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往事隨風

    一、適宜性——班本化課程的追求

      虞永平教授說:適宜性是幼兒園課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堅持的一個重要原則。追求適宜性也是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價值指向。是的,只有適宜性的課程才能帶給幼兒有效的發展。那麼我們該如何把握班本化課程適宜性呢?

      

    1、關注孩子的需要和學習願望,使課程的內容具有教育價值。

      “我們選擇教材的時候,不但要問這種材料小孩能不能學,與他們的經驗有沒有銜接,我們還要問這種教材同他現在或將來的生活發生什麼樣的影響。”正如陳老所說,我們選取課程內容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幼兒的興趣需要為落點還不夠,我們還需要看,幼兒的這種生活經驗、興趣需要是否具有發展價值和教育價值。所以,幼兒園適宜的課程實施就是一個不斷滿足孩子需要的過程,課程的每一項內容、每一個環節都是指向孩子的需要的,為著孩子的需要而安排的。

      

    2、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和挑戰性,使課程的實施具有有效性。

      主題活動內容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分課教學模式,課程內容已經完全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一個良好的課程實施者勢必較好地關注著孩子的興趣與需要,會選擇與生成一些有價值的活動內容,這些課程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發展目標,考慮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即要求關注孩子的現有水平。關注了孩子的現有水平,我們還要求課程對幼兒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在課堂上就表現成真實富有個性的幼兒對教師精心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夠予以敏感的迴應,能認真投入,積極動腦,不斷想象判斷推理甚至質疑、創新,表現出無窮的學習興趣力。只有當課程內容對幼兒現有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孩子們需要跳一跳才夠得著時,才會表現得異常專注與投入。所以觀察幼兒園教學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表現就是判斷課程內容適宜性與有效性的重要途徑之一。

      

    3、關注孩子的學習環境和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一般選擇孩子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一些具體物體或事件進行主題教育實施,而一些抽象的孩子難以觀察的內容很難吸收進主題,但當孩子生活的周圍有大量的資訊資源,環境作為支撐時,我們適當可納入主題活動中來,隨之這些活動也相應變得適宜。例如在《人們怎樣傳遞訊息》的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衛星嫦娥一號的發射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由於有環境資源的支撐,主題活動進行得很是順利。聯想起十年前開展《太空》主題活動由於環境資源缺乏最終半途夭折。可見課程適宜性要求關注孩子學習的周圍環境與教育資源,使課程的實施具有可行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方事故離開現場還能理賠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