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話春秋
-
2 # 減水書生
元朝的滅亡,應該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結合。
但這好像就是一句廢話,什麼事都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促成。特別是必然性,往往就是各種偶然性的相激使然。所以,一切都是一場誤會,都是一場偶然。
所以,這肯定就等於廢話了,因為你一句偶然性就能解釋上帝了。
但是,把廢話展開說還是能推匯出一些有有意義的洞見的。歐氏幾何的五條公里,就是不言自明的五句廢話,卻鑄就了歐幾里得幾何這座大廈。
01.大蒙古國的規模性解決了一切問題契丹人創造了一體二元的統治模式,南院統治中原的幽雲十六州、北院統治草原的遊牧部落。這就是一種古代版的一國兩制,所以契丹人很有創造性。但是,契丹人也把自己鎖死在了幽雲十六州,它無法入住中原。
可以說,草原加幽雲十六州的契丹大遼,實現了一種穩定的內部均衡。遊牧騎兵可以確保幽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的財富可以支援控制草原。所以,契丹人要繼續入主中原,就必須打破這種均衡。但是,契丹人做不到,也不想這麼做。
既然契丹人做不到,那就女真人幫著做。女真人就是打破了契丹人的穩定均衡,實現了入主中原,一直推進到了淮河流域。但是,這時候的女真人也遭遇了一種均衡。進入中原太深,所以索性就直接放棄草原身份、直接全盤漢化或中原化。這就是女真人的問題。一旦放棄自己的草原認同,也就喪失了草原的戰鬥力。所以,當蒙古崛起的時候,女真人敗得比北宋還慘。
契丹人的困境,是進入中原太淺所以力量有限。女真人的困境,則是進入中原太深所以喪失了草原力量。蒙古人呢?
蒙古人以自己的超大規模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
蒙古人不需要依賴中原力量就實現了對草原,甚至還控制了西域,打到了歐洲。所以,契丹人的困境,蒙古人沒有。
蒙古人進入的中原比女真人還深,統一了整個中原天下,北自長城、南抵南海,甚至還要出兵越南。但是,蒙古人卻沒有全盤漢化或全盤中原化,走北魏與大金的老路。而原因還是蒙古人的超大規模性。高原、西域、草原以及東北和中原,全都連在了一起。所以,蒙古人不能以中原的邏輯統治這個龐大帝國,自然也就不能全盤中原化,當然也就沒有女真人的困境。
02.大元為什麼不能實現長久統治中原政權有一個優點,那就是統治核心比較穩定。而統治核心穩定的原因就是父死子繼的繼承製度+強大的官僚集團。
但是,蒙古人在這方面學得不夠徹底。也算是部分實現了父死子繼,但是以強者為先的草原風俗還一直存在。所以,圍繞權力核心的鬥爭,就一直沒斷過。即便南方農民起義已經打成了三國歸一,蒙古人還在搞內鬥。
父死子繼也不能保證權力穩定交接和長長久久,所以需要有配合制度和支柱力量。這個配合制度和支柱力量就是官僚系統。皇帝要成為一個機構而不是一個人或一個強者。那麼,就需要有一群死忠粉來堅定地維護皇權。你別指望貴族和諸侯能幹這事,這些人最想要的就是搞割據和對抗中央。所以,這個任務只能由代理官僚來擔當。
但就是在元朝,堪當皇帝支柱的代理官僚特別弱。元朝皇帝的個人權力非常大,基本上就是怎麼嗨就怎麼玩。但這就導致了皇帝的制度力量非常弱,官僚系統在蒙古皇帝和蒙古貴族面前基本上說不上話。
一個超大規模的帝國,卻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官僚系統進行支撐,自然就不可能實現長久統治了。
朱元璋和劉邦都是從平民打成皇帝的。但是,這二者又有本質的區別。劉邦是平民起家,但後來投靠了楚國集團。楚國集團只能算是楚戰國的復辟力量,而不能算是農民起義軍。所以,劉邦算是楚國集團的代表人物,不是農名起義的領袖。朱元璋雖然投靠了紅巾軍,但紅巾軍就一直是農民武裝。所以,朱元璋是徹頭徹尾地從農民起義領袖打成了新朝代的皇帝。
自古以來,就沒有農名起義領袖能當上皇帝的。因為總是農民起義首先發難,而貴族、官僚以及將軍們最後收割果實。
秦末是陳勝吳廣發難,收割果實的是六國後裔;漢末是黃巾起義發難,但收割果實的是各地刺史郡守;隋末瓦崗起義發難,但收割果實的是太原軍閥李淵。所以,從這個角度說,朱元璋是千古第一人。
這時候就要問一句:元朝的那些封疆大吏們呢?他們為什麼不趁機收割政權果實呢?原因就是他們弱爆了,既沒能力控制農民起義,又沒能力跟農民起義軍搶奪果實。
03.超大規模性也有自己的致命弱點統一是有好處的,有統一的市場、有統一的規則、有統一的文化。這是成本最低的社會執行模式。
正是因為統一的好處,所以在百廢待興的基礎上成就統一的王朝,都能夠實現快速繁榮。而元朝的超大規模性,更是一種超大規模的統一,所以自然會有更多的好處。元朝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實現了一種經濟繁榮,跟這種超大規模的關係很大。
