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文洛

    我今年就是這樣安排的,過年回家的時候就告訴父母了,多請了幾天假,過完十五再回去上班,他們都高興極了。

    我常年在外工作,很少回家,累了,有心事的時候,就會很想母親。每次回家,她都會把早已準備好的吃食拿出來,讓我先吃。以前總打電話說她做了哪些好吃的,可惜我不在家,吃不到。

    今年也難得有這樣在家陪他們的機會,收拾屋子,買菜,陪母親逛街,父親不喜歡出門,我就多買些水果,牛奶等。母親喜歡做好吃的,我就陪著她一起看美食影片,父親喜歡收藏各種錢幣,小物件,我就陪在旁邊問東問西,他便津津樂道地講著。

  • 2 # 清流林蔭

    這個問題問的很難理解,聽著問題的語氣感覺是種批判。

    心態沒有問題,這裡面充滿了很多複雜的情緒和想法。

    相信很多都是外出打工的,離家近可能當天可以回家,離家遠則幾天時間長途跋涉,因為家裡的經濟條件有限,都選擇外出謀生,為了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為了老人安享晚年,為了孩子可以上學,所以選擇省吃儉用,高昂的回家路費讓他們望而生畏,所以選擇了長期不回家,也多虧了現在電話方便,有些人甚至裡面都不回家。

    你問他們想家嗎,想老人和孩子嗎,他們也想,但是更多的是無奈,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對父母不能盡孝,對孩子不能教養。很多人每次電話裡對父母和孩子的承諾:等賺了錢就回家,結果這一個承諾成了善意的謊言。

    有些人到年底領了工資選擇辭職回家,有些人還在繼續堅持,父母盼孩子回家不在乎能賺多少錢,在乎的就是平安回家,一家團圓,華人的歸鄉情結特別重,也令人感動,回到家才能體會到那種感覺,他們不是不願意再出去打工,只是想再多陪陪家人,他儘量去彌補缺憾。

    人一輩子就這麼長,父母年紀大了,更多的是牽掛和期盼,還能有多少次團聚的機會。

    子欲養而親不待,成了現在多少人心裡的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寫幼兒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