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o_pz
-
2 # 三山Talsoab
這應該跟練功夫是一樣的吧一句話。達者為師!不一定身經百戰就一定厲害。戰場上單槍匹馬誰的功夫紮實誰贏。狹路相逢勇者勝!
就好比電影《見龍卸甲》中那樣同是一個地方出來的人但是成就卻大不相同。經驗只能輔佐你,自身條件才是基礎。
新兵與老兵之間的差距只有經驗。但是當你擁有殷實的基礎打破老兵的認知範圍時。新兵與老兵也就沒差距了。
就好比抗美援朝戰爭與海灣戰爭一樣。打破敵人的認知範圍你才能贏。總之老兵經驗在豐富當你另闢蹊徑以後老兵的經驗也就不是經驗了。起點也就一致了。
-
3 # 開著皮卡打坦克
如果是大規模消耗戰抵不過多少,德國的勃蘭登堡部隊算是最早的超級特種兵了,但投入到蘇德戰場之後馬上就被消耗了,而且事實證明這些並不比普通步兵能打。
經驗豐富的老兵你可以派去搞些別的事,比如去滲透和偷襲。但如果派這些人去消耗戰之中,經驗可擋不住炮彈,一發下來照樣變成好多塊。
-
4 # 坦誠就是真理
是的,戰爭起來,都是戰士。久經沙場那是古代,現代戰爭如果發生,可能就是毀滅性的。這種戰爭很可怕,所謂的過去的戰爭經驗在現在來說已經是真正的歷史。戰爭機器可以輕易毀滅一切。和平共處是必然選擇。
-
5 # 史論縱橫
昨晚看了美國大片《狩獵2020》,雖然女主長的是真醜,但是整個劇情還不錯,講述了一群社會精英因為一個玩笑被網上的鍵盤俠攻擊,最後失業,這些社會精英為了報復這些鍵盤俠,將他們綁架到一個莊園中進行狩獵的故事。
劇情不算複雜,場面比較震撼,要是看了這個劇就會明白,一個老兵的戰鬥力抵得過N多新兵。
本來這些精英綁架的人都是一些鍵盤俠,按照他們的計劃,把這些鍵盤俠放到莊園裡面進行一系列的屠殺就完事了,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綁架的時候,竟然錯綁了一個在阿富汗退役的女兵,儘管精英團隊經過精心策劃,還請了預備役的軍事顧問,結果是被這個退役女兵全部反殺。
這個退役女兵到底有多強呢?她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就用一個類似別針的東西在頭髮上蹭,然後放到靜止在水中的樹葉上,應該是在做指南一類的判斷;隨後進到一個精英埋伏的小店中買一盒煙,因為價錢不對,直接把這兩名演員給槍殺了,因為精英不知道該地區的煙價,而女兵知道,識破了他們的陰謀;到槍殺軍事顧問等大隊人馬的時候,退役女兵先讓一頭豬進去分散大家的注意力,然後從另一邊進去把他們都解決了。
最後女兵問那個軍事顧問在哪裡當兵,那個大塊頭軍事顧問說是後備役,作為一名退役老兵,女主眼裡充滿了嘲諷,沒上過戰場的士兵不值一提。
這名退役女兵之所以表現這樣出彩,並不是她天生聰明,而是因為她經驗豐富,對任何人都不相信,強大的求生欲讓她的頭腦時刻保持清醒與冷靜。
大多數沒上過戰場的士兵,其實都很難做到這一點,讓他們開槍去打死人,那是很困難的,當然,在這部片子中,讓他們開槍打人沒什麼問題,而且他們也都會使用槍,有一個男的稱自己有7把槍,但是依然在加油站的便利店中被殺。
還有一位大兄弟,死得也很慘,也是最早死的一批人,拿著兩把衝鋒槍,順著子彈的方向進行衝鋒,估計是射擊遊戲玩多了,人家是在遠處拿著“狙”,射程可以達到1000米開外,而他拿的是衝鋒槍,200百米外就沒有精準度可言了,在沒有任何障礙物的情況下,進行衝鋒,那不是自尋死路嘛!
