是處於劣勢的,因此我們要更努力,女性變得獨立,自然變得從容。

  • 5 # 峰哥在鄉村

    失去選擇權和不選擇的生命,只會造成悲劇和不由自主。

    但無論無何選擇,都得承受後果,哪怕付出生命。

    一旦選擇,就會錯過部分(有時是很大一部分)生命。

    這是一部懸疑破案的架構+緊張揪心的氣氛+因人換述(回憶)的敘述+各人為進入(成為)一種角色(愛人、母親、妻子、自立者)的選擇,所昭示的命運結局。

    1、朱敏和芳芳選擇的命題是:如何繼續成為母親?。。實際要考慮和不斷“被”考慮的是,如何保持選擇權(自立於世,體現在事業和經濟實力)?

    2、李捷的選擇的命題是:必須保持選擇權。。實際要考慮和不斷“被”考慮的首要生命命題是:何為母親?

    3、張博和田寧實踐的命題是:如何做一個愛人?

    (張博有餘,田寧不足。芳芳家暴的丈夫已死,另一個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有錢變心追風逐月、但未見最後是否變化的朱敏丈夫王總)。

    4、無論如何選擇、如何基於生命

    有一個真正的交點:“自由”的點。

    就是那種“毫無戒備的、敢於付出生命的愛”。

    這一點,芳芳、李捷、張博都做到了。

    5、三女性和張博的選擇,都是偏沉了:選擇的結果力超過了生命承受度。

    只是芳芳、朱敏、張博沉在一頭;找到孩子之前的李捷,則沉在了另一頭。

    因此,這裡講述的,何止是當代女性如何定位、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之兩難的故事,如何享受選擇、又享受生命?就是男性,也不聲不響地大大履歷其中了。

    幾個交叉故事——

    1、李捷堅持律師工作、不能兼顧家庭、丈夫離婚孩子頻繁交給保姆、女兒被新保姆帶走、歷盡兩天心力交瘁終於找回、找回母親角色、家庭複合的故事

    2、李捷的強勢沒有敵過婆婆的強勢使得不做決定的丈夫田寧選擇離婚開始新生活、卻在一起找孩子的過程中重新發現妻子內在的母性和女性重歸於好的故事

    3、朱敏全職媽媽卻被丈夫王總出軌、律師幫兇幾乎失去孩子撫養權、自殺未遂、而在找孩子的過程中領會母性的李捷律師反水建議中重獲撫養權的故事(繼續成為母親)

    4、芳芳背井離鄉嫁入本地、卻頻遭家暴、生下女兒而非兒子、先天重病丈夫棄手、自己一力死當、出賣身體、想給孩子移植器官、吃人剩飯、受人籌款、和新男友一起借高利債仍然不能維持、孩子被迫出院終於病故、丈夫追蹤失手殺死對方、尋人帶孩企圖拐賣還債、帶走了卻帶出感情想繼續當媽媽、最終還回一死了之的故事。

    5、作為放高利貸者、拉皮條的、騙錢的張博,遇見真愛(“我拿你當家里人”)、無畏付出、為愛借高利債/殺人滅跡/詐騙/拐賣(未遂)終於伏法的故事。

    幾點個人感想:

    1、芳芳的劇情設計似乎偏極端、偏個案,悲則悲矣,如果能以朱、李的劇情為主體——她倆的情況遭遇,更符合當前城鎮生活的多數情況,就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吧?過於悲催,反而失了日常性。

    2、整個的冰糖葫蘆,由李捷作為串起來的棍子。

    但有一個情節:我沒看出合適的講述者,好像編劇或導演“硬插進去的”,就是第59分鐘時“驟雨夜的珠珠之死”這段——之前芳芳打電話和這一截沒有什麼“合適的”過渡,要說是她的回憶,未免有些勉強。

    不像其他情節,都有一個明確的回憶人或講述者。看起來,這截只是為了給“被”出院後的一個交待,又是補白李捷發現“冰箱裡的孩子”一個前因。

    3、和解或換位:雖然芳芳使心機迫使前保姆摔傷孩子、但她能令孩子快速安靜的天賦和看到完全不懂如何當媽媽的李捷,使她放棄拐賣初衷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把死去的孩子凍在李捷的冰箱?

