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山劉向雄
-
2 # 尋股問經之隨筆
很多人搞錯了,無論儒家,道家思想,當時都是向國君,卿大夫士說教。只是孔子收了三千門徒,門徒又門徒,知識才平民化,才有戰國的遊說成諸國將相。到漢武帝,這群體很廣了,才獨尊儒術,舉薦當官。到隋時才開始科舉,更多人讀書求晉身。讀書少從商從工,所以中國經濟金融體系古代不發達。沒有從工,技術進步就慢了,沒有科學家。
-
3 # 汾河二庫
這句話帶有明顯的愚民性,是為既定的統治者和貴族服務的,就是在告訴被統治的人民,你們受欺壓和剝削是天生的,是應該的,你們的鬥爭和反抗是徒勞的。這種愚民理論說明孔子儒家思想是為統治者貴族服務的。
“命中註定”、“不可造次”,這兩個詞可以算在儒家的觀點範圍內。但詞義卻不是當今理解的愚民理論,更不是頹廢的哀嘆。儒家是內在而超越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命中註定”在儒學中的表述中僅指“富貴與貧窮”。如孔子曾說“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富貴不是透過追求能得到的,如我們辛苦地搬磚實際上正是對富貴的追求,但結果如何,各人自知。
孔子的弟子子夏也曾說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生中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生之生,死之死,並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富貴與貧窮也不是自己希冀就能心想事成的,把它歸於老天爺也算是一種“捨得”吧。曾聽過一種說法,如果把全世界的財富重新平均分配,過了三天之後,窮的仍然窮,富的仍然富,能註定富貴的究竟是啥?是自己的無知無識還是他人的遠見卓識?
儒家對於富貴貧窮並不放在心上,更注重的是個人修養——這是古代最有價值的事!身處貧窮就“安貧樂道”,身處富貴就“富而好禮”,張載曾說過“富貴福澤,將厚吾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於成也。”說的是富貴來了我也不抗拒,這是老天豐厚我的生活;身處貧賤之中我也不幽怨,這是老天在雕琢使我成才!
至於“不可造次”一詞,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有點類似,各人先考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得隴望蜀、吃著碗裡的望著鍋裡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卻怨天尤人,所以孔子一直強調“敬事”,也就是認真做事,反省自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全身心地投入,才是做最好的自己。
最後說一句,愚民與否,拿中西方比較就可知,西方的學校是教會學校,中國的私塾可不僅僅是儒家理論,出入佛老是知識分子常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