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4446550959172
-
2 # 何必藏天下
謝謝邀請,瓷器新老的鑑別,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國內古玩圈裡各位專家大師有時候也是各說各話。既然朋友問這個問題,我就我個人的經驗簡單回答一下。首先,我們要了解老瓷器流傳至今的幾種方式。第一種,傳世器,也就是各家各戶從祖輩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這種流傳下來的瓷器也要分為兩種情況,1、家裡幾代人都是收藏愛好者。2,普通家庭,對古玩收藏瞭解不多。第一種情況會對藏品非常愛護,基本不見使用痕跡。第二種,會把瓷器作為日常生活用品使用,會在瓷器上留下一定程度的使用痕跡。第二大類,即是出土器,出土器分的種類要對一點,墓出,窯址出,水出,窖藏出等,不同的出土環境瓷器本身會有不同的表現。這些表現需要鑑別人員不斷的去研究,學習,才能不斷的積累經驗。
瓷器圈兒有句話,胎是骨,釉是衣。瓷器不管是透過什麼方式流傳至今,胎釉都會隨著時間的遷移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我們一般鑑別瓷器的新老,就是透過去觀察這些時間留下的痕跡來確定瓷器是新是老的,又或者是透過時代特有的不可恢復的特徵去鑑別。這就是所謂的目鑑。這就需要鑑別者具備豐富的經驗。古代的瓷器,尤其是官窯瓷器,是當時社會工藝,經濟,人文,政治的縮影,蘊涵了豐富的知識,而且是易碎品,流傳至今,實屬不易。官窯瓷器更是稀有之極。所以每一件優秀的瓷器都是一件中華民族的瑰寶。
-
3 # 古瓷探史
官窯瓷器很多,要看什麼朝代的官窯瓷器,本人只粗通北宋官窯器,也收藏、研究、把玩了近30年,怎麼識別、斷代,可以說有自己的"眼辯"絕學。我的老師就是我的父親,"眼辯"是父親的獨家語言,眼辯方法也是他把手口授與我,父親說我悟性很高,有"天眼"助我。
宋哲宗時代,約1098年前後就有官窯器形出現(有藏品證據),像清涼寺的王家窯、陳家窯、張家窯等窯口,都在為宋朝(北宋)朝廷燒造貢瓷,一說到清涼寺,不明之人就往汝窯上去靠,實際上清涼寺不僅有汝窯窯口,也有眾多民間窯口,有支釘燒製,亦有裹腳燒製。官窯的鐵足就是典型的裹腳燒製表現,裹腳的材料是一種暗紅色的礦物粉未,俗稱"錳鐵粉",透過高溫燒製後就變成黑紫色的"鐵足"。
到宋徽宗崇寧元年開始,約1102年
宋徽宗口諭內府太監抽出專職太監管理各窯口的關係或燒製,於是哥、官、汝窯瓷器應用而出。所以崇寧元年是北宋瓷器走向輝煌的開始,亦是許多創新器形或釉色井噴的年代。
(只論官窯,哥窯、汝窯也是官窯口,但今天不聊,以後專題聊一聊)
實際上,真真正正成熟的北宋官窯是在宣政年間,即《汴京官窯》款瓷器問世的時間,可以說官窯窯口裡打掃衛生的工種,都享受北宋朝廷的高工資待遇。因為汴京官窯瓷器太珍貴了,珍貴得連哥窯與汝窯瓷器也相形見拙,下面我就將汴京官窯瓷器的製作工藝呈於大家,由大家自己去分辯珍貴不珍貴?同時也說明了,北宋官窯瓷器究竟值不值錢?值多少錢的思考?
