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舉頭見泰山

    最好別種,糧食利潤很低。你打工請假回來扣的工錢都比小麥利潤多。承包給別人,你也有利,他也有利。老老實實打工吧。

  • 2 # 川農記憶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更多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實行。確實,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都紛紛外出打工了,畢竟只有依靠外出打工才能迅速提升生活質量。

    對於南方地區而言,基本上都是一年中一次小麥,而大多數北方地區由於地域優勢特徵,小麥都不只種一季。而對於您提到的問題,家裡的土地每年只種一季小麥是否可行?個人覺得,這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關鍵是看個人家庭情況。

    現在很多農村地區人口分佈基本都是老年人居多,所以普遍勞動生產力低下。當然,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村電商發展也很快鋪開了,政府對於這方面也是大力支援,還是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了回鄉創業,但這一部年輕人更多的是從事相關創業農業,而對於農作物,例如,小麥等也種植得很少。

    如果個人家中的勞動力很少,那一年種一季小麥也是完全可以的,現在和以前是大不相同了,並沒有硬性規定一年要種植幾季小麥,完全可以按照個人意願。只要在個人家庭收入穩定,解決基本生活問題就行了。

    另一方面,現在的農業種植更多的是不讓土地荒廢,持續利用土地資源。因此,對於種小麥問題,有很多種解釋方式,儘管在不同的地域。好了,以上便是個人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

  • 3 # 凱瑞的保姆

    建議還是不要種糧食

    1現在很少種糧食不是因為人打工去了

    首先糧食要管理而且要增肥除草不搭理的話收成也減少了

    2價格不高現在東北都是主糧食生產地如果自家種的比較少價格也賣不上去

    3建議可以種點樹苗類的等到可以結果了就回家還有收成

  • 4 # 糧小咖

    隨著糧食生產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這些年來,糧食種植和收穫的機械化程度已經很高,其中小麥已經完全實現了機播機收,中間澆澆水、打打藥,甚至有的農民疏於田間管理,靠天吃飯。早些年,無論是新聞端,還是實際在交通中的感受,都可以很直觀的感受到夏忙的“大軍”從城裡返鄉,去收麥。但這幾年,很少會有壯勞力回鄉夏收了,一方面路上的花費太大,甚至有的路費等成本,就比幾畝地賣糧收入多;另一方面夏收也確實方便了,收割機集中過來後,家裡留有人等著收割機就行,收割之後很多在田間地頭就出售了。秋收作物的機械化程度近年來也在提高,包括玉米、花生等的收割,也已經實現了機械化,只不過在華北黃淮地區的應用程度(限於耕種條件)還有待提高,再加上秋糧生長期比較短,農民夏種後,大約3個月左右就得回來秋收秋播,確實也影響打工的收入,一些農民朋友這幾年確實有不願意種的心態或現狀。綜上,因為種糧收入偏低,糧價偏低,靠種糧是很難滿足家庭的生活生產需要的,所以打工的收入(工資性收入)仍然是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經濟來源。一些糧食主產地,同時往往也是主要的勞務輸出地,確實面臨著兩頭無法很好兼顧的情況,種一季機械化程度更高、同時又是口糧的小麥,不種秋糧,也沒什麼可行不可行的,看農民自己的決定。但是,畢竟糧食生產機械化程度比較高了,而且作為農民來說,讓土地荒著於心也不忍,能種的話建議還是種吧。

  • 5 # 農村張飛機

    現在農民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農村人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村子裡經歷了無數風雨的老人都說,現在是他們所經歷過的農村最好的日子。有資料統計顯示,2018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歷史新高。的確,現在農村人掙錢是一年比一年更多了,但是,跟過去相比,農村人從承包地上獲得的收入,卻越來越顯得“微不足道”了。

    其實,事實上,隨著糧食產量逐年穩定上升,農民種地帶來的收入,也是在一年一年逐步提高的。那麼,為啥說種地帶來的收入,現在被農民越來越看不上呢?主要原因就是,跟打工掙錢相比,種地的收入太少了。

    農民外出打工,很多人一天都能掙二三百塊錢,一個月就是幾千塊。但種地呢?一畝地一年種一季小麥一季玉米,加一起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減去成本,能賺1000塊錢就不錯了。這樣家裡有個四五畝地的話,辛辛苦苦種一年,淨賺的還不如打工一兩個月。

    也正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進城打工。他們留在老家的承包地,一般是由家裡老人種著。但很多人家裡,要麼是老人身體好,也外出打工了,要麼是老人身體不好,無法種地。因此,有不少人不得不把自家的承包地拋荒,還有的人則在承包地裡種上了樹。

    其實,對農村人來說,想要進城打工,家裡的承包地還有幾個選擇,要比拋荒或者種樹強得多,具體如下。

    1、出租

    出租就是把地租給別人,按年收取租金。這樣的話,農民依然有承包權,按年出租,如果不再外出打工,想要自己種,租期結束就可以收回。並且,由於依然有承包權,如果遇到徵遷,不影響拿到補償。

    2、轉包

    轉包其實跟出租差不多,但轉包是指將土地承包權在一定期限內轉給別人。轉包物件只限於同一村集體內部的農戶。

    3、承包地有償退出

    如果農村人已經進城安家落戶,在城裡有穩定的工作,以後不再回農村老家,這樣的話,可以選擇承包地的有償退出。

    承包地有償退出,是指農民自願退出承包地,不再擁有承包權,並且以後也不能再次分到承包地。作為補償,退出承包地的農民,可以一次性獲得一筆補償,金額各地不一。舉例來說,在貴州湄潭縣,有個農民有償退出了自家的10畝左右的承包地,獲得了30多萬的補償,每畝地在3萬元左右。

    有償退出承包地,目前來說還沒有全面推廣,只在部分試點實施,但以後會逐漸推廣,對農村人來說,這一個選擇可以一次性獲得十幾萬、幾十萬的資金。

    4、土地入股

    土地入股,是指農民用承包地的經營權作為股權,用土地入股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民當“老闆”。獲得收益後,按照入股的多少來分配。至於說萬一合作社、企業賠錢了怎麼辦,這個也可以放心,以後入股的農民,還將有保底的收入,採取“保底+分紅”兩翼齊飛的辦法,保障農民利益。

  • 6 # 果真鮮果園

    我婆家是襄陽這邊的,主要農作物就是水稻跟小麥,我們家的4畝地也是給小爹在種,以我的經驗告訴你,你要是隻是播種跟收穫的時節,回來是不現實的。

    一畝收成可以賣1100元,減去成本,化肥,農藥及平時自己的人工,其實是虧本的。

    補貼方面是一畝地補貼100元左右,家裡種植面積少,是不合算的。基本養家都成問題

    小爹目前種了3家的地,現在也是不做農活還是需要打工來補貼家用。去年年成不好,再加上身體也受不了。所以去年也不想種

    我也是一個種植戶,種植橙子的,之前再品種很少,一年可能只有一季的時候,也是再外面打工賺生活費,現在品種改良了,實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採摘,電商業的發達,我們也回老家種植創業。

    下圖就是小爹種的

  • 7 # 子華Vlog

    無奈中的可行!隨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上漲,農產品的價格又不斷走低,擠壓了效益空間,農業無利可圖,甚至虧本。所以,部分農村人自然選擇放棄了秋季作物的生產,只能選擇外出打工

  • 8 # 恨無能

    這是一個現在很常見的問題,在我老家就種一季水稻後就都出去打工了。因為小麥的價值不高,很多人都不願意種了。每年到了冬季就全部是荒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朱由檢不殺民族英雄袁崇煥,明朝的結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