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師141795542
-
2 # 一品豆福
魯菜始於春秋歷史悠久,有著建立健全的地方風味體系,煎烹扒熘蒸,燉炒煨焗烤烹調方法多且技法精湛,口味純正,色香味型俱全。
-
3 # 浩然文史
魯菜,顧名思義即為山東地區的地方特色菜系。明清以來漸有四大菜系之說(川魯淮粵),後又有“八大菜系”之稱謂(川魯淮粵、浙湘閩徽),魯菜皆因其歷史悠久又是宮廷菜的主角而聞名天下。同時,相比於其他菜系,魯菜是這幾大菜系中唯一的自發性菜系,其主要的菜色與烹飪技巧以及文化品格,都是在齊魯大地上自我演化形成的。今天,筆者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魯菜背後的歷史與文化傳統。
一、魯菜的分野與自然、社會環境
《黃帝內經》有云:“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皆安其處,美其食,魚者使人熱中,鹽老勝血,故其民皆黑色蹤理。”[①]一個地區之所以能夠形成其特有的飲食風格,首先與所處的自然、社會環境是分不開的。
山東地區依山傍海,腹有平原、丘陵,四季分明而氣候適宜,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物產豐富的區域。自先秦時期起,前有姜太公“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繈至而輻輳”[②],後有管仲“通魚鹽之利,管山林之饒”,發達的工商業使得這一地區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物資。古代齊魯地區的先民們能夠找到幾乎所有的食材、調料,從各類的魚肉生鮮到蔬菜瓜果無所不包,這也為魯菜用料豐富考究特點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這樣一個總體的環境下,依據齊魯內部不同的“小環境”,廣義的魯菜實際上又逐漸地分出了三條不同的“支脈”:
首先,以故齊國和魯國區域為主的齊魯地區,大致包括今天的濟南、泰安、淄博等地方。這片區域為齊魯兩國故地,經典的“魯菜”實際上多是指這一區域的地方特色飲食。從源頭來說,齊與魯實際上是兩種異質的文化品格。齊地自太公始便是天下最富足的地區之一,尤以工商業發達著名。這種環境下形成了齊地奢侈、開放,飲食重味道、重內容的風格。而魯地為聖人故里,文化上講究正統、正宗,在飲食上重“正味”,擯棄偏雜之味,故孔子有“十三不食”之說。漢魏以後齊魯文化逐漸融合,這才形成了經典魯菜的重味、講和、守正的傳統風格。
其次,半島膠東地區的膠東菜,以今青島、煙臺等地為代表,為海洋飲食文化區域。從地理上說,膠東地區屬古代齊國,但在長久的海洋的“恩賜”下,逐漸形成了有異於內陸地區的飲食風格,尤以烹飪各類海鮮見長。明清以來,以各種八仙席、海參席、海蟹席等聞名於世。近代以來作為山東最早開放的區域,又融合了西餐的一些烹飪方法和特點,在傳統膠東菜的基礎上有所創新。
再次,即為運河飲食文化區,主要指大運河沿線的魯西、魯西南地區,以濟寧菜為代表。自隋唐大運河開通以來,這一區域身處運河沿線,北連京津以至晉陝,南聯江浙。各地商旅南來北往,繁忙的運河也帶來了各地的飲食文化,表現出融合南北的特色。海參、魚翅、燕窩、魷魚、火腿等沿海或南方的貴重食品原料充斥於運河的城鎮碼頭,燕翅席、海參宴等也在這一內陸區域興起。
總之,在山東自然、社會的大環境下,又依託沿海、沿河的小環境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飲食風格,從廣義來說,這些也可以稱作是“魯菜”。當然,我們說的傳統魯菜,還是以濟南、泰安、淄博等地為代表。
二、魯菜的歷史演進
