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成長新視點
-
2 # 十三哥喂
我不知道關於梁山伯是小三兒的話是誰說的,反正我從來沒聽說過。縱觀梁祝故事,梁山伯可能有男同的傾向,但是小三兒絕對不是,就算是男同,也是自由戀愛的。也就是說,無論梁山伯是什麼性取向,他和祝英臺之間都是自由戀愛。
不過很久一來我一直對梁祝故事頗有微詞,因為這個故事人設是非常失敗的。特別是祝英臺的父親。
在那個封建時代,女人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而祝英臺的父親居然統一女兒女扮男裝的到外地去讀書,這種父親不是現代穿越過去的都不可能!
而如此開明,思想超前的一個父親,後來居然要包辦起女兒的婚姻來。說是為了錢財富貴也不太可能,畢竟祝英臺家就很富裕,而梁山伯家也不是窮鬼,或許沒有馬家有錢,但也都是體體面面的人。
所以從原故事上來看,祝英臺父親強迫女兒嫁給馬文才屬於典型的動力不足。
只是後來梁山伯與祝英臺雙雙化蝶,成就了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所以原本的瑕疵就沒有人在追究了吧。
《梁祝》,是中國一個古老經典的民間愛情傳說,是古人反對封建思想、反對包辦婚姻,追求愛情自由和幸福人生的一個經典故事。
一、祝英臺的婚姻是包辦,並無愛情,也非她的本意。在古代,由於封建思想和文化的禁錮,未婚女子是不會出門見外人和拋頭露面的。平常百姓家的女子,自幼會跟隨長輩學習針線、家務勞作等生活基本常識,沒有機會學習文化知識。
只有有錢人家的女兒,會相應安排私塾先生教學,不過也多是一對一,或女扮男裝的學習。祝英臺就屬於後來的例子,她的父親是有名的鄉紳,家資富貴,所以對女兒的教育也非常重視。
在她長大成人之後,為了給女兒將來有更好的未來,答應了她女扮男裝去學堂學習。在祝英臺學習期間,遇到了忠厚老實、待人真誠的梁山伯,兩個人情投意合,彼此有了好感,只是祝英臺多次向梁山伯暗示自己是女子,始終沒有得到他的反應。
正在求學期間,祝英臺的父親為了巴結權貴,給她定下了一樁婚事,對方是當地知府的兒子,是一個無所作為、無所事事、不務正業的紈絝子弟。當然,祝英臺心裡早就對梁山伯種下了情種,不會答應這樁婚事。
二、梁山伯並非小三,他與祝英臺是真心相愛的一對情侶。在梁祝的故事裡,祝英臺被她的父親安排與知府的兒子訂了婚,並沒有成親。而且,她與梁山伯的愛情發生在父母包辦婚姻之前,在這兩個前提條件下,梁山伯並非現代社會所謂的小三身份。
過去,由於女孩子極少拋頭露面,青年男女之間在成年之後幾乎沒有相識的機會,從這方面來說,青年男女的婚姻多為媒妁之言下的父母包辦。
這種情況,除了少數民族比較開放,每年都有青年男女固定交流的潑水節、火把節等,在漢族是沒有這個機會的。
在古代,漢族的文化受儒家思想的束縛,比較傳統和封閉,在婚姻家庭方面,講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和“三從四德”,父女的社會地位極為低下,自然在追求愛情和婚姻自由方面是異常的困難。
沒有特殊的身份、背景和機會,不太可能追求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和幸福婚姻。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大腳的相識,是他在馬大腳家裡當長工時,才有了機會,被馬大腳義父相中,從而許配了他們的婚姻。
結語。有人說梁山伯是小三,是對經典名著的誤讀,是一種惡意的解讀,不值得鼓勵。小三,是屬於第三者插足別人合法婚姻的不良之人,是在別人結婚之後,為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有意而為的行為。
小三的核心目的,並不是為了追求愛情,絕大多數為了是追求個人利益,一旦達到目的之後,就會變卦。沒有真愛的婚姻,走不長久。沒有真情的婚姻,屬於自欺欺人、自絕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