關鍵是社會成本足夠低。中原和草原較量、中原和東北較量、中原和高原較量,還有這些勢力之間也要較量。在這種情況下,老百姓得養活多少支軍隊。而且這些軍隊肯定是非常費錢的,因為老要打仗,都是高強度動員的。這個成本省下來,那就不知道會是多少錢了。
但是,超大規模性也有問題。那就是:一點有難,往往就會成為全域性性的問題。元末農民起義跟天災有關係,但天災歷朝歷代都有,怎麼元朝就出了亡國的問題?原因是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貨幣緊縮下的經濟危機。
西亞的穆斯林世界出現了白銀短缺,白銀的購買力比中原不知道高出多少。而大元和大蒙古國又是一個統一的大市場,穆斯林的商業能力已經成為帝國的重要能力。於是,藉著這個龐大的市場和色目人的商業運作,大量的白銀就從中原流向了西亞的穆斯林世界。這時候,中原地區就出現了貨幣短缺,經濟危機也就不可避免了。
總說官逼民反,但實際上沒有那麼多混蛋官僚非要逼老百姓造反。即便有也往往是區域性問題,不足以摧毀全域性系統。官逼民反的背後一定有經濟問題。大元帝國這個超大規模性,就造就了中原的經濟危機。
於是,中原立即爆發了農民起義。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危機,表面原因才是大元官僚的腐敗。但還有一個比腐敗更要命的問題:大元官僚系統要多弱有多弱,根本就控制不住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可是比經濟危機更嚴重的問題,之前是經濟問題,也就是錢的問題;現在是政治問題,也就是命的問題。這時候的大元帝國怎麼也得首先搞定這個要命的農民起義吧?
大元帝國內部確實是內鬥不斷,但再內鬥也得先攘外必先安內吧?但是,在大元帝國看來,內部問題才是主要矛盾,外部問題一點兒都不重要。因為外部世界實在太大,真得顧及不過來。又是高原、又是中原、又是草原、又是西域,哪裡都會出現問題,哪裡都需要救火,根本就顧及不過來。
這也是超大規模性的問題。自己有的是錢,也就不在乎花錢;自己有的是土地,也就不在乎丟掉幾塊土地。所以,在大元看來,草原是最重要的,因為那是自己的老家,而其他什麼中原、什麼高原、什麼西域,都不重要。對於中原,大元帝國始終認為自己是客居中原,草原才是真正的家,所以大元一直是身在中原而心在塞北。
於是,當朱元璋的北伐大軍打過來的時候,元大都的大元皇帝和朝堂大臣們,就直接跑路了。大元不抵抗,甚至不屑於抵抗,這才是朱元璋能夠北伐成功的重要原因。因為自古以來,就沒有南方北伐能成功的。
總結一下就是:大元能夠入主中原並建立一個龐大帝國,與其超大規模性的關係很大。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超大規模性使得大元不能深刻漢化,於是不能積極吸收中原文明,所以無法建立有力的官僚系統,也就無法實現穩定集權。
超大規模性使得一點的問題演變為全域性的問題,於是穆斯林世界的白銀短缺就可以導致中原的經濟危機,一點出現問題也就導致全域性出現問題。
然而,大元不知道的是:失去中原這個最強財富基礎,帝國也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蒙古人的沒落,就是無法避免的趨勢。
-
3 # 回首春不在
回答這個問題無需張篇大論,就幾點:
一. 把漢人看做低賤的人,到處都是農民起義。
二. 元朝中期,軍隊生活腐化,戰鬥力很弱,打不過起義軍,就去搶劫老百姓!
三. 宮廷內鬥嚴重,皇帝大多不理國政,貪圖享受,腐化至極。從1307年——1333年,26年換了36個皇帝!
元朝的敗亡,主要原因就是以上幾點。把它總結為:民族歧視,軍隊腐化,政治黑暗。
-
4 # 文廟山居
元蒙王朝,以100萬人的草原民族,統一中東,遠東,華夏,中南。他們自己茹毛飲血,靠吃奶,奶烙,馬肉,牛肉征戰。元蒙以殺屠為能事,走一路殺滅一路。草原民族不會農耕,只以殺人為能事。元蒙統一的地方,殺人3億以上。無文,無人,無耕作,即使放牧也做不到。如果不是耶律楚才,中國和世界倒退,還要加上幾百年。因此元蒙只能立國90多年。這還是忽必烈漢化後,一是重新遵孔子學說。二是廢圈地即不搞退耕還草。三是不再屠城,特別是四川,赦免釣魚城10萬軍民!宋末四川1千萬人,元立國92年。終元一代,四川只40或60萬人。如此這般,元蒙能長久乎?耶律楚才向忽必烈建議,以漢土養漢人,以漢人養朝庭?另有元蒙貴族認為,漢土無用,漢人可殺!膏血尚可肥草!忽必烈聽耶某人的。因此才有,流傳近百年的元蒙王朝。
-
5 # 地緣觀天下
明朝在滅掉元朝以後基本恢復了華夏文明的制度和文化,這一點可以說是居功至偉,挽救了中華文明,而唐、清也是順承了前朝的制度,擯棄了弊端,是中華文明的延續,所以統治時間也較長。而元朝在那樣殘暴和落後的統治下終究不會持久,各族人民無法生存下去,終於在1351年爆發大起義,經過18年鬥爭,推翻了元朝統治!