《狩獵2020》作為一部扯淡劇,也是看看就好,但是我下面要說的這部電影,那就是具有紀錄片性質的,《我們的父輩》豆瓣評分9.6的德國電影,講述了五位青年在二戰中的故事,其中那個弟弟Friedhelm給我印象最為深刻,他在開戰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根本無法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礙,一槍沒有開過,後來還被同隊的士兵好頓打,等到庫爾斯克會戰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一個老練的士官,完全成為殺人不眨眼的職業軍人了,這就是戰場的洗禮。
如果從軍隊整體的角度來說,老兵多的軍隊其實最能打,如果問一個軍官,一個軍隊什麼最重要,他肯定會說是老兵,經歷過戰爭的老兵都是軍隊的寶貝旮沓。
我們國軍七十四軍的身上也能夠看出來,作為抗戰初期最早組成的軍,七十四軍實力很強,身經百戰,雖然多次遭受重創,但是還是留下了很多老兵,這些老兵就是七十四軍的靈魂。
當時美國軍事觀察員認為,國軍只有七十四軍能打,可見七十四軍的實力。
正因為如此,日本投降後,七十四軍被派遣到南京受降,被稱作“御林軍”,在解放戰場初期,七十四軍被改編為整編第七十四師,配備清一色美軍裝備,那是一路攻城略地,所向無敵,師長張靈甫自以為沒有了對手,貪功冒進,結果在孟良崮被我解放軍全殲。
對於這個王牌部隊的隕落,老蔣自然十分痛心,雖然部隊被全殲了,但是精神不能倒,1947年老蔣以整編七十四師在後方沒有上前線的三個新兵團為基礎,重建整編七十四師,1948年又改組為七十四軍,但是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在淮海戰役中,被我軍再次全殲。
雖然七十四軍兩次被全殲,然而過程卻不一樣,在第一次殲滅的時候,那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調集重兵才完成殲滅,等到第二次殲滅的時候,那就是秋風掃落葉。
從裝備上來說,重建七十四軍未必會落後於整編七十四師,但是差別為何這樣大,主要就是士兵素質大不如前了。
-
6 # 蕭武
老兵對任何部隊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都是輕易不能隨便損失的。因此,我們現在看國軍各級將領抗戰期間的回憶,都會特別提到連長以下的基層幹部在每次戰鬥中的傷亡情況。這就是因為,這些基層的連排班長基本上都是在以前的戰鬥中倖存下來的老兵,他們損失的越多,對部隊的戰鬥力影響就越大。
也是因此,在《亮劍》中,原來的二十九軍排長張大彪在參加八路軍之後,只用了兩年的時間,就已經成了營長。因為八路軍在趕赴抗日前線之後部隊擴編很快,原來的老紅軍幹部逐漸不夠用了,像張大彪這樣有過在其它幹部擔任過軍官的老兵,他們的經驗就會對部隊作戰特別有幫助。而且,在獨立團的作用甚至超過了老紅軍幹部沈泉。
從一張白紙的新兵變成一個能夠熟練操作基本的武器並且形成戰鬥力的部隊,一般起碼需要半年時間。但是在有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縮短。比如駐印軍在印度蘭姆加訓練時,史迪威為了儘快讓駐印軍發動攻勢,幫助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作戰,對那些從國內空運而來的新部隊就只訓練了三個月,就開始嘗試發動攻擊,以檢驗訓練成果。
也是因此,在解放戰爭後期形成即俘即補的政策之後,雖然有些部隊的解放戰士已經達到了七成的比例,但是部隊的戰鬥力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在不斷提升。這就是因為,這些補充的解放戰士大多數都是有經驗的老兵,只要他們經過思想改造之後,他們就可以很快在部隊的作戰中發揮出老兵的作用,這比剛從後方徵調來的補充兵員其實更好用。
-
7 # 漩渦鳴人yy
分情況吧,其實根據不同的情況,新兵和老兵各自的優勢也有所體現。
一般情況下來講,老兵肯定是佔據優勢的身心百戰的老兵,更是每個戰場急缺的財富。
你比如說在抗戰時期一直擔當主力的74軍奇老兵的數量跟新兵的比例可以達到驚人的五比一,這也就是為什麼74軍戰鬥力永遠比其他的部隊要搶,他的老兵一直都在不停地填充,其他的部隊都是老兵比新兵少,而這支部隊裡面偏偏老兵的比例特別大。
在戰場之上,老兵比新兵更加懂得戰場上面的規則,配合也更加默契,懂得戰場上的一些小的知識,所以在使用老兵的時候可以避免掉很多尷尬的情況,你比如說夜間行軍的時候究竟該注意些什麼,部隊在推進的過程之中應該到哪裡進行修整?到哪裡挖戰壕?