作為一個菜系的名稱,“魯菜”這一名號出現的時間並不算太長,大約是從明清以後才開始的。但齊魯地區的區域特色飲食,則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
魯菜的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商周時期的“宮廷菜”,商時伊尹以五味喻天下大勢,從哲學的高度奠定了中國傳統飲食五味調和的基本原理。周代有淳熬、淳母、炮豚等“八珍”代表了當時宮廷菜系的烹飪水平,而所謂“周禮盡在魯”,周代的宮廷飲食在齊魯地區有著很好的傳承,這可謂是魯菜的源流,也塑造了魯菜“宮廷正統飲食”的雛形。當然,在那個時期,所謂的“飲食風格”還是侷限在社會最上層極少數人之中的一種“小眾”追求。對大部分的普通人來說,能吃飽便是最大的美事,風格什麼的是談不上的。
從秦漢開始到南北朝,是魯菜逐漸由宮廷步入民間的開始。隨著以土地為主要代表的生產要素私有制的發展,民間開始湧現出積聚大量財富的新階層。這些新階層在聚斂財富之後自然也開始追求飲食上的享受,這也使得原先在貴族圈子裡獨享的飲食文化逐漸向民間擴散。自秦漢至南北朝,莊園逐漸成為組織社會生產生活的重要方式,魯菜也逐漸由“宮廷菜”過渡到了“莊園菜”的形式。北朝高陽太守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中記錄了大量當時莊園菜的烹飪技法,水平相當高超。而出土的畫像石磚中也留下了當時庖廚之間的形象畫面。山東章丘普集鎮和高唐縣城東固河分別出土的兩個綠釉陶質廚夫俑,則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山東飲食中紅、白案的分野情況[③]。同時,這一時期也是中國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時期,作為“北食”代表的魯菜自然也吸收了大量少數民族的飲食技法與風格,變得更加的開放與多元。
隋唐時期是中國第二個大一統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隨著國家的統一,大運河的開通、經濟的發展以及民族的融合,促進了以魯菜為代表的黃河流域飲食文化進一步發展。從隋唐到之後的宋朝,隨著市肆經濟的發展,魯菜正式的由莊園進入市肆,其面對的物件更加的廣泛。相比於相對封閉與孤立的莊園,位於大小城市中的市肆飲食無疑更具有開放性、流動性和多元性。在這一時期也留下了諸多的美食著作,如謝楓的 《食經》、韋巨源的 《燒尾宴食單》 和段成式的 《酉陽雜俎》等,無不充分體現著這一時期魯菜的活力與多樣。同時,在從隋唐到宋的這五六百年時間裡,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不同區域的人民依託不同的自然社會環境,也逐漸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飲食習慣,傳統中國菜系的“三大流域四大菜系”,即黃河流域的魯菜、長江流域的川、淮揚菜系以及珠江流域的粵菜的格局也逐漸清晰起來。魯菜作為“北食”的代表,其影響力已擴充套件到齊魯大地之外,遍佈京津、東北西北,也逐漸形成了“方高貴而不小家子氣,堂堂正正而不走偏峰”[④]的菜系風格。
元明清三代六百餘年的統一,為魯菜由市肆進一步擴充套件到整個市民階層提供了條件。元代的北方飲食多少都收到了遊牧民族的影響,但到了明代遊牧民族的飲食習慣已經融合到“北食”固有的習慣當中,成為了北方居民共有的飲食特色。而隨著明清時期近代經濟元素的產生與整個市民階層的萌芽,魯菜真正的走入民間,具備了清晰的市井化特色。這一特色在傳統文學《金瓶梅》中體現的特別明顯。小說的主要舞臺位於運河沿岸,雖託名北宋,但其中涉及到名目繁多的菜餚、果品、茶酒的描寫,正是晚明市井生活的鮮活寫照。同時,在逐漸的市井化的過程中,作為魯菜本源的“宮廷菜”傳統並沒有消失。基本上說中國古代各朝的統治中心都在北方,作為“北食”代表的魯菜一直是官方飲食的“基本款”。魯菜的“宮廷菜”“官府菜”經千餘年發展,至明清時達到鼎盛,其中宮廷菜以清廷“滿漢全席”為代表,而官府菜則以“孔府菜”為代表,而這些“貴族菜系”也終於在清末民國時期走出了高牆大院,來到了民間。
