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鯨阿良
-
2 # 阿里巴巴的痕跡
小時候只要能聚到一塊的遊戲還沒有遇到無聊的,大家都會投入開心,遊戲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和當時情景的心態!
-
3 # 流浪的笨小孩
跳飛機格,一群小夥伴熱鬧地圍在一起。
分成兩隊。
認真比賽認真加油的樣子很美好
-
4 # 玩出個所以然
我得到神奇寶貝了!隨著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神奇寶貝動畫片在中國的熱播(香港地區譯為寵物小精靈),徹底掀起了一股神奇寶貝之風。從5歲小孩到我的父母,甚至年近八旬的祖父母都知道有一隻叫做“皮卡丘”的可愛小精靈,同時這也成為了孩子們課餘飯後的話題。而商家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一大好機會,與之相關的各類周邊卡片玩具紛紛面世,收集神奇寶貝成為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孩子們爭先恐後去購買的動力,這股熱潮甚至持續了數年之久。
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童年時代的神奇寶貝貼紙卡片之中國產系列。
中國產系列之貼紙篇
2001最強版神奇寶貝貼紙
相信大部分80、90後都不會陌生,這是第一代出現的神奇寶貝貼紙,共150張(第一代神奇寶貝,不含夢幻)。一包5角隨機獲得5張不同貼紙的抽取方式對於普通孩子來說完全可以接受,每次抽到不重複的貼紙時心情都會大好,吃什麼都特香。
然而經過累計20多次的抽取後,手上重複的貼紙總會有不少,而且一同收集的小夥伴也會發現,有那麼幾張大家都沒有,即小海獅(小缺)、雷電球(中缺,比小海獅更稀少)和妙蛙種子(大缺,稀缺程度令人髮指)。
但是對於已有收集冊的小朋友們而言,又怎甘心眼睜睜地看著冊子裡留下那幾個刺眼的白色空位?(順便提一句,兌換收集冊的小紙片是隨機放在任意幾包貼紙袋裡,抽到的機率不低)更何況集齊一套貼紙獲得的獎勵除了最低的五等獎之外(寵物小精靈遊戲對戰紙卡),在那個年代可謂個個都是奢侈品,讓人垂涎三尺。人沒有夢想和鯉魚王有什麼差別!?
鯉魚王:誰說我沒夢想?我的夢想是進化成暴鯉龍
於是一波波懷揣夢想的騷年們為了集齊神奇寶貝貼紙,更為了心中的電腦、滑板車、遊戲機等獎勵前赴後繼,用自己的夢想去填滿商家那貪得無厭的口袋。
然而問題來了,在狂氪零用錢後,部分小朋友終於集齊了150張,成為了神奇寶貝大師。
但賣貼紙的老闆說想要抽獎就要把集齊的卡冊交給他,由他帶給商家去代為抽獎,而且卡冊一旦交上去就概不奉還。這讓咔油在內的大部分小朋友打了退堂鼓,辛苦收集大半年,為了這僅有的一點中獎機率就交出集齊的卡冊是否值得?而且老闆是否又真的會兌現諾言把卡冊帶給商家?(畢竟卡冊上連商家的地址和聯絡方式都沒,只知道名字是大冬瓜,中不中獎全憑老闆一句話)猶豫再三,帶著這份糾結的咔油在當年最終並沒有把卡冊交給老闆去抽獎,而是把集齊的卡冊放進鐵盒,埋葬了“中獎夢”。
現在想想真為當年自己明智的做法而慶幸,因為當年幾個我的小夥伴把收齊的冊子交給老闆去抽獎後,都是有去無回,再無下文,老闆的回答一直就是商家沒給我回復。數月過後,老闆的店裡卻開始賣起了熟悉的東西——幾本收齊150張貼紙的2001最強版神奇寶貝貼紙卡冊……
人生若見,只若初見。在經歷了第一代神奇寶貝貼紙的波折後,對後面幾代的貼紙咔油都沒有那麼上心了。
2001最強版神奇寶貝貼紙第三代
雖然冊子封面的皮卡丘顯得有些發福走樣,但這一代貼紙相比第一代的畫面明顯生動了不少,不再是生硬的造型配上呆板的背景,顏色也相對更正,使用的大都是動畫片裡神奇寶貝使用技能絕招時的畫面,可惜的是名字都是日文版的未翻譯成中文,未免有點偷懶。
2002最強版第八代神奇寶貝貼紙
這一代貼紙採用了類似郵票的齒輪花紋,比起之前四四方方的貼紙有所變化,繼承了前幾代攻擊防禦血量等級和屬性相剋的設計,也可以用來玩對戰遊戲。然而後面的四套拼圖貼紙卻是擺設,因為從沒在市面上出現過......
