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番健康
-
2 # 美可親子
幽門螺旋桿菌因為可以導致胃潰瘍、胃癌而廣為人知,可以說是臭名昭著。它在華人群中的感染率較高,大概可以達到60%。幽門螺旋桿菌不但可以導致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還可以進一步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這是胃癌發生的早期相關因素。
幽門螺旋桿菌可能是透過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之所以說是可能,是因為目前尚不能明確其傳播途徑。在感染者口腔粘膜、糞便中可以監測到幽門螺旋桿菌,而同一個感染者的家族的糞便中都可以監測出同株的幽門螺旋桿菌。這說明幽門螺旋桿菌可能透過大家進食時使用同一碗筷,或是像寄生蟲傳播一樣透過糞口途徑。因此,已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需同家人分開餐具進食,避免交叉感染;餐具及盛放食物的器皿需要定期消毒,採用高溫高熱消毒方法最佳也最方便;保持口腔衛生可以預防感染;儘量避免生吃不潔食物。
-
3 # 快傳的是
身邊有朋友也深受幽門螺旋桿菌(HP)困擾,胃痛胃酸胃脹不消化,都是沒有根治HP造成的。
我想說,這個病必須根治,因為它會【傳染】!
可是,根治很難。因為你必須做到
1.洗牙。口腔中的牙菌斑含有HP
2.分餐。這直接挑戰華人的生活傳統
3.外出就餐自備碗筷(可能嗎?)
主要是華人的生活方式成了HP的溫床,導致它很難根治,治好了一次,又不得不因為生活習慣被他人傳染。
對於45歲以下18歲以上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無報警症狀如消瘦、貧血、吞嚥困難、大便出血等可以直接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對於45歲以上感染者不主張直接除菌治療,建議內鏡檢查後治療。
日常飲食也可以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分享個小偏方:
《淮南子》一書記載:“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遇到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表明了茶葉的解毒功能。
佛手菊苣茶是由丁香,陳皮,桑葉,菊苣,佛手,茯苓等六種中藥混合配製而成的,每日取一包佛手菊苣茶泡水喝,堅持喝上半個月,胃炎、胃痛的症狀就會慢慢的得到改善。
-
4 # 紅桃k剪輯
疾病的傳播三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播途徑為易感人群與傳染源有消化系統共同接觸同一食物,比方說介面一口,口一糞一口傳播。
-
5 # 李藥師談健康
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胃部疾患的首要危險因素,其對於消化道的危害性我們談的很多了,今天就不多說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幽門螺旋桿菌之所以危害大,其易感性和傳播性強也是原因之一,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1——不潔飲食經常在外就餐的人都知道,很多飯店會提供一些封裝好的餐具,多數人也挺小心,還會拿開水湯涮一下,這麼做其實並不一定能完全的殺滅幽門螺旋桿菌,這些封裝好的餐具的處理過程很難有保證,所謂的清洗滅菌怕也只是表面文章,因此,如果選擇外出就餐,還請儘量選擇乾淨衛生有保障的餐廳。
另外一種不潔飲食的情況是,不潔的水源也可能會傳播幽門螺旋桿菌,因此,儘量將水燒開再喝,不要飲用未經處理的野外不潔水源,也是有效避免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的注意事項之一。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2——共餐傳播共餐確實有一定的機率會傳播幽門螺旋桿菌,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比例高的原因之一。口腔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有一定的機率透過家庭成員共餐傳播給其他人,研究發現,在幽門螺旋桿菌者的家庭中,其他人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率為60%,而在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的家庭中,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僅為13%。
對於這種情況,實行更為合理的“共餐”是好的解決方法之一,使用公筷母勺,餐具專人專用,大家既能聚在一起吃飯,又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真的是好辦法。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3——口口傳播共餐其實也是“口口”傳播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不良的餵食習慣,如嚼碎食物餵給幼兒的餵食習慣,用嘴吹涼餵給幼兒的這些習慣等,都可能造成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
再說一個問題,就是Kiss的問題,口對口親孩子,口對口親吻愛人,如果一方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那麼就有將幽門螺旋桿菌傳染給另一方的可能性,對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生活上應當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4——糞口傳播幽門螺旋桿菌除了存在於消化道,口腔,在人的糞便中也有存在,因此,如果衛生習慣不良,就容易造成糞口傳播的問題。舉個例子,一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上完廁所沒洗手,而手上有恰巧沾染了幽門螺旋桿菌,沒多久,他和另一個人握手,這些菌就沾到了另一個人手上,而這個人恰巧吃東西前又沒洗手,幽門螺旋桿菌就可能會傳染到這個人的身體裡。這就是“糞口”傳播的典型例子。
瞭解了上述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途徑,大家也應該明白,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吸收,共餐時使用公筷母勺,餐具專人專用,不要口對口的餵食或親吻,注意好這些方面,即使家中或周圍有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者,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幽門螺旋桿菌的交叉傳染。
