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人字加上一字才能變為“大”,所以答案是“一”。
拓展資料
一 [yī] 基本釋義
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家人|你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表示專一:~心~意。
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歇|笑~笑|讓我聞~聞。b)用在動詞之後,動量詞之前:笑~聲|看~眼|讓我們商量~下。
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跳跳了過去|~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站,再也不說什麼。
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請就來|~說就明白了。
9.一旦;一經:~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
11.中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的“”。見〖工尺〗。
人[rén] 基本釋義
1.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女~|~們|~類。
2.每人;一般人:~手一冊|~所共知。
3.指成年人:長大成~。
4.指某種人:工~|軍~|主~|介紹~。
5.別人:~雲亦云|待~誠懇。
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這個同志~很好|他~老實。
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不大舒服|送到醫院~已經昏迷過去了。
8.指人手、 人才:~浮於事|我們這裡正缺~。
9.(Rén)姓。
大[ dà ]基本釋義
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物件,與“小”相對:~廳。~政。~氣候。夜郎自~。~腹便便。
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
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局。~眾。
4.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高興。
5.年長,排行第一:老~。
6.敬辭:~作。~名。~手筆。
7.時間更遠:~前年。
8.〔~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
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概。~凡。
[ dài ]
1.〔~夫〕醫生(“夫”讀輕聲)。
2.〔~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
[ tài ]
1.古通“太”。
2.古通“泰”。
【解釋】人字加上一字才能變為“大”,所以答案是“一”。
拓展資料
一 [yī] 基本釋義
1.最小的正整數。見〖數字〗。
2.表示同一:咱們是~家人|你們~路走|這不是~碼事。
3.表示另一:番茄~名西紅柿。
4.表示整個;全:~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表示專一:~心~意。
6.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a)用在重疊的動詞(多為單音)中間:歇~歇|笑~笑|讓我聞~聞。b)用在動詞之後,動量詞之前:笑~聲|看~眼|讓我們商量~下。
7.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做某個動作(下文說明動作結果):~跳跳了過去|~腳把它踢開|他在旁邊~站,再也不說什麼。
8.與“就”配合,表示兩個動作緊接著發生:~請就來|~說就明白了。
9.一旦;一經:~失足成千古恨。
10.“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末尾念陰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聲字前念陽平,如“一半、一共”,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念去聲,如“一天、一年、一點”。本詞典為簡便起見,條目中的“一”字,都注陰平。
11.中國民族音樂音階上的一級,樂譜上用作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的“”。見〖工尺〗。
人[rén] 基本釋義
1.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男~|女~|~們|~類。
2.每人;一般人:~手一冊|~所共知。
3.指成年人:長大成~。
4.指某種人:工~|軍~|主~|介紹~。
5.別人:~雲亦云|待~誠懇。
6.指人的品質、性格或名譽:丟~|這個同志~很好|他~老實。
7.指人的身體或意識:這兩天~不大舒服|送到醫院~已經昏迷過去了。
8.指人手、 人才:~浮於事|我們這裡正缺~。
9.(Rén)姓。
大[ dà ]基本釋義
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物件,與“小”相對:~廳。~政。~氣候。夜郎自~。~腹便便。
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
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局。~眾。
4.用於“不”後,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高興。
5.年長,排行第一:老~。
6.敬辭:~作。~名。~手筆。
7.時間更遠:~前年。
8.〔~夫〕古代官職,位於“卿”之下,“士”之上。
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概。~凡。
[ dài ]
1.〔~夫〕醫生(“夫”讀輕聲)。
2.〔~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
[ tài ]
1.古通“太”。
2.古通“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