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識與反思

    不孝的表現有三條,沒有後代沒有開枝散葉排在第一條。對現在人已經失去了約束意義,社會的多元化,全球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要過幾代人才能清楚地看到。獨身主義、丁克族都是對傳統社會的疏離。

  • 2 # 黎明前夜開春之寒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後一句呢?全文的意思是自己成親了,不告知父母是大不孝的!!!!而不是“無後”——無子嗣。孟子的儒學也是為統治階級服務,增加勞動力嘛!

  • 3 # 隆回民間文藝雙井鋪

    古人孟子說完整版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孟子說,“無後為大” 是不孝中最嚴重的。“舜不告而娶”就是“無後”,不告而娶,指沒有告訴父母而娶妻。可娶妻是生兒育女的關鍵步驟,是為“製造後代”做鋪墊的,這怎麼會是“無後”呢?因為,“無後”根本就不是“沒有後代”的意思,而應該理解成“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

    也就是說,孟子認為,不孝有幾種,沒有盡到後代責任,沒有遵守做一個晚輩的禮制規矩是最不孝的一種。舜沒有盡到“兒子娶妻要提前告知父母,並徵得父母同意”的責任,這是不孝的。

  • 4 # 儒家子弟

    這話對現代人仍然有意義,孟子的意思是不結婚,致使沒有下一代,是最不孝的。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有規律的有法則的,大到行星,小到螻蟻,都有各自的規律。人也不例外,大自然成千上萬年,就是萬事萬物不斷的繁衍生息。都不結婚,那社會不就亂了嗎?再者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每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不光關乎自己,還有自己的親人,不結婚,有沒有考慮父母的感受?晚年怎麼生活?一系列問題都會接踵而來。

  • 5 # 陌柳

    在古代社會條件下,講究要傳宗接代,要有子孫,所以說沒有子孫就是最大的不孝。但這句話沒有什麼現代意義,是一種迷信說法!

  • 6 # 混遛烏拉拉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意思是說,不孝有三種(或多種),不按晚輩的禮節做事是最大的不孝。接下來孟子解釋道,“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說,舜娶妻不告訴父母),是沒有遵守晚輩的禮數,應該告訴父母才是對父母的尊重,才盡到了孝。這個“後”字,是晚輩或後輩的意思。只有把這個後字解釋出來,才算透徹。

    須注意的是“不孝有三”這句話,指的就是三種而不是多種。那三種呢?一不能事親,二不能事君,三不能立身行道。有些書上解釋為多種是不準確的,因為這三種不孝行為是一個總項,它下面才包括很多小項。

    孟子說教現在也是有用的,我們實際上也做著這事,比如說贍養老人,儘管有很多啃老族。比如給老人讓坐,儘管有些老人不太好。逢年過節給長輩鞠躬敬禮,你是懂的。結婚一定會給父母講的。要理解的是,時代變了嘛,習俗不盡相同也還正常。

  • 7 # 湖北電機廠退休職工

    所有生物生存的意義就是傳承!不然這個物種就滅絕!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必然的。否則人還不如動物!人不願傳承嗎?否!那麼多未婚男女生活在一起幹什麼?還不是為了性生活,性生活就是傳承。只是現在科技發達可以避孕才有了只顧玩樂不負責任的可能。不要大驚小怪不是人人都極端,願負傳承責任的還是大有人在!

  • 8 # 東方淨

    傳統文化我認為要有選擇的吸收,並不是說古代流傳下來的就是好的,我們的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固然精彩,但是裹小腳,歧視女性這種陋習也要有腦子的選擇嫌棄,有時候這種東西是因為某些人的一己私慾而形成的,導致害人不淺,比如楚王好細腰,導致後宮女子人人身體有問題,古人說的無後有時候指的是沒有兒子,改革開放後計劃生育為什麼宣揚了生男生女都一樣,就是為了改變這個思想,都21世紀了,思想要開放。

    人活著不是為了古人的一句話,一個吃喝嫖賭不孝父母打罵妻女的男人再生個吃喝嫖賭的兒子繼續如此,老了還指望這兒子孝順他?一個沒有孩子卻為社會做出了貢獻的優雅燦爛的科學家還帶出了一幫高校的孩子,她老了學生們時不時來看望她,過得幸福快樂。

