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一歐

    同一件事情,各人有各人的觀點,有些觀點是互相沖穾的,肯定了這個觀點,就是否定了其它觀點,肯定即否定,這個說法沒問題。

  • 2 # 侯迦藍

    剛才嘗試著查詢這句話的原文,但是這句話並沒有原文出處。那麼可以理解為這句話是某人的簡單“概括”,或者個人的精煉看法。

    那麼對於漢語的瞭解,這種極易產生“誤會”的一種語言和文字,還是選擇慎重解讀為好。

    舉個例子:

    否定即肯定,根據漢語理解很容易被“陰陽理論”所套路,即世界為“非陰即陽”的二元世界,甚至延伸到“色即是空”的玄學陷阱,進入無限迴圈而不得解。

    但是從整體事件角度來講,漢語中的否定或者肯定更像是一種態度,而非一種邏輯。

    但是在研究整體事件真實性的角度來講,肯定或者否定更像是每一個論證環節的一個判定,來確保邏輯中的每一個論證都是“正確”選擇,來確保最終結論的嚴謹性、完整性和客觀性。

    而對於邏輯本身來講,肯定和否定是一種客觀判斷,是一種符號,這種符號是一種平等關係,而非態度選擇,更像計算機中0和1的關係。

    計算機在幫助人類完成整體事件時,將事件指令分解為若干個0和1判定及運算的過程,這種過程,0和1既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並沒有差別,這取決於人類對0和1運演算法則的制定。

    Translate,翻譯不同文化領域中的思想類文獻對翻譯者的要求很高,必需對兩種文化以及語言要有極高的研究深度,並且儘可能不要精煉觀點,這會大大減損原文的本意。

  • 3 # 使用者3097950555020

    這個純粹就是言說邏輯的問題。①

    規定性,即否定性。

    這是《小邏輯》第91節,重述斯賓諾莎實體自在存在命題。

    與之同一的是純反思規定:

    肯定性,既否定性。

    把握其中玄機的關鍵,乃在於巴門尼德《自然詩》中給予形而上學的一個界說:思維與存在是同一的。

    例如,赫拉克利特的自然論:既是又不是。顯然,赫氏說話語無倫次、自相矛盾。現在,就看我們對巴門尼德"存在"作何解釋了。

    "存在"若是一個名詞,那麼這個言詞裡面內容是什麼呢?"既是又不是"所以,這從思維邏輯運動方式上說"存在"這個名詞內容的形式,則赫氏自然論前後是一致的,即同一的實在。但是,反過來看,從形式規定它的內容上說,赫氏自然論前後則又是語無倫次、自相矛盾的。這個,就是名實變易的言說邏輯語言自然律法的尺度法則②。

    佛家因明中,也有相同法則,叫做"即障即刪"。它的含義是:當佛告訴你那是什麼的時候,由佛言規範的物件可能已經跑別處去了,還說不定己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所以佛言語詞對於聽者說來,不就是認識的障礙物了嗎?因此,規定性即否定性;因而,以及它同一性抽象的肯定性即否定性,就是這麼來的(例如,牛頓經典物理理論力學絕對時空觀念的命題)③。

    註釋

    ①:但是,這裡人們對言說的語言邏輯學有一個完全不應該有的誤解:邏輯學的物件是思維,而非另外別的什麼東西。例如,言說語言。因為嚴格說來,語言言說對思維來說也是物或存在。關於這一點,見《小邏輯》§112黑格爾論言說語言邏輯“問題”的本質,即何新先生說:哲學需要(言說語言的)悟性。老子《道德經》第一章也有同樣的論述。