總體來說,魯菜的悠久歷史是一段由社會上層到下層,由少數人到多數人逐漸擴張的歷史。在這個過程中,由宮廷到莊園,由莊園到市肆再到市井民間,魯菜真正的立足齊魯輻射北方,形成了整個地區內一種共有的飲食文化習俗。
三、五味均善,唯中唯和——魯菜的主要特色和文化品格
從烹飪的技巧上來說,魯菜烹飪技巧全面,尤其以用料考究、注重調味聞名。酸甜苦辣鹹這五味當中,魯菜在以“鹹鮮”為基本特色的同時,於酸甜苦辣諸味也都有普遍地展現,可謂是“五味均善”。
具體的烹飪技巧方面,魯菜以爆、炒、燒、炸、扒、塌等技巧最具特色,有名的菜品有二三百之多。清人袁牧在《隨園食單》中記載:“滾油爆炒,加料起鍋,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燒有紅燒、白燒等不同做法,魯菜代表作“九轉大腸”即為燒菜代表。塌是魯菜獨有的技法,主料事先醃製或加入菜心,掛澱粉或麵糊,兩面塌煎至金黃色,放入調料或清湯,慢火收盡湯汁,非常入味。代表作有鍋塌豆腐、鍋塌裡脊等。除此之外,湯是魯菜的獨門秘方,有清湯和奶湯之分,素有“廚子的湯,唱戲的腔”之說。清湯一般以雞、鴨為主料,奶湯則加入豬骨、豬肘等高油脂肉類,等經過煮沸、微煮、“清哨”等工藝製成,清湯清亮,奶湯純白,味道都非常鮮美,著名的菜餚有奶湯蒲菜等。
魯菜在數千年的發展歷史中哺育著齊魯大地的代代生民,也滲透著齊魯大地的文化品格。齊魯大地乃儒家文化的發源地,“中庸”乃是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中者,不偏不倚;和者,和諧而無所乖戾。魯菜在技法上的“五味均善”,在發展過程中能夠在包容外來飲食特色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立品格,正是體現了“中和”二字的品格,同時也透露出堂堂正正的“正統”氣派。正如張起鈞先生所說:“大方高貴而不小家子氣,堂堂正正而不走偏峰,它是普遍的水準高,而不是一兩樣或偏頗之味來號召,這可以說是中國菜的典型了”[⑤]。
註釋:
[①] 《皇帝內經·素問》,據《先秦烹飪資料選注》,中國商業出版社,1986年,第183頁。
[②] 《史記·貨殖列傳》,據 《歷代食貨志今譯》,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0頁。
[④] 張起鈞:《烹調原理》,中國商業出版社,1995年,第104頁。
[⑤]張起鈞:《烹調原理》,中國商業出版社,1995年,第104頁。
[⑥]趙建民,金洪霞:《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山東大學出版社2018年。
[⑦]劉德龍等:《魯菜文化的歷史源流》 ,《民俗研究》2006年第4期。
-
4 # 好吃先生擺龍門陣
有人說,魯菜排第一,主因歷史久遠,原發性自創菜系,是宮廷菜的主體 ! 不過時過境遷。
今日的魯菜早已不見曾經的輝煌 ! 更多人能接受的是川菜排第一,因為消費體量大,百菜百味 ! 當然有人說粵菜排第一,原因是如今酒店裡的粵菜,菜式儀式感莊重 ! 擺盤講究、尤其取材海鮮、乳豬等特有引力 !
其實,排名不重要,餐飲人彼此學習互相交流,八大菜系已經屬於時代混合型產物 ! 在此希望,所有餐飲人共同努力,發掘、探索及創新菜品,讓中餐文化的精髓得予繼續傳承 !
廚道正能量,菜系排名不分先後,弘揚中華飲食文化 ! 多謝你的參與 !若你喜歡敬請關注 !
