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噹噹網
-
2 # 手機使用者來自青雲
計程車也好,網約車也好,都應該是公共交通的補充,現在租車出行成了主流需求,不但浪費了公共資源,還造成打車難,沒有獲得感。交通管理上做文章,不能受大眾的自我思維的影響,要頂層設計合現規劃,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有擔當,有作為。不要把本部門該設計管理的責任推給大眾討論,要有設計自信,管理自信,服務自信,執法自信。如果管理上有偏差,也能自糾自查。總之民眾獲得感不簡單表現在對價格便宜的需求,更多的是對安全,服務,管理更科學的體現上。
-
3 # taxi狗
不排斥網約車,但是必須反對打著網約車的旗號,行非法營運之實的黑車。最近打了幾次滴滴,問駕駛員是否辦證了?保險費交的多少?駕駛員說,跑滴滴不賺錢,平臺抽走車費的30%,拼車抽成有的高達50%,自己就像是一個活雷鋒,因為要還車貸,不得不出來跑車。跑車能持平,不跑就會虧損的。因為沒錢,車險只能買一個交強險,保費只有一千多一點。
看到這種情況,我表示一點辦法也沒有,黑網約車,也得坐啊,想坐計程車,概本就沒車,聽說好多出租車司機,都去開網約車了。計程車總量,已經比前幾年少了一半的樣子。
如此看來,規範網約車,勢在必行!!
-
4 # 汽車觀察家
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平臺以及依託網約車平臺的租賃公司正在大力發展,網約車已成不可阻擋之勢。網約車帶來的多樣化和差異化的出行服務更好地滿足了人們群眾的需求,但是部分網約車公司的發展並沒有以服務人們出行為己任,而是挖空心思去獲得更多的“流量”和運力,去看投資人的臉色行事,對司機和乘客的體驗和感受考慮得不夠好。作為服務行業,檢驗網約車發展的標準更應該是大眾的獲得感,而不是冷冰冰的流水資料。
此外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空姐事件”更提醒我們,網約車除了在服務上獲得大眾認同感之外,在合法合規上也應該加快步伐。除了平臺合法化,司機也需要有相應的嚴格稽核,避免有前科的司機也加入其中;車輛也需要合規化,目前除一線城市外,大部分城市的網約車種類良莠不齊,合規網約車同非合規網約車都可以在路面上運營接客,這無疑增加了風險性。
網約車的蓬勃發展是網際網路時代之下的必然之勢,但是也希望網約車公司可以注重自身的服務品質提升以及配合有關部門逐步加強合法合規化。只有這樣,網約車才可以健康發展,併為大眾所喜聞樂見。
-
5 # 奮鬥188261933
自從有了網約車,頻繁的發生事件,給社會和人民造成一定的影響,平臺一直在給那些沒有辦證的不合格司機,還在繼續派單,造成了安安全隱患!如果平臺還繼續這樣,接下來不知道會發生更大的突發事件!國家應出相應政策,對平臺實施監管力度,執法人員天天查不合格網約車司機,平臺一直給不合格司機派單,肯定斷絕不了,從根源抓起,才能杜絕後患!
-
6 # 明志澹泊致遠寧靜
獲得感?獲得什麼嘍!獲得打不到車在路上等的快感啊?獲得被計程車拒載的痛感啊?獲得哈打不到車很晚回家的疲憊感!!!!
-
7 # 使用者6492266364338
現在網約出租車車正規的少,巡遊計程車司機因為賺不到錢退出的多。如果現在打車容易就不正常了。造成現在的局面,網約車平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服的可以到法院起訴網約車平臺擾亂出行市場或惡意競爭。腦殘的二逼就不要參與了。
-
8 # 軍迷威威看世界
網約車剛出來的時候,人民滿意度很高。政府介入後,逐漸完蛋。又變成另一個出租公司。現在出租車司機服務非常差,都跟大爺似的,懟顧客跟訓孫子似的。
-
9 # 忠華30
政府政策是對的,但是滴滴公司弄搞,想方壓窄司機,抽成達到百分乏三十,夏天司機都要開空調而且獎勵還降,乘客錢給夠了,平臺抽走了,司機沒掙到錢,沒有了司機在多乘客沒用,這樣的網約車意後就不成在了,
-
10 # 蒂都沐陽
這個標準是對的,要以老百姓的需求為準。
滴滴順風車不應取消,必須深度整改。
給滴滴的幾點建議:
1. 滴滴app後臺與110直連,乘客司機均可一鍵報警,同步向警方提供車輛位置和司機乘客資訊,同時接通前攝像頭,同步錄製報警人影片,避免虛假報警。此舉能同時保護乘客和司機。
2.提高順風車准入門檻,司機分級派單。增加性別(乘客可選);婚否(乘客可選);社保賬號(有穩定工作,不是準黑車);車型(乘客可選);年齡、駕齡等。
3. 女性乘客首選同性司機,考慮到順風車女司機較少,女乘客可根據2.中各項要求選擇男司機。
4. 必須嚴格限制司機派單,每天以兩單為限,以此把順風車作為無業遊民唯一收入的準黑車徹底排除。
回覆列表
網約車的存在,
首先是有市場,有供求關係,有利益點,才會有提供方——也就是私家車的加入;作為被提供方,也因為有利益點——方便自己出行,才會甘願選擇私家車服務,這一供一求有契合點,才會有網約車的市場。
其次技術上,是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給予了網約車的技術支撐,也算是技術催生的一個新型的“計程車服務”市場,但是一切市場形成初期,都會有探索期,也會有技術本身的問題,帶來服務體系的問題,這需要技術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其便捷性以及安全性。
第三,因為網友車的催生,就是提供給廣大使用者出行的便攜性。服務體驗的好壞,當然要順從大眾親身的要求,提升使用者的服務舒適度、便攜性、安全性,才是未來網約車在面對過去頻發的負面事件,給出的最好解決方案,畢竟服務好使用者,使用者滿意了,才會持續不斷接受你,選擇你,這難道不是網約車持續生命力的關鍵所在嗎?
最後,小當期待未來網約車的良性發展,同時希望使用者也能在日常享受網約車便利的同時,給予一份理解,站在網約車這個體系裡,少了供求雙方,誰都不行,你說是嗎?
網約車市場,一樣需要和諧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