下九圖就是汴京官窯的瓷器。請各位拉近了看,是高畫質拍攝的,有底款支撐。
該瓷器是施了六次面釉,七次復燒,七次"驚釉"後,才是客官看到的冰裂紋現象,這與哥窯與汝窯(御製汝窯器)施一至二次釉相比不能同值而語。要知道在北宋,是一釉抵十胎的說法(《宋瓷軼事》裡提到),就是說,施一次面釉相當於做十個同器形的胎體,北宋的釉料是礦物提取物釉料,成本相當昂貴。宋代沒有合成技術,單就瑪瑙為釉,要經過人工上n萬次的碾磨,才得到"大指正方"的粉未(《宋瓷軼事》描述),對北宋而言,所有釉料既難得,亦難作。
汴京官窯是北宋宋徽宗成立朝廷(專職)窯口的鐵證,它較之於朝廷在清涼寺王、張、陳家窯訂燒器上,有質的飛躍,因為從他們三家窯口訂燒的官窯瓷器,除鐵足紫口外,從未發現有"冰裂"瓷器出現。也就是說,北宋朝廷官窯口,已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或"智慧財產權"了。
什麼是冰裂現象?形象的比喻就是6至8層玻璃(鋼化),疊加在一起同時破裂,好不好看?狀不狀觀?自己去體會。這就是為什麼北宋官窯的釉面比胎厚的原因,有的專家把這一事實誤讀到哥窯器上,或與南宋龍泉窯扯到一起,簡直是在褻瀆宋瓷。
這樣亂下結論之人不宜搞研究。
可以負責的說,宋代,北宋,一般的人,或是有名的大富人家,要得到官窯瓷器或哥窯瓷器,沒有皇帝的賞賜,你就別做夢了。汝窯有私家款識,那麼你見過官窯器和哥窯器有私家款識嗎?
你說宋代官窯瓷器究竟值不值錢呢?
-
4 # 馬乃吉
瓷器收藏玩的是興趣愛好,玩的是知識,玩的是資本。官窯瓷器有考證的歷史應該是宋代,五大名窯。歷史上有開始在瓷器底足書寫款式,如定窯的官子款,茶盞上有御供款,定窯瓷器有六王府款,宋鈞瓷上一到十字款等。瓷器發展到元代也有款,如樞府款。瓷器發展到明代基本上是實行以皇帝名號為款式。如大明什麼年制,這種款式一直延用到清代。清代還有一種特殊款式,是引用了明代款式,雖然是清代造的瓷器卻落款為大明某某年制。當瓷器發展到民國時期的時候,各種款式都有,有標民國款式,某某瓷業公司造;有標大明,大清造。總之官窯瓷器的製作工藝是十分精緻的;很多是不惜工本的。想收到一件官窯瓷器,也是要學會鑑賞,也要敢於投資。但是本人不鼓勵,收藏本身就是量力而行!玩的開心就好。
-
5 # 雷人vs流星
官窯廣義是指朝廷開設的窯場,狹義是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官府在汴京(今河南開封)開設的瓷窯場。官窯是中國古時五大瓷窯(柴窯、汝窯、官窯、哥窯、定窯)之一。後世廣意上官窯意指由中國曆代政府營建,為其燒造瓷器的窯場,所生產的陶瓷供宮廷所用。因此除了有名的宋代官窯之外,亦有遼代官窯、明代官窯等。官窯產品必須符合皇家的審美觀,客觀上就限制了陶瓷工匠的藝術發展,清乾隆之後,官窯產品也就逐漸沒落了。
中文名
官窯
簡 述
為朝庭造瓷器窯
所產瓷器
稱為“官窯瓷”
分 類
御窯瓷、官窯瓷
基本簡介
官窯瓷器
在中國陶瓷史中,“官窯”和“官瓷”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 是一種交叉而非重合關係。
“官瓷”是一個特定的特謂,專指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設的官窯所造瓷器,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足是其特色。諸如:官窯出戰戟、這種瓷器和汝瓷、哥瓷、宋鈞瓷、定瓷合稱中國五大名瓷。[1]
南宋渡江後,江北名窯均毀於戰火,景德年前,賜江西昌南鎮名“景德鎮”,盡遷各地名匠於此。元代忽必烈又在此設浮樑瓷局,除皇家專造外,還將戰爭中俘獲的所有陶瓷業工匠均發配到昌南居,在此基礎上,經過近千年的發展,這個擁有得天獨厚的高嶺土資源的昌南古鎮,正式成為中國官窯的集中地,千年窯火一直延續至今天,營造出一脈獨具特色的昌南盛世。
主要分類
嚴格地來講狹義的“官窯瓷”又分為兩種
1、御窯瓷
2、官窯瓷
由於兩種瓷器均由“官家”督造和採辦,所以對民間而言,統稱為官窯瓷。但就管理而言,則有非常大的區別。
御窯瓷[2]
所謂御窯瓷,是指專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紋飾上均有嚴格的禮儀規定,等級森嚴,均與《車服制》嚴格對應,錯用或擅用均為重罪。
御窯瓷在嚴格的等級規範下,作為皇家專用的瓷器,其下細分為:
五爪金龍補服
1、皇家瓷:比如清雍正的“正黃瓷”,就是皇家專用色彩,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紋樣方面,皇帝所用為五爪金龍,親王則只能用四爪行龍,且稱為蟒(清代僅有“一詔二封”的恭親王奕?一人享受過賜用正黃和五爪金龍的待遇),凡此種種,得以成系統流傳至今的,首推“同治皇帝大婚瓷”;
