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地方都有些不太科學的風俗,比如放置老鼠藥或者捕鼠夾時不能說出來,因為老鼠聽到了就不會出現了,雖然很多地方都有這種傳說,但據說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在你的家鄉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奇特的風俗嗎?
-
1 # 使用者6176971084013
-
2 # 荷齋
我的家鄉耒陽,這座千年古縣的城東,矗立著一座至少有著1700年曆史底蘊的文化名山——神仙嶺。離我家只隔一條河的距離。
相傳曾經有一位姓羅神仙嶺的凡人在此脫胎換骨、修煉成仙。後人感於他的舉足飛昇。在山上修了一座神仙廟用人間香火供奉他。
在山頂上最顯眼的一處岩石上,可以看見一個貌似靴子或足印的痕跡,就是傳說中的飛昇石。
傳說神仙在此修煉時,石孔中會流出供他一個人使用的米、油、鹽。
神仙飛天后,這個神奇的功能據說延續了下來,廟宇裡有幾個人,就流出幾個人的伙食,可惜的是,後來有一個又蠢又貪的人把洞眼鑿大了,結果從此就再也沒有米、油、鹽流出來了。
在廟的前牆上,您可以看到了有關神仙的兩個介紹:一個資料說神仙就是羅仙,廣東梅林人,原名羅人山,在此修煉成仙。另一個資料說,早在1700年前,曾有餘、鳳二仙在此修道。
-
3 # 清平細語
我的家鄉,有著一箇中國最長久的傳奇史詩,就是格薩爾王傳。
他是千百來年傳一部下來的,有著千百篇的巨集偉詩篇。
-
4 # 逸宇逸雲
我們老家有個一座尖尖的山名叫流峰嶺,相傳早在民國時期山的腳下突然裂開了一個洞,人民管它叫流峰洞,據說後面一個和尚來到這座山並且發現了這個山洞,和尚看此山洞環境好
就在裡面建起了個小寺廟,和尚有兩個徒弟,有一天小和尚在牆上刻梵文的時候不小心把石壁刻了個小口子,然後小口子裡面流出了兩碗大米就停了,之後這個口子每天都會流出兩碗大米一直
時序了幾十年,不久老和尚死後兩個徒弟就想著把口子砸大點多流出一點,結果這一砸下去就口子是大了但是在也沒有流出過大米了,不僅如此兩個小和尚也石化了。現在這個山洞還在,小時候
我和同學下去過幾米就沒有下去了,洞很深很深而且下面還很黑。
-
5 # 白止於黑
座標六盤水市下的一個縣級市。
傳說有座山叫月亮山,曾經山上有月亮。然後就吸引了一個貪心的地主上山捉月亮,地主在碗裡裝上水後祝到月亮怕月亮跑了。就把月亮用碗扣在了地方,等等地主把碗拿起來碗裡的月亮已經跑了,只在地上留下了一個月亮的圖案。從此以後月亮山上的月亮再也沒有亮過,失去了月光地主也在黑燈瞎火的山上摔死了。
去過這座山,但卻從來沒找到什麼月亮圖案。所以這個傳說也不要說什麼科學根據,這傳說其實也就是警醒世人做人不要太貪心。
-
6 # 讀書是福
建國前,河床淤塞。每值雨季,洪水為患;建國後,區人民政府撥款石砌河岸,河床展寬加深,人民群眾不再以水災為苦。現孝婦河畔岸柳成行,遊人如織,景色宜人。 孝婦河以有傳奇式美麗的傳說吸引著遊人。自古至今,詩人名士吟頌它的詩句仍膾炙入口。 孝婦河是博山八景之一,素有"孝水澄清遺婦澤"的詩句讚譽。
-
7 # 韓江之東2018
韓愈祭鱷魚
傳說,古代潮州的韓江,從前有很多鱷魚,會吃過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們叫它做“惡溪”。
一天,又有一個百姓被鱷魚吃掉了。韓愈知道後很著急,心想鱷害不除後患無窮,便命令宰豬殺羊,決定到城北江邊設壇祭鱷。
韓愈在渡口旁邊的一個土墩上,擺了祭品,點上香燭,對著大江嚴厲地宣佈道:”鱷魚!鱷魚!韓某到這裡來做刺史,為的是保土庇民。你們卻在此禍害百姓。如今姑念你們無知,不加懲處,只限你們在三夭之內,帶同族類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嚴處!”
從此,江裡再也沒有看見鱷魚,所有的鱷魚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這是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能聽到的故事,只是,可能每個版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
-
8 # 生肖探祕
我的家鄉在四川的一個小山村,名叫土地丫現在叫鐵城村。我就給大家講講它的由來吧:據村裡老人說很久以前 , 村裡有兩播隊伍就是紅連戰和八一五互相打起來了,紅連戰八一五各佔了一個山頭,當時八一五就佔的鐵城寨,他們的火力拼不過紅連戰,眼看紅連戰當夜逼近鐵城寨,準備炸掉這個山頭,當放好炸藥怎麼也點不燃引線,那位連長覺得事有蹊蹺就放棄了轟炸,民眾也免去了災難,第二天士兵上山偵查發現山上突然矗立著一尊鐵佛,說是他救了大家,後來大家都尊鐵佛為鐵老爺,為了紀念鐵老爺原本叫土地丫的小山村改名鐵城村,年過節都去祭拜。這就是鐵城村的由來,神奇不?
