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阿嘛

    本是因為郭采潔第一次作為電影出品人所以去支援,和預想的一樣,臺灣小眾電影總是得不到太多的人氣和票房。影院裡只坐了二十多個人,大部分還都來自臺灣。可能是因為成長環境,我對臺灣的一切總是覺得很熟悉,包括臺灣電影裡的強調還有一張張熟悉的面孔,甚是驚喜。總的來說,新人導演拍這樣的作品很有誠意了。就像當初的《路邊野餐》。說實話,文藝電影美在鏡頭,攝影真的叫好。看不懂劇情的時候,只能寄託於每一道光影。強尼凱克,每個人都很孤獨,都想逃離現實,就像沒有出現的強尼,就像飛不走的凱克。一個人一種人生,也不知道我會是強尼還是凱克?又或者是,父母離異以車為家的阿風?

    觀影過程中一直覺得悶,總想著高潮到底什麼時候來,但在張以風和徐子淇乘坐的老爺車在高速公路上再度拋錨後,影片就這樣戛然而止了。觀影結束後回想,這樣沒有戲劇衝突的恬淡調子,是從監製侯孝賢那裡借來的技藝,是生活的本身。父子衝突、兩性困惑、母子陪伴,三組人物互相交織,這些平緩推進的日常就是困擾著芸芸眾生的問題。迷茫是當下永恆的主題,情緒的抒發也都需要出口。張以風和徐子淇開車在隧道中疾馳,以及兩人在路上狂奔時,林強的配樂隨著情感的推進恰到好處,讓觀影的我很想在影院狂吼。另外,本片展現的與建築空間的親密無間也令人動容,包括被檢查的房頂、極具縱深感的奔跑之路(令人想起《千禧曼波》)、交錯的捷運高架等,這些建築重塑了新世紀的臺北印象,它們不全是商業社會的物慾橫流,也不全是“在地”時代的溫暖動人,而被賦予了情緒,成為有溫度的城市骨架。真的蠻不錯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刷屏央媒!曲江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