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課堂

    日本天皇不主政這要從日本的政治制度和它們國家的歷史說起。我們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那麼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有什麼特點呢?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擁有國王,在日本叫做天皇,但是天皇只不過是國家的一種象徵,他並沒有太大的權力,他現在僅僅保留的是外交權。而擁有實際行政權力的是首相,所以在電視上我們看到日本首相的出鏡率要比天皇頻繁。所以日本天皇不主政的根本原因就是它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憲制。

    那麼日本的君主立憲制是如何確立的呢?其實在日本古代也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我們國家的封建社會是一個又一個的王朝,而在日本是一個又一個的幕府統治。在19世紀中期日本國內階級矛盾加深,同時出現了民族危機,美國的佩裡叩關妄圖侵略日本,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日本為了避免中國的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下場,開始了倒幕運動並取得了成功。

    日本倒幕運動成功後建立了明治新政府,這個新政府開始了明治維新改革。明治維新改革提出全面向西方學習,這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走上了強國之路。但是日本這次改革並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特別是軍國主義色彩濃厚。

    正是因為這次改革的不徹底性,保留了軍國主義,所以日本在近代歷史上頻繁的發動侵略戰爭。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亞洲人民帶來了慘痛傷害。二戰以後為了徹底消滅法西斯,美國對日本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保留了日本是一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但是大大削弱了日本天皇的權力。

    這就是日本天皇為什麼不主政的原因和歷史!

  • 2 # 心海111

    日本歷史上,天皇並非沒有主政過。在日本國剛剛實行君主統治的時候,天皇就是國家的實際主政者。但後來很不幸,被權臣和外戚以攝關政治(天皇的權臣以攝政和關白的名義主掌政權)的形式奪取了大部分權力。天皇就成了傀儡和半傀儡。後來在院政時代,天皇又奪回了大部分權力,成為了政權的主政者。但是隨即武士興起,尤其是源氏建立幕府以後,天皇的主政權就基本失去,天皇就就退化為了不管人間事的神和生活闊綽的大地主。基本上國家所有的大事,就都歸幕府管了。

    但是在源氏幕府行將倒臺之時,皇室裡出了一位極其能折騰的後醍醐天皇。這位天皇順應天下武士和庶民不滿幕府,想要改朝換代的時代潮流,毅然扛起起義的大旗,聚集各地反抗力量對抗幕府。讓人大跌眼睛的是,後醍醐天皇剛開始起事時掌握的武裝力量不過數千人,比起手握二十萬大軍,還能調動使用全國各地大名兵力的幕府,簡直不值一提。但是天皇的號召力卻是強大到難以置信的軟實力。經過他不斷的努力,不斷的號召,大量的反幕府勢力向洪水一樣從各地噴湧而出,竟然只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就把幕府推翻,幕府最後一任領導人執權北條高時全家數百人被逼剖腹,可謂慘絕人寰。

    後醍醐天皇的成功,既讓天下人看到了天皇這個招牌的號召力,也讓他們看到了天皇的危險。所以當政權重歸幕府以後,歷代徵夷大將軍都是竭盡全力的控制,約束和防範天皇。他們最厲害的一招就是,剝奪天皇的財產,讓他們始終過著不富足的生活。這樣,他們就要時時請求幕府賞賜金錢糧食,也就要對幕府時時有敬畏之心。同時剛夠吃飯的資財,也絕無可能組織武裝力量反對幕府。

    後醍醐之前的天皇,即便是傀儡,但依然是大地主,一直過著相當闊綽甚至是豪奢的生活。幕府儘管對天皇防範,但對天皇和皇室的財產權還是尊重的。這大概也是後醍醐天皇膽敢對抗幕府的原因,就是“吃飽了撐的難受”,非要瞎胡鬧。