-
9 # 顧隴桃園廣
有一個,很是遺憾不太詳細和準確,說來分享。我是王姓家族一員,現在當地有二十四個“王姓村”。說是很久以前,這二十四個村的王氏祖先從外地逃荒來到安徽廣德。老祖宗離開家的時候,他的父母給了他一個碗,並告訴他:你的這個碗掉在哪裡,你就在哪裡落腳,開花結果,傳宗接代。這老祖宗走了好多好多天來到安徽廣德某地,他又累又渴,就用碗在水塘裡舀一碗水喝。沒曾想,手指沾水一滑,這碗就掉進了水塘。老祖宗想起臨行前父母的話,向著來的方向,連磕三個頭,就在廣德那裡落腳了。從那以後,過來了幾百年,現在繁衍出了二十四個王姓同族村,並且跨省分佈。
-
10 # 與生狂
我家鄉不是很出名,卻在當地是靠旅遊支撐的縣城,傳說不太清楚,有一些書籍出現過,歷史悠久,戰國時曾作為小國都城,秦朝陳勝吳廣在來這的路上起義,唐朝時作為安祿山的大本營,後來因長了一種草太多而改名,水滸中楊雄在這當街遇石秀,公孫勝在後山歸隱,宋江帶兵攻打過,民間傳說也是祝家莊所在,只是沒有這個村名,袁崇煥駐守過幾年,後來乾隆也來了,林彪元帥在這指揮攻打了平津戰役,建國後梁思成到這搞研究,還發生了當時轟動的舍利塔盜寶案,大家可以猜猜是哪,不過不用來尋跡,這裡的旅遊業完全靠山水古蹟,農家院,沒有文化底蘊的,不知道該指責誰
-
11 # 心誠則靈888
古老的上黨神話傳說已遠離我們數千年,但這些神話傳說蘊涵的偉大精神卻穿透悠悠歲月,萬世傳揚,昭示著生生不息的華夏兒女。神話傳說中的那些開創了原始文明的史前英雄們,無意於後世彰顯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的創造與造化,但後世忘不了他們和屬於他們的那個時代。
女媧、羿、炎帝、女娃、大禹作為史前的重要人物,更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佔有獨特而又重要的地位。應該說,上黨神話傳說的流變與社會歷史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絡,甚至可謂前者之所以具備“生命力”,得以儲存、流傳,其動力的本源,實乃後者所賦予。劉大傑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說:“遠古神話,它們流傳日久,使得故事的內容複雜化、系統化、美麗化。”事實上上黨神話傳說的故事是自分而合再分又合,其變化完全取決於民間之“自取所需”、各自追求崇拜的定位和擬人喻事,藉以告撫人心。但傳說、神話、民間信仰與歷史有著彼此互動的環扣。
在前面的系列文章裡,我們通過撲朔迷離的神話傳說和各類文物典籍,窺視了上黨先民穿越混沌、開荒創世的艱難歷程。在此,我們無須將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看作是具體的一個人、兩個人或幾代人,也無須對他們的事蹟去做過分認真的“挑剔”,因為這些人物畢竟是史前人物,距離我們也已十分遙遠,不可能留存下可資驗證其本人的實物依據。但是我們也沒有理由否定他們的存在。神話傳說與歷史如影隨形,寄託著的是一個民族古老的夢想,僅就這個意義而言,就顯得彌足珍貴,實當珍惜備至。
任何一個民族,對自己的先祖都懷有濃烈的敬仰與崇拜之情,這是一個民族凝聚力與向心力形成的紐帶,歷久而彌堅。上黨神話傳說感召世世代代的雋永魅力就在於其不朽的精神,這種精神概括起來就是開天闢地的創造精神和人定勝天的奉獻精神。翻開那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徜徉於那殘垣猶存的歷史遺蹟,我們中華民族最光彩和偉大的一頁,就書寫在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神農嘗草、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等,哪兒不閃爍著我們民族認識自然,征服自然,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豪邁氣概和智慧之光呢?也許,正是以這種偉大的創造和奉獻精神為原動力,我們的太行山,我們的上黨大地才能一次次在歷史程序的關鍵時期,出演了一幕幕金戈鐵馬、壯懷激烈的英雄史劇,我們的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在漫漫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譜寫出人類文明最動人的樂章。對於我們今天的人來說,我們應該崇尚先祖遺德,弘揚先祖精神,在改革開放的
-
12 # 犄角蝸牛
我的老家是安徽池州,在我小的時候還叫貴池。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過年,過年要一直過到正月十五,所以在從除夕到十五,有幾個家鄉老人傳下來的幾個特別小節目風俗是必須要做的:
(一)風俗之一:除夕年夜飯之前,敬祖宗
這個除夕年夜飯之前敬祖宗具體流程如下:
1、貼好所有對聯,更換客廳年畫(年畫兩邊也有一幅對聯的)。
2、將飯桌移到客廳中間,圍繞桌子一圈擺好滿滿衣著酒菜和椅凳。
