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5
回覆列表
  • 1 # 萬事大捷1

    謝謝邀請!這個題目不好答。我們辨別蘑菇是否有毒,需要觀察幾點,第一蘑菇周邊是否有螞蟻之類的生物。如果有那麼蘑菇無毒。反之有毒。第二辨別蘑菇根部是否有生物,如果有那麼無毒。第三,觀察蘑菇的形狀,一般蘑菇在當地來講是有普遍性的,比較另類的就不要嘗試了。第四,聞香氣,有毒的蘑菇一般都很香,無毒的蘑菇一般香氣比較弱甚至可以說沒有味道。最後忠告大家,沒有林區生活經驗,或者多年野外採摘經驗的,還是不要在野外去嘗試蘑菇,很容易中毒。

  • 2 # 緣在電影

    1.看蘑菇的生長環境。毒蘑菇一般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而無毒蘑菇一般生長在乾淨的地方或松樹上。

    2.看蘑菇上有沒有螞蟻之類的小生物。如果蘑菇上有螞蟻,蟲子等小生物的活動跡象,一般也說明這個蘑菇無毒。

    3.看蘑菇的顏色。有毒的蘑菇顏色大多比較鮮豔,有紅、綠、紫等,而且採摘後會變色。

    4.看菌菇的形狀。有毒的蘑菇形狀比較怪異,中央凸起,無毒的蘑菇傘面較平坦,表面光滑。

    第一張為無毒蘑菇,第二張為有毒蘑菇

    在野外看到可疑的蘑菇如果不是確定無毒,千萬不要冒險去服用,切記!

  • 3 # 使用者282404031

    蘑菇大家都熟悉,我們經常食用的口感好,營養豐富,深受大家喜愛!但是我們必須認清哪種可以食用,哪些有毒不能食用。一般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識別:

    1、首先看蘑菇的顏色。如果顏色鮮豔多為有毒,無毒的蘑菇顏色一般都為淡色。

    2、再有就是看形狀。有毒蘑菇一般形狀不規則,怪異,菌柄上有菌環,手感發黏;反之則為無毒蘑菇。

    3、撕開蘑菇看分泌物。一般無毒蘑菇的分泌物為無色或者極個別白色,有毒蘑菇的分泌物則多為深色。

    4、還有就是實驗,不能只相信眼睛,比如可以把分辨不清的蘑菇和大米一起煮,如果大米變色則說明有毒,反之則無毒。

    總之,分辨蘑菇的辦法有很多種,我僅以日常用到的實用方法來分辨!

  • 4 # 大洋網

    “夏季防毒指南”之毒蘑菇篇

    夏季雨後,廣州不少草地上出現了一種白色的蘑菇,看起來與食用的蘑菇很像,因而成為一些市民的“美食”。然而腹瀉接踵而來。事實上,這可能是廣東最常見的毒蘑菇——鉛綠褶菇。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資料顯示,2000~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人數442人,其中鉛綠褶菇引起中毒事件就多達139起,149人因此中毒。

    進入夏季,毒蘑菇也進入生長高峰期,除草地上發現的鉛綠褶菇外,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李泰輝、鄧旺秋團隊近期還在白雲山上發現了擬灰花紋鵝膏、異味鵝膏等毒蘑菇,今年廣州也已出現因誤食蘑菇中毒事件。

    古巴光蓋傘具有神經毒性。

    鉛綠褶菇:廣東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蘑菇

    隨著越來越多公園設立“毒蘑菇”警示牌,廣州誤食毒蘑菇的事件已大大減少,但仍有誤食中毒事件的發生。

    “前一段時間,又有市民在白雲山採食野蘑菇中毒,誤食的蘑菇沒有樣品送檢,我們估計是一種毒鵝膏。”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鄧旺秋告訴記者,經醫院救治後,該病人病情已明顯好轉。經李泰輝、鄧旺秋團隊統計,廣州去年發生了11宗蘑菇中毒事件,主要是由鉛綠褶菇和有毒的牛肝菌、近江粉褶蕈引起。

    隨著夏季的到來,廣東的毒蘑菇也進入生長季節。鄧旺秋團隊今年多次走訪白雲山,發現目前最常見的兩種毒蘑菇為擬灰花紋鵝膏和異味鵝膏,而市民平時在公園草地上見得最多的則是鉛綠褶菇。