-
6 # Zickzeon
元朝雖然繼承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統治者逐步過上了農耕文明的貴族生活,但是並沒有平等的對待統治下的各民族人民,尤其是人數最多的漢人,賦稅沉重,長期形成民族和階級對立,終於在紅巾軍農民起義的浪潮下覆滅。
-
7 # 那年那月lhy
這個問題提問的非常好!
這樣的國家不亡,天理難容!
你不按照規矩出牌,就要承擔破壞規矩的後果。
-
8 # Tramp浪辭笙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一個王朝,他的前身蒙古帝國創立者是孛兒只斤·鐵木真,後來,鐵木真的孫子孛兒只斤·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之所以會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滅亡是因為他的制度以及他對漢人的壓迫,最終導致了漢人的反抗,讓元朝滅亡
-
9 # 吃了糖果的檸檬
馬背上的人建立的王朝,不會想著長治久安,驍勇善戰,就算沒有外患也有內憂,內鬥就夠嗆了。還有一個應該就是民心了!
-
10 # 一葉輕舟談史
1內部爭鬥不休
2皇帝更換頻繁
3統治者窮兵黷武,政權動盪
4民族歧視導致民族矛盾激化。
回覆列表
一個王朝的長久統治靠的是什麼,靠的是武力嗎,肯定不行,馬上能得天下,絕不能馬上治天下。要靠什麼,仁義,那仁義又具體是什麼呢,就是普通大眾的民生。元朝,從蒙古南下到北上逃亡不過百年,這百年給中國帶來什麼,元朝為什麼執政如此的短呢,我們來分析一下。
沒有文化上認同。
帝國的統治者首先要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或者被中國文化同化。元朝從執政開始,皇帝到下面的百官,從不認同中國文化,蒙古人不說漢話,不識漢字,不讀漢書。他們對漢文化毫無感情。這樣造成與中國知識分子的分裂,在漢人眼裡,他們胡人,是韃靼,是侵入者。這樣的情緒會傳承。在元朝,把職業性質分為十個等級,一官,二吏,三僧,四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儒家的知識分子還不如娼妓。可想而知,知識分子的心裡是多麼痛苦。這方面清朝的統治者就做的比較好,他們已經完全漢化,精通漢所熟悉一切儒家經典,而漢人逐漸認同清朝的統治,甚至到清朝末年還出現保皇黨。而在元朝末年,漢族的知識分子很少支援元朝的。人種等級制度。
元朝統一華夏後,制定了人種等級制度。第一等,蒙古人,二等人中亞人也叫色目人。第三等,北方漢人。第四等,南方漢人。不同等級制度,不同管理方式,而永生不能改變,以後生的孩子也是如此。這樣的管理方式是弊端重重,整個社會毫無上進心。從你生下那一刻就決定你的人生。蒙古人生來當官,中亞人做生意,而漢人生來受罪。這種人種論,是社會前進中渣滓。蒙古人為自己挖好的陷井。保甲制度。或者奴隸制度。
早在二千多年前周朝已經淘汰的奴隸制度,在元朝死灰復燃了。中國漢族每二十家編為一甲,而蒙古人為這二十家的甲主。這二十家的所有人員就是這個甲主蒙古人的奴隸。任何財產,他可以隨心索取,漢族女人更是他的玩物。這種甲主是可以繼承的。當蒙古人不夠多時,讓色目人來當甲主。而甲主制訂嚴格的法律來約束漢人,禁止打獵、習武、擁有兵器、集會拜神、買賣、通訊、甚至夜間走路都不允許。否則,殺。漢人只能勞動吃飯睡覺,像奴隸機器一樣。僧侶制度。
漢人們除了頭頂上的蒙古人,還又多了一個主人,那就是僧侶,也稱喇嘛。因為元朝的統治者尊崇喇嘛教,並全國下令說,凡毆打喇嘛者,砍手。凡辱罵喇嘛者,割舌。像江南的佛教喇嘛駐在杭州時,把宋朝所有皇帝、大臣的陵墓全部挖掘,只為了墓中那點陪葬品。並把五十萬戶編為寺院的奴隸,約250萬人。喇嘛所過之處,隨從如雲,他們可以在街上直接拿取任的商品,官府不能受理。可想而知底層漢人的生活。土地政策。隨意的賜田制度。
參考書目《元史》《中中國人史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