3、一家大大小小圍繞飯桌坐好,但不能動筷子,家中我最小,小時候我也很乖乖等著,雖然很想趕緊吃年夜飯了。
4、爸爸或者家中大哥之類的男性,在大門外點燃一串跟初一凌晨開門的最大鞭炮差不多大的鞭炮,這就是吃年夜飯前敬祖宗。
這一切完畢,就可以吃年夜飯了。我常常納悶兒,下午上墳時不時已經給祖宗們都上過菜、擺過筷、敬過酒了麼,為什麼吃年夜飯了還要敬祖宗呢?看來對祖宗還是要多敬幾次沒錯的。
(二)風俗之二:初一到十五不能掃地
為什麼不能掃地呢?因為老人說,初一到十五掃地,接下來一年都有幹不完的活兒,這一年你會命很苦。
所以,我們家從來都是三十晚上,趕在12點之前,趕緊把家裡吃飯、小孩子吃零食、放鞭炮、抽菸的菸屁股等等,全部一掃而空。
這樣初一到十五,15天下來,然後發現,家裡還是很快到處都是零食殼皮、菸屁股、鞭炮碎屑等等。
其實,家裡家外到處這紅紅綠綠的東西,就是讓這15天的正月家裡始終洋溢著過年的氣氛,小孩子會覺得很快樂。
(三)風俗之三:正月十五老鼠洞邊“炸老鼠”
農村老鼠多,穀倉裡的的糧食一年到頭都要防備老鼠,更不要提家裡各種收穫的瓜果蔬菜,各類黃豆、蠶豆、綠豆、幹豆角、棉花、小麥、油菜籽等等,還有雞蛋、老母雞等等,都會受到老鼠騷擾。
所以,老鼠在農村是一個大麻煩,今年聽老媽說,從城裡回去發現去年的老鼠一個都沒了,非常奇怪,也非常讓人擔心這年成。
話題扯回來,老鼠多,所以這裡正月十五就多了個炸老鼠的節目,置年貨鞭炮紙時,特意多買幾包小鞭炮,這時候就有用了。
炸老鼠選擇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吃完晚飯,不要出聲,在家裡客廳、每個房間、廚房間、甚至過道等每個老鼠洞口,放置一小節鞭炮,全部放置進去,只露出引子,依次點燃,噼裡啪啦,家裡飄來一陣硝煙香味兒,屋子裡再次充滿了過年的氛圍。
但其實有沒有嚇著老鼠其實不重要,更別體會炸到了老鼠,人在活動時,老鼠早就躲的無影無蹤了,所以這個炸老鼠,純粹是一個正月十五收尾的過年氣氛。
現在在外地了,雖然過年也會老家,這些過年小節目卻不是每個都做了,除了年夜飯前方鞭炮敬祖宗還照做,其他的如(二)掃地早就打破很多年了,這是時代變化和人們講究衛生導致的。另外(三)炸老鼠已經不做了,因為沒有哪一年,能等到正月十五才上班的,都早早就回到工作地了。
估計前兩個風俗其他地方都多多少少都有,但最後一個正月十五炸老鼠,這個估計很少地方有了。
有時,還是有點感慨小時候的過年氣氛,那是真的快樂!
不過,時代在發展,現代的孩子的快樂已經變了,他們已經不再將過年當做是一年中最快樂和最期待的日子了,變化使然。
-
13 # 遊遊蜉蝣
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傳千古。流下的各種奇特歷史傳說不計其數,百聽不厭,引人入勝。
我的家鄉位於美麗的三峽福地宜昌市的一個小縣城,也留下了很多優美的傳說。①覆船嶺。據說遠古時期,王母娘娘與魯班對賭,賭魯班在遠安一晚修不好一座南襄城。南襄城是今遠安洋坪鎮的一個村。據考古發掘那裡曾是春秋楚國的發源地。話不多說,魯班接到任務,抓緊調集人手物資修城。眼看在雞鳴前就要修好了。王母娘娘一看,若是魯班修齊,自已就輸了,面子就沒法擱。於是心生一計,便學起了雞叫。魯班正在運輸最後一船石料到嫘祖金橋,聽到雞叫,不知是計。便仰天長嘆,天要我輸,一分神石料船傾覆,好似倒了個個。石料也沒運到南襄去,魯班中計也沒修齊南襄城。但翻船的地方,後人冠名覆船嶺的傳說卻流傳之今。
②石佛庵。石佛庵位於遠安縣舊縣鎮龍泉村的一個高山上。相傳清朝有一鹽商,做生意趕路行止此地,以前只是一個普通失修的小庵,啥也沒有。鹽商做生意虧了錢,沒地方借宿,只好露宿此處。晚上睡夢中有一白鬍老者,闖入鹽商的夢中,說我保你一年後發財,但你必須為我立三十六座石佛像。重修小庵,若不會怎麼樣。話說這鹽商也如老者託夢所說,一年後果真發了大財,只是忙於生意,把還願的事給忘了。突然有一天得了大病,才想起了還願的事來。於是親自帶人,修好三十六座,兩米高的石佛,立於小庵四周,修好破庵,供奉香火。讓破落的小庵從此熱鬧起來。鹽商的病也好。隨著歲月的更迭,房已不在,石佛也僅存了十幾尊。但它的傳說,人們仍在傳唱。
還有很多傳說,我只列舉以上兩個,來讚一讚我的家鄉。
-
14 # 子祁物語
不用傳說,真實就見過,有兩件,至今都無法解釋,我說的全部是事實。
這一天會來一個奇人,是個青年男子,這人身高一米六五左右,披頭散髮,骨瘦如柴,面容蠟黃。正月裡尚屬寒冬,大家都穿著棉襖羽絨服,但他卻不同,一件白襯衫,一件黑褲子,一雙布鞋,一陣風猶能吹走,看到他就覺寒氣刺骨三分,冷不丁打個冷戰。那時我還上小學,我們孩子圍著他亂轉,他去哪我們就跟到哪。他是別村的,與我們村相距十幾里路,每年廟會都來,那一年就住在我族叔那裡幾天,直到廟會結束才走。
這人奇是奇在不怕冷嗎?不,而是不食人間煙火,那時已經七年沒有吃過飯沒有喝過水了,在我們那流傳甚廣,媒體專門採訪報道過,乘坐公共交通免費。叔嬸都是善良的人,既然高人住在家中,想熱情款待一番,但人家不吃不喝,只是每天早上用清水漱口吐掉,也上廁所,但不排洩,叔嬸講到這時嘖嘖稱奇。
他是如何有了這特異功能?人云亦云,莫衷一是,儼然成了我們那裡的風雲人物。他來到戲臺子上,講起了自己的身世,哪是一個奇字了得!
