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才的大白兔

    毫無疑問。

    不知感恩的人,往往都是極端的利己主義者,通俗點講就是一個巨嬰。

    所謂巨嬰,就是本身是一個成年人,但是卻有著嬰兒的心態,覺得別人就該為我怎麼怎麼樣,別人對你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分內之事。

    比如前些日子有個新聞,一個人落水了,另一個人見義勇為把他救了上來。但是救人的那個人反而淹死了。救人者的家屬希望被救的人出來做個證明,證明救人者是因為救他而死的,能追贈一個見義勇為。結果你猜怎麼著?被救的人怕讓他賠錢,拒不承認有這事。

    這種例子比比皆是。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無疑就是他的家長了。在他小的時候,沒有給他一個正確的引導。使他覺得,別人為他付出都應該的,沒有一點感恩之心。這樣的人,能叫人嗎?不僅對別人冷漠,甚至對自己的父母也冷漠。

    這就是教育的失敗。

  • 2 # 金木金木金木金

    這個說法的確有道理!

    有這樣一個家庭,父母特別的愛孩子,不願意看到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從來都是和顏悅色對孩子,把一切都給孩子弄得好好的,孩子做錯事情也不忍心批評孩子,可以說是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後來孩子上大學了,到了學校不會管理自己,學習成績很差,掛科不斷,為了談戀愛,甚至不交學費,把父母給的學費花掉,到最後還畢不了業,學校還向家長要學費!

    其實家裡經濟很緊張,父母有病不看扛著,卻湊錢給孩子補學費,更讓人費解的是,這麼大的事也不教育孩子改改自己的毛病,孩子回來還像招待客人一樣,生怕怠慢了孩子!孩子也覺得很正常,而且還抽高檔煙,他爸抽五塊錢的煙,他媽媽都不讓,卻給孩子買二十多塊錢的煙!還說娃娃大了,在外面要有面子!孩子聽媽媽這樣說,自己也就心安理得的享受著父母準備的一切,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成人,需要獨立生活,需要回報父母!

    直到十多年以後還沒有成家,雖然有個工作,但還在向父母伸手要錢!到這個時候,我覺得孩子的父母應該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實實在在是把孩子的一輩子都耽擱了!

  • 3 # 當天真遇見幼稚

    牛馬羊狗皆有感恩之心,若人沒感恩的心,豈不是連動物都不如,小人得利坦然受之,君子卻常懷愧疚之心,欠人情最是難還!

  • 4 # 地理梁老師

    不知感恩的人是受害者,加害的人是養育者。這句話鮮明地講述了一個“極端利己主義者”的形成過程。不良的家庭教育確實是毒害下一代的元兇。

    小孩就像一張白紙,大人在上面畫什麼,他們就變成什麼。

    《三字經》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說的是“人出生的時候,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

    孩子後天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主要來自於家庭和學校兩方面,學校教育比較系統、科學,家庭教育根據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就因人而異了。孩子出生後第一眼見到的就是家人,在10歲之前最親的也是家人,這個時間段,家人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如果家人懂教育,能夠做到“教之道,貴以專”,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知道感恩父母的人;如果父母不懂教育,放任孩子不顧,或者過度溺愛,孩子都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而其根源不在孩子自身,元兇確實是父母。

    小孩就像一張白紙,大人在上面畫什麼,他們就可能變成什麼。

    不知感恩的人,其養育者也往往不知感恩,或者失去了自我。

    不合格的孩子往往有不稱職的父母。不知感恩的“極端利己主義者”,其成長過程也往往深受父母親人之害。

    其一,若父母也不懂感恩,自私自利,孩子耳濡目染,也會不知感恩,自私自利。

    有一種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很好,對其他人卻很苛刻。這樣孩子感念於父母的好,總會覺得父母做的事都是對的,都是應該的。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學自己的父母,除了至親以外,對其他人親人比如公公婆婆、丈人丈母孃、表親等都會比較苛刻,在工作中對同事、對陌生人更是如此。

    其二,若父母對孩子的愛缺失了限度,逐漸在給予孩子的過程中失去了自我,也會導致孩子不懂感恩,自私自利。

    有一個詞叫“巨嬰”,他們雖然年齡達到了成人的標準,但是心理狀態卻還處在母嬰共生 、全能自戀、偏執分裂等狀態。這些孩子對別人自私,對自己的父母也是自私的。這些孩子產生的原因就是父母從小到大無盡的包辦和無限度地縱容。

    有些父母愛孩子,愛到了已經可以忽略自己的地步。起初還能堅持自己的意見,見到孩子受委屈或者孩子假裝受委屈時就逐漸迷失了自己的原則。孩子不斷索取,父母不斷給予,直到自己沒有辦法給予時,還在想辦法給予,而不是去找孩子的問題。

    而孩子,就像吸血鬼一樣,把父母給予自己的東西當做理所當然,當父母沒有能力再給予自己想要的東西時,甚至還會對父母產生嫉恨。這樣的家庭,孩子固然可憐,父母更是可憎又可憐。

    父母之愛子,則應該重“養”又重“教”。

    《三字經》有提及“養不教,父之過。”意思是說,父母如果只是給孩子提供養育的東西,比如吃、穿、住,而不提供相應的教育,這樣的父母是有過錯的。

    又提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說,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父母如果只會養,而不會教,不妨可以先把自己這塊“璞玉”好好“雕琢雕琢”,等到自己學會了,“知義”了再去傳授給自己的子女。