    廣東引起中毒事件最多的就是鉛綠褶菇。據團隊的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的442人中有139起共149人因食用鉛綠褶菇中毒,所幸無人死亡。

    白毒傘菇:廣東致人死亡最多的劇毒蘑菇

    相比“臭名昭著”的致命白毒傘,誤食鉛綠褶菇的後果沒有那麼可怕,但發病卻非常快,最短僅需幾分鐘。“誤食鉛綠褶菇後短則數分鐘發病,多數在10分鐘到兩三小時內發病,個別可能延後至6小時發病。發病時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可反覆排水樣便,嘔吐胃內容物,並可出現頭暈、乏力,重者因嚴重脫水出現尿少、面板乾燥、精神疲乏,面色蒼白,甚至虛脫,嚴重者血壓下降、意識不清。”鄧旺秋說。而這正是人們印象中大部分蘑菇中毒的症狀。鉛綠褶菇所含有的毒素主要會引起胃腸型症狀,但也有些具有類似白毒傘的毒性,對肝等臟器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進食量大時也會致命。

    白毒傘是致命的劇毒蘑菇。

    如果誤食擬灰花紋鵝膏和異味鵝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擬灰花紋鵝膏,劇毒,肝臟損害型,毒性類似致命白毒傘。”鄧旺秋表示,異味鵝膏則會引發急性腎衰竭。毒性類似致命白毒傘意味著什麼?李泰輝、鄧旺秋團隊的資料顯示,2000年至2017年,廣東僅致命白毒傘就引起中毒98人,死亡42人,其死亡人數佔廣東毒菇中毒總死亡人數的66%,是廣東毒蘑菇種類中致人死亡最多的劇毒蘑菇。

    擬灰花紋鵝膏有劇毒,易造成肝臟受損。異味鵝膏可導致急性腎衰竭。

    誤食毒蘑菇不僅因為貪吃 還有盲目自信

    為何多年宣傳毒蘑菇的危害,仍有人誤食毒蘑菇?省微生物研究所編印的預防毒蘑菇中毒宣傳手冊中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誤食與食用菌相似的種類、野生食用菌中混雜了有毒的種類以及輕信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

    由於許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徵沒有明顯區別,甚至非常相似,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鑑別方法,有時專家要藉助顯微鏡等才能準確辨別,因而一般人很容易誤食。近年來在廣東發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的患者中,大多數都說曾吃過“同樣”的蘑菇沒有中毒,事實上它們是不同的種類。

    在廣東,引起嚴重的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多為野外採集誤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購買的幹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經營餐館就餐後引起不適的例子。引起後兩種情況的原因有三種:餐館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中混雜了不適宜食用的菌類;食用者一次食用過多,腸胃不適應;野生菌沒有熟透易引發不適,部分野生菌未熟透時會帶有一定的毒性,而在吃火鍋時較容易出現未熟透的情況。

    另外,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毒菌和食用菌也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廣東發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於相信了一些不科學的“毒蘑菇識別方法”。據調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說他們認為“毒蘑菇與生薑、大蒜或大米相遇會變色”,他們所食用的是試過沒有變色的蘑菇,結果還是中毒了。

    究竟如何辨識毒蘑菇?“不吃鵝膏菌就能減少10~30%的蘑菇中毒事件和90%以上的致死事件。要做到不吃不認識的、不確定的、混雜的、‘像我老家那種的’、不吃當地人不吃的蘑菇,基本上就能達到零風險。此外,最好不要食用混雜的野生菌。”李泰輝稱。

    毒蘑菇一定是花花綠綠的?有誤解!

    1.“顏色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

    真相:這“鮮豔”和“好看”本身就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事實上色彩不豔、長相併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卻極毒。毒蠅傘很漂亮,不少蘑菇藝術品都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它的確有毒;但同樣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廣東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傘是純白色的,許多人卻誤認它無毒。

    2.“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

    真相:實際上,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卻常常被蛞蝓攝食,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

    3.“與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有毒”

    真相:這種錯誤流傳甚廣,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發生反應,這實為臆測的謬傳。 

    4.“受傷變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真相:其實這並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

    5.“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托的有毒”