他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哥哥姐姐,家裡人都愁他娶媳婦,後來說了一門親事,二老和哥哥姐姐便鬆了一口氣。怎料有一天突然得了大病,高燒不退,臥床不起,把家裡人給嚇壞了,請了很多醫生用藥都好不了,後來有一天高燒退了,然後就是低燒,總算意識恢復正常,能起來行動了,但這低燒持續很久,沒有胃口,一吃東西就吐,後來就有一口沒一口的,也沒感覺飢餓,再後來就乾脆不吃了,人也因此變得枯黃。他頭髮長長了,父母帶他去理髮,理髮的時候,沒想到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理髮師一剪髮,當場暈死過去,他也是不省人事,送到家躺了半個月才恢復過來。這些事情傳到了女家,女家便取消了這門婚事。
接下來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一條大蛇來到他的屋裡,也不溜走,就盤到那裡坐窩,他一個人住,也沒有趕走那蛇,就和這蛇相處下來。後來那蛇爬走了,他低燒也好了,但是不能吃飯喝水,否則就吐個!不止。他披頭散髮,四處遊走,到了傍晚,一群蝙蝠在身後跟著他,每天傍晚都是如此,一直持續了很久。
不食人間煙火?鬼才信!有的人相信,有的人就不信,還有的半信半疑。就有一次,一對父子開著三馬來到他的村裡糴糧食,在村頭聽到別人聊這事,爺倆聽了很是鄙夷,那是個騙子罷了!恰巧這奇人就在街上,聽得真真兒,一聲不吭就回家了。爺倆估計是知道他在街上聽著,故意這麼出言不遜。爺倆等了半天沒人來糶糧食,就打算搖車離開,結果爺倆怎麼都搖不開,一直都沒事啊,奇了怪了!這時旁邊有人跟爺倆說:你們啊是得罪他了,給你下了咒,給人家陪個禮讓他給解了咒就好了。爺倆別無他法,便登門賠禮道歉認錯,這奇人也不言語,出門來到車前轉了三圈便回去了,爺倆一搖果然啟動成功,開車離去。
我高中畢業那年,暑假去工地上當小工,聽大人們聊起了這奇人,那是已經有十幾年了,問他們這是真的假的,他們說那誰知道,傳得挺邪乎的!應該是真的,要是假的早就被人揭穿了。
要是真的,即不符合常識,也不符合科學,要是假的,發生的這些事情難道是個眾人包裝的騙局?是真是假?我難以確定,但從我親眼所見來看,確實是真實發生的。
但這裡面還是有問題,因為很多事情都是聽別人講的,並非我親眼所見,我不能百分之百保證。但接下來的這件事情確是我親眼所見,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第二件 借屍還魂(篇幅太長,不再贅述)
-
15 # 陽力好三維
《家鄉的葫蘆橋河 家鄉的三角山》
歌謠雲:三角山上冇得尖,
三角山下冇人煙;
葫蘆橋上沒葫蘆,
葫蘆橋下水悠悠 。
這條籍籍無聞的小河,自古以來沒有名字。河的中段有座小橋,叫“葫蘆橋”,附近的人們將這條小河稱之為“葫蘆橋河”。葫蘆橋原來並不叫葫蘆橋,它的真實名字叫“苦力橋”。相傳苦力橋修於兵連禍結、戰火紛飛的民國初年。小時候,聽瓦匠地亞四哥和榨油師傅董細胯都講過這座小橋的來歷:它是一位孤寡老人,以一己之力,用了三年的時間修起來的。當年或許是因為某種救贖的緣故,老人在河邊搭個簡易的茅棚,吃住都在茅棚裡,終日一言不發,更不許任何人插手幫忙,傾其所有,修起這座石木小橋。他的善舉和苦難感動了人們,人們為了世世代代地記住這位修橋補路、積善積德的老者,就把這座石木小橋叫“苦力橋”。因“苦力”二字,在當地口語中與“葫蘆”發音相近,隨著歲月的流逝,這座原本充滿了傳奇色彩、充滿了艱辛苦難的小橋,在人們代代相傳、口口相授中被輕描淡寫地定格成了今天的“葫蘆橋”。
葫蘆橋河的源頭在橫山腳下。自源頭始,小河蜿蜒流轉至關口鎮,橫穿小鎮後徑直融入源自三角山的關口河。自此,葫蘆橋河和關口河,兩河歸一、攜手並行,且改名換姓叫浠河,浠河自東向西橫貫浠水縣城後靜靜地從天下第三泉----蘭溪旁匯入長江。
橫山和三角山都是大別山的支脈。橫山在西,三角山在東。三角山勢危高聳,動若脫兔;橫山匍匐連綿,靜如處子。橫山和三角山是一對孿生姊妹山。相傳,盤古一斧開天后,群山萬壑湧動生。橫山和三角山這對小姊妹,象兩顆剛剛發芽的種籽,淹沒在混沌初開的塵世間,在群山萬壑鄙夷不屑的眼神中倔強而悄悄地生長。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終於蒼天不負!億萬年後,橫山和三角山這對姊妹已長成了婷婷玉立的美少女,勢拔五嶽,連天而立。倏忽間,歷史的車輪進入了戰國時代末期。秦王蠶食天下,併吞六國,最終四海歸一,秦王做了始皇帝。秦始皇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修馳道、築長城、廢分封制為郡縣制、天下大定。“四海之內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志得意滿的始皇帝妄想普天之下,一人至尊,四海之內,一家獨享。於是,稱帝之初,始皇帝受家風影響,從慕遠遊,就急忙準備巡狩海內、以便宣德揚威,考察新政,安宇天下。始皇帝好大喜功,遵從宗教貫例,封禪祭奠,教化六國舊民,刻石頌功。始皇帝思想迷信,甚至妄想通過巡狩來挖斷他人地脈,遍修“厭氣臺”,以絕大秦後患。始皇帝受方士蠱惑,想通過巡狩遍尋仙山,求靈丹妙藥,妄想長生不老……。
這是秦始皇第五次巡狩天下,正值春夏之交,南國風和日煦。龐大的皇家龍輦,自雲夢向東緩緩而行。一路上,浩浩蕩蕩、旌旗獵獵、翳天蔽日,好一派皇家帝王氣象!始皇帝抵不住沿路地方郡縣官員情真意切的連日宴請和燕燕爾爾的夜夜笙歌。坐在龍輦上的他無心留戀窗外的壯美河山,搖頭晃腦地掙扎了幾下就鼾聲如雷地進入了夢鄉……。
當始皇帝揉開睡眼惺忪的龍眼,撩開窗紗的時候,已是晨曦綻放的早晨。映入眼簾的是雙峰並峙的姊妹山,看著雲蒸霞蔚、鬱鬱蔥蔥、流青溢翠的雙峰,始皇帝龍顏大悅,以為快到了東海之濱。急忙問身邊的李斯:
“這是蓬萊、方丈兩仙山嗎?怎麼不見瀛洲仙山呢?”