  • 9 # 玉蛟龍16

    不去傳宗接代是最大的不孝,有好多老話已經不能主宰現代人們的思想了,每個人都有了讀書的機會都有了個人的想法,老話有的是經驗的總結而有的是督促和約束人們的思想和活動範圍,經驗和勸人的還挺實用,約束人的都在慢慢的被人們所打破

  • 10 # 悅耳a18

    說到中國歷史,傳宗接代是最主要的,如果一個人沒有生育孩子,就斷了家族的香火,這是最不孝順的人,對於現在中國是沒有用的,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國家政策一家一個孩子,都是獨生子,就是現在開放後,允許生育二胎人們都不願意多生育孩子了。因為負擔太重的緣故

  • 11 # gx123456

    傳宗接代是中中國人從老祖宗流下來的規矩。從皇帝的正統到民間的血脈相傳就可看出。而且一定是男丁。沒有男孩就意味著在族譜續寫不去,最後空,沒有傳人。新社會也有這種現象,計劃生育時就有生多少個女孩不管,最後也要生個男孩。就是為了不絕後,最終也是一個字孝

  • 12 # 你需要先貓著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可告取,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古人對於傳宗接代還是非常重視的,現在仍然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存在。尤其是農村,生個帶把的大擺宴席,生個女兒半生不理

  • 13 # x拾九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不是說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而是說不孝的形式有很多種,沒有盡到後輩應盡的責任才是是最大的不孝。

    孝道在中國社會一直都是最為重要的道德標準,從西周開始就有孝。

    從家庭來說,孝是對父母權威的順從,善事長輩:從社會意義上來說,孝是對統治者的敬畏和基於敬畏的基礎上對統治者的服從和忠心。

    現代社會不推崇愚忠愚孝,但是孝道依然是很重要的禮教道德。對父母長輩,盡到做後輩的責任,善事父母,對公司,也要忠於自己的公司和責任,不做損害公司利益的事情。

  • 14 # 道易zh命理玄學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孟子說的,記述在《孟子離婁上》中,全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不孝順的行為有很多種,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樣的行為是最為不孝順的。舜在沒有通知自己的父母就娶了自己的妻子,就像他的父母不存在一樣的行為就是無後的解釋。君子還是應該事先通知父母才對。我個人覺得這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思想文化一直都對現代人有影響。

  • 15 # 半看

    中國人不同於西方人,最終的精神寄託不是上帝或其他神祗,而是自己的祖先,是傳承。

    傳統中國人眼中,當前的幸福生活,不是什麼神仙皇帝賜予的,而是自己先祖一輩輩披荊斬棘努力而來。每一次祭奠都是一次感恩,感謝祖先的恩澤。

    但是一旦自己沒有了後代,則斷了傳承,讓祖先的努力都成了白費,祖先也就失去了榮光,失去了可以被紀念的依據。

    故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 16 # 讀書耕田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在過去那可以說是真理,不用倒太遠,往前倒兩輩兒就行。而且其中的這個“後”最好是兒子最好。在過去即便是有後,沒有兒子你走在大家上都抬不起頭來。我奶奶現在就是這樣的觀點。

    為啥在以前的社會“後”就這麼重要呢?首先是考慮的傳宗接代,其次呢以前人們的家族觀念特強。這個家族人多,人丁興旺就有地位就不容易被人欺負。過去不是還有句話嘛“門前有馬不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啊。

    這句話放在現在啊,在好多人眼裡就像“屁”一樣被放了哈。現在的社會有一部分人思想高度開放,人們追求的是生活的自由,生活的品質。至於那些個結婚生子,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子並不是他們嚮往的。我相信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吧。

    因此這個觀念一部人堅持著一部分人早就拋之腦外了!

