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徒步歌手小黃鴨
-
2 # 小河附近小橋流水
克服惰性的第一要素是理想和目標牽引。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內心有對自己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強烈期待,這一期待就會時時刻刻讓人做出奮發的努力,朝著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前進。
有同伴同行(共同奮鬥),是克服惰性的第二要素。我們都聽說過一句話,一個人也許可以走得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遠。人是社會動物,只有在一群人中才會被激發活力和創造力。所以在同一個班級之內進行成績的比較其實不無道理,會激發出一部分人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
如果在一個團隊中做同一件事情,別人努力做你就不能不努力,否則你就會被邊緣化或者被驅逐出這個團隊,失去你的榮譽和成就。狼群是最好的象徵,即使是頭狼也要奮力尋找獵物,並一起圍攻獵物,否則就會失去頭狼的地位。事實證明,一個人在一群人中做事,會變得更加勤奮。
克服惰性的第三要素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市面上有很多書,什麼《堅持二十一天形成良好習慣》之類的。新東方也有一個活動,叫做“百日行動派”,就是堅持做一件事情做一百天,養成良好習慣。我有一句話,叫做“重複成習慣,習慣成自然,自然成個性,個性成命運”。如果你養成了勤奮的習慣,你自然會比別人多做一些事情,多讀一些書,也就有可能多取得一點成就。習慣的養成剛開始會有痛苦,但一旦形成便成為依賴。
所謂的惰性,也可以指思考的惰性。我們常常發現這樣的人。表面上做事十分勤奮,但是一輩子卻碌碌無為。原因就是這樣的人,就像一隻螞蟻一樣,只是勤奮做事,卻從來不去思考應該做什麼事、如何做事,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所以,思考的惰性才是最可怕的惰性。
人是智慧的動物,在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認真思考我們是否應該做這件事,如何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得最好。大到人生方向問題,小到做一件事情的效率問題,都是需要我們先思考再動手的。所謂靜思出高人,忙碌做奴才,我們一定要做自己的高人,不能成為習慣性行為的奴才。
最後,良好的休息也是克服惰性的最佳途徑。所謂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一張弓總是拉緊就會崩斷,一個人總是緊張就會失常。我們需要先學會休息,再學會努力。比如每天能夠抽出半小時,在咖啡店無所事事一下,或者在太陽底下溜達幾千步,或者和好友輕鬆交流一下。每天最好要抽出一點時間健身一下,或者參加一兩項體育活動,每年找時間旅遊兩次,都是對於身心極大的放鬆。同時要學會閱讀和自己的工作和專業無關的書籍,這是一種思維轉換,也會給大腦帶來休息和放鬆。我有兩項愛好,騎馬和滑雪。每年看似要花不少時間去從事這兩項運動,但運動給我帶來的身心愉悅,能夠讓我更加專注於重要的工作,提高效率,取得成就。
總之,一個人的成功,和克服自身惰性,努力奮發前行,是有密切關係的,畢竟這個世界上隨隨便便能夠成功的幸運兒是少數。我們大部人都是,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人,所以我們要把握生命裡每一次感動,每一次機會,為自己爭取更精彩的人生 。
-
3 # 化工小吳玩夢幻
我認為人之所以懶惰 第一種情況可能就是生活中沒有動力 或者是沒有壓力 過的太安逸 可能就生活太富有吧 一天一天不愁吃不愁穿就幹待著 另外一種就是 天性的懶惰 現在中國扶貧的目標很多都是這種人 但是這種是幫不起來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 政府照顧他們 給他們找工作 但是就是不好好幹 所以說想要克服自己惰性是需要別人給你心理的疏導 或者說 給你一個打擊
-
4 # 研究生小王vlog