2、王府瓷:型制設彩依例專燒,供包括親王在內的其他皇室成員使用。文物中著名的“樂道堂瓷”即是王府瓷中的典範之作。
3、一品宮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多作帝王賞賜之用。早期的宮瓷題材多取自官服上的補服元素,比如武一品的麒麟,文一品的仙鶴等。
值得一提的是:民窯瓷用龍多將爪藏於雲水之中而不現,可以說是一種皇家禮制與民俗的相互妥協。
官窯
《清史稿》記載:皇家御窯燒造,歸養心殿造辦處負責,即由養心殿造辦處提供型、制、紋樣、工藝要求,很多樣品均在京城試燒,這一點在唐熙一朝尤多。逢皇家盛典,則會專門指派高階官員(往往是皇室成員)督辦。例如“同治皇帝大婚瓷”就是由時候總理大臣、輔政王的恭親王奕?專門督造。
官瓷
官窯瓷,主要是龐大的官僚君體使用,型制要求相對較低,多限於花鳥蟲魚神話等“禮制”之外的題材,有時皇家會作為“趣味”把玩器採購,但多為官員、富商使用。這一類瓷器,一般由內務府採辦,在景德鎮設有專門的督陶官,長年燒造。清末後停產,於2008年10月28日由中國官窯陶瓷國際集團正式恢復製作。
北宋官窯
官窯起自唐,有兩種涵義,一是指貢器,一是指官廠。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北宋官窯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梁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又稱修內司官窯或內窯,郊壇下設立的郊壇下官窯,器形較多,有直徑大過一尺的大型產品。
南宋顧文薦《負睻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寘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明代《事物紺珠》、《留留青》因襲此說。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河南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下,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支援第三種說法的人較多。
北宋官窯 荷花杯
從1128年元世祖忽必烈設定“浮樑磁局”,到二十世紀清朝覆亡,景德鎮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廠所在地,中國的官窯制度在這裡延續了632年,江西景德鎮也由此擁有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景德鎮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絕流入民間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為中國目前品類最完整、年代最可靠、資訊最豐富的官窯遺址和“地下瓷都”。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南宋顧文薦《負 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
北宋官窯傳世品很少,形質與工藝與汝窯有共同處。器多仿古,主要有碗、瓶、洗等。胎體顯厚,胎骨深灰、紫色或黑色,釉色有淡青、粉青、月白等,釉質瑩潤溫雅,尤以釉面開大裂紋片著稱,不同於南宋官窯和汝窯及龍泉窯瓷器。底有文釘燒痕,有“紫口鐵足”的特徵。
南宋官窯
南宋官窯
南宋時先後設立了“修內司窯”和“郊壇下窯”。南宋官窯器,胎為黑、深灰、淺灰、米黃色等,有厚薄之分,胎質細膩。釉面乳濁,多開片,釉色有粉青、淡青、灰青、月白、米黃等 。因器口中施釉稀薄,微露紫色;而採用刮釉墊燒時,足上露胎而呈偏赤鐵色,故有“紫口鐵足”之稱。
器型除碗、盤、碟、洗等日用器皿外,還有仿商周青銅器的尊、鼎、爐、觚等陳設瓷和祭祀用禮器。
至今杭州鳳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等歷史遺蹟,現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遺址上建有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明代官窯
明代官窯
