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這樣的,首先根據學校的實力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會說起的就是Division-1的比賽,Division-2及以下大部分都是小一些的學校,或者不大重視橄欖球的學校(比如MIT),由於學校綜合實力等因素很難有足夠的獎學金吸引優秀的學生,因此比賽質量也相對一般,這裡就暫且不表了。還有個特殊的常青藤聯盟,藤校們為了保證生源質量而放棄了和D-1球隊的比賽以及爭奪全國冠軍的資格,但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曾經都是強隊,甚至美式橄欖球規則的發展其實也都和這些學校緊密相關。下面主要來說Division-1的賽制。在Division-1裡面再分成很多的分割槽,而這眾多的分割槽中以Power 5的實力最強,這Power 5 分別是ACC SEC BIG-10 BIG-12以及Pac-12。本人相對更熟悉ACC賽區,所以以ACC賽區為例重點介紹。一支球隊除了季後賽以外每年要打12場比賽,一般是八月底九月初開始,常規賽結束於11月底,畢竟11月就是美國大學期末考試的日子了,球員們還要參加考試。而各個碗的比賽一般是在元旦附近舉行,最後的冠軍賽是在一月中旬決出。先說常規賽12場,其中和本賽區其他球隊的比賽是8場,和其他賽區球隊交手4場(不是很確定是不是power 5都這樣,我是一ACC為例)。至於這些比賽的對手是誰,聯盟有一套程式來評選,其中Conference game是和前一年的戰績有關,而non conference game一般是兩個學校協商約的,一般有追求的學校都會盡量每年約一兩個強隊,以保證在最終評選季後賽名額的時候,自己的戰績含金量足夠高;而每年的最後一張比賽就是一些比較有淵源的rivalry game了,一般是距離比較近的兩隻球隊或者一直是死對頭的球隊,比如Clemson和South Carolina、Alabama和Auburn,GT和UGA等等等等。這一場比賽有時候能決定很多,比如前年Auburn在常規賽的最後一秒讓冠軍大熱門Alabama全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常規賽打完以後各個球隊的成績也已經塵埃落定了,下面就該角逐各分割槽的冠軍了,Power 5裡面之後Big 12是沒有分割槽決賽的,常規賽戰績最好的球隊就是賽區冠軍。前面已經提到有的賽區裡面還有兩個小賽區,根據球隊常規賽對戰本賽區內球隊的成績排名,兩個小賽區排名最高的球隊會打一場賽區冠軍賽決定賽區冠軍。打完這場比賽就該是激動人心的投票環節了。說起來有點逗比,由於打到現在只有13場比賽,會有一大票球隊的戰績是一樣的,這可如何是好?這時候就會有一票專家湊在一起開個會,經過討論投票選出他們認為最好的四個隊去打季後賽(季後賽的賽制是去年才開始的,之前是直接選兩個隊去爭冠軍),這時候球隊戰績的含金量就會被考慮進去。而其他的隊也不能就沒事幹了啊,於是專家組就會根據戰績兩兩湊對兒,去打某某碗的比賽。除了全國冠軍以外最後質量的是四大碗,這四大碗加上總冠軍合稱BCS(Bowl Championship Series),現在的賽制是把其中兩個碗(去年是Orange Bowl和 Cotton Bowl)變成半決賽,半決賽的勝者去爭奪冠軍。原則上,打BCS的球隊是從Power 5裡戰績最好的球隊,但為了鼓勵其他表現好的球隊,非Power 5裡戰績最好的一隻球隊也有資格被投票去打BCS。除了BCS以外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碗,也是分檔次的,其中也有很多強強對話,也是很有意思的。NCAAF大概的賽制就是這樣,NFL要求球員高中畢業三年以後才能參加選秀,再加上一些位置對力量和體重有很大的要求,大學是他們很重要的一個發育的階段,所以很多球員會讀到大三甚至大四再去選秀。而且大學橄欖球的戰術遠遠比高中要複雜,再加上對抗更加激烈,很多球員第一年只上學和訓練,並不參加比賽,這一年被稱為Red shirt。今年(2015年)的狀元Jameis Winston就是因為打過一年Red shirt所以可以大二就參加選秀。相比於NFL,大學球員的流動性還是比較大的,畢竟學生還要畢業,所以每個賽季開始之前很難評估一個隊到底會怎麼樣。這也是大學比賽最大的樂趣之一吧。