    後醍醐之後的天皇們,因為被幕府剝奪了大量的田莊,墮落成了一個小地主。生活很多時候連一般的大名都不如。最慘的時候,飯都吃不上,屋頂漏雨沒錢補。天皇死了沒錢發喪,新天皇沒錢登基。到了這個時候,天皇們大概是真明白了吃飽了撐的難受瞎胡鬧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如果後醍醐之前的天皇是沒權力想要權力,那麼此後的天皇則是深刻懂得了權力這東西太過危險,實在不能亂碰,碰不合適就要窮困潦倒。當他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天皇們對權力的態度就極為謹慎了。從那一直到今天,天皇們都極少參與政事,總是讓自己儘量和權力保持距離。原因無他,怕捱餓。

    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明治維新之前最後一位天皇孝明天皇。當倒幕勢力要請他做領袖反對壓迫他的幕府時,他竟然跟著幕府一起鎮壓倒幕勢力。之所以做出這看似荒唐的決定,其實就是害怕倒幕不成功還把自己牽連進去,以至於連窮日子都過不成。他對倒幕派十分敵視,以至於把倒幕派逼得沒辦法,乾脆殺了他這個自己要擁護的領袖,然後擁戴他兒子明治天皇。

    看到孝明天皇的慘死,之後的天皇除了壞了腦子的大正,明治,昭和,平成和今天的令和天皇,都在依據祖訓老老實實的遠離權力。所以今天的天皇都是說著含含糊糊的話,做著人畜無害的事,永遠都是一臉笑容,像個木偶一樣永遠展現自己溫和善良的形象。他們很投入很情願的擔當憲法裡規定的天皇作為日本民族整體象徵的角色,一點兒也沒興趣主政。他們很清楚,什麼也不做,就永遠不會錯,也就不至於招國民反感。國民只要喜歡皇室,就可以一年拿幾十億日元養活皇室,皇室就可以過不錯的生活。如果皇室招人煩了,那麼什麼都不會幹的他們,就可能連飯都要吃不上了。

  • 3 # 講故事的彭于晏

    因為是郡主立憲制國家啊,天皇是國家的象徵,但是天皇不是國家元首,無權表達任何政治觀念,受到嚴格約束。二戰時軍官說效忠日本天皇是因為當時日本天皇還是至高無上的,掌控絕對權力。天皇是國家象徵沒有實權那是日本戰敗後迫於戰勝國的壓力才變成現在這樣。總而言之,二戰前日本天皇還是很有權力的。

  • 4 # 蘇聯那些事

    簡單點說就是日本是君主立憲制,天皇有名無分,主要權利還是掌握在首相手裡,在我看來,日本天皇和英國女王雖說性質都一樣,但是總感覺日本天皇像傀儡。

  • 5 # 拉磨的驢

    因為日本是郡主立憲制國家,天皇是國家的象徵,沒有實權,但是名義上可以解散議會指派首相簽署法律,當然大多數都是過場。天皇不是國家元首,無權表達任何政治觀念,受到嚴格約束。二戰時軍官說效忠日本天皇是因為當時天皇還是至高無上的,掌控絕對權力。天皇是國家象徵沒有實權那是日本戰敗後迫於戰勝國的壓力才變成現在這樣。總而言之,二戰前日本天皇還是很有權力的。

  • 6 # 歷史緯度

    綜上所述,日本的天皇是經歷了從主權到不主權,從主政到不主政的一個歷史過程。日本天皇權力的從有到無,實際上見證了日本的發展。沒有實權的天皇的日本才是正常的日本,有實權的天皇意味著日本的改革並沒有完全成功。日本法西斯之所以不斷地對外進行侵略的擴張,除了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的擴張性的影響外,實際上還受到了日本天皇專制的影響。美國在二戰後對日本的民主化改造和日本經濟的發展,都意味著日本天皇不可能再一次主政。民主制度會淘汰專制制度,經濟的發展會淘日本天皇的主政。