明代採取“官辦民燒”的形式,開始有官廠,專燒進貢的瓷器。如在景德鎮設御器廠,也稱景德鎮御窯廠,特派廠官,經費出自地方,編役人夫,設窯達五十幾座,專門燒造御器即貢器。瓷器燒製經過兩宋時期的發展,不論在燒製工藝,還是器具種類方面都達到了高峰,各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品種,如永樂甜白、永宣青花、成化鬥彩、嘉萬五彩等瓷中翹楚。
永樂帝在位時,景德鎮瓷器生產蓬勃發展,這一時期是中國瓷器燒製承上啟下,內外交流的重要階段,上承宋元,下啟康乾,並廣泛與外國交流學習。能工巧匠們除了繼承前輩的精巧工藝,仿製元代的典型器物外,還大膽進行創新改良,燒製成永樂甜白,青花,釉裡紅等極具時代特色的新瓷器,尤其是多色低溫釉上彩瓷器,打破了以往瓷器多為單調色彩的傳統,使之更賞心悅目,為後來的成化鬥彩,嘉萬五彩乃至康雍乾粉彩瓷器燒製奠定了基礎。借鄭和下西洋和外使出訪之際,永樂瓷器得以與世界其他地區交流(外銷瓷和賞賜附庸國專用瓷),從外國進口顏料(如永樂青花所用的蘇麻裡青)學習技藝。永樂瓷器中也出現了一批地域色彩濃厚的伊斯蘭瓷器,這既是對前朝的繼承,也是新時期向外國學習的證明。
清代官窯
清代是中國製瓷史上的集大成時期,其制瓷水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受等級森嚴的封建統治制度和制瓷歷史傳統影響,清代的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款識在題寫上也有一定的慣例,同時又新開創了金彩、墨彩、琺琅彩等題寫工藝,而且各種堂名款、花押款、吉語款也更為多樣。
清代共有帝皇十個,均有帝皇紀年款的瓷器傳世,他們依次是: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順治
順治官窯器以書寫“大清順治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為主,也有寫“順治年制”四字款。款字用筆有力、起筆見峰、住筆見頓、劃多下拉、勾捺上剔,但整體佈局不甚規整。
民窯款較為多樣,有篆書堂名款,如“玉堂佳器”、“繼善堂”、“梓桑軒”等,有各式花押款、偽託款。祭器多用干支紀年款。
康熙
康熙朝歷時61年,款識較多。其官窯款多為“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兩行或三行青花楷書款,晚期有少量篆書款。前期常見干支紀年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等。資料庫內有一對康熙青花杯,落款為“大清丁未年制”,是康熙六年的瓷器。琺琅彩器上書“康熙御製”四字楷書料款。其字型前期寬大,筆劃粗重挺拔,頓捺明顯。後期字型清秀,在具體寫法上也有細微區別,如:熙字四點多為直點或順點,少逆點。年字三橫前二橫較短,第三橫較長,且緊緊上靠,一豎較長。款字外飾有單圈、雙圈、雙正方框等。
康熙民窯款識更為多種多樣,有圖記款,如秋葉、角、爵、方勝、雜寶,還有寓意性圖案,如一枝筆、銀錠、如意組合為必(筆)、定(錠)、如意等。私家款如“杏林春宴”、“北慶堂”、“益友堂”、“若深珍藏”等。有光畫雙圈,不寫字的雙圈款。還有“文章山斗”之類的閒章款。仿前朝的寄託款,以仿嘉靖款居多。
雍正
雍正官窯款主要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兩行楷書青花雙圈款,也有雙方框款,其次是多用於單色釉瓷上的三行六字篆書款。從字型上分析,雍正款識由專人題寫,所以各類瓷器上的字型大致相同。楷書款早期為三行雙圈,晚期為雙行雙圈或雙框。“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刻款主要用在仿均、爐均和茶葉末等器物上。“雍正年制”或“雍正御製”四字楷書堆料款僅用於琺琅彩瓷。
雍正細路民窯器大多數落各種堂名款,如“正誼書屋”、“百一山房”、“澹寧堂”、“望吟閣”等,一般民窯器款則複雜多樣,如用靈芝、香爐、團花款、方塊款、豆腐乾款、四朵花款等。
乾隆
乾隆朝瓷產量極大,官窯款用得最多的是“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款字一般以青花書寫為主,但亦有抹紅寫款,在白瓷、茶葉末、珊瑚紅等特殊器物上往往用“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乾隆民窯款形式也極豐富,堂名款和花押款多大體與正朝相同,故鑑定時有一定的難度。乾隆朝首次出現草記款。
乾隆朝款,字型最多,書寫排列形式也最多,且官民窯款字型易混淆。一般來講,官款比民款精、秀、細、潤,而民窯款大都較為粗糙、草率,亦有仿宣德、成化款。