第九代戰鬥版神奇寶貝貼紙
這一代的貼紙除了最後的拼圖之外可謂毫無誠意,圖案完全就是和第三代貼紙一模一樣的再版,顏色比第三代偏淡,只不過把之前神奇寶貝的日文名字改成中文,貼紙邊緣改為齒輪花紋而已。
中國產系列之對戰硬幣、圓卡篇
神奇寶貝硬幣是在2001~2002年間出的一種對戰遊戲幣,硬幣上的圖案比較山寨,當時是5角一包隨機抽,至於一包是幾個硬幣咔油也記不得了,但記得銀幣比金幣更稀有,而且當時有一張藍色的對戰圖紙是用來玩棋類的遊戲。
之後的圓卡沒什麼太大創意和特色,背景圖案很多也完全相同,而後卡之寶的圓閃卡比起普通的圓卡要漂亮不少,還給神奇寶貝加了1~50英鎊不等的“價值”。
中國產系列之神奇寶貝對戰卡
童年裡印象最深的就是這卡了吧?神奇寶貝第一代對戰卡雖然也是山寨日本正版卡的產物,但印刷質量在眾多山寨貨裡已經算良心產品了。同樣是五角一包5張卡,裡面偶爾還會出現閃卡貼紙,也算是驚喜,還有各類的道具卡(雖然在當年不少小朋友不會用),至於能量卡則是在10元一盒的盒裝對戰卡里才有的,這價格在當年還是有點小貴的。
第二代神奇寶貝是閃卡,但是閃的花紋頗為山寨,質量不如第一代
之後幾批出的對戰卡可謂是山寨裡的垃圾貨,印刷質量也越來越差
中國產系列之普通紙卡、磨砂卡、閃卡
普卡的價格當年是1元5張,磨砂卡並不多見,據說是在抽卡機裡才有。閃卡依然是山寨貼紙卡,(當時大多數小朋友並不知道是仿的)5角一張的價格並不便宜,但這並不能阻擋當年的咔油對神奇寶貝的熱愛,尤其是亮閃閃的劇情卡blingbling的感覺讓人愛不釋手,至今我仍時常翻出來欣賞把玩。
同時期還有一些其它卡通片的山寨閃卡(俗稱祖國閃),如數碼寶貝、灌籃高手、龍珠、聖鬥士等等,不過咔油的最愛還是神奇寶貝閃卡。
童年的這些中國產神奇寶貝貼紙和卡片雖然大多是地攤小店裡的山寨貨,但在咔油心裡卻勝過了那些價格高昂的正版卡,畢竟那是伴隨我們一起成長的特殊產物,帶著一份不一樣的情懷。
-
5 # 機械科技前沿
抽樹葉看誰的多,跳繩,捉迷藏,是小時候玩的最愉快的,一玩就是一晚上,很晚了才回家睡覺,天那麼黑,往哪裡一躲?有的,躲在家裡要做躲在,柴火堆裡。我農村的小孩比較會玩,拿個棉柴棍子就當槍,打著玩
-
6 # 初心小哥哥呀
跳繩:美女體力群體遊戲,感覺美女喜歡跳舞,他們的感覺會不會回到跳繩的感覺的呢?宛若隔世回到童年活波可愛!!!
三人組口型跳繩:有人跳,有人陪!
跳山羊:類似木馬的體操遊戲!
鬥雞:規則提起的那隻腳不可以落地,可以分組對抗,可以自由對抗,裡面的策略身體高體重力量,都是值得研究探討!!!
老鷹捉小雞:閃轉騰挪,前進後退,鬥智鬥勇,無需道具,有人就可以玩哦!
