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天歸零
-
2 # 農夫山前有點恬
這是個很普遍的現象,因為無形中我也覺得自己的脾氣變得越來越不行了。
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比二十年前大大提高,但人們的幸福感並沒有因此同步提升。我想,應該是由以下幾個原因所致吧。
首先,攀比之風盛行。有人一夜暴富,有人事業成功,這給原本同一個階層的人,帶來的只能是羨慕嫉妒恨,於是也仿效人家,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夠創造奇蹟。豈知升官發財這個東西帶有極大的不確定因素,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可以效仿。當自己的努力沒有換來相應的彙報時,人們的情緒也就變得越來越糟糕了。
其次,生活壓力巨大。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孩子要供養,老人的醫療保健費用,孩子的學習培訓費用,還有旅遊費用,人情費用等等雜七雜八的東西,使得人們眼花繚亂,繼而心煩意亂,從而,人們的焦慮情緒也就產生了。
再次,人際關係複雜。人與人之間貌合神離、陽奉陰違、爾虞我詐、勾心鬥角。整天的心思不用在正經的工作上,反而處心積慮地思付著如何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威脅,精神緊張兮兮,患得患失的,生怕一不小心就吃了虧,一不留神就被人算了計,你說,這人還能時刻保持心平氣和嗎?
其實,夜深人靜的時候,靜下心來細細想,人生不過三萬天,喜怒哀樂都是這樣一天,到老了回首走過來的路,會覺得人生也不過如此罷了。
所以,放下一切包袱,開開心心,迎接明天的到來。
-
3 # ☞挑戰放飛自我☜
主要還是來源於生活壓力太大 諸多事情的不如意造成的 對於生活易爆易怒還是心態的關鍵問題所在 如果這樣長期繼續會及大的對身體造成不良的傷害 抑鬱症和極端就會隨之而來 小者傷 己 大者禍國殃民 對此我建議儘量減少壓力 多多娛樂放鬆心情 做一些自己開心有趣的事情 每天保持用餐均勻 睡眠充足 做任何事情都要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內 切莫強撐 有好身體才能有一切 沒有好身體一切都是等於零
-
4 # 老煙GG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人們普遍越來越焦慮。
早在七、八年前,美國《洛杉磯時報》的一篇文章就曾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麥克馬納斯對華人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感到很驚訝:這個國家近些年在經濟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按理說,公眾應該越來越滿意才對,為什麼會越來越焦慮呢?
1、就業。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一直以來,用人單位與求職者之間,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矛盾:在綜合素質與能力方面,供方遠遠無法真正滿足需方的要求。每年數百萬高校畢業生中的相當一部分,未畢業即陷入求職焦慮。即便勉強就業,在工作的對口、勝任度及個人發展方面,也會時常感到憂慮重重。
當年的盲目擴招、專業設定與市場脫鉤、教育教學質量低下等恐怕都應該為此負責。
2、教育、醫療、住房。這3個方面就不分開闡述了,免得耽誤晚上看世界盃。只說一點:資源不足與配置不均衡,忽略其公益與保障性質的產業化與市場化,已經讓公眾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它的直接後果就是,相當多的人們,幾乎無時無刻不在為這幾個問題焦慮不已。更關鍵的是,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其它相關問題,正加速製造各種矛盾,對公眾信心的打擊,很多時候幾乎是致命的。
3、貧富差距與社會保障。貧富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但就怕兩點:a、差距越來越大;b、導致差距大的原因太不合理。至於社會保障方面,不說其它的,我們只需要問自己一句:我會不會為將來的養老問題擔心?就知道它有沒有讓我們焦慮了。
4、傳統文化逐步被拋棄。支撐著中華民族一路前行的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如責任、禮儀、誠信、仁愛、孝道、寬恕等,正逐漸被已經成長為社會中堅力量的年輕一代所拋棄。反傳統文化風氣的侵襲,曾經的夜不閉戶與住個酒店甚至待在家裡都要提心吊膽形成的強烈反差,公共道德底線屢屢被突破等,都讓人們不由自主地越來越焦慮。
其它方面不再一一贅述,僅這些,就已經夠我們大多數人受的了。
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生活的信心,來自於心中的希望,而希望其實就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當我們覺得未來的不確定性會對我們更有利,就會更有信心,也會更安心。反之,就必然會更焦慮。
長期處在一個時常讓人感到焦慮的環境裡,恐怕誰的脾氣也好不到哪兒去。除非我們都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裡。
-
5 # 是我是我就是我還是我
今天關注這樣的問題也是因為最近發現自己極度焦慮和暴躁,我的工作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客戶,總結起來就發現幾點,首先,人們都自我,生活節奏緊張,壓力大,所有人都想按照計劃辦理,但是這個社會不確定因素太多,隨時都可能變化,一旦變化影響到結果,就容易焦慮暴躁。其次,自我保護意識太強,唯有自己的利益不容觸碰,大部分的心態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有助人為樂的,但是還是少數,一旦觸及自己利益的時候,容易反抗或保護過度。還有就是缺乏契約精神,承諾別人的不做到,反倒要求別人必須怎樣,不管哪裡,既然已經設定規則,都是有他的合理性,只要人們按照規則,大部分的麻煩也就都解除了
回覆列表
謝邀。個人淺見即:有關所謂一部分人脾氣焦躁,最根本的問題,不在外界而在於內心承受力的大小所致。作為人首先要讀懂自我次環境,當一個人真的看懂人生認識自我的時候,就會明白我不能改變環境和別人時,就先修養與昇華自己的人品來改變自己(此可參閱儒道釋經等書),再隨順各種環境和他人,心態與脾氣也就不那麼焦躁了。因為一個意志強大的人,一定會先改變自己,使自己的心態安逸,隨之亦能改變環境和他人,如:當今的生活節奏,社會與科學的發展等各種環境及現象,同樣也是人類(科學家等)去創造改變形成的,所以當我們能適應這個社會與各種環境時,明白了社會向前發展的必然規律,心靈也就自然安穩,脾氣與焦躁自然就能夠自我把控了。(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