嘉慶
嘉慶官窯器一般都用“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主要為青花、無欄框。亦有少量楷書款。粉彩器上常見抹紅款。個別器物用刻劃款。
民窯器中有六字篆字方款,亦有“嘉慶年制”四字款,大多十分草率,有的僅寫半邊字,還省減筆劃,稱為草記款,故十分難認。堂名款以“行有恆堂”、“嘉蔭堂制”、“植本堂”等為多見。,新出現蝙蝠、桃子等款識。
官窯無字青花雙圈款標準器
道光
道光官窯器一般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青花款為主 ,也有抹紅款及描金款。茶葉末、爐均釉等器物上則為六字刻款。個別粉彩器上偶見“道光年制”四字紅地描金篆書款。道光時期落有堂名款的如“退思堂制”、“山解竹主人造”等,大多是精品。慎德堂是道光皇帝讀書的地方,後期也成為道光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故題有“慎德堂制”紅款的道光朝瓷器應是道光皇帝的御用瓷。
民窯款器亦多有六字或四字紀年款,一般均不太規整,開始出現百結圖記款。
其他
咸豐及其後的同治、光緒、宣統各朝再次興起楷書題款風氣,大多為六字雙行或六字三行“大清××年制”款。款外均無圈框,字型工整,清秀修長,有青花、紅彩、金彩、墨彩及刻款等形式。這一時期篆書款不多。其中光緒時署有“大雅齋”、“天地一家春”及“長春同慶”、“永慶長春”等款的官窯器最為精緻。
民窯款則多無定製,形式較多,同治時多有“同治年制”四字篆書戳記印款及抹紅款。光緒時多偽託款,一般是“康熙年制”或“若深珍藏”。
特徵鑑定
(1) 產品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青瓷兩種,胎質較松,呈紫灰色。
(2) 薄胎薄釉青瓷採用支釘支燒,通體滿釉,外底留有 3至4個或更多支釘痕。
(3) 薄胎薄釉青瓷採用墊餅墊燒,釉多開片不透明,釉色以粉青為主,也有淡黃和青灰色,紋飾少見,有紫口鐵足現象。
(4) 器形有碗、盤、洗和各式瓶、爐等,仿古銅、玉器造型較多見。[3]
五大名窯
宋瓷窯場首推五大名窯,即汝、官、鈞、哥、定。
汝窯是北宋後期的宋徽宗年間建立的官窯,前後不足20年。窯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鎮(一說在河南省 寶豐清涼寺),因此而得名。汝窯以青瓷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蝦青等,汝窯瓷胎體較薄,釉層較厚,有玉石般的質感,釉面有很細的開片。汝窯瓷採用支釘支燒法,瓷器底部留下細小的支釘痕跡。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銅器式樣,以洗、爐、尊、盤等為主。汝窯傳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貴。
官窯是宋徽宗政和年間在京師汴梁建造的,窯址至今沒有發現。官窯主要燒製青瓷,大觀年間,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綠三種顏色最為流行。官瓷胎體較厚,天青色釉略帶粉紅顏色,釉面開大紋片。這是因胎、釉受熱後膨脹係數不同產生的效果。瓷器足部無釉,燒成後是鐵黑色,口部釉薄,微顯胎骨,即通常所說的"紫口鐵足"。這是北宋官窯瓷器的典型特徵。 北宋官窯瓷器傳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貴。
定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民窯。始建於唐,興盛於北宋,終於元代,燒造時間近七百餘年。窯址分佈於河北曲陽縣磁澗、燕川以及靈山諸村鎮,這裡唐代屬定州,故稱為定窯。 定窯以燒白瓷為主,瓷質細膩,質薄有光,釉色潤澤如玉。黑釉、醬釉稱為"黑定"、"紫定",也別具特色,製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紋千姿百態,有用刀刻成的劃花,用針剔成的繡花,特技製成的"竹絲刷紋","淚痕紋"等等。出土的定窯瓷片中,發現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樣,這說明定窯的一部分產品是為官府和宮廷燒造的。