-
5 # 齊魯後生
魯菜,之所以是四大菜系之首,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意義,而並非像體育比賽那樣非得以具體分數決出高下。
魯菜,包含著一整套飲食文化在裡面。菜做好,色香味俱全,要有好的裝修,而襯起這桌子魯菜的不光有裝修,還要有文化傳統,比如婚、喪、嫁、娶、壽、等對應宴會的上菜順序、菜品搭配、座位順序、喝酒方式、主人責任、赴宴的穿著、輩分的細分、親戚區別都會具體體現在這魯菜上...
那麼本文就從“影響力”“區位物產”“文化底蘊”和“菜品做工”和“當代魯菜的現狀”幾個方面來闡述魯菜的文化。
對中華飲食文化巨大的影響力
四大菜系指的是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而八大菜系則是這四大菜系的具體細分。一般意義上魯菜代表整個北方地區的菜系,川菜則是西南地區,粵菜則代表華南地區,而淮揚菜則代表東部地區。專家和學者公認的影響力最大的是魯菜,因為從中華民族的版圖和政權擴張歷史來看,就是從中原地區一點點的向四周擴充套件。
魯菜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鼎盛於元明清三代,區位上距離中原政權中心最近,因為也就有了登堂上殿的便利,成了皇家菜品,再加上四方來朝的官員、商人、學子在京城居住一段時間後也會把魯菜的一些技法帶到家鄉,融合自己的地方菜,形成新菜品。所以,四大菜系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魯菜的影響。
研究菜系的都知道淮揚菜其實是受到魯菜影響最大的一個菜系,其實這也跟中原王朝版圖最先擴張的方向是“江南”有直接的關係。這個優勢是其他菜系無法比擬的。因此被官方和民間習慣上稱為“菜系之首”也不足為怪。
絕佳的地理位置和豐饒的物產
山東位於黃河下游,氣候溫和,山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擁有3000多公里優質海岸線,境內山川縱橫,河流交錯,黃河自西向東橫跨其境,形成大片沖積平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山東糧食產量在全國前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另兩處為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原蘇聯的烏克蘭),像膠州大白菜、章丘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等,都早以蜚聲海內外;水果產量居全國首位,煙臺蘋果、萊陽梨、大澤山葡萄、沾化冬棗、肥城蜜桃、沂蒙山大黃杏產量巨大;豬、羊、禽、蛋的產量也極為可觀;水產品產量在全國前三位,魚翅、海參、大對蝦、加吉魚、比目魚、鮑魚、天鵝蛋、西施舌、扇貝、紅螺、紫菜等名貴海產品馳名中外。山東釀造業歷史悠久,品種多質量優,如洛口食醋、濟寧醬油、即墨老酒、博山陳醋等,同時坐擁中國最大海鹽場,豐富的物產,為發展山東烹飪事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物質資源,這個是成為“菜系之首”極其重要的基礎。
深厚而強勢的文化底蘊
齊魯大地又被譽為孔孟之鄉,儒家文化的強勢,讓魯菜搭上了主流文化的列車,在傳播上佔據了較大的優勢,使得其影響力和傳播廣度是無與倫比的。
魯菜以膠東菜、濟南菜、博山菜、孔府菜等等融合為一體,而又以孔府菜的傳承最為系統,原因就是孔府作為中國最大的“世家”歷經百世一直延續傳承。孔府菜是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典型的官府菜,選料精細,烹製考究,盛器講究,菜名寓意深遠,古樸典雅,宴席禮儀莊重。孔府菜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