很多新兵到戰場之後,最大的問題不是說如何去學習射擊,如何去學習使用戰場上面的武器,而是如何適應戰場戰場上面的情況,就足有可能將一大批的新兵直接嚇得連槍都不敢開。
當然在某些地方也會出現例外,這一點可能就得提一下當時的中國遠征軍了。
中國遠征軍曾經兩次出征緬甸,在第一次出征緬甸失敗之後,有一部分的軍隊並沒有撤退進中國境內,而是在了印度邊界地區進行休整,這批部隊急需要兵源,而此時大西南沒有兵源。
萬般無奈之下,蔣介石讓當時在大西南的一批大學生參加入軍,正是這一批新兵可以說開創了中國一個時代,那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進現代化部隊的誕生。
一批中國遠征軍也是百戰老兵,而且在國內戰場上面屢立戰功,但是當這一批老兵和新兵同時放到每個人手的時候,每個人更加喜歡新兵,為什麼老兵比新兵接受新的事物要稍微慢一點。
比如說簡單的一個趴下老兵會下意識的互一下槍托,而新兵則是直接快速趴下,對於美中國人來講你保護槍幹什麼,而對於老兵來講,槍就是生命,槍是寶貴的財富,所以二者之間出現了矛盾,再加上美中國人從衛生知識武器以及不對配合等等一系列方面對軍隊進行改革,很多老兵根本就跟不上時代,相反這些大學生的新兵更加能夠接受這些新的知識,並且積極地在戰場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在接下來,中國遠征軍的作戰行動裡面,這一批新兵發揮的戰鬥力不比那些老兵差。
-
8 # 度度狼gg
中國遠征軍1944年克復松山的戰役整整進行了十次攻擊,總共耗時95天,其中第六次攻擊的重點是滾龍坡陣地。戰鬥中第八軍首次使用了美式火焰噴射器,效果奇佳,日軍無法在碉堡和隱蔽部裡藏身,遂跳出堡壘與遠征軍進行單兵格鬥。去了被燒死的,共有4、50個鬼子與衝上去的第八軍82師246團一個連線戰,軍長何紹周就在1000米外的竹子坡用望遠鏡觀戰。
滇西方面的遠征軍裝備雖不如遠在緬北的新一軍,但是部分換裝美械後仍然超過了日軍,至少在輕武器以及空地火力上是不吃虧的,但問題在於,遠征軍各部都是以殘缺部隊補充大量新兵充實起來的,素質堪憂。陳誠辭去司令長官職務的一個原因,就是有畏難情緒不太同意倉促反攻,以便給部隊更多的訓練和準備時間。但是美國方面催促甚急,還以美援相挾,重慶只好妥協。
第八軍的這一個步兵連有100多號人,兵力是當面日軍的三倍有餘,但大多是新兵,而對射和拼殺僅僅15分鐘之後,有一半的士兵便倒下了,剩下的一半的狀態也是笈笈可危。何紹周見狀下令榴炮團用炮火覆蓋陣地上正在膠著廝殺的兩軍,炮兵以為聽錯了命令沒敢下手,然而再接嚴令必須轟擊,遂忍淚發炮,炮彈出膛時炮手們都下意識地背過身去,這才是戰爭的殘酷性。
何紹周戰後跟炮兵兄弟們解釋:按當時的情況,衝入敵陣的這一連士兵用不了多久就得全部犧牲,而活著的鬼子會縮排堡壘繼續頑抗,重新攻擊時還要付出更大的傷亡。與其讓這些士兵白白犧牲,不如趁鬼子離開堡壘的機會與他們同歸於盡,動用炮火覆蓋雖顯殘忍,但會挽救後面更多遠征軍士兵的生命。
