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朙垕財經

    科創板的“急急如律令”!

    科創板是投資者的財富天梯,還是會淪為第二個“創業板”?

    科創板從提出到開始準備落地,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不禁國家層面、主流媒體高調給予肯定,證監會、交易所加班加點緊鑼密鼓的出臺配套規則和政策,各路“英豪”們也在使出渾身解數,爭取佔據“前排”的位置:券商們搭建交易系統、保薦輔導準科創板上市公司“急”;公、私募基金們募集專項產品“急”;創投火線參股準科創板上市公司“急”;就連夠到夠不到門檻的大眾投資者們也“急”!儼然一場“饕餮盛宴”即將開席。

    一、還是進水管和出水管的矛盾?

    截至2019年3月底,私募股權及創業基金管理人備案14669家,備案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27468 只,基金規模 7.92 萬億元,較上月增加 445.57 億元,增長 0.57%;創業投資基金 6831 只,基金規模0.94 萬億元,較上月增加 72.96 億元,增長 0.78%;

    不同基金型別私募基金備案情況表:

    基金型別 基金數量(只)較上月變化(只)基金規模(億元)較上月變化(億元)

    證券投資 36235 376 21107 -45

    股權投資 27468 -13 79206 446

    創業投資 6831 73 9420 73

    其他投資 4814 -310 18209 -263

    合 計 75348 126 127942 210

    這麼大存量的私募股權和創業投資基金,相對中國資本市場目前的緩慢退出週期(2018年新上市公司僅有105家,募集資金規模不到1500億,2017年募集資金規模2300億,今年過會的數量略有回升,但依然難解困境),明視訊記憶體在巨大的矛盾。

    雖然頭部的優勢企業也可以選擇香港市場和美國市場發行上市,可是經驗證明:不僅估值普遍不理想,且容易被做空導致財富和市值大幅縮水(損失風險大),還可能因為違反法律法規,承擔監管處罰,甚至引發投資者群體訴訟的法律風險(違法成本高)。

    二、國有資本的困境 ?

    這些備案的基金中,不乏大量的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產業(引導)基金的資金,央企國企的投資資金,各類金融機構的配套資金等。

    比如科創板申報企業中,主營豬用疫苗的武漢科前生物的大股東是華農資產公司(華中農業大學全資子公司),持股比例為21.67%;國內積體電路領軍企業——中微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是上海創投,持股比例為20.02%。上海創投是上海科技創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後者實際控制人為上海國資委,除了上海創投,中微公司的國有股東還包括巽新投資、國開創新和浦東新興等,四家股東合計持有中微公司44.89%的股份;上市國企深圳能源日前也公告稱,透過持有5.0305%股權的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直接或間接參股睿創微納、深圳光峰等科創板擬上市企業。

    所以科創板的加急推出,一方面肯定是要積極鼓勵資本推動中國產高階製造、生物醫藥、資訊科技、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是不是也重點考慮了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呢(國有資本很多錢都是向銀行借的)。

    三、科創板是資本福音?

    科創板要退出的訊息一出,確實彷彿給各路資本“英豪”打了一針強心劑,不僅那些受制於“硬性指標“”軟性規則”,一直徘徊在主流資本市場(“非主流”如:新三板)之外的企業興奮起來,各路資本也相繼活躍起來:據悉,3月,上海浦東新區所屬的四大園區開發上市公司張江高科、外高橋、陸家嘴、浦東金橋等公告稱,擬參與出資設立“上海浦東科技創新投資基金”,基金認繳出資總額為55.01億元;連一向專注的華為也在近日火線成立了名為“哈勃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的專注投資的新公司,註冊資本為7個億;

    而透過梳理上交所已披露的89家科創板公司招股書發現,從去年11月至今,23家公司新增了股東或老股東增資擴股,佔獲受理公司總數的26%。這其中大部分出資方為創投機構,包括小米基金、順為資本、達晨創投、深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且逼得上交所不得不為這些突擊入股的現象出臺設定了”鎖定期“。

    這勢必點燃了國資和知名創投等各路資本”英豪“的新一輪的投資熱情,相當於又擰大了進水管。而出水管的”綜合擴增效應“現在還不得而知。

    四、資本是企業的福音?