跳房子:房子是地上畫的圖案,再找一個小石頭,從123456789,一級一級的跳,不可以踩線,一般是一隻腳跳,另一隻腳不可以落地。
-
7 # 山大王153568444
我兒時階段應該是在五十年代初到一九六O年前。當時沒有什好玩的。像現在的電視機、電腦、收錄音機、手機、智慧玩具,從來沒有聽說過,更談不上擁有。人們渴求的是洋犁子、洋耙、電燈、電話、洗臉盆子會說話,(是一種小型有線廣播喇叭)。那時兒童們的玩具都是自制的,比如推鐵環,鍵子,打疲疲牛。另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遊戲,如打瞎驢,老驢磨腰,丟手巾,老鼠竄麵缸,踢方,砸娘娘,坎圪壋,走棟窯等。
白天,大人們在忙各自的農活,一到晚上大家不約而同的集中在村子中央的空地裡,有玩遊戲的,有看的。大人們主要玩抵牤牛陣(一種比耐力,比勇敢,比智力的對抗性遊戲)。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結合,玩著上述所說的原始遊戲。
和現在相比,那時雖沒有現代玩具,大家玩得相當開心。每當回憶起來歷歷在目,不能忘懷,留作了永遠的記憶。
-
8 # 大佬怪
彈指一揮間,我已經從那個天真爛漫的年齡一躍而到了中年。人至中年,經歷過了很多的事情,總感覺唯一難以忘懷的卻是無憂無慮的童年,兒時小夥伴在一起嬉戲時的場景,天真爛漫的笑容歷歷在目,時時浮現在腦海中,一幕幕彷彿發生在昨天。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那時的童年是快樂的。沒有補課,沒有wifi,沒有興趣班,孩子們是自由的,沒有一點學習壓力與負擔;在自制的玩具時代裡,孩子們的快樂與狂野毫不遜色於現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沿著我的記憶,去回味那段如夢如煙的難忘歲月。
一、摔窪屋
玩摔窪屋這種遊戲,首先要到池塘的岸邊尋找一種粘性較強的膠泥。這可難不倒孩子們,他們總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自己的需要。
農村在我們小時候可能會缺很多東西,唯一不缺的就是泥土,首先小夥伴們挖一些黃褐色的泥,我們土話叫膠泥,比較柔軟粘稠的泥,不能用鬆散的沙土,因為不能成型。大家在河邊的青石上用水調成軟硬適中的泥團,然後大家均分,大家再各自捏成碗的形狀,用水抹光滑。
最後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大家各自端著自己的泥碗,大家圍成一圈,第一個先把碗舉過頭頂,大喊一聲“響不響?”一夥的會大聲說“響”,對手都會大喊“不響”,隨後用力一摔,嘭的一聲,有的碗底就會破個很大的洞,雖然泥巴都崩到臉上了,小夥伴還是會開心大喊一聲“好”。然後,大家會根據碗底碎的大小,讓對手用自己的泥巴把洞口糊上,直到對方沒泥巴為止。
孩子們對這樣遊戲樂此不疲,玩起來經常就忘了時間,直到炊煙四起,不知哪位媽媽喊孩子回家吃飯的聲音想起,小夥伴們這才發現肚子餓了,大家立即挎起籃子,一鬨而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二、打拉子
這個遊戲簡單的叫人不可想象,這遊戲的道具只是兩個棍子,而且是非常尋常的棍子,尋常的在任何農家院子裡都能找到。
這遊戲城市人比較陌生,如果那個年代在鄉下生活過的人會對這遊戲印象深刻,談到打臘子,嘴角浮動地笑意便是久違的回憶帶來的。
誰也不可否認,任何取樂的方式和規模,經濟基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偏僻貧瘠的鄉下,人們為應付每天的一日三餐而傷透了腦筋,苦中作樂,他們又能有什麼作為?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是不甘寂寞的群體,鄉下的孩子亦是。他們打發日復一日的無聊和驅除嚴冬帶給他們的寒冷,打臘子是最好的運動。