據正史記載,乾隆皇帝的女兒嫁給孔家,宴會的餐具就有404件之多,可見魯菜之精細。
如果說距離權利中心很近,便於傳播影響力,那麼位於文化的核心區域就是佔盡了軟實力之優勢。眾所周知,現在全國各地都有各種形式的孔廟、文廟、學廟,其實伴隨著這種文化的軟實力擴張,魯菜文化早已悄悄的影響到了整個華夏的飲食文化,從而進一步鞏固了其“菜系之首”的地位。
菜品做工精細體現雍容華貴
說起做工,就不得不提魯菜裡面的“雕工”和“切工”以及魯菜原創的“爆炒技法”,著名的北京烤鴨是正宗的魯菜。這道馳名中外的國宴必備菜就把刀工技術體現的淋漓盡致,把熟鴨肉切成薄薄的片,把圓形滑膩的大蔥切成細絲,這不是每個廚師都可以做到的。接待外國元首的釣魚臺宴會中,用蘿蔔雕刻成栩栩如生的龍鳳,更是魯菜廚師的看家本領。
當年北京著名的“八大樓”(可以百度)以及現在北京有名的魯菜館子淨雅、雅軒、寶瑞、四季長安、齊魯京典、豐澤園等都是高階的魯菜酒店可以吃到正規的宴會級別魯菜。
魯菜著名的菜品有:清湯燕窩、奶湯蒲菜、蔥燒海參、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鍋燒肘子、四吃活龜、雲片熊掌、三絲魚翅、壽比南山沙鍋魚翅、燴烏魚蛋、醬汁魚、鍋燒雞等,一品鍋、芙蓉雞片、燴烏魚蛋、醬爆雞丁、炸鴨胗等、白菜燒紫鮑、油爆肚絲及素面、杏仁元宵小籠蒸蟹,醬汁鵪鶉、醬香鮮蟹糟熘魚片、沙鍋魚唇、芫爆肚絲、油爆雙脆、清湯燕菜、醬爆雞丁、淨扒魚翅等等。這些名優菜品便是魯菜成為“菜系之首”的具體實力體現。
魯菜當代的現狀
很多人會覺得魯菜沒有存在感,其實是錯覺罷了,真正研究飲食的人,你可以在北方地區隨地找到魯菜館(雖然牌匾不一定標明),,而專家級別的人在其他菜系也很容易找到魯菜的影子。
當代的魯菜儼然已“兩極分化”。
一方面,魯菜已飛入尋常百姓家,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就是存在於許多家常菜裡面。有個辨別魯菜的常識:只要蔥、姜、蒜爆香的都是標準的魯菜底子,如果技法中有“爆炒”那更是標準的魯菜技藝。
街面上的東北菜館、北京烤鴨店都是標準的魯菜,只不過魯菜不會像川菜、粵菜一樣掛上牌匾而已。這一點淮揚菜跟魯菜很像,即便是正宗的上海南京路的淮揚菜館也不會把“淮揚菜”餓牌匾掛在門口。
一方面是高階,動輒海參、鮑魚作為食材,價格昂貴,百姓吃很難企及。培養一個魯菜廚師需要十年,做一道宴會魯菜材料需要準備半個月,多名廚師配合,時間、經濟、人工成本都太高,只能是用於高規格的宴會。
在民國時期淮揚菜風靡南京上海等地。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珠三角經濟的發展,粵菜也逐步發展壯大。而川菜的傳播則是最為神速的,因為其取材便利,操作簡單,最簡單的夫妻二人,一口鍋一張桌子一把辣椒就可以開川菜館,這一點,魯菜是很難做到的。
還有就是“三年川菜,十年魯菜”說法,意思是說學做川菜需要三年,而學做魯菜卻需要十年,在人力成本很高的今天導致魯菜很難推廣,這就是為什麼大街上川菜館多而魯菜館少的原因之一吧。
-
6 # 彳亍走在路上
八大菜系排名,為什麼魯菜能夠成為八大菜首之一?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是一個美食大國,對應的烹飪原料更是數不勝數,因為地理原因,人文文化,在各個地方更是形成了獨特的烹飪方法。隨著時間的流流逝,慢慢地形成了八大菜系。八大菜系,各有千秋,各有各獨特的風味,在我們心中的排名是:一魯菜,二川菜,三粵菜,四閩菜,五蘇菜,六浙菜,七湘菜,八徽菜
其實八大菜系是在最早的四大菜系發展而來的,在中國最傳統的烹飪界中,其實只有四大菜系:魯菜、川菜、粵菜、淮揚菜;其他的都是在這基礎上延伸出來的
很多人都覺得魯菜作為八大菜系之首,還不如川菜出名,是不是不值?