  • 17 # 陽吉雄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古人孟子的一句名言。東漢的趙岐在《十三經注疏》中早有明確解釋。”於禮有不孝者有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不為學進;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我們今天對孟子的這句話應該這樣解釋,不孝順有許多方面,其中沒有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我們今天學習孟子的這句話有很大的現在意義。中華民族是講孝道的民族,我們需要把中華古代文化中這些有用的精華部分發揚光大。我們現在有些年輕人,擔心生活壓力大,結婚後不要孩子。我覺得這種想法不可取。你能力差,你至少可以要一個孩子,我不相信兩個人連一個孩子都不能哺養長大。有了孩子,雖然多了責任,但也會多盡享天倫之樂的樂趣。特別是當你老了,你身邊會有人來照顧你。這種親情是其它什麼也無法替代的。人類需要進步,社會需要發展,如果我們都不要後代,人類如何傳承下去,那人類將不復存在。這是多麼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們今天學習孟子的這句話,我們一定要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並照著去做。

  • 18 # 行走與寫作

    身邊常常有很多父母,為自己的孩子30多歲還不結婚感到憂心忡忡,對結婚四、五年仍然沒有孩子的更是焦急萬分,她們的口頭禪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好歹也要結婚生子嘛。

    那麼,一千多年前,古人孟子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對現代人還有用嗎?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的“無後”,最早的時候並不是指“沒有孩子”,而是“沒有告訴父母”的意思。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意思是不孝有很多種,以“不告訴”父母最為嚴重,瞬娶妻不告訴父母,就是“無後”,作為君子,應該告訴父母。

    後來,“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的“無後”,漸漸演變為“沒有孩子”。據儒家經典《十三經注疏》中說:“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從此,“不贍養老人、老人有錯不勸說、不結婚生子”成為約定俗成的三大不孝,其中最大的不孝就是“沒有孩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豐富,表面上看“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越來越淡薄,但從“孝”文化來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現代人來說,基本上還是有用的。

    孝順老人、贍養老人、尊重老人的傳統美德,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會改變,也不應該改變。所以官方會在重陽節組織開展敬老愛老活動,遠在外地的子女會在春節、中秋節等節假日趕回家裡和父母團聚等美好的行為,這就是“孝”的具體表現,也是杜絕“不孝”的具體行為。

    至於結婚以後要不要孩子,那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喜好而定,不能說不要孩子的就是不孝。但有了孩子,雖然多了一份養育的責任,也會多了很多盡享天倫之樂的樂趣,對父母對家庭都有好處,俗話說:“孩子是上天賜予的最好禮物嘛”。

    再說了,第一批丁克家族就面臨的養老問題出來了,有充足的錢的,去好一點的養老院好像也沒什麼,但資金缺乏的,比起家有兒女的,就有些不是滋味了。所以,一般情況下,我認為還是要有孩子才好。

  • 19 # 鍾銘聊科學

    我們常常聽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代表著中國傳統觀念:血脈的延續。

    但現在我們更傾向於追求自我,相對於撫養孩子而言,我們認為活好自己的一生更重要。那麼這兩種觀念在科學上有衝突嗎?今天我就帶你好好分析一下。

    生育與繁衍

    對於所有的地球生物而言,繁殖都是一件非常消耗能量的事情,且非常不利於自身生存。比如:雄性想要繁殖後代,不僅需要消耗能量生產出生殖細胞,還需要與其他雄性競爭雌性的繁殖權,有些甚至因此而喪生。

    而雌性繁殖後代付出的代價更大,以哺乳動物為例,它們不僅要懷孕,還要消耗能量哺乳後代,照顧幼崽直至具有生存能力。

    如果生物有自己的意識,那麼它們可能會意識到繁衍後代並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而是非常虧本的買賣。

    那麼,生物為什麼還具有繁衍的本能呢?其實這是由生物的基因決定的。我們可以把這些生物看成是一個軀殼,控制這個軀殼的是基因。

    基因也具有“壽命”,它的壽命就是從它的出現到消亡,每個基因都像儘可能地延續自己的生命,但是能幫助生物繁衍的基因更容易存活下來。比如:雄性寬足袋鼩睪酮素分泌旺盛,它們會不眠不休連續繁衍14個小時,然後就會立即死去。雖然睪酮素會損害生物身體健康,但卻能有效幫助它們繁衍後代,因此該基因至今仍在寬足袋鼩體內流傳。

