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就算為了突出司馬懿,也不必如此吧?
11
回覆列表
  • 1 # 怪蜀黍的小拳拳

    你好,我是曹真,老三國我也是個草包,智商長期不線上,被諸葛亮欺負的同時還被司馬懿算計。真得找老羅評評理去了,為啥把我的功勞都寫給司馬懿那廝。

  • 2 # 小睿影視文化

    曹真,著名的軍事統帥,是曹操的養子,被曹操待若親子,曾統領虎豹騎,征戰有功,封侯,後以偏將軍的身份參與漢中之戰,因功累遷中堅將軍、中領軍、徵蜀護軍。曹丕繼位後,曹真升任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州軍事,鎮守魏國西方,平定叛亂。曹丕病危時,曹真同陳群、司馬懿同受遺詔輔政。魏明帝曹睿繼位後,曹真升任大將軍,同張郃一起成功防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平定三郡叛亂。曹真判斷出諸葛亮下次必出陳倉,派郝昭等提前修繕城池,於是成功防禦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後來,曹真升任大司馬,在他的建議下,魏國兵分數路大舉攻蜀,因大雨撤還。回到洛陽後不久,曹真病逝。

  • 3 # 背揹簍的小熊貓

    最近一直在看新三國,確實發現了這個情況。當時還想這曹真好菜。特意去百度了一下,發現歷史上的曹真還是特別厲害的。只能說是羅貫中把很多人給寫的太好,也把很多人寫的太差,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寫了。比如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一個內政大臣,硬是被寫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人。所以說三國演義,看著開心就好。很多東西不要當真。

  • 4 # 歷史伴讀小二

    不僅是突出司馬懿英明神武,還要襯托出諸葛亮匡扶漢室,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把這兩人描繪的“你來我往”“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給予我們帶來“三國演義”最為精彩的部分之一。

    其實我們要了解為什麼?還要了解羅貫中此人他一生的主張思想是什麼?

    一、羅貫中個人“有志圖王”“正三綱,謹五常”

    羅貫中生活於元末明初的天下大動亂時期,作為封建社會傳統讀書人他也一直有志圖王,以成就封侯拜相的理想。可是跟錯了張士誠不著調的傢伙,最後他失敗了。

    作為南宋的程朱理學的儒學思想影響下,他也同樣主張著維護封建王朝的正統理論,維護“三綱五常”不能亂的思想深入到他的腦海深處。

    在“三國演義”的大背景下,他是以後世讀書人為著點,以理學家朱老夫子“朝代正統理論”為依據去作為大基調。“有始不得正統,而後方得者,是正統之始;有始得正統,而後不得者,是正統之餘。”按照這樣的正統思想的標準,那麼三國時期,又是以蜀漢傳承於漢朝,作為朝代正統,魏國居於中原地區卻不是正統。故對於魏國曹家一家子屬於“篡漢”的範疇,那就對曹家家族成員就沒有那麼客氣了。

    透過多種文學的手法進行嫁接與轉移的方式,把曹家家族的功勞剝奪到其他人身上就不足為怪了。

    歷史上的曹真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比之司馬懿如何?與諸葛亮是不是“棋逢對手”

    1.以曹操養子身份,以孔武有力戰功赫赫坐到魏朝大司馬,三公之一。他是曹操之後的魏國第一名將,連魏明帝曹叡稱為魏國定海神針。他為了讓曹丕稱帝“爽一把”四方來朝的景象,率兵攻打河西走廊的羌胡聯軍,徹底打通自東漢末年之後的幾十年被割斷西域與漢朝的聯絡,被打通西域絲綢之路,讓西域各國重新與中原漢民族串聯在一起。

    2.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基本都是輸多勝少為結局。前三次這都是曹真的功勞,那時候司馬懿還只是其中一兵團司令,起到作用並不是那麼顯著。比如我們熟知“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馬謖失街亭”這樣的典故是曹真主導的,而不是司馬懿。

    到諸葛亮病故之前的最後一次北伐,是司馬懿主導下的,可是一味採取守勢,不敢大兵團之間較量,最後遇到“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病故,蜀漢軍隊撤退,司馬懿才算勝利,卻並不光彩。

    不過那時候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之時,曹真已經生病去世,而不是被諸葛的信活活氣死,也給曹真畫上句號。最後司馬懿也把諸葛亮硬生生熬死之後,才登上曹魏時期的主角舞臺。

    曹真死了,被曹魏明帝曹叡封為“元侯”。自己的兒子曹爽繼承其位置,不過司馬家認為“你老子我鬥不過,你曹爽算哪根蔥,最後曹真家族被滅族”。可悲可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要四年級上冊語文第22課《九色鹿》的預習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