孔府菜出自曲阜孔府,孔家作為中國第一世家,從唐宋時期開始,孔家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享受著超高的待遇,自然而然的孔家菜也就自稱一派了。曲阜作為山東地區的內陸區域,其風味主要取“山珍”,做法極其精細;而膠東才,因為靠近海邊,取“海味”為亮點,其中蔥爆海參便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品
魯菜湊齊了“山珍海味”,因此檔次也就提高了不少。另外,魯菜之所以能夠成為八大菜系之首,還有一個原因是:
在中國的傳統上,講究名正言順。在古代的中國,在封建統治者的心中中原是中國的中心地帶,而山東又正好處於中原的中心地帶,而在古代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因此山東的魯菜也就順其自然的成了“宮廷菜”
魯菜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發跡,在東帶以後就已經完全成為了北方的飲食代表,覆蓋了京津塘及東北三省,是所有菜系裡面覆蓋面最廣的地方菜。而且,評選八大菜系的時候,正好是清朝時期,而在清朝的宮廷裡面,主要是以魯菜為主,而且魯菜也是歷史最悠久,烹飪技法最豐富,難度最高的菜系,因此,魯菜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八大菜首之一
其實,淮揚菜也曾經被列為了宮廷兩大菜系之一,那時與魯菜也是旗鼓相當,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慢慢的被魯菜取代了。
-
7 # 金戈192915943
中華飲食文化淵遠流長,發展至清代的滿漢全席是集飲食文化大成的一次全面展示,從京城到各地效仿,滿漢全席成為當時高階人士宴請聚會的一種模式,時間長則上月,短則三五日,有比較固定的形式和流程,連吃帶玩,看戲抽大煙,換著花樣玩,換著花樣吃,無窮無盡。由於滿漢全席始於北方,而北方由魯菜所統治,各地效仿時自然有延請魯菜師傅指導的習慣,隨著滿漢全席的進一步推廣,全國範圍出現了結合本地口味的滿漢全席,而能按流程單獨製作又自成一體的當時只有四川,江浙和廣東,故而因滿漢全席逐漸形成了民國時期人們認同的四大菜系,即魯,粵,川,淮揚。這裡要強調一下,所謂八大菜系是後來人的杜撰,無依無據,也無定論,除了上面四大菜系有公論,另四大菜系各說各理,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魯菜起源早,加之孔子之鄉,孔子對飲食的論述對中華飲食的指導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魯菜過去統治中國半壁江山,對四大菜系的另三大有過輔導和幫助,不論是操作技能還是烹製調味,都彰顯了孔子精神。時至今日,魯菜在四大菜系中掉隊了,問題不是出在別人強了,而是出在自身弱了,魯菜的問題就在於過去歷史優勢過於強大,死抱著歷史上老大的觀念誤人誤己,束縛了魯菜精英們的開拓能力。魯菜應該繼承優良的同時更需要打破俗套,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上真正突破,去掌控時代的味蕾,迎接時代的挑戰,市場需要新的魯菜。
-
8 # 星河無雨
說魯菜是八大菜系之首,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以歷史角度來看,魯菜最早先秦時代就有記載,後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魯菜最早發展的很好了,所以會在歷史上留下記載。
所謂八大菜系是始於明清時期細化出來的,明清以前只有四個,分別是魯,川,粵,蘇。因為魯菜出現的早,所以後來出現的菜系就借鑑魯菜,吸取魯菜的經驗改良出自己特色的菜系。
歷史上在明清時期,分出八大菜系之後,在宮廷裡魯菜基本為主。歷史上在山東出過許多宮廷御廚,說它是八大菜系之首還源於它的文化,山東處於中原地帶,傳統意義上,歷史上的統治者心中中原是中國的中心地帶,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也讓魯菜佔有“宮廷菜”為首。
以上幾點說它是八大菜系之首也不為過。
回覆列表