李斯知道皇帝還沒完全從迷迷糊糊中醒過來,弄錯了,就實說道:
“陛下,您沿路視察,日理萬機。一定是龍體疲乏!這不是東海三座仙山。我們這是還在原來的楚國地面上,現正在南郡與九江郡之間,離東海還很遙遠。當地人說這兩座山是姊妹山,還沒名字呢!陛下您正好可以在此斬斷楚蠻地脈,刻石頌功,順便給這兩座山賜個名字,豈不更好!”。始皇帝生性暴戾恣睢,聽李斯一席話,龍顏大怒!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原來他的先祖秦昭王三徵蠻楚未成,最後還溺死在楚地丹江;自己第一次巡狩途中,南韓公子張子房(張良)攔路用大槌行刺於我,雖未成,但著實可恨!聽說他已跑到楚國藏匿起來了。今天我巡狩東海,路過於此,差點被這楚地的瘴氣迷惑了朕的龍眼,居然讓朕有眼不識仙山面目。楚人實在可惡!楚地著實可恨!連忙叫李斯喚來掌管宗廟祭祀的常奉(指固定的奉祀者)前來訓斥道:
“你趕緊去山神章商(主管眾山的神)那裡取來神鞭,朕要急用。”
常奉不敢怠慢,很快就把山神章商的神鞭拿來交給了始皇帝。始皇帝餘怒未消,揮起神鞭,對準姊妹山,先是向西橫抽一鞭,然後向東連抽三鞭。剎那間,電光火石,地動山搖。山崩地裂後,乾坤大挪移:始皇帝向西抽的那一鞭,削去了姊妹山中西邊那座的山峰,於是橫山出現了。始皇帝向東連抽的那三鞭,姊妹山東邊的那座山,屹立不倒,巍峨不動,但是它的山峰被神鞭劈成了三座小山峰,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三角山……。
-
16 # 素玉腕
杞人憂天這個典故,便發生在我的家鄉——河南杞縣。
杞縣古稱杞國,夏朝時候建國,立國長達千年。歷史上也出現了許多傑出人士,遠者漢代蔡文姬,近者如穆青。但是,真正家喻戶曉的杞人,還是憂天的這位老兄。雖然他姓名已然泯滅不可考,但他卻是杞國曆史上最有名的人,也被恥笑了幾千年。我們不妨重溫一下這位老兄的事蹟:
典故源出於《列子》,說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由是寢食不安。有好事者去勸解他,說天無非是聚集的氣體,不會崩潰,日月星辰也是發光的氣體,亦不要擔心。大地,是由許多土塊聚集而成,填充滿了所有角落,也不會墜毀,所以,你不必憂心了。
千百年來,人們對憂天杞人,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嘲笑,這個傢伙,不擔憂吃飯睡覺,卻去操心天地,而且妄言天地崩塌墜毀,簡直神經病。便是勸解他的人,也擺出一副智者模樣,自以為有見識。恰恰相反,我認為,在如煙往事裡,茫茫人海中,憂天杞人是一個難得一見的有思想有遠慮的人。
時至今日,我們對天對地,認識依舊不足,我們侷限於眼前,對深遠的問題缺乏探索,缺乏思考,而有這樣思考的人,又被當做了笑話。如果中國歷史長河中,更多的人有這樣的憂患意識,有對天地長遠的思考,也許會改變我們民族的思維模式。
所以,我對這位遠古的同鄉,致以深深的敬意。恥笑憂天杞人的人,我覺得才是目光短淺者。他不僅是我的同鄉,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少有的目光深邃之人,他值得我們的尊敬。
您以為呢?您還會恥笑這位憂天仁兄嗎?