打臘子所用的工具非常簡單,一根粗的木棍,鄉下人叫“疤棍子”,長不過二尺。“疤棍子”有粗有細,根據自己的年齡,手掌大小選定,只要你握著舒服就行。至於什麼材質,沒什麼講究,大多選擇柳木。“臘子”長約三寸,用一小段細長木棍做成,將兩頭削尖,其形狀像一根短的蠟燭。
玩打臘子的方法很多,最為普通的玩法是用左手食指和左腳腳尖抵住臘子的兩個尖端,右手持棍擊打臘子,以誰擊打的遠為勝。
三、看露天電影
那時候我們沒有什麼娛樂節目,大隊裡能來放一次電影,大人小孩都歡欣鼓舞的,像過節一樣開心!一個大隊每個月才能輪到一次放電影的機會,每次放電影,都有固定的地方,就在我們小學操場上,對著操場正中央的路邊上,剛好長著兩棵威武的楊樹,貌似專門為扯電影銀幕而矗立在那裡似得。
如果聽說要放電影,下午的時光,估計人在教室而心早已飛到操場上了!為一家人佔個看電影的最佳位置,好像就是每個孩子義不容辭的責任!好像這比在課堂上聽課要重要的多。
這邊下課鈴一響,大家根本無心聽老師佈置作業,背起早已收拾好的書包,飛奔到操場上,用早已準備好的鉛筆刀,飛快的把最理想的位置佔為己有,畫好了足夠一家人用的地方後,再用小刀在四周劃出好深的小溝,恐怕被別人侵佔了我們的領地。
現在超市門口,每到夏天,除非下雨天,幾乎每天都會有放電影的,但是隻是買東西經過的人,稍微駐足看上兩眼,沒有誰真正的搬著板凳坐在那裡一本正經的看了,更不用像我們小時候那樣,為看一場電影,還要佔地方了,孩子們熱衷的都是電腦遊戲和電視了,有誰還稀罕看電影?
逝去的童年,溫馨甜蜜的記憶!不知老家是否偶爾還會在小學操場上再放一次露天電影?
四、過家家
“過家家”是我們鄉村最喜歡的一種遊戲,那時小夥伴們模仿成年人的樣子,進行角色的扮演。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時,有當“爸爸”、“媽媽”、“姐姐”、“弟弟”;有的去“買菜”,有的“煮飯”,有的哄“娃娃”等,也有模擬娶媳婦的,模仿大人過日子等等。
最為常見的,是扮演一家人,媽媽是帶個小圍裙,用磚頭堆個鍋臺,放上一個小鍋,放幾把野菜,用小鏟子裝著做飯,爸爸是戴個草帽子或者用毛巾包住腦袋,扛著一把鋤頭,小朋友則是本色出演。倒也是其樂融融。
五、鬥拐“鬥拐”是鄉村幾代人的集體回憶,小時候,這種遊戲在我們這裡是非常盛行的。就是兩個孩子或更多以上,一條腿站在地上,另一條腿盤起來到膝蓋,一隻手搬住盤起來的腿,不讓它落地,然後開始“鬥拐”,就是用盤起來的腿去頂另一方的盤起來的腿,誰先落地,誰就失敗了,反之就是勝利者。
這也鍛鍊孩子的平衡能力,站不穩就會被對方頂一下就會摔倒,當然還有沒有被頂住,就自己摔倒的,還要有勁,當然還有技巧性,如果爆發力好,一下子衝過去,對方站不穩的時候,在去攻擊一下,肯定就贏了。
六、跳格子(跳房子)
在農村,跳房子游戲是女孩子愛玩的多,幾乎無人不曉、無人不會,人們常以為這是女孩子玩的遊戲。其實,在我們小時候,是沒有多少男女界限或者男女性別意識的,大部分男孩子也喜歡玩這種遊戲,一起玩的小夥伴男女都有,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既有純粹由男孩子或女孩子組成的群體,也有男女混搭一起玩的。
跳時,人站在丟子兒的“門”外,先將一幅子兒丟在第一個格子內,跳的人全神貫注,單腿蹦跳,將子兒輕輕踢進第二個格子內。這樣依次一格一格跳下去,直至將子兒踢過全部格子。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頂邊的兩個大格子內休息片刻,即雙腳可以落地。如果在踢的過程中出現子兒壓線、出格、連穿了兩格,或抬起的那條腳落地了,就算失敗……
七、踢毽子
