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hgffc
-
2 # 東北弓長張
粵語相聲和漢語相聲還是有所區別的。所以,黃俊英老師大陸有很多人不瞭解他,但廣東地區卻非常受歡迎。周星馳大家都知道,那是因為咱們看他國語版電影而喜歡他的。但大家不知道的是,粵語版在廣東那邊更火。粵語和漢語有些語言上的受重點不同,大陸人覺得是個笑點包袱,而粵語地區卻不認為。
所以,黃俊英老師的粵語作品中一定有很多包袱,只是我們不理解粵語其中的奧妙。
-
3 # 詩詞書院
清末民初時,粵劇作為“南曲”的代表,一度佔了全國半璧江山,但源於民間的相聲藝術卻不知何故,一直未被移植到南粵。
而黃俊英說粵語相聲,也屬半路出家,其原來是師從羅品超學粵劇的,轉行說相聲也出於偶然。
1958年,黃俊英到北京參加全國曲藝匯演,接觸了北方的相聲藝術,覺得甚有可為。便開始研究將相聲粵語化,但也未被當時的廣東曲藝界認可。直至1983年,黃俊英拉上楊達、林運洪和崔靈霄幾人,成立了廣東相聲藝術團,才將粵語相聲發揚光大。
因此,可以這麼說,黃俊英說相聲的歷史就是粵語相聲的發展史。說其為粵語相聲之泰斗,一點都不為過。
粵語相聲不似北方相聲,有著較深底蘊和師學淵源。但有著自己的語言特點,四聲九調的粵語,對於以說為主的藝術有著天然優勢,粵語的語詞也極其豐富詼諧。很快,粵語相聲便在黃俊英、揚達等人的努力下,成為深受群眾喜愛的藝術形式。
曾接觸過幾次黃俊英,印象與其他廣州人差別不大,低調、親切、隨意。記得一次接受電視臺專訪中,主持人稱其為“語言大師”,他直接拒絕:“千祈唔好講啲噉嘢,我咁細粒,一啲都唔大,我先至初中畢業,唔敢叫師。”
據我的一個朋友說,黃俊英的出場費是行內最具良心的,對於去一些如學校等非盈利性演出,隨意給個紅包就行。就算參加一些商演,即使是節日,也從不會開高價,並且自駕一輛普通小車,不需要安排任何接待,真正的德藝雙馨。
現在人們看黃俊英的相聲,大多是透過影片,因此沒法體會其一項連北派相聲界都讚口不絕的技能,就是他總能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演出主題,臨時編排出適應主題的相聲,並且經常會在演出中,突發靈感,說出一些令人捧腹的“金句”。這項技能也產生了一個專屬的粵語詞,叫“爆肚”,意思是臨時爆出的句子。這點放眼整個相聲界,也唯當下之郭德綱可以一比。
現在黃俊英也老了,粵語相聲似乎還未有誰可繼其扛鼎,前景堪憂。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笑星黃俊英-廣東文化人物展覽》正在二沙島的嶺南會展覽館舉行,直至月底,大家都可以前去參觀。
-
4 # 無花與尚娜
黃俊英主要作品《肥仔米》、《三六九查戶口》、《關公大戰方世玉》、《盲公問米》《新潮打金枝》、《廣州話趣》、《真假難分》、《無牌醫生》,《省港奧大比拼》等一百多部作品。黃俊英師從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羅品超,學習6年粵劇表演。16歲開始登臺表演粵劇,1958年到北京參加第一屆中全國曲藝匯演,被相聲藝術深深吸引,從此立志把國語相聲本士化,並於1983年與楊達、林運洪和崔靈霄成立“廣州相聲藝術團“,黃俊英任團長。
黃俊英把小品、相聲表演中的各種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大笑,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參演過100多個相聲段子、諧趣小品、諧曲說唱,並錄製了大量音像製品發行,深受觀眾歡迎,是粵語相聲界家傳戶曉的笑聲。20多年間,在廣東各地演出3000多場,1985年他第一次把粵語相聲帶到香港、奧門表演,引起巨大的反響,深受當地華人喜受,算是香港棟篤笑的鼻祖。粵語相聲因受語言、地域限制,不可否認是小眾藝術,它和粵劇一樣,己呈現青黃不接的現象,黃俊英說,年青一輩多數不願意傳承,因為學習相非常枯燥乏味,它之所以能逗人開心,是經過數十上百次的對練,方能做出一個完美的作品,沒有耐性和極濃厚的興趣是很難堅持的。
-
5 # 大德國人
黃俊英的作品絕大多數還是北方相聲的改版,有的雖然是自創,但仍然帶有很多北方相聲的痕跡,從真實評價,還是膺品。
回覆列表
粵語相聲界嘅泰斗,黃俊英老師同埋楊達老師所講嘅相聲,字字珠璣、妙趣橫生、灰諧幽默!每一部都系精品,精神文明嘅頂級享受!願兩位老師壽與天齊、桃李廣種、多出精品,繼續在粵語相聲界發光、發熱……只對粵語文化感興趣,對其它外來文化無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