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沒有蔥花的大餅
-
2 # 冉小豬影視
人們常說,吸菸“有百害而無一利”。然而,在吸菸者的眼中,正是由於香菸的“一利”、“二利”甚至“百利”,才讓他們對吸菸總是戀戀不捨。提起吸菸的理由,菸民們的回答大多是為了“放鬆心情”、“緩解精神壓力”、“控制體重增長”、“清神醒腦”,還有些人吸菸是因為“喜歡香菸的味道”,或者“形成了固定的習慣”。綜合以上回答,我們大致可以將吸菸的理由歸結為三點:即“身體性依賴”、“精神性依賴”和“習慣”。這三者互為關聯,形成了一個“惡性三角形”,從而使戒菸變得困難重重。在反覆吸菸的過程中,這個“惡性三角形”會變得更加牢固,而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香菸中的尼古丁。
如果沒有香菸,吸菸者會出現身心活動能力減退、犯困、頭腦呆滯、思想不集中、煩躁不安、口乾舌燥等多種症狀。而這些症狀的出現,正是在身體感知到失去尼古丁之後發出的悲鳴——這就是所謂的“身體性依賴”。
“精神性依賴”是指,在人們不斷吸菸以獲得快感與陶醉的過程中,這種快感與多種感情的起伏產生了某種密切聯絡,從而導致人們在意識上形成了一種“沒有香菸就無法思考人生”、“就活不下去”的狀態。比方說,有人要在會議中彙報自己的工作進展,在臨開會之前,他先抽了支菸,結果這次報告進行得十分順利;接下來,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會“碰巧”抽支菸,而所有的難題也都“碰巧”獲得了圓滿的解決。這種情況下,就會慢慢地形成一種希望透過吸菸來緩解不安和煩躁情緒的想法。在思考問題、醞釀新方案或者想要走出困境的時候,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藉助香菸的力量,這些都是“精神性依賴”的具體表現。
所謂的“習慣”是指吸菸與人們日常生活的某種行為構成密切聯絡的一種狀態,諸如吃完飯、打電話或閒來無聊時都會抽支菸。一旦養成了打電話時吸菸的習慣,那麼,只要拿起話筒,就會形成“電話=香菸”的固定連結,從而條件反射性地想要吸菸。正是由於人的思想和身體已經記住了吸菸行為與某種動作之間的固定關係,因此不吸菸時,人們才會感到心緒不寧、口中無味,不知道應該如何打發無聊的時間。
試想一下,假如按照一個普通吸菸者每天吸20支菸、每支菸抽10口計算的話,1天就要抽200口煙,1年下來,就要重複7萬多次吸菸的動作。因此,在一打電話就吸菸的反覆重複中,形成“電話=香菸”的固定連結也就不足為奇了。簡而言之,一旦日常生活的某種行為與吸菸之間構成了聯絡,人們就會每天不經意的生活中條件反射性地吸食
-
3 # 小暴財經
首先感謝回答此問題(回答的不好還請包涵))。
本人也是抽菸的,先說下。個人感覺戒菸不難,難得是你能不能控制住自己不去抽菸,這是人的毅力問題。單憑外來因素只能是杯水車薪!所謂的習慣是長期時間下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依賴性。要想戒除,必須有一個更好的習慣代替它。比如戶外鍛鍊、釣魚、參加健身俱樂部等。這些都是一些小辦法,想戒菸的人也可以嘗試下,但關鍵還是要靠自己。
希望可以幫助到摟著。
-
4 # 翰林藝客
戒菸這個問題,按我成功戒菸經驗回答過。為了吸菸朋友健康,不妨再囉嗦一次,戒菸非常簡單容易,買一小瓶風油精,輕輕地抹在菸捲上,按此方法必定戒菸成功!千萬不要抹多了抽不了,達不到戒菸目的。最後祝君戒菸成功,健健康康地多活些年!
-
5 # 本尊曾喝玉田老酒噸半
本人真實戒菸經歷,在這和朋友們分享一下:我現年四十五歲,從上大學19歲開始正式抽菸,到39歲真正成功戒菸,煙齡20年。第一次戒菸是剛結婚不久,媳婦滴要求,俺不得不戒,大概戒了有四五個月,那時經常出差,酒局多,一來二去滴又抽上了,而且煙量還漲了,原來一天不到一包,復吸後兩包擋不住了!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戒菸,是因為身體出現了狀況,我清楚記得那回外地客戶來,陪著得瑟,一晚上喝了三場,白酒得一斤多了,啤酒紅酒也沒少整,煙得抽了三包,第二天上午10點多心臟開始不舒服,也不是疼,就是發慌的難受,持續了有二十多分鐘,我感覺要完蛋了,給中醫院的哥們打電話過來接我,當時走路都發飄,檢查後確定是急性心肌炎,就是喝大酒抽菸引起的,醫生說再不注意,很可能就有生命危險,前後住了半個月院,又吃了一年的中藥才慢慢調理過來,但感覺身體明顯不如原來了,從住院開始就把煙戒了,直到現在,已經六年多了。我的體會就是,戒菸成功與否真的是自個意願決定的,任何外人無論怎麼施壓,你本人沒有體會到吸菸的危害,你沒有恐懼害怕,是很難成功戒菸的!
回覆列表
我覺得戒菸也是看人的,我戒菸就很容易,直接就戒了,但是我老公戒菸就有點傷,他煙齡比我長的多,所以沒那麼容易戒,後來還是去醫院配了一個戒菸藥,具體叫啥名字不記得了,就記得牌子是輝瑞的,回來吃了一段時間才戒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