    李捷沒有深瞭解她、沒深度對話、經常批評,只有幾次交流和愛護(開頭芳芳來事了汙褲子李捷一直幫助擋著行走、一起去海邊並探討李捷的離婚、芳芳幫她拒絕奶奶得探視……)這個轉變的程序貌似忽略了——想知道,是哪個點使她轉變想法的?只能說,是欲盡而中途折戟的母愛本能,超越了對錢(選擇權的某種基礎)的幾乎同樣苦逼至死的需求嗎?

    4、最感動的地方,在最後姚晨的跪地悔過,多重的悔過——對芳芳的未曾知遇、無意奪其病床、感謝她對孩子的關照、更多是發現了自己和芳芳在做母親上的天地差距(她承認她罵的對她的確不配當媽媽)……

    5、你,永遠大於你(可能)的角色。但是,又無從脫離這些角色而在。

    6、自由與愛、愛與自由。

  • 6 # 麗麗生活日記

    比如電影中《找到你》李捷(姚晨)它反映了現代社會普遍性女性的現實生活。他是一名律師,整天忙於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他僱了一名保姆孫芳(馬伊俐)來照顧自己的孩子,後來保姆又把他的孩子拐跑了,這時她才發現孩子才是她最重要的部分,於是她開始瘋狂的尋找,到後來終於透過警方的幫助找到了保姆和自己的女兒,當找到保姆和她女兒時,保姆要和她女兒一起跳入海中,最終理解苦苦哀求,並懺悔到她理解保姆孫芳(馬伊俐)為什麼要這樣做。最終孫芳(馬伊俐)把孩子給了她,跳海自殺了。

    它給我的啟發是無論事業有多麼重要,也一定要抽出一部分來陪伴孩子和家庭,因為家庭和孩子比任何都重要。等你後悔的時候,也許已經晚了。

    再說保姆孫芳(馬伊俐)她和她老公剛結婚,她老公就在婚禮上打了她,之後的生活也是不斷的家暴她,和她玩的比較要好的同村人勸她要和她老公過了,然而把希望寄託在她的孩子上,她認為有了孩子就好了。然而有了孩子,並非他所願,老公,還是繼續打她。沒辦法,她帶著她得了怪病的女兒一起離開,她想盡辦法給它的女兒治病。最終女兒還是死了。她女兒死了之後,他才想跟他的老公撇清關係,可是她老公不願意,後來她把她老公不小心殺死了。

    我感覺她是女性中最可悲的事例, 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身上,失去了自我,從未想過解決的辦法,以至於走上了不歸路。它給我的啟發是當遇到困難時和阻礙時,千萬不要把希望寄託在一個假設和想象的美好生活上,也許它並非所願,要為自己而活。生命只有一次,應該學著拿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而不是自己解決,斷送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另一位便是朱敏了,她和老公離婚,為了要到孩子的撫養權。可以什麼都不要,只要孩子。她讓我感覺到母愛的偉大不單單是嘴上所說,她更付出了行動,一個女人什麼都可以不要,只要自己的孩子,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決定一般的人是很難做到的。

    這部電影《找到你》給我的啟發是,我們更要好好的愛我們的父母,因為她把我們養大,實在是太不容易,其中的辛酸和苦辣,不是我們能體會到的。還有一個特別要說的是,我們女性同胞一定要好好的愛自己,把幸福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讓他人給你幸福。一定要有獨立的思想,自強自立。

  • 7 # Co可樂追影劇

    1女強人,姚晨扮演的律師李捷忙於工作,自己的女兒喊保姆媽媽,女兒碰見突發情況自己更是束手無策,工作雖然做得很出色,但媽媽這個角色卻是一塌糊塗,

    2馬伊琍飾演的保姆孫芳,剛結婚就被丈夫家暴,她說等有孩子就好了,可是她懷孕後還是被丈夫打的鼻青臉腫,她說等孩子出生就好了,可是孩子生下來就是先天膽道閉鎖,她全心全意顧家庭,換來了什麼?只能說她是可憐的

    3李婕的客戶的老婆,她有學歷有知識,為了孩子,做起了全職媽媽,可到頭來換來丈夫的背叛,與她爭奪撫養權,更是一點情面不講

    假如你是一名母親,我覺得應該做到“三不要”:

