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無忌shy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

    即使項羽退回江東,也難以東山再起,爭奪天下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很多原因,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我們普遍認為項羽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婦人之仁,但是劉邦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他卻是完全不會的,他會為了成功不擇手段。關於劉邦這方面的故事,還是流傳比較廣的,比如,當項羽抓住了劉邦的家人,用劉邦的父親威脅劉邦,如果劉邦不投降,就要把劉老太公煮湯喝,劉邦不為所動,還高速項羽,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吃的話,也分我一碗,不管劉邦當時是怎麼想的,但是這樣的處事手段,就不是項羽能比的,更不是會婦人之仁的人,所以一旦項羽逃到江東,漢軍一定會一路追殺的

    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很多,一個最致命的問題,我們發現楚漢相爭的這段時間,只要劉邦和項羽正面交戰,就一直輸,經常是丟盔棄甲,一路潰敗,但是奇怪的是劉邦總是人馬越大越多,盟友越來越多,但是項羽總是贏,可是人馬越打越少,盟友更是越打越少,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強到沒朋友了。仔細看,自從分封諸侯後,項羽在幹嘛?就沒消停過,漢軍“暗度陳倉”奪取關中的時候,項羽在幹嘛?在和齊國、趙國打仗;劉邦東進彭城的時候,項羽在幹嘛?在攻打田榮的齊國,總之,劉邦眼中只有一個敵人,就是項羽,項羽眼中有無數個敵人,那個都看不順眼,都想幹。所以劉邦能夠團結更多的人,一起打項羽,項羽就只能自己一個人打劉邦,劉邦在一起兵敗逃跑的時候,還順手把英布給勸降了,這就是能力。

    而項羽在垓下兵敗後,被漢軍追擊圍攻的時候,想到的不是自己為什麼失敗,總結戰敗的經驗,而是對士兵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已經八年,經七十餘戰,抵擋我的人都被我攻破,我打擊的人都表示臣服,未嘗敗北,遂稱霸天下,現在困於此,不是我不會打仗,而是天要亡我!這簡直就是自己拉不出屎賴茅坑啊,從項羽現在的心態就能看出,爭奪天下,對項羽來說,這道題超綱了!

    我們假設項羽順利逃到了江東,正如王安石說的“肯為君王捲土來?”先不說項羽,我們看看英布的叛亂,韓信和彭越先後被殺,英布感到危機,祕密籌備叛亂,後來被人告發,英布起兵叛亂,在打敗諸侯的軍隊後,和劉邦軍隊相遇,很快戰敗,被長沙王吳回派人殺於農家。由此可以看出,對大部分諸侯和百姓來說已經不再想大戰了,常年的戰亂已經人心思安,人們好不容易看到了太平的希望,再發動戰爭,已經興不起什麼大浪了,很快就會被平定,英布如此,項羽也不會強多少!

    從這幾方面,我們有理由相信,項羽即使渡過烏江,也無法在扭轉局勢了,何況一個人在最鼎盛的時候都失敗了,還不知道失敗的原因,還有什麼未來呢。

  • 2 # 搖擺木屋

    項羽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像你想象的那樣沒臉沒皮,人區別於動物的根本在於人是有靈魂的高等生物,再無恥也是有底線的。。。。。

  • 3 # 白秋

    不能,江東是指長江在現在安徽江蘇地區,長江轉向北流,這段流域的東邊叫江東!在勢力分佈上,項羽根本沒有多大地盤了。昔年一舉兩得的三千子弟兵,死亡殆盡,最牛的謀士也離他而去,老底全敗光!再個霸王名聲並不好,雖然出身貴族,勇猛過人,但眼光高,一般人他是看不上的。對各路諸侯也是非常苛刻。對平民來說,這個喜歡屠城的楚王,更是不會有多少人愛戴!沒地盤,沒組織勢力,聲望又不好,各路諸侯也不會讓他活下來!所以他東山再起的機會是沒有的!