-
17 # 芒碭赤子
小編的家鄉是位於蘇魯豫皖交接處的河南永城芒碭山。我們家鄉有一個神奇的故事,說是刮西北風就冷,就與芒碭山有關。
厲害吧️。傳說在幾萬年以前的遠古時代,有一天妖魔黑龍作怪,天地間突然發生一個大的災難,頂天柱被折斷了,造成天塌地陷,大火燃燒,洪水氾濫,這場災難驚動了創世女神—女媧。
女媧為了拯救世界,請來火神撲滅大火,她把蘆葦燒成灰,堆積起來堵住了滔滔的洪水,又斬斷大龜的腳,讓它變成四根擎天大柱立在大地東西南北四方,把天撐了起來。可撐起的天上出現了九九八十一個窟窿。於是,女媧開始熔鍊五色彩石,用它去修補蒼天。她白天煉,黑天煉,整整煉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煉成了紅、黃、白、青、藍五色彩石九九八十一塊。
彩石煉好以後,女媧開始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一個窟窿一個窟窿地補起來。不知補了多少時間,天上的八十一個窟窿已經補好了八十個,大功就要告成了。然而就在她去補西北角最後一個窟窿時,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突然從天洞裡吹來一股大風,女媧手中的最後一塊五色彩石竟被風吹掉了,它隨著大風吹的方向,一溜煙地飄向了東南。等彩石飄到今永城市北部上空時這股颶風卻戛然而止,石塊呢,便迅速向下墜落。就聽轟隆一聲巨響,彩石落到地面上陷入地下數千丈。迸出的石塊,有的近,有的遠,形成了連綿起伏的小山丘。有塊較大的向北迸出好幾裡遠,成了今天的魚山。
一個小石塊向東南濺得最遠,落在了今永城市東南的侯嶺,成了柏山。彩石落地的巨大沖擊力又把大地砸成了兩條裂縫,形成兩條大河,一條是鹼河,一條是王引河。
五色彩石是女媧所煉,他是寶石、神石啊,它形成的山也就是寶山。所以,石塊落到地面之後,五彩繽紛,光芒四射。後來,女媧為尋找五色彩石來到這裡。她一看,寶山在廣闊的平原上突起,山體俊秀,熠熠發光,巍峨壯觀;山澤間遍是芒草,開著美麗的小花,把那勝似美玉的山石裝扮得更加妖嬈。再看那山下鹼、王二水,恰似纏在大地上的兩條蛟龍,真是青山襯綠水,銀河繞青山,好一幅壯麗的圖畫!她非常高興地說:“這也是天意!風吹彩石飛,蕩來石一片,熠熠放光芒,就叫“芒碭山”。
芒碭山形成了。它是天賜的山,是美麗的山,是金山,是銀山,是一塊風水寶地!它充滿神祕、神聖和神奇的色彩。女媧遺石成芒碭,神話自古傳至今。
然而,彩石遺落,天的西北角畢竟還是留下了一個洞。所以後來每當颳起西北風的時候,總是寒流南下,冷氣逼人。因為那風是從那個沒有補上的天洞裡吹過來的。倘若當初女媧也把這個洞給補上了,大概就不會有今天西北刺骨的寒風了吧!
-
18 # 藝樂山
樂山大佛的傳說
據探祕志小編了解,當時開鑿樂山大佛並不是為給人觀賞,而是為了降服水妖。傳說唐朝初年,凌雲山上有一座凌雲寺,凌雲寺裡有一個老和尚,叫海通。當時凌雲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水深流急,波湧浪翻,經常吞沒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毀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勢這樣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這岩石上刻造佛像,藉著菩薩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來往船隻不再受害。於是他請了兩個有名的石匠來商量刻佛像的事。這兩個石匠一個叫石誠,一個叫石虛(一說石匠石青雕刻了樂山大佛)。老和尚對他們說:“我準備在這凌雲山岩上刻造佛像,請你們來商議商議。”
石虛一聽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裡很高興。他想,這凌雲山十分秀麗,凌雲亭非常巨集偉,每年來這兒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許多各式各樣造型的佛像來,我的本事豈不就一下傳揚開來!想到這裡,他就說:“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鎮住。”這時,老和尚見石誠在旁邊一言不發,就問他:“石誠師傅,你覺得如何?”石誠不慌不忙的說:“我看就刻一尊象這山岩一樣高大的佛像吧。”石虛一聽忙搖頭說:“山岩這樣高,石頭這樣硬,你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誠說:“這岩石硬就能經受風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鎮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見二人爭持不下,就說:“你們二人不要再爭了,乾脆一個刻大佛,一個刻千佛吧。”
說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緣去了。從此,石誠、石虛兩人就各自選巖構圖,雕琢佛像。石虛選擇了那最顯眼,石頭不太堅硬的沿江一片紅砂岩,開始雕琢起來,紅沙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比花崗岩軟,是很好的適宜於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後,容易受到侵蝕、風化。他刻了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觀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羅漢降龍伏虎,又刻了普賢菩薩指點迷途。只聽鑿子響,只見石片飛,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兩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誠呢,卻選擇了一塊又高又難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們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著岩石,開始雕琢大佛。大佛的造像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彌勒佛。
石虛的千尊佛刻完了,而石誠的大佛連一隻腳也沒有刻完。石虛譏諷的說:“我兩年刻了千尊佛,你兩年還沒刻完大佛的一隻腳。”石誠毫不氣餒的說:“你千尊佛,萬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隻腳。”說完又繼續雕琢起來。