  • 7 # 榮氏傳媒

    美中國人好不容易,把日本天皇趕下神堂,會充許天皇主政嗎?要知道二戰,天皇在日本人心中,就是神一樣信仰,軍國主義主宰了日本社會一切,乜讓日本人表現的悍不畏死,那些自殺式進攻,和打了雞血似的瘋狂戰鬥力,讓美中國人在二戰吃了不少苦頭,襲擊珍珠港,血戰琉璜島,到登陸關島之戰,那些日本人瘋子般的

  • 8 # 手機使用者守道逍遙

    天皇就是個俗人,能不貪權?幕府時代天皇沒權,是弄不過幕府將軍,明治奪了權,所以從明治到裕仁都有實權,二戰日本失敗,裕仁天皇的權被美中國人給奪了,把權交給了內閣。

  • 9 # 九尾奶爸

    簡單的說,因為在幕府時代天皇的權力就已經被剝奪了,實權全部在幕府。所以天皇根本沒權,沒權自然也談不上主政了。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天皇能一脈相傳到現在。因為他就是個畫框,往那掛著給底層人民拜的。何必動那畫框呢!換個角度,幕府的大將軍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此大將軍爭奪激烈,更迭不休,天皇畫框就掛那好了!

  • 10 # 牙齒見陽光

    日本和歐美那些皇室還是有區別的,歐美都是君主立憲制,君主就是一個吉祥物性質了,日本天皇則是戰敗被迫退出,所以,目前的日本看似是以首相為首的政府負責,但如果有戰事發生,或者說日本暗藏野心,到時候天皇是隨時可以重新回到執政路上的,看似他是下了神壇,即使他自己到時候不願意,那些軍國主義份子也必須扶他上位,這是日本自古以來形成的格局,很難改變。

  • 11 # 唐標1987

    日本天皇並不是從始至終都是不執政的。在德川幕府之前是執政的,在德川幕府之時,相當於一個傀儡皇帝。這個時期有點像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情況差不多,天皇沒有實際的權利。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日本的一些中青年武士,意識到西方國家的強大,通過學習西方國家的思維、教育以及管理方法,改革落後的封建制度。

    19世紀末,日本進行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和現代化改革運動,這就是有名的明治維新運動,摧毀舊有的封建秩序,開創新時代。這時候天皇又重拾執政權,但已不同以往的封建制度時期,他們以“富國強兵”為口號,大力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裝置、管理方法,進入資本主義發展的快速通道。中國當年康有為等一批知識分子公車上書也是想走這條曲線救國的道路,但是被鎮壓了。其一領導人譚嗣同被捕就義前,留下千古名言“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一代人為救國也是視死如歸,英雄人物。

    隨著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隨後進入帝國主義時期,開始對外擴張和侵入。當時主要是中國的侵略,從九一八事件算起,我們總共抗日戰爭十四年之久,無數仁人志士犧牲在戰爭中。落後就是要捱打,牢記歷史,不忘初心,使祖國強盛富強,是我輩們之使命。

    至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在美國主持下建立議會民主國家,但允許天皇作為象徵性國家元首保留下來。此時,天皇又失去執政權。這時期又有點像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像英國女皇一樣不是國家的執政者,但具有象徵意義。

  • 12 # 路邊黑馬

    日本在近代之前,跟中國北韓不一樣,更中世紀的西方更接近,日本的山很多,丘陵成片,這就導致了他的平原相對狹小,而且被分割的七零八落的,這種地形想要建成中國這種中央集權的國家是非常困難的,在工業時代之前都是很難的,而且,也沒有這種傳統與需要(中國是因為災害太多,頻發,一個地區救災是很吃力,而且長期面臨北方遊牧民的威脅,所以有聯合的需求),所以大家都認可這種你過你的,我過我的那種小國寡民的生活。

    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後,建立過類似於隋唐時期的班田制和租庸調製度,但是很快就瓦解了,原因就是日本當時無論是生產力水平還是行政運作的方式,都不足以建立這種打破地域的大一統集權制的王朝型國家,所以被迫採用了莊園制度。因為做不到土地國有,成年勞動力國家分地的制度,政府的收入一直也上不去,所以公元743年,日本頒佈了“墾田永世私財法”,規定身份限制之內開墾的土地,永久私有。規定說是