  • 4 # 小王3581

    沒有機會東山再起,首先老百姓不願意再打仗,再就是劉邦太得人心了正所謂順勢則生、逆勢則亡。再就是韓信善於用兵項羽未必能戰勝他。

  • 5 # 羅良偉

    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只是匹夫之勇,劉邦手無縛雞之力,卻善於吸納和綜合眾人的智慧,高低顯見。項羽即使退回十次江東,也無法改變歷史的程序。

  • 6 # 刀客阿杰

    不可能東山再起

    首先,雙方實力不匹配,項羽武力值高於劉邦,這不可否認。畢竟是力能扛鼎的霸王,但是他的屬下並沒有多少人才,除了亞父范增。而劉邦就不一樣了,什麼張良、蕭何等等的,還是比較出名的。

    其次,人民對於和平的渴望日漸增強。春秋戰國以來的人民群眾,可以這樣說: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百姓對於戰爭已經厭惡了。所以項羽烏江水邊拼一把,還能博的西楚霸王的名聲,要真的退回江東,就啥的沒有了。

    最後加一點,項羽的御下能力不強。說白了,不會識別人才。韓信那麼強的領軍人物,都能放跑了。不輸才怪,即使沒有劉邦,還會有朱邦馬邦的人出現,項羽無法奪取天下,是歷史的選擇。

  • 7 # 飛鴻踏雪浴火成詩

    首先項羽雖然在江東成長,但不是江東人,而是淮北人,分封以後也是定都在徐州淮泗一帶。項羽死後為什麼魯地抵抗最頑強,就是因為項羽曾為魯公,於此地有恩。沒有任何記載項羽廣施恩澤於江東,恰恰相反,由於項羽公私不分,賞罰不明,閩越抗秦的無諸等人因沒得封賞舉兵鬧事,效忠劉邦攻襲江東;其餘英布陳嬰吳芮等人也偏向中立,不願助項,漢軍到來時紛紛望風而降。其次項羽主力已經沒了,項羽逃跑那段十分悲情,但讀者忽視了一點:項羽的數萬主力呢?被項羽拋棄了,沒有主帥指揮的這些可憐傢伙被灌嬰輕鬆殲滅。有將無兵,難不成你開無雙?另外漢軍又不是沒有渡江作戰的經驗,滅了河北那麼多國,這黃河能不渡?英布劉賈渡淮河,後面攻擊臨江王也照樣毫無阻力,要知道劉邦不可能給項羽時間痛定思痛改過的!

  • 8 # 以史為鑑漫浸生活

    如果項羽回到江東招集人馬捲土重來,天下也不會是他的。此人剛愎自用,專善攬權,吝嗇分封。而劉邦恰恰相反,能夠廣納忠言,廣散金銀,封王封土,不拘小節,天下歸心。

  • 9 # 書生化緣

    不能。

    從大勢上講,江東只能算彈丸之地。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從人才上講,也不可能,項羽能用人才已經是殺的殺,叛的叛。

    從個人上來講,一個人的性格基本已經註定了他的成敗。

  • 10 # 江南生

    僅靠江東父老,也難敵劉邦大軍,秦後期,戰亂芬芬,百姓已經飽受戰亂之苦,而劉邦已經控制大部分領土,項羽即使退回江東,也難東山再起了。

  • 11 # 鴇姐不靠譜

    項羽不會回江東的,若是渡過了,他就不是項羽了,也不會在這楚漢之戰中輸得一敗塗地。

    他這一生的悲劇極富有藝術性,卻也極具必然性,可以說是他的性格成就了他,也是他的性格毀了他。

    首先,項羽這個人非常要面子,就是這死要面子的性子,讓他在生與死之間嘆道‘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放棄了可供生還的那葉扁舟,也是這死要面子的性子,讓他在鴻門宴上不忍對劉邦下手,既而放虎歸山,最終造成自己兵敗身死的局面。