有以下幾種原因會讓你逃避要面對的事情,使你陷入惰性: ——對過去的事情悔恨,區別於對錯誤吸取教訓,它在浪費你的時間,消耗你的正能量 ——對將來的事情憂慮,區別於做計劃和對某人的關愛,它使你沒有本該有活力和Sunny心態 ——懼怕未知,寧願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得5分,也不願在自己未曾嘗試的領域奮鬥得3分,未知所帶來的恐懼遠大於它所帶來的結果 ——抱怨世上存在的不公正,不好好去做個實幹家,而要去做一個光說不做的幻想家和評論家 ——被已有的條條框框所束縛,對問題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是一味的遵循普適準則 ——很多人都有的拖延症,總是把自己想做的事拖延的明天,而這個要行動的明天確總不到來 ——對父母或對愛人朋友的依賴,自己不能獨立作出選擇 ——由於大千世界的人和事與自己事與願違所產生的憤怒,沮喪讓人陷入惰性 ——總想要尋求讚許,獲得表揚當然令人愉快,但是總是為了讚許而奮鬥,而不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歡去做,當面對不同意見和非議時你就會受人控制,不知道如何應對 知道了產生惰性的原因,我們就能找出辦法解決: ——活在當下,不要在悔恨和憂慮中浪費時間,或者把你悔恨和憂慮的都事情列出來,找到突破口,你會發現事情往往沒你想的那麼恐懼,你應該多發現當下的幸福,把握當下的美好事物 ——勇敢挑戰未知,要知道歷史上大凡有建立的人,都是敢於挑戰未知的人,這樣才建立了人類不斷進步的文明 ——承認世界上存在的不公正,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問題的關鍵不是世界上存在不公正,而是你面對不公正時候的態度 ——打破一切條條框框,打破一切常規,不是說要為了反叛而去反叛,這毫無意義,而是在不影響的別人的情況下,作出自己的選擇,尋求更大的自由 ——克服拖延症,不做幻想家和希望家,做一個實幹家。要知道“儘量做好”其實是很荒謬的,我們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的十全十美,那是完美主義所會犯的錯,關鍵是"去做" ——不要對別人過分依賴,努力培養自己"自由的精神和獨立的思想"吧,和困難做鬥爭能增強人在自尊感和自信心 ——憤怒和歡笑不可能同時發生,那些內心強大的人都有一個特性就是他的幽默會讓和他在一起的人會心一笑,歡笑所帶來的正能量總是使人心心相惜,充滿Sunny和動力
-
5 # 安米心理
每當你稍微感覺自己有點懶惰的時候,想都不要想地放下當下手裡所有的事,立刻開始做你最不想做卻不得不做的那件事。
比如你正在網上看影片,心裡剛剛開始後悔浪費了一上午的時間沒有做科研,這時你應該立刻關掉影片網頁,開啟Google Scholar隨便找一篇領域內最新的文章開始讀,一句一句地讀,不一會就進入狀態了;
比如你早上睜開眼捨不得溫暖的被窩,但是昨晚計劃今天要去健身,這時你應該馬上跳下床(什麼賴床有利於身體健康的屁話不要信),穿衣服,擠牙膏,開啟冰箱熱早餐,做完這一切你就不會想回到被窩了;
再比如週五要開會作報告,而現在是慵懶的週二下午你還在想要不要拖兩天再做presentation,這時你應該立刻開啟電腦,新建pptx文件,收集資料,撰寫文字,寫著寫著就寫完了。
生活中這樣的動作重複多了自然會形成條件反射,有重要的事情都會立刻完成。拖延症很多人都有,但這不是你懶惰的藉口,這病是可以100%治癒的。我認識的所有優秀的人,沒有一個有拖延症,哪怕一丁點都沒有!因為這叫執行力。
我提供的方法最核心的點在於:
1、稍有懶惰的萌芽就要立刻放下當下手裡的任何事(影片,音樂,社交軟體,被窩等等)
2、這個過程中腦袋裡什麼都不要想。因為我們生活中絕大部分需要完成的事情,其中80%的精力都消耗在啟動這個環節。
所以,當你用一種勢不可擋的態度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這80%,剩下20%靠慣性就可以了。
永遠永遠都不要說我從下個禮拜/明天/一小時以後/半小時以後/二十分鐘以後/十分鐘以後/五分鐘以後再開始,就是現在這一秒!我這個方法有個bonus,就是很刺激。你想像一下上一秒還在娛樂懶惰這一秒就開始做正經事,這種突如其來的角色反差造成的心靈衝擊力足以讓你脫胎換骨,等你什麼時候習慣這種反差了,你的拖延症就治好了。
其實用我的方法不一定能讓你高質量地完成所有事,但最珍貴的是透過這樣的訓練讓你養成了一個一直在做優先順序最高的事情的習慣。無論你未來勵志做科學家,CEO,還是國家主席,養成這個習慣都是你的入門課。
-
6 # 珍妮奇遇記
很多人意識到懶惰的問題,做出改變嘗試,然後改變失敗,會變得更加懶惰,如此便陷入了死迴圈。所以,要想徹底改掉這個毛病,必須運用正確的方法,有效直擊問題的根源。
善用“普瑞馬法則”,這是心理學家提出的辦法,透過重構行為方式,徹底糾正懶散習慣。首先分析懶惰的原因是什麼?無非是你將要從事的事情是有困難的,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要拖延下去。“普瑞馬法則”告訴我們,先解決最困難的事,再解決次困難的事,直到最小的事,從大山出發,再到小山,逐一擊破。
