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968581971126

    現在的CPU和GPU等等的晶片什麼的都是從晶圓片上切出來的,一大片晶圓可以切成很多的晶片越靠近圓中心的理論上質量越好質量較差的就做成型號較低的 (還有良率問題)。什麼是晶圓代工呢?用最簡單的話講,就是專門幫別人生產晶圓片。

    目前,大家熟知的晶圓代工廠大概有臺積電、格芯、聯電、中芯國際、三星、英特爾等;其中有些是專做代工,比如臺積電、聯電、格芯、中芯國際;有些是集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等多個產業鏈環節於一身,比如三星、英特爾,這些企業既可以自己生產晶圓,同時也可以為其他Fabless提供晶圓代工服務。

    我們是熟悉加工坊的,它使用各種裝置把客戶送過去需要加工的小麥、水稻加工成為需要的麵粉、大米等。這樣就沒有必要每個需要加工糧食的人都來建造加工坊。我們現在的晶圓代工廠就像是一個加工坊。晶圓代工就是向專業的積體電路設計公司或電子廠商提供專門的製造服務。這種經營模式使得積體電路設計公司不需要自己承擔造價昂貴的廠房,就能生產。這就意味著,臺積電等晶圓代工商將龐大的建廠風險分攤到廣大的客戶群以及多樣化的產品上,從而集中開發更先進的製造流程。

    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晶圓代工所需投資也越來越大,現在最普遍採用的8英寸生產線,投資建成一條就需要10億美元。儘管如此,很多晶圓代工廠還是投進去很多資金、採購了很多裝置。這足以說明晶圓代工將在不久的未來取得很大發展,佔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比重也將與日俱增。

    晶圓代工業務的由來

    在臺積電出現之前,基本所有的半導體廠商都有自己的晶圓廠,就是像三星和英特爾,如果按照這個模式發展下去,對大部分的晶片新進者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挑戰,因為晶圓生產工廠的投資,不是個小數目。

    然而,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一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走勢。半導體公司大多把晶圓製造作為副業,因為主業不是晶圓製造,而是設計和銷售自己的產品,所以他們替別人代工的服務很不好,不夠專業。

    當時,臺灣正好擁有日益進步的製造優勢,技術人員的素質也大有提高的空間和可能,只要有人引路,就會大成功。張忠謀看準了這個機會。

    1986年,他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專業晶圓體制造公司:臺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臺積電),並擔任董事長。而且一開始,就設立大目標:“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然而,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問題。一是找不到合適的人才,二是半導體代工是一個新話題,半導體業界人士一時沒有辦法接受,三是當時正是半導體業的蕭條期,開始一兩年,訂單非常少,生計困難。

    要做世界級就必須有世界級的總經理。張忠謀當時先是找到包括英特爾副Quattroporte在內的幾位前任部屬,這些人看好張忠謀,卻不看好臺灣半導體以及張忠謀提出的代工這個話題。後來終於說動原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半導體部門Quattroporte戴克加盟,可是不到一年,又因家人不能適應臺灣而離職。

    專業半導體代工,對於當時的市場環境來說,太新鮮了。人們接受新事物總是沒有那麼快,剛剛誕生的臺積電即使擁有秘密武器,也一時敲不開市場的大門。設在美國的一位業務代表,雖然四處奔波拜訪客戶,但一年多,沒也有帶進什麼客戶。

    以上這些問題,都需要得到解決,就這樣晶圓代工廠誕生了。

    1988年,臺積電迎來大轉機。改任臺灣工研院董事長的張忠謀和剛剛上任的總經理戴克一起,透過私人交情將老朋友格魯夫請到臺灣對臺積電開展認證,並爭取到為英特爾代工的機會。

    臺積電要打世界大戰,第一個難題就是得到世界的認可,當時還沒有ISO9000,拿到英特爾的認證,就等於拿到世界的認證。但它背後的意義,遠不侷限於此。

    厲害的格魯夫絲毫沒因私交而對老朋友網開一面,他讓部屬發狠挑出200多個問題,要臺積電立即改進。半導體有200多道製程,英特爾一站一站地檢查,檢查通過後,才到下一站。

    另外,半導體業的發展開始回暖後,張忠謀抓住機會火線出擊,年年打勝仗,年年大成長。1994年,他辭去工研院董事長職務,全力投入企業經營,不但將臺積電在臺灣證交所上市,還同時創辦另一家積體電路公司——世界先進。以此為起點,臺積電的規模不斷擴張,而且獲利驚人,連連成為臺灣最賺錢的公司。

    臺積電從創立到規模不斷擴張的過程,也是專業晶片代工模式從半導體產業成功獨立出來的過程。臺積電的成功,也促使無廠半導體 (Fabless) 的興起。Fabless的興起同時也加大了晶圓代工的發展與競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飯店會把剩飯、剩菜留給下一波客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