大概是這樣的,首先根據學校的實力分成幾個層次,一般會說起的就是Division-1的比賽,Division-2及以下大部分都是小一些的學校,或者不大重視橄欖球的學校(比如MIT),由於學校綜合實力等因素很難有足夠的獎學金吸引優秀的學生,因此比賽質量也相對一般,這裡就暫且不表了。還有個特殊的常青藤聯盟,藤校們為了保證生源質量而放棄了和D-1球隊的比賽以及爭奪全國冠軍的資格,但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曾經都是強隊,甚至美式橄欖球規則的發展其實也都和這些學校緊密相關。下面主要來說Division-1的賽制。在Division-1裡面再分成很多的分割槽,而這眾多的分割槽中以Power 5的實力最強,這Power 5 分別是ACC SEC BIG-10 BIG-12以及Pac-12。本人相對更熟悉ACC賽區,所以以ACC賽區為例重點介紹。一支球隊除了季後賽以外每年要打12場比賽,一般是八月底九月初開始,常規賽結束於11月底,畢竟11月就是美國大學期末考試的日子了,球員們還要參加考試。而各個碗的比賽一般是在元旦附近舉行,最後的冠軍賽是在一月中旬決出。先說常規賽12場,其中和本賽區其他球隊的比賽是8場,和其他賽區球隊交手4場(不是很確定是不是power 5都這樣,我是一ACC為例)。至於這些比賽的對手是誰,聯盟有一套程式來評選,其中Conference game是和前一年的戰績有關,而non conference game一般是兩個學校協商約的,一般有追求的學校都會盡量每年約一兩個強隊,以保證在最終評選季後賽名額的時候,自己的戰績含金量足夠高;而每年的最後一張比賽就是一些比較有淵源的rivalry game了,一般是距離比較近的兩隻球隊或者一直是死對頭的球隊,比如Clemson和South Carolina、Alabama和Auburn,GT和UGA等等等等。這一場比賽有時候能決定很多,比如前年Auburn在常規賽的最後一秒讓冠軍大熱門Alabama全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常規賽打完以後各個球隊的成績也已經塵埃落定了,下面就該角逐各分割槽的冠軍了,Power 5裡面之後Big 12是沒有分割槽決賽的,常規賽戰績最好的球隊就是賽區冠軍。前面已經提到有的賽區裡面還有兩個小賽區,根據球隊常規賽對戰本賽區內球隊的成績排名,兩個小賽區排名最高的球隊會打一場賽區冠軍賽決定賽區冠軍。打完這場比賽就該是激動人心的投票環節了。說起來有點逗比,由於打到現在只有13場比賽,會有一大票球隊的戰績是一樣的,這可如何是好?這時候就會有一票專家湊在一起開個會,經過討論投票選出他們認為最好的四個隊去打季後賽(季後賽的賽制是去年才開始的,之前是直接選兩個隊去爭冠軍),這時候球隊戰績的含金量就會被考慮進去。而其他的隊也不能就沒事幹了啊,於是專家組就會根據戰績兩兩湊對兒,去打某某碗的比賽。除了全國冠軍以外最後質量的是四大碗,這四大碗加上總冠軍合稱BCS(Bowl Championship Series),現在的賽制是把其中兩個碗(去年是Orange Bowl和 Cotton Bowl)變成半決賽,半決賽的勝者去爭奪冠軍。原則上,打BCS的球隊是從Power 5裡戰績最好的球隊,但為了鼓勵其他表現好的球隊,非Power 5裡戰績最好的一隻球隊也有資格被投票去打BCS。除了BCS以外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碗,也是分檔次的,其中也有很多強強對話,也是很有意思的。NCAAF大概的賽制就是這樣,NFL要求球員高中畢業三年以後才能參加選秀,再加上一些位置對力量和體重有很大的要求,大學是他們很重要的一個發育的階段,所以很多球員會讀到大三甚至大四再去選秀。而且大學橄欖球的戰術遠遠比高中要複雜,再加上對抗更加激烈,很多球員第一年只上學和訓練,並不參加比賽,這一年被稱為Red shirt。今年(2015年)的狀元Jameis Winston就是因為打過一年Red shirt所以可以大二就參加選秀。相比於NFL,大學球員的流動性還是比較大的,畢竟學生還要畢業,所以每個賽季開始之前很難評估一個隊到底會怎麼樣。這也是大學比賽最大的樂趣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