    真相:雖然這類菌有毒種類的比例較大,但也並非絕對如此。許多毒菌並無獨有的特徵,如,外觀很平常的粉褶蕈就很毒。

    鉛綠褶菇擔子果大,白色。菌蓋直徑5~25 cm,半球形、扁半球形,中部稍凸起,幼時表皮暗褐色或淺褐色,逐漸裂為鱗片,頂部鱗片大而厚呈褐紫色,邊緣漸少或脫落,後期近平展。它於夏秋季群生或散生,喜於雨後在草坪、蕉林地上生長,在廣州及廣東其他較高溫多草的地方出現。

    鉛綠褶菇

    中毒怎麼辦?配合醫生治療提防“假愈期”

    誤食了毒蘑菇怎麼辦?李泰輝團隊建議:當誤食了毒蘑菇後,應及早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無論哪一型別的毒蘑菇中毒,都應及早處理,同時儘快與有關醫院與衛生防疫部門(如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廣州市十二人民醫院、事發當地醫院等)有關人員取得聯絡,以便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治療。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採集毒菌的樣本,送有關部門 (如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 鑑定,這有助於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訂合適治療方案。

    蘑菇中毒的機理十分複雜,對於不同的蘑菇毒性及患者不同的體質,醫生常常要採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患者應耐心聽從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意見積極配合治療,不能大意,特別不要把“假愈期”誤認為痊癒而中斷治療。

  • 5 # 零度純昭君

    不請自來(因為沒事幹)

    辨識蘑菇有沒有毒,這還不簡單,你把蘑菇吃下去如果自己被毒死了就是有毒的,沒被毒死就是沒毒的啊

    (各種蘑菇的圖片)

  • 6 # 王思露營養師

    毒蘑菇,不得不說在生活中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一種物質;蘑菇是建議大家平常要多吃的,因為常吃蘑菇可以攝入豐富其優質的營養物質,但是蘑菇有好有壞,如果誤食毒蘑菇之後很容易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造成腹瀉、腹痛甚至更嚴重的中毒反應的發生。對於毒蘑菇,您各位更應該學會該如何區分,具體說來,請您如此作為。

    對於“毒蘑菇”,應該怎樣區分,持怎樣的態度?

    相對而言,對於毒蘑菇的判斷方法非常簡單,就是“不認識的蘑菇堅決不吃”,這種方法既靠譜又簡單準確。

    說到具體,各種蘑菇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太過平凡,並不值當深推。除了超市當中購買的平常菌菇和經過專業人員確定後能吃的菌菇,其他的菌菇食品均不可食用,不要給自己的身體找麻煩,你所認為的無毒並不一定真無毒。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市面上存在的野生蘑菇以及路邊、野地生長的“野生蘑菇”,請繞道而行。

    長得漂亮的蘑菇有毒,不好看的蘑菇無毒?

    這是網上流傳的最普遍的一條毒蘑菇鑑別理論,很多人透過蘑菇的長相來區分其是否存在毒性,這種理論存在“侷限性”。

    對於毒蕈來說,簡單的想透過外表(顏色、形狀)判斷其是否有毒並不靠譜,儘管很多毒蘑菇的確長相好看(與眾不同),但是這並不代表所有長得好看、外表出眾的蘑菇就都是毒蘑菇。

    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食用的正紅菇、大紅菇、雞油菇等菌菇的顏色都比較鮮豔,但是它們都是無毒的“好朋友”;而致命鵝膏菌、白毒傘等毒蕈長相平平、聞起來還有一股清香的味道,看起來很樸素,其中內藏劇毒,完全不可食用。

    說到根本,野生毒蘑菇當中的毒素物質成分多樣且複雜,“高顏值菌菇”可能會致病,“長相平平的野蘑菇”同樣也可能導致中毒致死,並不可一概而論。

    所以,透過長相和外表去判斷蘑菇是否有毒並不靠譜,您並不能因為外表將自己迷惑。

    蟲蟻都不吃的蘑菇一定有毒?蟲子食用的蘑菇一定無毒?

    並非如此。相對而言,對於蟲子和蟻類動物無毒的蘑菇很可能對人體產生劇毒;根本來看,人體和動物之間生理結構不同,存在較大差距,並不能直接替換;有些時候致命白毒傘類菌菇容易被蟲子啃食,但蟲子食用後無恙,而人體卻會直接中毒。

    所以,蟲蟻等動物和人體並不能直接替換,存在差異,請科學看待。

    科學識別“毒蘑菇”,請您避免生活誤區,拒絕生活謠言;用靠譜的知識去抵禦有害物質的侵襲,願您的飲食生活健康安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店管理人員如何管理好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