    不要像李捷一樣太強勢,事業上可以強勢,但是在家庭生活中,還是需要適多一點溫柔的,畢竟沒有哪個男人喜歡一個很強勢的老婆,這樣最後的結局很能是離婚,給不了孩子一個健全的家庭。不要像孫芳一樣愛得那麼卑微,為了孩子為了家庭自己甘願忍受丈夫的無休止的折磨與勒索。女人應該學會強大起來,要有能力保護好自己。不要像朱敏一樣那麼不理智,一旦做了全職媽媽,就代表著你可能已經完全失去了獨經濟權,失去話語權。只要自己強大起來,孩子的撫養權還是可以拿得回來的,要知道一切皆有可能。

    電影重點要說的,是三個處在不同環境,不同身份的女性,面對事業、生活和孩子的多重壓力時,內心的掙扎和不安。保姆孫芳為了孩子,受盡磨難和屈辱,但仍然沒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律師李捷雖然是個女強人,但她只能放下孩子,才能做好事業,可是她唯一信任的保姆,卻將孩子抱走……儘管孩子最終平安回到她身邊,可由此牽出的孫芳的悲劇卻令人心痛。另一個女性就是離婚案當事人、全職媽媽李敏,為爭得孩子的撫養權而痛苦,最後付出了毀容的代價。

    新時代的女性,既想活得精彩,在社會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又想做個好媽媽,把孩子照顧好、教育好,這本身就是矛盾的,糾結的事。就算家庭和睦、生活無憂,尚且不容易做到及格,何況影片中的幾個女性都面臨婚姻破裂的困局,要雙全談何容易!

    導演是理解社會給女性的這一難題的。他的心是悲憫的,目光是銳利的。女性從中獲得了理解。這樣就夠了。

    這三個媽媽讓我懂得身為人母,不能太把事業當回事,不能只顧事業不顧家庭,聰明媽媽是一定要調節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做到遊刃有餘,也要照顧好孩子與丈夫的關係,不能有了孩子,不顧丈夫的感受,總之一句話,做一個女人,就得事事都要顧全面,可人都不是萬能的,碰見事了要適當的向丈夫哭訴哭訴,撒撒嬌,更能聯絡夫妻感情,丈夫也會幫你分擔一點家事,何樂不為呢?

  • 8 # 佳木春生

    電影《找到你》圍繞著李捷尋找被孫芳帶走的女兒,看似是一部兒童走失的電影,其實是在講述當今時代女性成為母親後的生存處境,而這個尋找過程,也正是母親們找尋自我的過程。

    影片中姚晨扮演的女律師李捷,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多多像自己一樣,要陷入到婚姻的嘈雜中,所以拼命賺錢,改變女兒的生活處境;為了爭取女兒的撫養權,她將女兒交給了保姆,而拒絕原本撫育女兒的婆婆。在律師工作中,她用絕對的法律思維去思考人與人的關係,甚至有些走極端,在一場離婚辯護中,她對於為家庭付出一切的全職媽媽朱敏,並不同情,反而言語中流露出一種“你弱你活該”的態度,也告訴朱敏在當初選擇了成為全職太太的時候,就應當預料到有現在沒有工作、經濟能力無法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時候,這個時期,她是慶幸自己在工作,選擇了正確的路。

    在沒有經歷失去女兒的地獄一樣的兩天時,李捷對自我的認知和能力絕對自信,在女兒被抱走後,她用縝密的思維去分析時間結點,理智的找尋蛛絲馬跡,她的一切行動都是有效的,和警察同時找到了孫芳曾經的家,應當說,李捷在決定了和丈夫離婚以後,她決定了要獨力撫養女兒,不再依靠丈夫。

    但這份自信和從容,最終被孫芳和自己的女兒換床的命運交錯而打破,因為孫芳的女兒在強行出院後在家中夭折。也正是在對孫芳不幸的婚姻生活和救治女兒的悲苦命運的逐步抽絲剝繭的瞭解後,她才意識到自己過往對生活的認識還是不夠深刻,反而是異常幼稚和粗淺的,對於朱敏和孫芳的遭遇,她在撇除了商業社會中那一套冷冰冰的“存林法則”後,才徹底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這也反映了當下事業女性的困惑,在職場中的雷厲風行在面對家庭瑣事,其實是施展不開的,女性很難在母親和職場間找尋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在和丈夫的談判中,李捷丈夫如此說