老和尚化緣回來還請了許多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讓他們和石誠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聽說老和尚請人雕琢大佛鎮壓三江水怪,也紛紛趕來幫忙。有的燒茶,有的送飯,一時之間,凌雲巖上人來人往,錘聲如雷,巖片似雨。
住在巖下深潭裡的水怪,每天被巖上的石塊打得膽戰心驚,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湧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們從巖上捲到水裡淹死。石工們眼看怪物湧起水來,就紛紛揀起巖上的石塊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樣,不一會兒,就把水怪埋葬在亂石堆裡。從此大佛巖下,風平浪靜,而大佛的樣子也一天天顯露出來。
這時,嘉州有個官吏,愛財如命。他聽說老和尚從外地化了許多銀兩,便打起了壞主意。有一天,他帶著幾個官兵來到凌雲寺,對老和尚說:“膽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報官立案,目無王法,罰你銀兩一萬兩,限三天交齊。”老和尚說:“大人,修建大佛是為了鎮壓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難,這銀子是我化緣來修建大佛的,不能動啊!”那官吏見老和尚不答應,就恐嚇說:“要是不交錢,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銀子。誰知話剛說完,老和尚面不改色的說:“我寧願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動修建大佛的錢!”說完,就自己剜去雙眼,端在盤子裡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見老和尚真的剜去雙眼,嚇得不停後退。誰想一時忘了身後是懸崖,一下子摔死了。
這時,那一對眼睛又飛回老和尚的眼眶裡。那些貪官汙吏見了,再也不敢去敲詐老和尚的錢了。後來,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還沒有完工。他把幾個弟子和石工們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後,你們一定要繼續造大佛。”說完,他就嚥氣了。老和尚死後,他的徒弟就領著大家繼續建造大佛。不久,石誠也死了,他的徒弟們仍舊在雕琢大佛。就這樣一代接著一代,經過了90年,大佛終於建成了。
因為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們就叫它大佛,又叫樂山大佛。大佛旁邊的那座凌雲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海通,就把他當年住過的山洞叫做“海師洞”。直到現在,洞內還有一個盤膝而坐、神情堅毅、手託盛眼珠的玉盤的海通塑像。
令人驚異的是,在沒有科學儀器的情況下,古人是用什麼方法保證它的各個部分之間比例適當、體態均稱的呢?到過樂山大佛參觀的人,如果是細心的話會發現一個奇妙之處:樂山大佛所在的烏尤山和凌雲山體本身就是一尊碩大無比的天然臥佛。遠遠望去,烏尤山如同佛首,眉眼清晰可見;凌雲山為佛身,妙處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態逼真,堪稱天下一絕。而樂山大佛正好端坐在〝巨型睡佛〞腋部的深坳處,彷佛是印證古代民間〝聖人出於腋下〞的傳說,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
樂山大佛閉眼流淚事件
在文章的開頭
-
19 # 古今經典情詩思嫻
我的家鄉河南淮陽,陳州伏羲太昊陵,稱“天下第一伏羲陵”
每年的“二月二,龍抬頭,四方來,拜人祖……”每年農曆二月二至三月三,河南淮陽就會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太昊伏羲人祖祭祀活動。 每天都有來自各地的上萬名朝拜者,不管是男女老少、還是大人小孩,人們齊聚於此,尋根謁祖,虔誠焚香,期盼能得到人祖爺的保佑,在未來的日子裡,平安、健康、事事順心。為了參加祭祖大典,還有很多從遠方趕來的港澳臺同胞,他們的遠道而來不只是為給祖先獻上一束至誠的香,也是傳達他們對“根”的眷戀。繚繞的香霧,繾綣的是中華兒女對骨子裡流淌的血脈之源的親近,泱泱華夏,炎黃一脈,傳承的是千年的龍魂,是任何時候都斬不斷的羈絆,中國是龐大而多元化的,對於種族和傳襲觀念的認可,從未動搖過。而對於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的豫東人來說,更不會錯過這難得的團聚與狂歡,年年來淮陽走陵已成為一種習慣,更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縱然是背井離鄉,已融入生活裡的傳統是如何都改變不了的。
從古至今,淮陽太昊陵人祖廟會,就是豫東地區規模最巨集大的燒香大會,又稱人祖廟會、二月二廟會,這傳承千年的二月二廟會究竟是如何出現的?又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呢?
一、關於二月二廟會的由來作為一種民俗文化的淮陽二月二廟會,它的由來可追溯到6000年前的遠古時代。說起二月二廟會,就要從在以淮陽為中心的黃海平原上拉開華夏文明的序幕、開創人類文明先河的人祖伏羲氏說起。
在長沙出土的楚帛書中,記載伏羲氏為創世神。在世界處於混沌狀態,還沒有天和地的時候,只有伏羲和女媧兩兄妹,為繁育人類,他們結為夫婦,這在唐代李亢所撰的《獨異志》有載:
本是兄妹,要結為夫妻,難免覺著羞恥,天下沒有子民,繁育後代是他們不可推脫的責任。所以他們爬到崑崙山頂,他們向蒼天訴問:如要我們兄妹成為夫妻,就讓繚繞的煙霧合在一起,否則就煙霧散之,話語剛落,繚繞的煙霧迅速地合在了一起,後來伏羲與女媧育有四個孩子。關於伏羲和女媧的結合,在長沙子彈庫出土的戰國楚帛書《四時》篇中,開頭就有寫:
所以伏羲被稱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他有開天明道之功,又有肇啟文明之能,在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中佔據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伏羲是大智的思考者,是發明的創造者。伏羲的卓越功績在《帝王世紀》有載:
《帝王世紀》是晉代“皇甫謐”所著,它主要記錄的是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蹟,所敘寫的時期大致是上起三皇,下至漢魏。