    ②:解決此矛盾的尺度法則,黑格爾認為全在於人們對於基督信仰的倫理行為,這在康德《實踐理性批判》中已經有所論述。因而,黑格爾只是賦予了思維以人們行為實踐驗證真理的品格。關於這一點,馬克思在他的《費爾巴哈論》第一條中,對黑格爾哲學有一個十分充分的肯定性評估。但與此有所不同的是: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所講時空宇宙起源卻是由伏曦女媧兄妹相交的結果。換句話說,華人的宇宙時空觀念之不同於歐亞大陸西方人在於:前者是生命觀念不斷地更新程序的全體;而後來者卻在乎於聖經《舊約》上帝律法約定(馬克思曾說,基督教是最適合資本主義發展的國家意識形態)。

    ③不過,站在中國立場上看今日歐亞大陸東西方人類全球化社會說來,在1949年是世界社會主義挽救了華人的命運;但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發展到1978年卻反過來又是我們華人挽救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因而,隨著蘇聯的解體到了2001年又是世界資本主義挽救了華人命運的同時;但是事情卻並沒有因此而完結,2008年美國紐約華爾街爆發全球性金融海嘯的時候,反過來卻又是我們華人挽救了世界資本主義全球化運動。換句話說來,我們華人這樣一種"語無倫次、自相矛盾"作為的形式,乃是讓歐亞大陸西方人不知所措而就無言以對的存在,這就是我們今天在此討論黑格爾哲學開始的起點。

  • 4 # 一老沈一

    “肯定即否定”,是黑格爾哲學中的一個重要觀點;是他的辯證法中的一部分;也是“否定之否定”諸環節中的第一個階段。

    一,“肯定即否定”這個思想,黑格爾表述於他的著作《邏輯學》之中。他的《邏輯學》分為《大邏輯》和《小邏輯》,名字是後人給起的。所謂大和小,僅僅是區分兩本書的厚薄。《大邏輯》原名《邏輯學》,是黑格爾1808-1816年在紐倫堡當中學校長的時候寫的。1817年,黑格爾將此書修訂後改以《哲學全書》出版,其中第一部分為“邏輯學”,即《小邏輯》。這兩部著作裡,都充分表述了“肯定即否定”的思想。 二,黑格爾將自己的《邏輯學》定義為研究事物本質的科學——既研究客觀事物,又研究思維本身。他認為,世界上所有東西,越在前面的階段越是抽象的,越往後發展就越真實。位於前面的概念是抽象的,後面的是具體的;但相對於更後面的,它還是抽象的;一直到最後,所有的概念、範疇才成為完整的有機統一體,這才是最全面、最真實、最具體的東西。哲學,就應該研究這個從抽象到具體、由片面到全面、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具體來說,這個過程就是“正”、“反”、“合”的過程。黑格爾以他的這個理論,批判和揚棄過去的形而上學,特別是笛卡爾、斯賓諾莎、菜布尼茨等人的舊形而上學。黑格爾第一次明確地系統地把舊形而上學解釋為用非此即彼、割裂、抽象、片面地看問題。我們現在通行的對形而上學的理解,即來自黑格爾。黑格爾說,他的哲學,是要提供一種觀察世界的新方法——絕不是孤立的,絕不是正面就只是正面,而要看到事物總是正面和反面的統一體,是具體的。世界上沒有隻有正面沒有反面的東西,或只有這一面,沒有那一面的東西,總是正反兩方面的有機統一。這種有機統一,是透過“正”、“反”、“合”體現和發展的。 三,黑格爾的《邏輯學》,包含——有論、本質論和概念論三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別包含三個內容——有論的質、量、度;本質論的在自身中反思的本質、現象、實在;概念論的主觀性、客觀性和理念。從形式上來看,整個《邏輯學》就是一串從小正反合,到大正反合,再到更大正反合的“圓圈套圓圈”的結構。比如“有論”,講的就是從“質(正)”到“量(反)”,再到“度(合)”的發展過程。到這個階段,“度”就進入到了“本質論”階段,屬於“在自身中反思的本質”,還是“正”;然後進入到“現象”,是“反”;再成為“實在”,又是“合”。繼續往下發展還是這樣。 四,黑格爾所說的“正”、“反”、“合”,就是事物和思維發展的路徑——否定之否定。這裡面,“正”是肯定;“反”是“否定”;“合”是否定之否定——對否定的否定,負負為正,又成為肯定。在黑格爾那裡,“肯定”,是一個事物性質的確定性——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生就是生,死就是死。“肯定即否定”,第一個含義,它是對非我的否定,是對自身確定性之外的排斥。但是,這個肯定,是透過否定而存在的——黑與白相比較而存在,生與死相對應而成立。第二點,更為重要,就是在肯定中已經包含著否定——生命中已經蘊含了死亡的種子;黑夜象徵著向白天的轉化,也就是所謂“冬天來了,離春天還會遠嗎”的道理。這樣的否定因素,包含於所有肯定的事物當中,無一例外,黑格爾舉了大量的例子來說明。這就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內在矛盾性,這種內部的矛盾,導致肯定的事物向“相反”的方向發展,於是進入了“否定”的“反”的階段。在“反”的階段,“否定”又包含有“肯定”的因素——第一,是對新形成的新質的肯定;第二,是否定因素的對立面,導致事物進一步向前發展。結果是重新出現了再一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此時,肯定的因素再次成為主導因素,但此時的肯定已不同於原來的肯定,不是回到原點,而是實現了螺旋式上升。 五,在黑格爾看來,肯定和否定以及否定之否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反合的每一階段,都是聯絡的環節和發展的環節,是對立的統一。關於採用正反合,或者說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這種表述方式,黑格爾說,這不過是他採用的一種“外在形式”,重要的是事物和認識本身存在的對立和統一。這句話在他《大邏輯》“絕對理念”這一章中間。他還把自己以上“三分法”解釋為“四分法”。其實這不重要,黑格爾說這番話的意思,是說不要過於看重他講的正反合這種形式,而是要理解他強調的矛盾的普遍性、鬥爭性和相互轉化的實質。