-
6 # 胡洋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消化道病原體,與多種胃部疾病相關,比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淺表性胃炎、胃癌以及胃黏膜相關淋巴瘤。在該菌被發現之前,傳統的觀念認為在胃部的強酸環境中是不可能有病原體存在的,但事實上胃酸和胃粘膜本身之間存在一個粘液屏障,其中含有鹼性成分可以阻止以及中和胃酸對胃粘膜的腐蝕,而幽門螺桿菌形似螺絲,鑽入並利用了這一屏障,它本身也會攝取物質合成鹼性的氨來中和胃酸並得以存活。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糞口傳播和口口傳播
幽夢螺桿菌一旦感染,就有可能在一定條件下向胃的前後器官移動,如幽門螺桿菌影響胃腸功能導致反酸噯氣,就有可能隨著返流的酸液進入口腔,也可以隨著脫落的胃腸粘膜向下消化道移動並進入大腸最終隨糞便排出,一般情況下,幽門螺桿菌在體外存活的時間很短,但在汙染的水源以及人的手部面板中仍然可以存活至傳染他人,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親密接觸比如共用碗筷,接吻,甚至握手都有可能導致感染,所以該菌的傳染防不勝防。
預防該菌的傳染需要注意平時的生活習慣,尤其是飯前便後要吸收,這一點不光對於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重要意義,對於預防一切其他胃腸道病原體感染都有非常大的價值,有效的洗手可以充分的殺滅幽門螺桿菌感染。另外要儘量避免在公共場所吃飯,中國是美食大國,食肆飯店所在皆是,雖然每家飯店都標稱充分消毒,但是否真的把包括幽門螺桿菌在內的病原體消滅是不得而知的,飲食業的發達以及飲食習慣是華人廣泛感染幽門螺桿菌原因。
家人中如果有人患幽門螺桿菌感染,在治療中及前後都需要分開碗筷一段時間,患者使用過的碗筷也需要充分的清洗消毒,由於幽門螺桿菌治療的週期在六週左右,所以儘量分食的時間要超過這個時間。
-
7 # 桂林漓峰
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途徑還不是很確定,一般認為是消化道傳播,也不是想象地那麼恐怖,平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必刻意注意。
-
8 # 難忘歲月qzb
腸胃病人一般從飲食長期不規律導致較多。過飢,過飽,久坐麼活動,新陳代榭差,運動量少,不排漢,喜愛吃冷食,冷飲,凍品,水果。
-
9 # 生活營養師敏姐
對於幽門螺旋桿菌的已經做了根除治療,如果再去檢查,確認根除治療成功,也並不要掉以輕心,疏忽大意,不要認為已經根除了,不會再感染了,這種想法是錯的,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消化科已建議患者還需要持續服用對抗益生菌舒克幽的主要原因,增殖足量的對抗菌株,才能將幽門螺桿菌控制在一個非常的安全範圍,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多加註意,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親密接觸,那幽門螺旋桿菌的重複感染機率也是很大的。
那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呢:
(1)已經根治成功的朋友,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飲食的清潔衛生和個人良好衛生習慣的保持,與有幽門螺旋桿菌共餐時,可以儘量的施行分餐制,即使不是徹底分餐,使用公筷母勺等也是很好的方式。
(2)另外注意飯前便後洗手,避免接觸不潔的水源、食物等,都是減少幽門螺旋桿菌重複感染有效方式。
(3)除了杜絕傳染,注意養胃護胃,調理好脾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補充舒克幽對抗益生菌也是加強對於外部入侵細菌的抵抗,這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
10 # 小克大夫
幽門螺桿菌是具有耐酸、微需氧、能在人體上消化道內長期生存繁殖的細菌,是引起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息肉、胃黏膜淋巴瘤及誘發胃癌的主要致病原因。
對於很多抗生素有耐藥性的幽門螺桿菌,需要兩種抗生素聯合胃黏膜保護劑或質子泵抑制劑才能殺滅,說明了這個細菌生存能力的旺盛。
幽門螺桿菌主要是透過共用餐具、洗漱用品,接吻等方式相互傳染,也就是所說的“口→口傳播”,不存在糞→口及血液傳播,因為在碳13、碳14檢測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體糞便和血液中沒有分離或培養出幽門螺桿菌。所以在切斷幽門螺桿菌傳染途徑的方法中應該注意以下生活細節:
1.注意廚房及冰箱衛生,定期對餐具、水杯等物品進行煮沸消毒。
2.聚餐時提倡分餐制,避免給他人夾菜和接受他人給自己夾的菜。儘量不在衛生條件差的餐館用餐。
3.在居家生活中已知自己是幽門螺桿菌感染陽性者,更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主動做好飲食隔離,避免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家人。
回覆列表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此病危害大,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視,尤其是小孩,家長一定要注意。
1.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途徑還可以透過胃進行感染,藉助菌體一側的鞭毛提供動力穿過黏液層。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在粘稠的環境下具有極強的運動能力,強動力性是幽門螺桿菌致病的重要因素。
2.飲食不節、勞累過度都容易導致脾虛,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與脾虛有密切關聯。脾虛型的慢性胃病患者大多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因為這類患者胃粘膜區域性的防禦功能存在一定缺陷,給幽門螺桿菌侵入提供了機會。
3.幽門螺桿菌主要透過唾液傳染,老百姓由於傳統的飲食習慣,大多數人就餐時不分餐,因此極易發生幽門螺桿菌的相互感染。此外,接吻也可引起幽門螺桿菌的傳染,還有一些家長喜歡嚼好了食物再餵給小孩,這也可能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