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貴高尚的高

    自產自銷,進行深加工,這種價格變動是地域性的。開啟對外銷路才是關鍵,可以深加工後對外銷售,或冷凍處理後進行電商網路銷售。一個地區的某種產業達到飽和後肯定會出現這種問題。

  • 2 # 放飛自我U9

    由於網際網路的趨勢,常規養殖已經落後了,面對這一現實、我們要直面對待,尋求突破個人覺得有以下突破口。

    1.養殖其他種類的魚。

    2.養出優質魚針對高階市場(不容易)

    3.養殖手段進化,使用網際網路直面使用者,真正的砍斷中間環節(差價)

    4.高效合理的方法,從而節省成本,降低價格。

  • 3 # 留洋者1

    魚價的低迷是多方面造成的,網箱拆除大量的魚集中上市,市場經濟不景氣,中間商壓價等魚價短期內是不可能出現反彈的,整個市場正面臨著洗牌,撐過去會看到希望的。

  • 4 # 施燕燕食品

    依然是在商言商,金光大道就存在市場經濟中,即要求我們要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行業發展的週期性,以更遠大的眼光認識行業發展的競爭性,因為機會永遠存在行業發展的週期性和競爭性中。例如羅非魚,該魚是一條引進的外來魚類品種,經過數十年試驗性養殖,尤其是野生魚馴化以及成功攻克人工繁育技術,中國已經全面系統地掌握了該魚生物學特性和生態學習性,總結歸納出該魚原種保有、良種選育、種苗繁育和商品養殖生產技術,該技術讓魚成功實現了本土化,在中國紮根開花結果,成為中國發展開發性和創匯性漁業的主導品種。同時,圍繞該魚中國已經成功打造出一個專業分工明確、社會化服務配套的羅非魚產業鏈,例如產前的原良種選育及其苗種供應,產中的飼料、藥物、裝置及其器材工具加工製造,產後的收購、儲藏、運輸和加工以及進出口。

  • 5 # 農牧人精選

    變換思維,擁抱變化,供需發生改變,必須透過反常思維破局,比如說魚賣不上價格,可以放入魚塘,透過釣魚來實現額外附加值,讓產品賦能!

  • 6 # 廬韻茶業

    我和你不在一個行業,我是做電商銷售的,給你一點建議吧。

    我們每個人都很渺小,既然改變不了市場,那麼就去適應變化。

    同質化嚴重,市場供過於求,這個時候我們要找到自己的生存點和立足點。做銷售的當然要找到自己的精準客戶,把服務做好。那麼作為生產者,你應該做什麼呢?

    如果有人幫你銷售,那你做好產品,做好你產品的差異化。既然都是養魚,你可以選擇養一些比較稀有的品種,或者在養殖技術上做一些創新。這是一個大致的方向,具體怎麼操作,你需要多查閱資料,我也沒法幫到你。

    最後說一點,題主如果是做銷售的,那麼就專心做好銷售。如果你是養殖者,那就專心做好養殖。

    生產和銷售分離是必然趨勢,社會分工會越來越細。

    樂觀一點,任何一個行業,哪怕是一個沒落的行業,都有人在賺錢。所以你有兩個選擇,要麼放棄,要麼堅持下去,做成行業的領導者。

    補充:

    大趨勢,農戶直銷行不通,我的置頂文章分析了原因,所以不鼓勵生產者直銷。我只是善意提醒大家,除了自銷之外,咱們還有更多的選擇。

    拿自媒體打比方,做自媒體,成功的人很少,大多數人都在陪玩。農戶直銷也是這樣,我不否認有些人成功了,但是多數人都是在陪玩。

    現在各行各業都是這樣,要麼跑在行業前頭,要麼被淘汰。如果你要走在行業前頭,那麼必須術業有專攻。

  • 7 # 魅力社會

    淡水魚跌成白菜價,原因恐怕大家都想得到。淘寶等電商平臺的出現將傳統零售業衝擊得七零八落,這種影響進一步便擴大到了傳統的養殖業、種植業。如果還按照原始的技術在發展養殖業,自然是遲早面臨淘汰。

    那麼這樣的局面應該如何改變呢?

    第一點,形成規模優勢,降低成本。傳統的養殖在形成規模之後,自然也就使得各種支出慢慢的減少,而這樣才能在市場上形成優勢。成本降低,也只能應對白菜價,但最後遲早還是會需要進一步的轉型。

    第三點,增大附加值,尋找加工工廠。淡水魚既然已經成了白菜價,也就只能在魚產品的加工上做文章了,尋找增加附加值的加工廠,也是一種應對的方式。

    第四點,加盟優勢企業,革新養殖技術。在轉變了養殖技術後,也能夠減少成本,增加產量,在價格上形成優勢。

    第五點,放棄養殖業。傳統養殖業既然沒有優勢,那麼對於傳統養殖戶來說,應該立馬退出,考慮新的行業。

  • 8 # 踏火逍遙說魚

    淡水魚跌成白菜價,新常態下如何破局?這個得先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局面?踏火個人以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規格集約化養殖所帶來的競爭,隨著生產技術的提高,集約化養殖者越來越多,集約化養殖因單位產量的提升,生產成本下降,導致價格競爭加劇。打個很簡單的比方,農戶一家人用傳統方式種10畝地與規模化生產者用機械化種1000畝地,每畝的生產成本肯定是不樣的,但在價格上後者會更有主導權。

