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69853253

    謝謝邀請!孔子寄於社會和順,民用和睦,上下無怨的大同理念。孔子教以仁,教以義,教以禮,教以智,教以信,閒邪存誠,恪守倫常,志在春秋,行在孝經。始於事親(孝之始),中於事君(孝之中),終於立身(目的成聖,成賢,成君子),導之以正。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聽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正統理念得到確認,為後代子孫成仁取義指明瞭方向。後來由於歷史原因,儒家正統得不到伸彰,人的思想發生質變化,去儒,不恪守倫常,西方文化植入,崇洋媚外,開始追名逐利了。失去了儒家奠定的基礎方向並對自己的祖先智慧不自信。哀哉!

  • 2 # 本昌談歷史

    孔子丶秦始皇丶漢武帝他們誰也象徵不了民族精神的全面,但卻是民族精神中某一方面的象徵。

    中華民族精神是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程序中積澱中形成的,它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它滲透在社會的政治丶經濟丶文化丶軍事等方方面面,比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等等。

    為什麼說孔子丶秦始皇丶漢武帝都是民族精神某一方面的象徵呢?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發展的延續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而且不斷豐富、不斷積澱和昇華的產物。這就是說某一種民族精神的產生都是有源頭的,比如儒家思想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成為中國精神世界的指導,儒家的創立者是孔子,所以民族精神中文化思想的象徵就是孔子;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實現了中國的首次統一。愛國是民族精神的主題,追求國家的統一是愛國的重要標誌,所以在追求國家統一這一民族精神中,秦始皇是象徵;再如漢武帝,他反對國家分裂,結束了秦後中國的分裂局面,重新實現和維護了中國的統一。維護國家統一是愛國精神的根源所在,從這點說,漢武帝是民族精神中維護中國統一的象徵。

    我說的是否有道理,請大家發表意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人會迷茫沒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