    “親王一品及一位1000町,二品及二位400町,三品及三位300町,四位200町,五位100町,六位巳(以)下八位已上50町,初位已下至於庶人10町。但郡司、大領、少領30町,主政、主帳10町。”

    但是對於大貴族的多拿多佔,國家根本管不了。到了後來,各級貴族都利用各種方式向自己開墾出土地的無權無勢農民壓迫,使其出賣自己的土地,成為負債農民,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化。但是這和日本的地理和生產力發展情況是相當的。

    班田制和租庸調製的瓦解,讓日本天皇掌權成為美夢,日本的政壇在莊園制確立之後,被藤原氏緊緊掌握。藤原氏利用各種手段兼併土地,他的莊園總面積佔日本的十幾分之一,雖然有藤原氏利用將自己女兒嫁給天皇這樣一種政治手段上位,但是他擁有的莊園才是它真正的經濟基礎。這些莊園並不全是藤原氏自己的,請注意,這個非常重要,是很多莊園主看到藤原氏厲害,掛靠在他名下以減少稅收的手段,日本進入百年左右的攝關政治時代

    這時候的藤原氏為什麼不把天皇廢除了自己做呢,首先,日本在佛教傳入之後,本地的宗教開始反擊,他們把自己成為神道教以區分佛教,然後將天皇尊為現世神,是太陽神的化身,日本其他所有的神每個月都有一個守在他身邊,有一段關於他生活方式的介紹發來給大家看看

  • 13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日本憲法第一章就規定了天皇的權利和義務。試問,一國什麼能高於其憲法?

    第一章天皇

    第一條 

    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屬的日本國民之意志為依據。

    第二條 

    皇位世襲,依國會議決之皇室典範規定繼承之。

    第三條 

    天皇有關國事的一切行為,必須有內閣的建議與承認,由內閣負其責任。

    第四條 

    天皇只行使本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無關於國政的權能。天皇得依法律規定委任此種有關國事的行為。

    第五條 

    根據皇室典範的規定設定攝政時,攝政以天皇名義行使有關國事的行為。在此種情況下,準用前條第一項之規定。

    第六條 

    天皇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天皇根據內閣的提名任命最高法院長官法官。

    第七條 

    天皇根據內閣的建議與承認,為國民行使下列有關國事的行為:

      1.公佈憲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條約。

      2.召集國會。

      3.解散眾設議院。

      4.公告舉行國會議員總選舉。

      5.認證國務大臣和法律規定其他官吏的任免、全權證書以大使、公使的國書。

      6.認證大赦、特赦、減刑、免除刑罰執行及恢復權利。

      7.授與榮典。

      8.認證批准書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外交文書。

      9.接受外國大使及公使。

      10.舉行議式。

    第八條 

    授與皇室財產、皇室承受或賜與財產,均須根據國會決議。

    對政治沒有什麼影響,沒有實權,但是在關鍵時刻能給民眾一個精神指引,類似信仰。

    確實和英國王室一樣。

    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種做法還保留了一種文化。

  • 14 # 經典守望者

    這是一個好問題,日本天皇的掌政應該要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時期是幕府統治之前,第二時期是幕府統治中,第三時期是1867年大政奉還到1945年日本戰敗,第四時期是1945年至今。當中第二和第四時期,天皇的確不主政。但是在第一時期和第三時期,天皇不僅主政而且手握大權,令行禁止。

    1336年,武將首領足利尊氏攻入京都,當時的後醍醐天皇逃入比睿山,尊氏擁立光嚴之弟豐仁親王為光明天皇,並派直義圍攻比睿山。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後醍醐天皇回到京都,遂為尊氏所幽禁。尊氏控制京都以後,自任徵夷大將軍,開幕府於室町。1573年織田信長廢除將軍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之後就是德川幕府,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開設幕府,至1868年江戶開城投降天皇旗下的軍隊,江戶幕府共經十五代徵夷大將軍,歷時265年。這期間將近七百年的過程中,天皇基本上都沒有權利。實權被徵夷大將軍完全佔據,直到1868年的戊辰戰爭中,天皇藉助倒幕派的力量重掌大權。

