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37226028394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導致國家滅亡。

    出處:選自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

    原文:

    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譯文: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瞭解。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文選自此文選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戰國時期,戰亂紛爭,一個國家要想立於不敗之地,要奮發圖強,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這篇文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寫的。

    它是一篇論證嚴密、雄辯有力的說理散文。作者先列舉六位經過貧困、挫折的磨鍊而終於擔當大任的人的事例,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接著,作者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亡兩個不同的角度進一步論證憂患則生、安樂則亡的道理。

    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的結論。

    全文采用列舉歷史事例和講道理相結合的寫法,逐層推論,使文章緊湊,論證縝密;

    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對仗句,即使語氣錯落有致,又造成一種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地增強了論辯的說服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象徵手法,白描手法,比興手法,對比手法,什麼意思,如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