    學過經濟學的同學們都知道,現代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企業家才能、資本、技術、資訊)中,資本並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更多的只是起到催化、和助推加速的作用,資本的正面效應無疑能幫助企業快速渡過孵化期,並快速達到規模效應來搶佔有限的流量和資源(比如人們的注意力,生活和消費習慣都是有一定的排他性的),可負面效應也非常的明顯,很容易拔苗助長,使企業某些方面的成長落後於盲目追求擴張的速度,導致企業生長畸形甚至消亡。

    資本的邏輯是保值增值,要從不確定性(風險)中尋找確定性。越是早期的企業,成活並一步步成長為獨角獸的風險就越高,即便是成為了獨角獸,也不意味著在市場競爭中就能一勞永逸(“一招鮮吃遍天”);所以資本尤其是天使和風投機構,從主觀(自己要賺錢變現)到客觀(要讓投資人賺錢變現)都沒有動力陪著企業一路成長,如何退出找到接盤俠就是投後管理的“核心命題”。

    在這種條件下,催生的新經濟和新技術企業更多側重的是應用層面,強調的是快速商業化並迭代(學以致用,先手為王),而對研發則缺乏足夠的耐心。這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穩定性令人堪憂。

    五、國家層面如何規劃資本市場?

    中國的資本市場,到底怎麼管?估計這是近來每一任證監會主席都頭疼的事情。“一緊就死,一鬆就瘋”,最符合《烏合之眾》的描述,近來的每一任主席幾乎都是臨危受命,被寄予厚望的風光登場,最後莫不都揹負滿身罵名的黯然退場。功過不論,只說中國資本市場的複雜性,由市場的波動和主席的更替,可見一斑。把新開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改革的試點,也許就充滿著高層的無奈。

    科創板正式推出後,還是不能把科創板與其他”板“市場割裂來看,尤其與創業板的聯絡和相互作用,一定會形成新的估值評判體系。

    那麼,一旦科創板“迴歸“,與其他”板“形成了聯動規律,我們該考慮的是,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5年的股災後,國家是否還願意看到股市的”大漲大跌“?尤其是在全球經濟發展和國內經濟發展趨勢並未明朗的背景和前提下?

    從這幾年看,”國家隊“已經成為股市裡平抑漲跌的主力,高拋低吸的節奏把握得精準之極,未來國家會不會為了鼓勵市場發展,而容忍放大市場的波動,是要順應實際的經濟發展和改革為需要的大主題的。

    六、”韭菜“是否還有能力接動這”盤“?

    近年來,中國居民的槓桿率呈現不斷上升趨勢。2018年,中國居民的槓桿率超過了50%,達到了53.2%,全年上升了3.8個百分點。居民槓桿率是衡量居民負債輕重的一個指標,槓桿率越高,也就意味著居民的負債越重。

    截至2018年末,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達到了25.75萬億元,佔到了居民總貸款的54%左右,同比增長了17.8%。很顯然,這一增速不僅遠高於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而且也高於居民存款的增速。(高房價對應著居民的高負債,所以房價只能穩,不能跌)。

    如果”修正“平均槓桿率,可以發現,激進的”韭菜“或已經”房“滿倉、”股“滿倉”;謹慎的“韭菜”可能還在糾結於”房市“”股市“的”牛熊風格是否已經轉換“而選擇觀望,風險偏好低的則會死守原則,不會做”股市“”房市“的相關投資。

    那麼基本可以判斷,本輪上漲大部分還是存量資金進行推動的博弈,那麼當”科創板“推出時,一定會分流市場資金,根據博弈理論進行逆向推導,那麼現在已經有資金逐漸撤離市場,而為”科創板“進行準備,所以”科創板“推出之前的視窗期,主機板、創業板大機率開始呈現震盪調整的格局,而推出前後可能會與創業板有個互動,是否能”勾引“增量資金入場”接盤“,還要結合當時的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式和市場狀況來具體分析。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一輩子不結婚跟嫁錯人,哪個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