小小的毽子曾經陪伴著當年的我們度過了童年時光,也給現在的中老年人們留下了難忘的歡樂時光。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已經很難看到踢毽子的小孩子了,其實踢毽子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更是一種強生健體的體育鍛煉形式。
小時候,媽媽一般都會給縫好幾個毽子,踢的毽子有的裡面麩皮,有的放玉米粒,還有的是用銅錢和雞毛做的雞毛毽。
小小的毽子在人群中上下飛舞,不時從人群中傳來陣陣笑聲。小孩子們就是在這樣簡單的遊戲中,使腳、腿、腰、頸、眼等身體各部分得到鍛鍊,提高了身體的靈活性,同時也收穫了難以忘懷的童年回憶。
八、翻手繩
翻繩子也挺有意思的,翻手繩多為一個人拉繩,另一個人翻繩;若一方將繩翻散,繩子纏繞的都是死結,遊戲就結束。
翻手繩需要眼睛仔細觀察分辨縱橫交錯的線條,需要大腦記憶操作的順序與方法,需要手指靈巧準確地協同操作,必須做到眼尖、腦靈、手巧,手腦一致,手眼協調。無形中視覺、觸覺、運動覺、知覺得到了有機的訓練。。九、跳橡皮筋
還記得這經典的歌謠嗎?馬蘭花開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十、扔沙包
扔沙包,最少要四人組合,兩邊各一人,中間可以上一個人也可以兩人一起上,必須要前後左右、上上下下躲開毽子,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被擊中,沒接住,就算輸了。夥伴接住的,可以算是給你一次的機會。
十一、老鷹捉小雞
也有許多遊戲適合男女小朋友一起玩,好比老鷹捉小雞,首先選出來一名小朋友扮演老鷹,一名小朋友扮演雞媽媽,其餘的小朋友扮作小雞,依次排在雞媽媽身後,雞媽媽要保護好小雞,小雞也要儘量的躲開老鷹的攻擊,被捉到了,就只能自己去扮演老鷹了。遊戲一直是在一片“啊啊啊”得驚叫聲中開始的,也是在“啊啊啊”的驚叫聲中結束的。
十二、捉迷藏
捉迷藏是最有意思的,因為怕偷看,首先要用布矇住小朋友的眼睛,他就從十開始倒數,在他數到一之前,大家要迅速的隱藏好自己,農村的很多地方都挺隱蔽的,有的甚至都換了好幾個小朋友,都沒被找出來。
十三、擊鼓傳花
首先大家圍坐在一起,鼓手矇住雙眼,鼓聲一開始,大家迅速的開始傳遞花朵,鼓聲一停,花朵在誰手裡,必須要站出來表演一個節目的。最有意思的丟手絹了,也是大家圍坐在一起,都不準朝後看,一個小朋友拿著手絹圍著大家身後轉一圈,把手絹偷偷的扔在某一個小朋友的身後。
然後她必須立即轉一圈,如果小朋友沒發現,她回來後抓住還在那坐著的小朋友,她就可以坐下來休息了,換成那個小朋友去丟手絹,如果坐著的小朋友發現手絹在自己這了,必須馬上站起來去追她,追不上就得自己去丟,追上了原來那個小朋友還得繼續去丟。大家經常都笑做一團了。
十四、摔紙殼
摔紙殼遊戲,就是小孩子們用一些廢舊的報紙和書籍疊成紙殼,一起玩時,各自先放下一個自己手中的紙殼,然後透過“包袱、剪刀、錘”來確定誰先開始,贏的人就用直接的紙殼,擊打對方的紙殼,只要把對方放到地上的紙殼打翻個了,對方的就歸自己所有了,對方就得繼續放。
該遊戲看似簡單,但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光憑蠻力是萬萬不行的。
十五、擠壓油
擠壓油,這樣的兒童遊戲多發生在冬天。
冬天,對孩子來說,依然如此。寒風凜冽,冷氣逼人,孩子們為了取暖娛樂,就開始“擠壓油”。他們找一處牆角,最好是向陽的南牆根。
孩子們緊挨著牆根側身站成一排,第一名撐在一個牆角里,其餘孩子拼命向前擠。邊擠邊想法用肩頭把自己前面的一個人擠出去,力圖擠到第一名的位置。那牆角里的孩子也用肩膀往外擠著,力圖保住自己的位置。他們邊擠邊大聲喊著 :擠壓油,擠壓油 ,擠到前邊喝粥粥。
這些遊戲和活動在現代的孩子的眼裡,異常地簡單,甚至讓他們不屑一顧。但對那時的孩子來說,這也是無奈地選擇。
