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很多“專家”在說日系車安全,而且碰撞成績確實好,一方面是大部分老百姓認為日系不如德系安全,而且現實中很多例子證明了這個問題。
我想問的是在汽車事故中車對車的比例相當大吧?為什麼在碰撞實驗時沒有一個機構拿同級車比如寶馬5系、賓士E級、邁騰、君越/威、雅閣、凱美瑞來直接碰撞,或者同價位的車型比較比如寶馬3系PK奧迪A4PK豐田銳志,這樣更能對比誰的安全啊?
以前看過一個說法,兩個雞蛋殼厚度相差零點幾毫米,如果撞牆都是碎,但是兩個對撞,蛋殼薄的將吸收大部分衝擊力,結果碎掉,蛋殼厚的完好無損,這個在汽車碰撞中也同樣適用,所以說德國車感覺安全,差別就在那麼零點幾毫米。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驗證被動安全既碰撞實驗,我覺得撞牆確實看不出優劣,直接車撞車高下立判。
回覆列表
-
1 # EV技術活兒
-
2 # 福哥撩車
感謝邀請回答問題,題主你好。據你所說為什麼不讓汽車對撞的實驗確實是有的,不過就是賣點噱頭大過了實用性。其實在實車對撞實驗裡,無論是專業機構還是第三方的對撞實驗中都是在同一個品牌裡找兩輛車對撞實驗,一是宣傳給自家車宣傳很安全,權當做個活廣告了。如果不是同一品牌做對撞實驗,你讓哪家品牌做墊背的?比如大眾測試的時候對撞本田,德系、美系對撞日系、韓系?現在在售的車可以說無數種品牌,總會有測試不到的對撞,對撞實驗成本也會比單撞的成本高,所以對撞實驗也就沒有必要了。
還有就是咱們平時所說的“鐵皮越厚越安全”。那照這麼說的話那些使用塑膠外殼、碳纖維外殼的車莫不是一碰就散架了!可是測試結果呢,在測試結果中顯示假人能活下來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
奧秘在於車身內部的結構,車身結構才是保護駕乘人員的內在核心部分。
所以在碰撞測試結果是很少提車身外面的鐵皮變形了多少,而主要是看車身結構的測試指數。
每一個車型的車身涉及都有其獨特性,不同的涉及風格在相互碰撞的表現也會不一樣。還不如給出儘量相同的測試環境,測試出自身的安全係數。
綜上所述對撞實驗沒有實際含義了,就沒必要再去做這個實驗了!
希望可以幫到題主!
首先題主說的不錯,對撞確實能直接比較誰更安全,像IIHS這種第三方測試機構也經常這麼幹來博眼球。
但是當對撞的時候,兩車受的力相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F = ma,這時車輛重的一方就會有明顯的優勢,就像題主問題圖片那樣。
不過根據牛頓第二定律,車的重量越大,承受的衝擊力也會越大,所以碰撞的時候車輛重不見得更安全。
所以為了測試碰撞以後車對車內人員的保護,就選一個最重的“牆”作為對撞目標,所有的車只能依靠自身的結構來吸收自身的動能,來驗證車輛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