    鴻門宴前,范增就曾告知項羽,劉邦此人有天子氣,要其’急擊勿失’,可項羽僅因項伯替劉邦遊說了幾句,道殺劉邦不義,就把范增之言拋擲腦後,生怕殺劉邦會汙了自己名聲。

    不僅如此,鴻門宴上范增頻頻對其舉玉示之要他殺劉邦,他亦視而不見,只管守著對項伯的承諾,要善待劉邦,最後使劉邦逃出生天,再也不受其掌控。

    大部分戰爭的本質是血腥且無道義可言的,在戰爭中扯仁義大旗多是有所圖謀,項羽在此不殺劉邦卻僅是為了成全自己的名聲,而非有其他政治上的需要,真不知道此時的項羽到底在想啥,不可沽名學霸王啊,不可沽名學霸王。

    相比較項羽,劉邦就清醒得多,也流氓得多。

    他可以為了保留性命,被楚軍追殺時嫌車馬不夠快,竟三次將自己的兒女推下車,也可以為了繼續和項羽對峙,耗死項羽,置自己老父親安危不顧,隨便項羽如何威脅烹殺劉父,他只嘻嘻笑,“咱們曾經結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殺了咱們的爹隨你,到時候別忘了分我一杯羹。”

    劉邦知道戰爭的殘酷,若是自己被楚軍抓住了,自己什麼都沒了,若是自己不趁著斷了項羽糧的大好時機,耗死項羽,把項羽一舉殲滅,等待他的,可能又是變幻莫測的戰局。

    為了勝利,劉邦可以置自己的妻兒老夫不顧,這樣心恨的人他才不會像項羽那樣在乎沒有任何價值的面子,也就這樣心性堅忍之人,才可能完成開國霸業。

    這是戰爭,戰爭是沒有任何仁義道德可言的,只有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其次,項羽這人比起劉邦,簡直沒有任何政治頭腦可言。

    可劉邦先是問張良和項伯怎麼會有交情,得知其二人乃過命交情後,他也不急,又問張良和項伯誰的年紀大,得知項伯比張良大的時候,劉邦說什麼呢?

    他說“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這項伯只是與張良有過命交情,可跟這劉邦可沒啥關係,甚至項伯還是其死對頭的叔叔,劉邦卻在這時要以兄長的禮節對待項伯,不得不說此人非常會來事,跟誰都能打成一片,這樣的人身邊魚龍雲集,對有才之士求賢若渴,多多益善,豈是項羽能夠比的?

    且不說項羽僅因劉邦在鴻門宴上幾句辯詞,就把劉邦軍中告密的曹無傷給賣了,就是對待‘亞父’范增,項羽也被劉邦略施小計就輕易離間了叔侄情誼。

    這計謀也十分簡單,不過是項羽派了使節來到劉邦帳中,劉邦以好酒好肉款待,待到使節說明自己是代表項羽到來時,劉邦立馬又令人把盛宴撤去,換成粗茶淡飯招待使節,不僅如此,還抱怨道:“我們還以為你是亞夫的使節呢,原來你是項王派來的,怎麼不早說呢。”

    使節回去便稟報了項羽,項羽為此怒火中燒,從此失去了對范增的信任,僅僅是這麼一個低劣的計策就能讓項羽疑心范增,可見項羽多沒有政治頭腦,也同時表明項羽這人不夠大氣。

    相比較項羽忍不了范增比他有威望,就對范增失去了信任,冷淡了范增,劉邦為了能夠統一大業,連韓信想自立為王都忍了,這樣的對手,就算項羽能夠退回江東,東山再起,他又有幾分勝算呢?

  • 12 # 雲跡樂談

    就算項羽心志未死,退回江東,也很難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北宋王安石一首《疊題烏江亭》:“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可謂道盡一切。

    一是江東並不能給項羽提供足以對抗劉邦的資本。

    1.地盤、資源差異過大。烏江亭長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江東是指長江在安徽蕪湖和江蘇南京向東北流向的這一段的長江南岸。那時候的江東是全國有名的經濟落後區,直到漢朝後期才有起色。