鈞窯分為官鈞窯、民鈞窯。官鈞窯是宋徽宗年間繼汝窯之後建立的第二座官窯。鈞窯廣泛分佈於河南禹縣(時稱鈞州),故名鈞窯,以縣城內的八卦洞窯和鈞臺窯最有名,燒製各種皇室用瓷。鈞瓷兩次燒成,第一次素燒,出窯後施釉彩,二次再燒。鈞瓷的釉色為一絕,千變萬化,紅、藍、青、白、紫交相融匯,燦若雲霞,宋代詩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讚美之。這是因為在燒製過程中,配料摻入銅的氣化物造成的藝術效果,此為中國製瓷史上的一大發明,稱為"窯變"。因鈞瓷釉層厚,在燒製過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補裂紋,出窯後形成有規則的流動線條,非常類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跡,故稱之為"蚯蚓走泥紋"。 鈞窯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綱"之需,以花盆最為出色。
哥窯是宋代南方五大名窯之一,確切窯場至今尚沒有發現。據歷史傳說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兩浙路處州、龍泉縣各建一窯,哥哥建的窯稱為"哥窯",弟弟建的窯稱為"弟窯",也稱章窯、龍泉窯。有的專家認為傳世的宮藏哥窯瓷,實際上是南宋時修內司官窯燒製的。哥窯的主要特徵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規則的開裂紋片,俗稱"開片"或"文武片"。細小如魚子的叫"魚子紋",開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紋",開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紋片的紋理呈金黃色,大紋片的紋理呈鐵黑色,故有"金絲鐵線"之說。其中仿北宋官窯的瓷器為黑胎,也具有"紫口鐵足"。 哥窯瓷胎體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月白、米黃數種,釉面光澤如膚之微汗,是為上品。器形以洗、爐、盤、碗為多[4]。
其他資料
官窯名稱的由來及涵義
官窯源起於唐,有貢器和官廠兩種涵義。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紀——十四世紀),官窯多有貢器,少有官廠,採取的形式是“官監民燒”,燒出的瓷器,“千中選十,百中選一”,進貢給統治階級。這種瓷器就叫做貢瓷和官窯。那時,唐代在產瓷區設有司務,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綏為新平(景德鎮)司務,奉詔監燒獻陵祭器。宋代設監,如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趙仁濟監理越州窯務。到了元代則設局,以提領監陶,後改為本設總管。他們燒出的“景德年制”,“樞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別稱為“景德窯’,“樞府窯”等。
官窯之謂,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內涵。就廣義而言,是有別民窯而專為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在宋代瓷器中,官窯即是一種專稱,指北宋和南宋時在京城汴京(汴梁,今開封)和臨安(今杭州)由宮廷設窯燒造的青瓷,故又有“舊官”和“新官”之分,前者為北宋官窯,後者為南宋官窯。
官窯是在宋大觀及政和年間於汴涼所造,青瓷釉色晶瑩惕透,有開裂或呈冰片狀,粉青紫口鐵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鳳凰山下設立官窯,又稱修內司官窯或內窯,郊壇下設立的郊壇下官窯,器形較多,有直徑大過一尺的大型產品。
從1128年元世祖忽必烈設定“浮樑磁局”,到1936年清朝覆亡,景德鎮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廠所在地,中國的官窯制度在這裡延續了632年,江西景德鎮也由此擁有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景德鎮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絕流入民間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為中國目前品類最完整、年代最可靠、資訊最豐富的官窯遺址和“地下瓷都”。
-
6 # 以瓷惠友
官窯瓷器價值千萬,如何鑑別真偽?