把最大的壓力在第一時間解決,以免逃避壓力不停拖延,最後變成了懶惰。懶惰和拖延症是親兄弟,它們的病因是相同的。
這種方式能夠起作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可以強化攻克困難的效果,建立自信,形成成就感,從而產生動力繼續攻克下一個難關。最難的都過去了,不難的還是問題嗎?你會越做越起勁。
下面有幾種方法,能充分調動你攻克難關的積極性:
1.多采用影象和色彩,這會使你的記憶力大幅增加,對大腦來說,動態比靜態有趣,影象比文字有趣,色彩比單調有趣;
2.集中精力,把握黃金25分鐘。人的注意力每次只能集中20-30分鐘,所以拉長戰線並沒有好處,挑重點,合理利用注意力的黃金時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釋放壓力。研究表明,在有壓力,當你有壓力時,體內就會產生皮質醇,殺死海馬狀突起裡的腦細胞,而這種大腦側面腦室壁上的隆起物在處理長期和短期記憶上起主要作用。因此,壓力影響大腦的發揮,學會釋放壓力,才能給自己更多的發揮空間;
-
7 # 不甘示弱2021
你好,我是Hello好先生:
說到惰性,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情況了,原因非常之多。
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了?
其實很簡單,就一招,那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好了。
飯得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地做,只有我們把每件事情都做好了,自然而然我們就有了成就感。
-
8 # 大河小魚HQ
“後天能做的事,就別趕著明天做了。”——馬克吐溫。
看看,連大作家都這麼講,說明惰性是人類的共性。
惰性,與其說是懶,不如說是拖延。戰勝拖延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艱難的事情。
有的人不到任務的最後期限,都不會行動。這是消極抵抗型。
有的人力求每一個小節都做到極致,因為追求完美陷入了難以完成的境地。這是完美主義型。
那麼有沒有第3種類型的人?既不是消極抵抗,也不是完美主義?有,本人就是。
《拖延一點也無妨》這本書,給出了答案——結構化拖延——“沒有做某件事,但是做成了不少其他事。” 拖延不等於兩手一攤,什麼事都不做。
我就是妥妥的一枚“結構化拖延症”患者。
讀了這本書,按照裡面的方法,雖然還沒有完全克服惰性,但是我少了“一事無成”的焦慮感。
方法僅供參考:
先梳理任務,列出清單,把看起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頭,同時也要列出其他值得一做的事。先完成後面的任務。藉助這種排列得當的任務結構,拖延人士變成了有用的人。
1. 不要糾結完美的結果。接受不完美,只要是開始就是完成的一半。
2. 把大任務分拆成小塊,每完成一個鼓勵自己一下。
以上的方法,相對輕鬆可行。完成了次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情也會自然而然地開始,不會覺得無從下手了。
回覆列表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1、有惰性的人,往往是在動發思出了問題,即在行動力和執行力上不果斷,不能持之以恆,所以要認清自己的模式,有效加以克服;
2、每次不要給自己定太難實現的目標,將一些大目標細化為一個個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這樣容易實現,對自己也是個促進;
3、制定詳細的計劃,每天做個小結,在完成任務後,做上標記,並進行反思,弄清沒有完成的指標背後的原因,加以克服;
4、接納自我,認清自己的不足和與他人的差距,並將此轉化為努力的動力,有了動力,才會有較強的執行力;
5、保持樂觀的情緒,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生氣,冷靜找出問題背後的原因,積極改進,只有不斷的進步,才能讓自己更有成就感和價值感,從而避免懶散和惰性;
6、培養自己的興趣,對自己的工作、學業,如果有強烈的興趣,就會情不自禁地想去從事和付出,從而避免惰性;
7、不好高騖遠、不沉浸在空想的美夢中,活在當下,把當下的每件事情專心做好,就能腳踏實地地過好每一天,擁有好生活,從而與惰性和懶散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