    3、運輸成本高,價錢低有時只是在主產區低,相對來說一些淡水面積較少的地區往往價格不便宜,但受制於運輸成本高,很少有魚販來做這筆生意。

    這種情況如何來破局?踏火個人的看法是:

    1、普通養殖者可發展立體養殖模式,現在很多養殖者不再是單一養魚,而是魚、鴨,魚、雞或是魚、豬這種模式來養殖,從根本上來說降低了一部分的養魚成本,或者說養魚只是養鴨順帶的,這樣會降低養魚成本。

    2、向集約化養殖模式靠攏和提高養殖水平,在養殖面積不變的情況下,以量來降低一些成本。

    3、合理混養,這裡的混養可以是不同品種的混養,也可以是同品種不同規格的混養(即輪捕輪放模式),這種模式可更好地利用魚塘空間,從而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以此降低生產成本。

    4、就地將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這也許是最好的一種方法了。

  • 9 # 雲深水靜

    這些年身邊有不少水產養殖創業者,看到了太多的經驗和教訓,正好趁這個機會總結一下。

    我單從生產領域來講:

    一是魚苗的品種和質量。引進的魚苗品種或質量不好,料肉比就高,養殖週期就長,養殖期間病就多,這樣你的養殖成本就會大大增加,效益怎麼可能好?

    二是養殖銷售期的把控。同樣的養殖成本,同樣的養殖產量,同樣的規格品質,由於銷售時間不同,單價會差幾毛甚至更多!每斤多五毛錢,算一算你的總產會多賺多少錢?

    三是養殖技術。現在有一句話說:要成為專家,你必須在這個專業至少幹10000個小時!我看到周邊太多的人憑著盲目的自信就啥都敢幹,但基本上都是虧得一塌糊塗!強烈建議如果你剛入行最好找一個真正專業的人士合股一起幹,不要怕專業技術人員賺錢多,關鍵是有了他們,你會少走很多彎路,會少交巨量的學費,你就會有更大的盈利機率!

    四還有很多諸如最佳的養殖環境、先進的養殖裝置、當地成本更低的有替代作用的養殖飼料等等,這裡我就不展開談了。

  • 10 # 狼行

    首先分析為何淡水魚會跌成白菜價?所謂淡水魚跌成白菜價其實主要是指草魚、鯉魚、鯽魚、生魚、牛蛙等水產品。而其他品種跌價相對好點。具體原因如下:1.全國性的禁養和網箱拆除,導致極大規模的魚統一流向市場,同時把原本該出塘的魚壓縮在魚塘裡了,長時間的魚供大於求。2.養殖技術的進一步提高。隨著資訊流通的加快,各機械的進步和魚藥的研發,養殖技術極大的提高,畝產量提高很快。從國內水產飼料的銷量就可以看得出。3.市場消費升級和品種結構的轉移。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早已從注重數量慢慢更改為更注重質量。水產品業更豐富多彩,形成百花齊放的態勢:比如:鱸魚,鮰魚,黃顙,泥鰍,石斑魚,鱖魚,甲魚……新品種的養殖擠壓了其他品種的銷量。4.新品種的進入。越南引進的巴沙魚,產量極高,畝產幾萬斤,斤魚成本低,且出肉率極高,堪稱造肉機器,沒有肌間刺,加工成開背肉賣,方便,安全,便宜。對淡水魚的衝擊可想而知。5.養殖戶的盲目跟風。由於養殖戶對市場的判斷認識不夠,對一些熱門品種盲目跟風,且沒有差異化。6.市場經濟疲軟。人們把更多的錢用在了車子、房子、孩子、老婆子上。從整個水產消費看,人均消費極少的,最近國家也在呼籲大家多吃魚肉。

    分析了淡水魚為何成了白菜價,針對如何破局,發表一些個人的見解:1.針對傳統常規魚的盈利要分別從三方面入手,a,錯峰出魚,在魚沒有大量上市的時候出魚,即出熱水魚,人無我有,價格自然不錯。b,提高套養品種的產值。比如精養草魚,其搭配的底層魚和花白鰱的產量提高,利潤率會大大增加。c,降低養殖主要成本,即飼料成本。優質飼料的價格相對較貴,但斤魚飼料成本會低兩到三毛,且魚的長勢快,能夠按自己的養殖規劃出魚。2.對於水產養殖來說,既要埋頭拉車又要抬頭看路,針對市場消費結構的轉變,做出一定品種的調整,養殖結構多元化,會加大抗風險能力,以後水產養殖都是以市場為導向。3.特色養殖,綠色有機養殖。同質化明顯,也是淡水魚價格便宜的主要原因,由於更加追求品質,特色養殖和有機養殖的市場潛力巨大。4.工廠化養殖或者高位池養殖。都是產量極高,成本更低,佔地更少,人工更便宜的養殖模式。隨著技術的日漸成熟,以後可能會是水產養殖的發展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近日玉米“漲聲”一片,有持續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