說起中國的美食,我們都知道中國有八大菜系,分別為魯菜、粵菜、淮揚菜、川菜、閩菜、湘菜、浙菜、徽菜。前面四個稱為四大菜系,後而面四個是後來更新新增,現在由這八個組成八大菜系。雖然分了這麼多的菜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菜系也沒啥地域差別了。現在全國各個地方都有各種各樣的菜館,特別是川菜館數量最多,川菜也是最受歡迎的。
不僅是因為口味,還因為川菜更加親民,價格實惠,大多數人都吃得起。川菜的水煮魚、酸菜魚、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等等,現在都是人們的家常菜,而且這些菜餚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很多家庭主婦都會製作。去川菜館吃一次,三四個人吃一頓都不超過百元,照樣吃得很飽。
川菜除了麻辣味,還有很多口味的,人們都覺得川菜很辣,但是也有不辣的口味。比如魚香肉絲、椒鹽排骨、口水雞等等菜餚,這些都是川菜,也是人們的家常菜,不是以辣味為主,魚香的口味更受人們的喜愛。川菜不止麻辣,它的口味多達24種,迎合各類人的口味。
川菜相比其他菜系,歷史不是很久遠,因為辣椒是從明末清初開始傳入中國的。所以真正的川菜起步比較晚,大概就是清咸豐、同治時期開始,川菜慢慢的誕生了,興於明朝和民國時期。也是因為川蜀地區的地理環境因素,氣候溼潤,溼氣較重,而辣椒可以祛溼。所以人們常吃辣椒祛溼,漸漸的就依賴上了辣味,這樣的飲食習慣也漸漸的形成了現在的川菜。
川菜起步雖晚,但是川菜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調味多變,菜式多樣,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川菜越來越受歡迎,但是川菜始終是平民菜,上不了檯面。就比如說國宴,基本上沒有川菜的身影,國宴大多是以淮揚菜和魯菜為主,就連滿漢全席都沒有川菜的影子。
魯菜為什麼是菜系之首?因為魯菜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代表,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魯菜是最早成立體系的菜系,起源於山東,受到儒家學派的影響,使得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魯菜不僅歷史悠久,它的技法也是最豐富的,製作魯菜的難度很高,要求很高,可以體現一個廚師的功力深厚。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魯菜不能像川菜一樣親民,價格自然很高,這也是魯菜館很少的原因。
粵菜也是很出名的中國菜系,但是粵菜也沒有川菜受歡迎,即使粵菜館開滿了國外的各個國家,但是川菜代替粵菜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即將代替粵菜成為外華人最喜愛的中國菜。粵菜的口味也是比較合適外華人的,粵菜口味清淡,講究的是食物的原汁原味。但是粵菜館走的是高階路線,所以一般的老百姓寧願選擇川菜也不會去吃粵菜。粵菜主要是以海鮮為主,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內陸,內陸人也吃不慣海鮮。這些海鮮運到內陸地區,價格翻倍,所以粵菜館開在內陸地區是很難維持下去的。大部分內陸的人們都喜歡山珍,他們更喜歡重口味,就比如川菜的麻辣。
能上國宴的菜都是很精緻的,就比如淮揚菜,淮揚菜的精髓就是精緻。淮揚菜是所有菜系中最講究刀工的,成品的菜餚就像是工藝品。而且淮揚菜講究食材的原味,儘可能的發揮食材本身的味道,不需要加過多的調料,做出來的菜餚極其鮮美。而川菜注重的是調料,透過各種調料的運用,搭配出各種味型的菜餚。就比如麻辣味的菜餚,重口味的麻辣已經遮蓋了食材本身的鮮味,吃到的就是麻和辣。還有魚香味的,雖然和魚沒有任何關聯,但是透過調料的搭配可以製作出魚的香味。
八大菜系不需要排名,從喜愛程度上沒法給菜系排名,除非從歷史角度上考慮,那麼魯菜就是菜系之首了。每個人的口味都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喜歡吃辣,但是有些人不喜歡吃辣。川菜越來越受歡迎,但是川菜吃多了容易上火,這也是川菜一直受爭議的原因。一些地方因為地理環境因素,溼氣較重,必須要吃辣椒,而有些地方氣候乾燥,吃辣椒更容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