遊戲儘管簡陋,但給他們的童年帶來了溫暖和歡樂。誰又能否認,擠壓油對孩子們的強身健體,不失為好的鍛鍊方式。
十六、其它
另外,像其它打水漂、逮魚、野外燒烤、滾鐵環等等,也都鐫刻在每個農村孩子童年的生命裡。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的,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腦海裡總會浮現兒時的記憶,彷彿就在昨天。
兒時的童趣帶來的不僅僅是歡樂,更有無比珍藏的記憶不時在攪動著你,有時還會在睡夢中笑醒。當靈感來時,我就會靜坐在電腦旁,把思緒推向兒時,尋找那些燦爛的時光。
-
9 # 玩具哥
印象比較深的:
跳皮筋:雖然出於女生遊戲,但是男生基本都是充當人柱,站那看女生玩..當然也有個別男生跳的更好,就不多說了。
彈玻璃球:這個一般都是男孩子玩得多,看誰打的準。那麼玻璃球就歸誰了,那時候什麼貓眼、花色的玻璃球賣的也是比較貴的。
拔河、多人跳繩,籃球、足球,甚至有些還有乒乓球,我當時的學校就有乒乓球教育基地,後來搬走了。
當然群體玩的遊戲還有遊戲機.....這是多少人的童年記憶,我不信男生沒有沒玩過的。
當然還有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等....
各種玩具拆包、玩具攻略,帶你領略全新的玩具世界,驚喜不斷,一起和小姐姐們體驗《阿哦玩具》的樂趣吧!
-
10 # 桓向陽
很多,遊戲有,丟手絹 跳山羊 還有一種是兩排人,一排派人跑過去撞,對面都手拉手,撞開了,就帶個人過來,撞不開就留到對面,還捉迷藏 跳方子 很多都叫不出名字,玩具當時就比較少,我有一把玩具劍,還有自己做的火柴槍 都比較好玩,現在小朋友玩具多了 但是 群體活動少了,你們呢
-
11 # Free18039920
我是一位90後,因為是鄉下的人,所以平常沒有電子遊戲,只能大家一起玩,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跳皮筋,這是女孩子最喜歡玩的一種遊戲,而且貫穿了整個小學的娛樂活動,還有就是踢毽子,和玩石頭,如果現在聚在一起,我們還是很願意在玩這些遊戲滴!
-
12 # LT自媒體
飛行棋相信大家都玩過吧!最難忘的是隔壁家的胖子跑得最快,差一步就全部到達終點了,然後一直沒甩到一,最後看著我們一個個贏了,居然哭了起來。因為他比較大個,然後把我們打了一頓,然後四個人哭著玩飛行棋,那場面想一下哈哈哈
回覆列表
記得那年,一下課,我們男生都往教室後面玩,因為是土地,然後我們在一個地方挖個玻璃球大小的坑,然後在三四米處畫條線,然後三個人,或者四個人吧,一個一個來,然後如果第一個進了窩,就等於說上了簧,然後就可以打別人,然後規矩是打到別人了,就是四個步驟"退""捆""解""槍"意思就是(退簧)(綁起來)(解開然後(槍斃))就收一個子了! 然後繼續打下一個,打不住,管別人打。這是我們那時玩的其中一種玩法,不知道你們的玩法是什麼樣的呢
玩泥巴是每次雨過之後,我們就去一人活點泥巴,然後找水泥地上去玩,各自做成中空的形狀,
兩個三個人一起摔, 摔前問別人吃什麼,吃蒸饃還是吃洛饃 !(蒸饃是用圓球泥巴補窟窿,洛饃是用壓扁的給對方補,)當然吃洛饃的比較賺泥巴! 然後看誰的口子崩開的最大,然後最小的輸,給其他兩個大的補窟窿! 那時候雖然每次都玩的一身泥,我們卻個個很開心! 不過可能還有條件比我們優越的群體,在我們玩泥巴的時候,在用泥巴做工藝品! 只不過我們那時就這條件!
另外還有飛卡片,抓石子,好多好多,一下子都說不完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跟我樣的兒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