    子女也如玉,玉要經過雕琢,才能成為精美的器物。子女需要經過挫折、磨難,父母嚴格的教育,才能懂禮知義,成為感恩之人。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都在教導父母怎樣去教育子女。要想成為真愛子女的父母,我們也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正己身,並身教子女。小孩子的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的,父母作為被模仿者,只要自己行的正,坐得直,就不怕孩子走向邪門歪道。

    第二,重學習,併科學育兒。有些父母,本身自己的父母就沒有教育好自己,或者自己的父母長期缺位,他們不懂育兒,不知道怎麼回答孩子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個問題,這個時候不妨買幾本書,聽幾節課,潛心學習,陪伴和引領好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活到老,學到老,人在不同階段,應該根據需要,做出不同的學習。

    第三,玉要琢,兒要學,不要過多介入孩子的世界。人的一生遇不到坎坷和風雨是不幸福、不完整的。一個被父母長期保護的孩子,學不會自己該有的獨立,找不到自己該有的靈魂。一旦父母不在了,他們會過得一塌糊塗。所以,父母不妨狠狠心,讓孩子自己選、自己走,用失敗和挫折雕琢自己,讓他們自己變得堅強、完整。

    總之,不知感恩的人是受害者,加害的人是養育者。這句話沒毛病,也應該警醒身為人父人母的我們。

  • 5 # 510321張桂山

    有人說,不知感恩的人是受害者,加害的人是養育者。對此你怎麼看?人的一生會遇到一個接一個的困難,要經歷無數個困難才會有圓滿美好的人生。當遭遇困難時,別人幫助了你,且別人也不在乎你的回報,但你不知感恩,不懂禮貌,給人一種無情無義的感覺。當你再遭遇困難時,熟悉你的人就不會有人幫你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過不了這個難關,就會成為一個受害者。

    一個處在逆境的人,你看他不順眼,就欺負他,禍害他。顧忌法律,你加害他而又沒有致他於死地。他受了欺負,表面上忍氣吞聲,實際上不服氣,不甘心。因而臥薪嚐膽,發奮圖強,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如果你不害他,不刺激他,他能苟且偷生也會覺得幸運了。因你整他,害他,反而成就了他。所以說,加害者是養育者。

    危難見真情,恩重如泰山,慶羊歲事事如意。

    幸運表謝意,禮輕似鵝毛,祝猴年月月稱心。

    有那麼一小撮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設定障礙。情動而辭發,我留下大量通俗易懂,針對性強的言辭(我曾以為是詩文)。1996年,我在井研賣蜂窩煤時,得到了一位年近八旬的文人的肯定。我把有我作品的《當代新人優秀作品選》送給他,並當即在書的空白處寫下:

    審閱後生詩文,

    指導晚輩做人。

    相交是我福份,

    成人不忘恩情。

    我是一個農民,能夠得到特殊人才,南方的一大才子等評語,我很欣慰。

  • 6 # 涵涵奶奶1957

    這是拗論!把生他養他的父母稱為

    {加害},間直就是個逆子,天理不容。這不是來報恩的,是來複仇的。

  • 7 # 靜穩

    “故事裡的事是說不清的事”

    過往成為故事就會被深度解讀。

    普遍分析:

    首先“不知感恩”這是一種心理性的解讀和視覺性的外在表現。不知感恩的人是誰?具體表現在哪兒?養育者需要的回報是什麼?

    這些問題演繹著,受害者和養育者的關係變化。

    特殊分析:

    不排除忘恩負義的現實版存在,只能說“農夫和蛇”是農夫的善心和愛心,蛇當時的狀態和毒心及冷血。

    善心、愛心針對相容回報,也要看被善和被愛的後續發展。假如農夫不是和蛇而是和一條犬,所以不同時期的“農夫和蛇”與不同時期的“農夫和犬”結果是一樣的。

    由此看來,感恩與報恩與所具有的善心及愛心,有著“農夫和蛇、農夫和犬”的不同辯證關係。

  • 8 # 泰山9981258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這樣的效果,子不孝.父之過。許多不知感恩的人從小就被他們的監管者害了。

    我曾看見一個小孩往鄰居家的門縫裡撒尿,他的奶奶競然在後邊大笑,我說了一句反而被搶白了一頓,沒想到的是鄰居家的人出來也說我多管閒事。我想這個孩子被他們害了。

    若干年後,這個孩子是不懂感恩的,還會去禍害他們。

  • 9 # 學友紫氣東來

    這個問題很好,確實是家長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教育的理念很重要,我就看見過奶奶看著3歲的孫子在路邊自家門口,有熟人路過買的水果,點心看見孩子都要給點,可手提東西不方便就不好往外拿,而奶奶就會過去手申朔料袋裡自己拿出給孫子吃,是經常的,這樣的心態怎麼能帶好孩子,這孩子就認為應該吃別人的東西,拿別人的東西,奶奶是佔小便宜的心理,而孫子就會學著拿人家的東西,要人家的東西,真不知道這孩子將來是不也就會有這種心態去關注別人的東西習慣。

  • 10 # 信任如花如何表達

    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老祖宗傳承千年的做人之本。若受人恩澤還以受害者自居,天理何在,公義何在!不論是給予和接受都該是一種細雨無聲的彼此潤澤。給的無怨無悔,受的心安理得。回饋也必然是真情實意!凡大張旗鼓的炫染自己給予別人多少或回報別人多少都是帶有功利心的,違背恩澤的初衷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柏油路和水泥路誰的成本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