    人類的侏儒基因可以幫助人類更長壽,但由於該基因很難找到配偶,以至於該基因沒有被自然選擇。

    地球自生命誕生以來的40億年中,一直在不停挑選能夠幫助生物繁衍的基因,反之則會被自然淘汰。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生物都有了繁衍的本能。

    人類本來也是生物的一環,具有繁衍的本能,但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大腦不斷增大,想象力也在不斷增強,這些都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的副產物。

    比如:當我們提到家庭時,家庭不需要出現在你的面前,大家都可以達成共識。而且你有沒有想過,家庭到底是房子,還是一個人?其實我們沒辦法說清楚,但我們之所以可以理解它,都是依靠人類的想象力。也就是說,它不一定真實地存在在你面前,但你可以依靠想象力知道它的存在。

    除了家庭之外,民族、文化、制度、法律等都是依靠想象而存在的事情,對於動物而言它們就無法想象這些究竟是什麼,因此我們也把這些稱之為“想象的共同體”。

    有了超凡的想象力,人們也會不自覺地思考人類生活中的意義,其中就包括繁衍後代。

    人類的繁殖觀

    人類的理性思考其實也會受到環境的制約。在古時候由於生產力比較落後,交通比較不發達,所以一個家族可能時代都會在同一個地區生存。

    由於人口就是生產資料,人口越多,能夠生產的能量總量就越多。再加上過去養育孩子的成本較低,幾乎沒有教育投入,只需要撫養到5-6歲就可以幫助家人做簡單的農活。

    因此多生孩子意味著多一個勞動力,而當家族人數較多時,又可以有效抵擋其他家族的搶奪生產資料,比如:霸佔農田,搶奪水源等,雖然在過去已經出現了法律法規,但是人口較多的家族仍然比人口較少的家族掌握的生產資料更多,在當地更有話語權。

    在這種觀念下,人們會逐漸產生多子多福的思想觀念,並形成諺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來教育後代。

    但在今天,由於人們生存的環境面臨著非常大的轉化,使得人們的生存意願也在逐漸降低,以至於有些國家出現了人口負增長。

    無論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觀念,還是“丁克”,本質上都是因為人類演化出了想象力,以至於在繁殖後代時,人類不像其他動物那樣單純的由基因驅動。

    總結

    人類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出現了想象力,開始去思考一些比較抽象的問題,比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雖然基因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人類繁衍,但現在,人類在繁殖後代時,除了受基因的驅使,還會受理性思考的制約。

  • 20 # 蓄流成河

    這句話有兩種解釋,無後的一種解釋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還有就是現如今人們廣泛認為的,是沒有後代的意思。這兩種解釋筆者認為第一種是正確的。

    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要是解釋成沒有後代就有些牽強。正確的解釋應該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

    翻譯後應該是舜沒有告訴父母而娶妻,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君子以為應該告訴父母。為什麼這麼說是正確的呢?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沒有告知父母,獨自主張娶妻是不孝順的,這也就是沒有盡到做為後代的責任。而不是解釋成沒有後代擅自娶妻可以原諒,甚至為了傳宗接代可以褒獎。儘管人類對延續後代也有著強烈的意願,但也不能解釋成舜為了要想生孩子才娶妻。所以筆者認為無後不是後代,應該解釋成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是正確的。

    人們一直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是沒有後代為最不孝,沒看到原句筆者也信以為真,那時的感覺這句話好像有點道理,但更多的是武斷。現在想來其實人們誤解了這句話。

    如果無後按照沒有後代解釋就是譴責那些沒就一兒半女的人是天下最不孝順的人,這句話太偏激了,沒有生孩子有的是不想生,有的是生理問題生不出孩子,不是主觀意識。孝順是人的意識問題,生理問題生不出孩子說不孝豈不是太不講理了。這樣的解釋也給後人留下沉重的精神負擔,比如父母逼迫那些同性戀者結婚生子,同性戀也以為沒孩子是一生的罪孽,造成不必要的一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活著,也造成無辜的同妻葬送自己一生的幸福。

    所以有必要普及一下無後的解釋應該是沒有盡到後代的責任。不要固守那個把無後解釋成沒有後代,這種解釋也有許多封建思想殘存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酒和冰酒瓶底是凹陷進去的,誰知道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