    而劉邦坐擁關中、巴蜀,最早的“天府之國”指的是關中平原;韓信又攻滅了魏國、代國、趙國、燕國、齊國等,黃河以北基本盡屬劉邦。劉邦領土地大物博,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員物資。這就是滎陽相持時,劉邦多敗而兵力物資越打越多,項羽多勝而兵力物資越打越少的原因。再加上英布、彭越攻下的地盤,楚國主持南方軍政的大司馬周殷叛楚降漢。此時,劉邦地盤比江東大很多,資源比江東豐饒很多,也對江東成包圍之勢。

    2.民心向背,江東父老不一定會全力支援項羽。天下苦秦日久,為了活下去,江東父老跟隨項梁、項羽起兵反秦。如今秦已滅,楚漢卻爭霸多年,百姓更是渴望和平安定,又有多少人願意為劉項之爭而捨命。

    劉邦懂政治會經營,天下素有仁義之名,深得民心,起兵名號也是為被項羽所殺的義帝報仇。不言其它,在劉邦的大喇叭宣傳下,項羽早被扣上了一個以下犯上、不忠不義之名。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出項羽已是山窮水盡,那麼又有多少人會為了威勢大減的項羽,抗拒仁義的劉邦呢?

    3.兵力差距過大。此時,劉邦兵力二十萬,韓信兵力三十萬,加上英布、彭越、劉賈、周殷等兵力,劉邦方面兵力起碼六十萬以上,還都是征戰多年的善戰之師。而被項羽丟在垓下的十萬精銳,在劉邦攻心圍攻之下,能突圍的又有幾人。精銳盡失的項羽即使到了江東,短期內又能聚集多少兵力,又有多少是善戰之卒。

    4.人才差距過大。不用細表,劉邦方面將多謀廣,人才濟濟,項羽方面都快成孤家寡人了。

    江東“亦足王”,但不足以對抗劉邦。

    不懂政治的韓信看不穿劉邦只是用才不用人,以為劉邦真心對己,在攻滅齊國後,拒絕了項羽三分天下的提議,一心想輔佐劉邦攻滅項羽。

    英布也很怕項羽,在項羽平定齊地田榮叛亂、彭城楚漢相爭時都沒有親自率軍相助項羽,屢受項羽遣使責備。因而感到惶恐不安,擔心項羽報復,在劉邦使者的誘導下叛楚降漢,也巴不得項羽早點死亡。

    很多人都想讓項羽死,一是懼怕項羽,感覺項羽活著生命時刻受到威脅,二是滅掉項羽,就能稱帝封王。這種情況,項羽只要渡江,漢軍也會馬上渡江追殺。滅掉宿敵,執掌天下,劉邦根本不會給項羽東山再起的機會。一條江,攔不下劉邦殺項羽得天下的心。

    因為政治上的短視,沒有發現秦滅的那一刻起,劉項的關係已由滅秦隊友變為競爭對手;沒有發現劉邦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錯失了數次滅掉劉邦的機會,給予了劉邦很多發育的機會。崇尚武力,企圖以武力解決一切,不明白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緊要關頭撐不下去了,才想到派武涉勸韓信三分天下,而這唯一一次的政治手段也失敗了。

    性格上驕傲自矜,剛愎自用。韓生曾獻計項羽關中稱王,項羽表示富貴應歸鄉,不然如衣錦夜行,韓生出去後說出楚人沐猴而冠的話,項羽聽說後大怒烹殺了韓生;楚懷王熊心不甘心做傀儡,多次反抗項羽,項羽最後尊他為義帝后,又暗中派人殺了他,置自己於不忠不義之地;錯失了韓信,不聽范增之言,寵信反骨仔項伯。

    如果項羽不改變自己,即使過江而王,也只會是再失敗一次。

    綜上所述,優勢盡失的項羽即使退回江東,在這諸多不利之下,也很難逆風翻盤。而一個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尤其像項羽這種驕傲自矜的人,所以項羽感到無顏再見江東父老,選擇自刎於烏江,留下“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千古感嘆!

  • 13 # 碧空美玉陽美

    烏江之畔,項羽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以自刎結束其英雄的一生!