瓷器無論貴賤,鑑別、甄別與鑑定的方式、方法、路徑甚或是依據、尺度、標準與規則、規矩、規範等都應該是統一、一致和一樣的,而不應該因為價值與價格的差異就有所區別,那不是一種科學可靠與可信的態度和做法。
瓷器鑑定的標準化、統一化、一致化勢在必行,因為“知識經濟”必須“知識先行,知識伴行,知識領行”,而絕對不能像現在腐朽、墮落、邪惡之“經濟知識”一樣,任由“學腐幫”、“師腐幫”和“吃屎幫”們胡作非為、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傳統瓷器宏觀特徵鑑定法”因為其所依據的所有“宏觀特徵”都不具有不可逆轉、不可複製、不可再生的本質特性,其鑑定的尺度、標準與規則又都極度自私、狹隘、偏頗,都是“嗜痂成癖”之產物,所以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基本為零甚或為負數,必須徹底鄙棄與剷除。
相比較而言,“瓷器氣泡微觀衰變對比鑑定法”則由於其所依據的氣泡衰變具有不可逆轉、不可複製的本質規律性特徵,而其鑑定的尺度、標準與規則又具有直觀、客觀、統一、一致的“三公”性特色,因而其鑑定結論的可靠性、可考性都極強。
“瓷器氣泡微觀衰變對比鑑定法”就是用100倍以上的放大鏡觀察被鑑定瓷器的釉面下氣泡的衰變進度、程度、烈度及梯度,然後與瓷器氣泡衰變年鑑表相對比,傻子都可以得出正確的鑑定結論,而且全程公開、公平、公正,有目共睹,一目瞭然。
“瓷器氣泡微觀衰變對比鑑定法”可以讓人用最少的金錢投入,用最少的時間、最少得精力、最少得知識儲備而獲得最大、最多、最美的金錢、財富和幸福,是所有瓷器愛好者、收藏者、鑑定者居家旅行必備之神技能、神裝備。如果要詳盡瞭解其具體操作,可直接聯絡本人。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上幾件官窯瓷器圖片,以證上言,以餉同道。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無框六字三行篆書款神級臻品琺琅彩黃地博古蝠紋石榴尊。
“乾隆年制”青花雙方框四字雙行楷書款神聖之品青花粉彩八仙過海紋錐把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無框六字三行篆書款神聖之品青花纏枝花卉紋中罐。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無框六字三行篆書款神聖之品青花纏枝花卉紋一支梅梅瓶。
“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無框六字三行篆書款神級臻品釉裡紅三瑞獸紋小賞瓶。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神級臻品五彩黃地折枝花鳥紋小斗笠杯。
“大清雍正年制”青花無框六字雙行楷書款神級臻品青花魚藻紋小斗笠杯。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神級臻品粉彩百鳥朝鳳紋帶蓋兒大梅瓶。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神聖之品青花花卉鳳紋中盤。
“大明嘉靖年制”青花無框六字單行楷書款神聖之品青花嬰戲紋大魚缸。
“大明弘治年制”青花無框六字雙行楷書款雞油黃釉暗刻雲鶴紋馬蹄碗。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雙方框六字雙行楷書款神聖之品鬥彩嬰戲紋臥足杯。
“大明成化年制”青花雙四方框六字雙行楷書款神聖之品鬥彩雞缸杯。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神聖之品青花鳳凰紋中盤。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神級臻品霽藍釉留白三魚紋馬蹄尊。
回覆列表
具體價格要看瓷器是那個時期的到不到代,是不是官窯,還有是什麼器型是不是普通的實用器。再就是品相怎麼樣,是不是完整。都能影響拍賣的成交價格。如果自己不是很瞭解建議找一些拍賣公司幫忙鑑定。比如,北京嘉德,保利,其次是青島典藏。我在青島地區的典藏拍賣交易過一對小的青花瓷瓶就賣了幾十萬,只要東西好價格還是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