    而最讓人深思的是,孫芳將死去的女兒珠珠的遺體放在了冰箱冷凍室裡,而在漫長的幾個月裡,李捷居然沒有發現,可以想到她在家裡的行動區域有多狹窄。

    影片中的女律師李捷,深知現實生活的殘酷,也對職場潛規則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她知道她的女兒多多將來要面對的是什麼,所以她願意為了女兒,犧牲一切,哪怕是婚姻家庭。在和丈夫田寧的離婚談判中,她坦言:

    一個女孩子的未來不應該被愛情和婚姻定義。

    她清楚她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讓女兒享受最好的生活和教育,同時也不至於在撫養權的爭奪中喪失主動權,這些認知,是律師的思維邏輯告訴她的,爭取權益最大化是她的本能,這一點也表現在對於女兒的照顧上,很放心的將女兒交給一個陌生的保姆,而這份信任也是基於在技術指標上的判斷,比如身份證、上崗證或是查一些幽門螺旋桿菌這類健康檢查,對於保姆的過往,她並不瞭解。

    也因此,在和丈夫的離婚問題中,多少也帶了一些較勁的念頭,瀟灑的放手,給丈夫展開新生活的機會,而並非在足夠冷靜的時候,做出一個對自己負責、對所有人公平的結果,比如在面對婆婆看望一手帶大的女兒時,她禁止看望。

    孫芳出於報復將多多抱走了,也讓這個一慣用律師思維來思考的李捷飽嘗了失女的痛苦。也正是在找尋女兒的過程中,她看到了許多女性的生存狀態,也為了找尋女兒的下落而被人打,更加體會到許多和她不一樣的人生,她才明白為了女兒,她失去了自我的常性。

    現實中有許多氣急敗壞的母親,“一句為了你,我放棄了所有”,其實是非常讓孩子反感的,但母親們總是學不會在成為母親之前,更是自己,“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只是在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而已,最該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帶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一種毫無戒備的,甚至可以獻出生命的愛,那是一種自由。”

    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圖》到美國陪讀的母親,但兒子對留學產生了逆反心理

    若讓母親放手先成為自我,再成為母親,似乎是難以想象的,這也是當代中國女性所困惑的地方,母愛天性無法隔斷對孩子的牽掛,但執著的追求自我,又會陷入到不負家庭責任的境地,尤其在全職育兒和參與社會分工勞動體現自身價值的狀況下,這就是一種兩難。

    如同電影中,姚晨在法庭上為全職媽媽朱敏爭取撫養權時,法庭上的陳述一樣:

    這個時代對女性要求很高,如果你選擇做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不顧家庭,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生兒育女是女人應盡的本分,不算是一個職業。

    如今的女性,在家庭和自我之間掙扎,生活的壓力,將孩子的生育變成了一種巨大的負擔,而並非是一種讓生命完整的幸福,而事實也是無法迴避,高昂的生活和育兒成本,讓母親難以顧及自我價值這一類雖然重要,卻不緊要的事情。也因此無論是作為全職媽媽的朱敏,還是作為單親病兒的母親孫芳,甚至是經濟獨立、思想獨立的李捷,都在面臨著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了孩子,犧牲著巨大的個人自由,也可以說是因為孩子的養育壓力,讓她們喪失了對於生活的熱愛和追求,雖然這些熱愛和選擇很大程度上難以被實現,但這種自發性的意識是失去的。

    孫芳、李捷和多多

    我們不難看到導演的用心良苦,只是讓所有人明白這個道理,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生活的複雜並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能夠全力解決,即便如李捷一般,她具備了一個社會生存者的所有素質,但是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卻不只是要考她一個人來完成,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整個家庭成員的參與,父母的感情可以產生問題,可以隔斷聯絡,但是因此將孩子的成長徹底的斷絕,其實是非常不理智的,這也是當今社會中,需要處理的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每一個成人在婚姻中擁有了自主選擇的權利,但是孩子是一個不可逆的選擇,又要如何解決後續的成長問題,交給父母任何一方都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也許影片中想要人們找到的東西,也有這個。

    對於每個人來講,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孩子同樣重要,但總是難以兼得,縱然我們明白:

    因為努力工作,我才有了選擇的權利,因為有了孩子,我才瞭解了生命的意義,才有勇氣去面對生活的殘酷。

    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總是在迷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鏽鋼管規格尺寸表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