在《帝王世紀》中所列的有關伏羲的眾多功績中,制嫁娶匹配夫妻可以說是伏羲的一個居功至偉的功績。因為制嫁娶匹配夫妻的實行,讓人們從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會,轉變到了知有父子之親、君臣之義的父系社會,使人類從穴居群婚,到知男女之別、夫婦之道,結束了原始人類的野蠻與矇昧,使人類走向了文明時代。可以說人類的一個重大文明就是制嫁娶。是伏羲讓人類結束了群婚和族內婚的歷史。因此伏羲這一制嫁娶的卓越功績也被載入明代的《史綱評要》正史裡:
這裡的儷皮指的就是鹿皮,在那個遠古時代,鹿皮是很難得的,而且還規定是鹿皮2張。所以啊,我們如今也不要再抱怨彩禮重,娶媳婦難了,這是作為男人都要面對的亙古難題。自此男女實行一夫一妻制,還要有媒妁之言,並以所養動物,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目的是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
既然有了嫁娶制度,那夫妻又是如何匹配的呢?據史料記載,伏羲以“聚會”的形式,在每年的仲春之月,即農曆2月,把青年男女召集到一塊,然後在會場中央放一塊帶“窯空”的大石頭,和浙江衛視的非誠勿擾差不多吧,男女互選啊。男女如果互相有意,就都用手摸一摸“窯”,說明兩人看對眼了,願意成為夫妻,就找媒人,下聘禮,訂婚、結婚、娶妻生子。
這個源於遠古時代,以找物件為目的的”男女相親聚會“,就是現在河南淮陽伏羲太昊陵廟會,即二月二廟會最初的雛形。但它又是如何發展成現在的朝祖進香性質的廟會呢?這就源於大聖人孔子了。
二、關於二月二廟會的發展伏羲制定的男女一夫一妻對偶制,雖然避免了近親結婚,大大降低了後代出生的畸形率,人類惡智力和體力都得到了提高,但也存有很大得弊端,比如有的男女剛一結婚,有一方就死掉了,再比如說有些富人,娶了很多妻妾,而大量的窮人卻找不到老婆,這就導致了生殖資源和性資源的浪費,人口增加速度非常緩慢。所以“野合”就被認為是一個合理補充“性資源”和“生殖資源”的方式。這裡解釋一下,“野合”是一種不合禮制的男女勾合行為,等同於現在的“打野戰”行為。“野合”之風一度很盛行。
在公元前490年,孔子來到陳國,發現在男女相親的“二月會”上原始亂配之風依然很盛行。倡導“聖王之治”,推廣“序君臣父子之禮,列夫婦長幼之別”禮數的孔子。認為這種亂配之風是傷風敗俗之舉,一定要進行革新。孔子便向陳王遊說,把具有野合遺俗的二月會改在人祖伏羲的祭祀地,而此時,人祖伏羲已有陵,這在《孔子家語》中有載:
至於伏羲陵建於何時,在古籍文獻中沒有記載,只在《禮記·月令》中有關於祭祀伏羲的記載:
這裡的高媒就是指伏羲,在《淮陽縣誌》有曰:淮陽太昊陵在春秋時已有陵,漢代以前有祠。關於太昊陵的祭祀活動,筆者則以為應是在春秋時期已有祭祀,因孔子要改革陳國(今淮陽)的野合遺俗之風,把遠古傳承下來的二月二相親聚會的地點,改在了太昊伏羲氏的陵寢處。自此二月會慢慢演變成了朝祖進香性質的廟會。
在歷經千年的歲月中,太昊陵被歷代帝王不斷增修陵墓。太昊陵增制於盛唐宋,完善於明清。歷代帝王的御祭更是達到52次之多,僅康熙的御祭就達10次之多。而如今太昊陵的格局,則是清乾隆時期大力修葺的結果。
淮陽二月二廟會,在歷史的滔滔歲月中,能傳承千年儲存下來。不僅得益於孔子的改革,更是源於人們對於祖先的崇奉和恭敬,對人祖伏羲創造中華文明的銘記和感激。儘管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在前進的道路上,老房子被拆掉了,很多習慣、風俗給弄丟了,然而還有一些東西,從未離我們而去,如太昊陵廟會裡的”摸子孫窖“習俗、它作為原始女性生殖器官崇拜的物化,是遠古生殖崇拜的一個生動遺蹟。如今人們依然將它作為祈子、祈福、保平安的聖物,以寄託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20 # 帕米爾鷹笛
我的家鄉在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在我市管轄的阿克陶縣境內,“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09米)巍然屹立在帕米爾高原上。熱愛旅遊和登山的人應該都知道,在慕士塔格峰以北,還有公格爾峰(海拔7649米)和公格爾九別峰(海拔7530米),山腳下還有一個喀拉庫勒湖,關於這幾座山和這一個湖,有一段極為悲悽的歷史傳說。
慕士塔格峰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東帕米爾高原上並沒有慕士塔格峰、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和喀拉庫勒湖 ,而是一片平坦美麗的大牧場。
牧場上住著一對柯爾克孜族夫婦,牧人的妻子在生下一對美麗的女兒之後不幸離世。牧人含辛茹苦地撫養著兩個女兒,但讓他焦慮不安的是,兩個女兒雖然長得聰明伶俐,可一直瘦弱多病。
一天夜裡,牧人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神仙對他說:在東方日出的地方有一座日月仙山,山上有一塊日月寶鏡,只要你能找到這塊寶鏡,讓你的一對女兒照一照,身體必能從此健康。
牧人於是欣喜不已,第二天天一亮,就收拾行李和女兒作別,向日出的地方一路走去,尋找夢中的日月寶鏡。
牧人走後,一對女兒整日放牧著羊群,朝盼夕望,等待著她們的父親歸來。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牧人的一對女兒在漫長的等待中頭髮漸漸變白,眼淚漸漸哭幹,最後變成了公格爾峰和公格爾九別鋒兩座姐妹峰。那山頂的皚皚白雪是她們的白髮,那山腰的條條冰川是她們的一道道眼淚,而每一個小雪峰,則是她們的羊群。
喀拉庫勒湖
蒼老的牧人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取回了日月寶鏡,而當他看到心愛的一對女兒已經變成了雪山之後,悲痛欲絕的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日月寶鏡從他顫抖的雙手中滑落,在地上摔成兩半,迅速變成了相連的兩個小湖,這就是喀拉庫勒湖。老牧人也瞬間變成了一座雪峰,這就是被稱作“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
【關於慕士塔格峰,還有好幾個版本的傳說。 但我的家鄉,是柯爾克孜族人居住地,因此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個版本的。】
我老家是徐州,在舊社會,人煙稀少,聽老人們講,好多人都經歷過鬼怪,我今天要講的是真事,村東頭兩個大男人,夜裡在瓜地裡看瓜,一個睡著了,這一個沒睡著,只聽到遠處有一個像牛一樣的東西,喘著粗氣,一步一步走來,越來越進,他很害怕,就用腳踹那個睡著的夥伴,那個睡著的夥伴很很的伸了個懶腰,發出啊啊哦哦的聲音,那個怪物砰的一聲,化為火球飛走了,他親眼看到的,非常害怕震驚,講給夥伴聽,講給鄉親們聽,由於驚嚇,沒幾天就死了,不知道這是什麼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