松山守敵是日軍第56師團113聯隊一部,因為主力增援龍陵去了,所以包括聯隊本部、輕重傷員(隨擔架第3中隊行動)在內不過1400餘人,而攻擊的中國遠征軍先後投入了第71軍、第八軍等共十個團的部隊,總兵力大約是敵人的30倍。最終卻付出了7763人(其中陣亡4000人)的傷亡,斃殺日軍1250人以上,敵我傷亡比高達1:6.2,打鬼子艱難啊。
當然,日軍憑險據守並且工事堅固佔去相當成分,但是滾龍坡戰鬥已經說明,在沒有空地重火力掩護的情況下,輕武器對決時國軍新兵的戰鬥力跟那些老鬼子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射擊的準確性、肉搏戰的膽量、戰術動作和配合,均遠遜敵人。既然何紹周判斷還會有鬼子逃回堡壘,意味著戰力比要超過三比一,這是沒有其他因素干擾的情況下。
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則有個“五比一”理論,即在充分考慮武器裝備、單兵素質、指揮能力等綜合條件之下,五個中國士兵與一個日本士兵的戰力相當(或數量對應之部隊)。所以他在反攻宜昌時動用了五個軍的兵力圍攻日軍第13師團主力(調出部分),應該說半斤八兩,日軍師團長內山中將最後都準備切腹了,可惜援敵接近功敗垂成。
但是要注意,陳誠的計算方式是指戰鬥力較強的作戰部隊,新兵數量是有限的,並不能準確反應如題所問。按照日軍的戰力計算方式,以兵員素質和步炮比例折算的話,假定四單位常設師團(可別跟後面的什麼甲級師團混為一談)數值為100,那麼四單位特設師團相應為62,三單位警備師團為44,而重慶軍(蔣系部隊)這個數值僅僅為16!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抗戰初期,土肥原第14師團敢在豫東對陣近20萬中國軍隊,一般來說,日軍一個主力步兵聯隊幾乎可以對戰重慶軍的一個精銳師,而在武漢會戰中,岡村寧次第11軍是以一個加強大隊應對國軍一個師來計算兵力的,因為長江兩岸的幾十萬中國軍隊中,還包含著大批雜牌軍和地方武裝,而非清一色的“重慶軍”。
滾龍坡的一比三和陳誠的一比五都只能說明大概情況,這個問題也確實難以有特別準確的戰例來說明,畢竟戰爭不是兩個、幾個或幾十個士兵之間的單打獨鬥和小規模群毆,筆者個人的看法應該取箇中間值,即訓練很不充分的國軍新兵,在戰鬥中四個人能頂上一個鬼子老兵的戰鬥力。
到抗戰末期,抗日軍隊總計擁有120個軍354個師450餘萬人,而最終投降的日寇“中國派遣軍”兵力是106萬人,基本能夠佐證了這個論點。
回覆列表
這主要看你和誰百戰來著。比如印度第七旅也號稱百戰沙場,被一群川娃子攆的滿山跑,百戰沙場的經驗只是用來不當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