  • 15 # 暗夜9527

    為什麼日本天皇不主政

    日本和英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天皇和女王作為國家元首,只有象徵意義,並無實權。日本士兵之所以在二戰中效忠天皇,是因為那是日本還是實際意義上的天皇專制,天皇同時也是神道教的教主,在日本人民的心中就是神,所以很效忠天皇。

    效忠天皇這個說法是近代天皇掌權後才有的,原來都叫效忠將軍的。

    古代的日本天皇統治下的日本製度和分封制差不多,天皇把京都以外的封給公家們,但最後把天皇弄懵逼的不是公家,公家雖然有封地但他們不去封地,而是留在京都,接受封地的供養,每天吟詩作賦近親繁殖。天皇可能認為他們留在京都就不會造反了。

    那麼,領主不去管理封地,那封地由誰去保護管理呢?

    於是他們開始僱傭人手,負責保護封地和供養領主,他們就是後來的武士階級。慢慢的領土的實權就到了武士手裡了,武士們不在聽命於公家,開始打仗。武士與公家打,武士與武士打,武士與天皇打,最後一支武士從眾多的武士中脫穎而出,把公家天皇以及其他武士治的服服帖帖的,天皇覺得他太牛逼的,於是把國家大權都給他,拜他為“徵夷大將軍”。將軍覺得天皇很夠意思,於是稱他為神明。

    後來天皇有和將軍幹了幾仗,但都沒贏,當然也合作過,比如戰國時期,將軍和天皇都是傀儡,所以將軍做什麼天皇都表示“我頂你!”

    至於效忠將軍而不是效忠天皇,因為當時的說法是“武士們都是將軍的家臣”。

    日本武士

    日本在1889年頒佈憲法,代表著日本政體形式上從君主專制變成了君主立憲制。所謂君主立憲制,就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法,樹立人民主權,限制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採共和政體。日本的天皇、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女王、國王以及亞洲、非洲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等都是各國君主立憲制政體所規定的最高“精神領袖”,是超越“純粹的政治”並象徵國家統一精神的最高領導者,但是他們往往沒有實權,實權一般都掌握在這個國家的總統、總理或者首相手中。

    日本天皇制是世界歷史上最長君主制度(包含君主專制階段,所以時長超越了英國,但英國是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在百年的歷史中天皇的權力大小也是歷經波折,從最初至高無上到被架空,再到明治維新之後逐漸擁有實權,再到二戰戰敗之後失去實權,只作為一種精神象徵繼續在日本延續著。沒有實權的天皇每天都在做什麼?按照日本憲法規定,天皇如今主要職責有: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蓋玉璽印),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從表面上來看,天皇還是有著很大的權力,實際上不過是個“空殼”,他的存在只不過是讓已經敲定的國事多一道程式,可儘管如此,他也得兢兢業業的去做,畢竟這是日本憲法所規定的。

    如今在日本國內,天皇最多隻能算得上給內閣打工的人,雖然剛才提到,日本憲法規定,天皇可以任命內閣大臣、批准法律、政令等,但是日本憲法還規定,天皇在參與國事時,必須得到內閣的建議與承認。這就有點意思了,與“古代的君王可以決定下屬機構的構成與決策”不同,日本天皇對名義下屬機構發號施令時,必須要經過下屬機構的同意,日本政府這不明擺著在向世界宣佈:天皇的決策就是個可有可無的人,這就有點像“公公”和“皇帝”的權力換了換一樣彆扭。

    日本天皇每天最多就是喝喝茶,等內閣有事通知自己,有會議就去旁聽,有儀式就去參加,他沒有姓氏,沒有名字,沒有戶籍,這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屋子前有墳墓,別人又不遷走,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