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
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在這裡,我就介紹一下漢字的歷史。
有這麼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的黃帝時期,黃帝命令他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倉頡是一個長有八隻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隻眼睛觀察八方,看見各種各樣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的形狀簡化後刻在龜殼、獸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
這個神話當然是荒謬的,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後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於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後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
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
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
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
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型別——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
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
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鐘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
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
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型,也湧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
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出現了一種便於人們查詢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
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像表示化學元素的漢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研製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
漢字為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人認為漢字過於複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為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
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成為了華人的一種標誌,我們不應該拋棄漢字,而是應該發展漢字,完善漢字,讓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延續下去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字,也是中華文明的象徵。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漢字。
可是,大家知道漢字是怎樣發展來的嗎?在這裡,我就介紹一下漢字的歷史。
有這麼一個傳說,在很久以前的黃帝時期,黃帝命令他的臣子倉頡創造文字,倉頡是一個長有八隻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隻眼睛觀察八方,看見各種各樣的東西,他把這些東西的形狀簡化後刻在龜殼、獸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
這個神話當然是荒謬的,但也說明了一個事實——漢字是由象形字演變而來的。
在幾萬年前的原始時代,遠古人學會了用語言來表達意思,後來又學會了用手勢,但有些事物用語言和手勢是難以表達的,於是有人想出了做記號的方法,可記號太多,容易忘記,後來就用圖形表達意思,比如“太陽”就畫成一個圓圈的形狀,“樹”就畫成樹的模樣,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這樣產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
到了這時,需要文字記載的東西就更多了,而光用一些圖形符號來表示,顯得太繁瑣了。
於是人們就簡化了一些象形字,並把一些象形字組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文字,讓人能更容易看懂。
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
這樣又創造出了很多文字,形成了漢字的一個新型別——會意字。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大地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諸侯國,而這些諸侯國的文字又有所區別,於是出現了一字多義、多字一義的情況,這給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帶來了困難。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下令在全國統一使用一種文字——小篆。
這種文字比以前的文字簡化了許多,但仍有些繁瑣,於是民間逐步興起了一種應急的俗體——隸書。
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鐘繇又創造出了一種更為簡便美觀的文字——楷書。
從此以後,漢字就確立了它的方塊形態,開始有了間架結構。
以後人們又陸續創造了草書、行書等各種各樣的字型,也湧現出了像“鍾、王”、“顏、柳”、“蘇、黃、米、蔡”這些舉世聞名的書法家。
漢字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了一個較高的層次。
而隨著漢字的發展,漢字的個數也越來越多,於是就出現了一種便於人們查詢漢字的工具,像《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年以後,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漢字迎來了它發展的春天。
50年代初期,中央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文字改革的通知,對於一些筆畫過於繁瑣的漢字進行了大膽簡化,使人人都能識漢字、用漢字,這在漢字的發展史上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在現代社會,科學飛速發展,漢字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像表示化學元素的漢字,表示一些新生事物的漢字不斷出現,許多漢字也被賦予了一些新的含義。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怎樣把漢字輸入計算機又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八十年代以後,中國研製開發了一系列漢字輸入法,如拼音、五筆字型、表形碼、自然碼等等。
漢字為適應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地改進自己,完善自己,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近年來,有些人認為漢字過於複雜,提出了“文字拉丁化”的方案,認為漢字應該走拼音化的道路。
但我不這樣認為,因為漢字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考驗,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成為了華人的一種標誌,我們不應該拋棄漢字,而是應該發展漢字,完善漢字,讓漢字在二十一世紀繼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