    項羽出身於楚國名門世家,其祖父輩皆為楚國名將,自幼酷愛兵法武藝,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年少時,曾見秦始皇遊於江,指著說:可以代替他!成人之後,恰逢天下大亂,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英豪聞聲響應!

    項羽隨其叔父項梁征戰天下,時天下英雄,皆為楚人;項梁死後,羽為上將軍,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高祖劉邦也不敢望其項背!

    秦亡之末,天下之主已非項羽、劉邦不可!

    亞父范增設計於鴻門,宴請高祖劉邦意欲殺之,奈何羽為人義氣不允,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終為項伯所擋而得救!

    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況下,都能天下失之交臂,范增怒而摔玉嘆道:“奪項羽天下的人,一定是劉邦”!

    至此項羽已是註定由盛轉衰,不聽從手下謀士良言,一意孤行,優柔寡斷,又不善於發現使用手下良將,致使紛紛離去!得天下的天平正在悄然地往高祖劉邦傾斜!

    特別是在彭城之戰劉邦大敗,諸侯反叛,歸附項羽後,項羽的氣運更是到了鼎盛,殺死劉邦完全不在話下!

    奈何在與亞父范增合圍滎陽,準備消滅劉邦時,項羽竟懷疑范增,中高祖劉邦的離間之計,剝奪范增的權利,致使他憤而告老還鄉,病死途中,得天下的天平更是傾斜於高祖劉邦!

    “鴻溝和議”及其後,天下英雄幾乎盡歸高祖劉邦,為其所用;反觀項羽是有勇無謀,眾叛親離,這邊剛與彭越打,那邊又與韓信打,然後轉身又跟高祖劉邦打,完全是打完這邊打那邊,打著打著,打成了孤身英雄!到此天平已是一邊倒,全然歸向高祖劉邦!

    垓下之戰,四面楚歌,項羽到了窮途末路,輝煌時,天下英雄幾歸其下,如英布,韓信,陳平等;而如今面對烏江,已是喪家之犬,處處捱打,有何顏面對江東父老,更談何東山再起!

    輝煌時,天下幾是囊中之物,卻為仁義所誤,不取!末路時,如喪家之犬,時運全然不濟,天平已傾,天下已定!就算退回江東,又有什麼意義,還是失敗!

  • 14 # 閒人一支菸

    任何歷史人物的成功和失敗,都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這也包括我們這些生活在當下,哪天也會成為歷史的人,這個原因往往是所有人都容易忽略的,包括寫史,讀史,經歷歷史的人。

    這就是個人性格,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未來的成就,即使一時以某一項特殊的技能或者運氣贏得成功,但這個成功也是暫時的,最終也會塵的歸塵,土的歸土。

    作為西楚霸王的項羽同志,他奸滑不如劉邦,用兵不如韓信,沒有心懷天下之理想,沒有容納百川之胸襟,既不懂政治韜略,也沒有長遠眼光,一憑孩子氣之性情,以為擁有蓋世武功,拔山扛鼎之力,便可以橫衝直撞,稱霸天下,一旦受挫,又灰心喪氣,怨天尤人,不能自拔,沒有堅忍心,不受胯下辱,憨直之身,寧折不彎。

    這種性格的人,即使歷史再給他一次機會,穿越一次,項羽同志仍然幹不過劉邦。

  • 15 # 國文崛起

    退回江東也無法東山再起。

    一是項羽無力建起長江防線,擋不住劉邦軍團殺入江東,軍事上的覆滅決定了回江東後只能延長漢的搜捕時間。

    二是項羽本身缺乏戰略規劃能力,身邊也沒有能人幫他,他也不太能聽懂別人的戰略規劃,否則張良不會棄他而去。項羽在垓下之戰後就徹底死心了,認為失敗是天命,喪失了再戰的勇氣。

    項羽受人尊敬,很大程度上由於其貴族氣質——敢作敢當,敢愛敢恨,寧死不受辱!自刎烏江,也許是英雄最好的歸宿。李清照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核武器少是為了打(別人敢嘗試挑戰)核武器多是為了嚇我說的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