  • 5 # 王新莊律師

    肯定即否定,這是就肯定與否定的統一性而言的。比如在一個全集中,集合與它的補集就構成肯定與否定兩個部分,但這兩個部分都是全集的子集。

    黑格爾的邏輯,非常重視共性。從A是C且B是C推出A是B,這是不符合形式邏輯的。但黑格爾也並不是在探討形式邏輯。他探討的始終是對立面A和B的同一C,尋求的始終是對立面A和B所在的統一體C。就是把對立面納入同一個概念中進行研究。

    也有人把這個叫做正反合,實際是沒有領會到這種思維方式的本質。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是運用黑格爾辯證法的優秀範例。他把中日兩個對立的國家納入同一個範疇,就是中日戰爭範疇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了合乎未來歷史發展軌跡的結論。

    在這裡,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中國即日本。用普通語言表述,就是中日同為中日戰爭的一方,在這個意義上,中日是一回事。這個工作,就是建立中日這兩個對立面的統一體。

    然後分析統一體內部雙方的力量及其消長,從而把握統一體,即中日戰爭的走向。

    同樣,學生總是先學習有理數,再學習無理數,最後在實數中同時把握兩者。

    一個訴訟也是這樣,不論原告還是被告,都是案件的當事人,當事人就是統一體。法官就是在這個統一體當中,從法律規定的視野,觀察引導雙方展開證據,開展辯論,從而把握案件的總體狀況,得到合乎事實和法律的判決。

  • 6 # 弱水2842

    專業術語太晦澀難懂,生下來就意味著死去,生(肯定)……死(否定)……新生(否定之否定)……迴圈往復吧,以致無窮。而形成這一規律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在的矛盾性。

  • 7 # 時代傻瓜李博士

    ①肯定即否定,如:

    你是人⇔你不是別的動物。

    ②否定即肯定,如:

    你不是壞人⇔你是不屬於壞的那個型別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整天對著電腦,又熬夜,喝什麼茶好呢?又或者可以補眼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