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謙弟恭出處?
正確的應該是“兄友弟恭”,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
孔子以知、仁、勇為三達德,在此基礎上提出禮、孝、悌、忠、恕、恭、寬、信、敏、惠、溫、良、儉、讓、誠、敬、慈、剛、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基德或母德,將它擴充套件為“五倫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
後人綜合先秦儒、法諸子的思想,提出“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
擴充套件資料:
教育感化,上行下效。因此,父慈則子孝,兄友則弟恭。為人師長者,應注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唯此,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弟子規》:“兄道友,弟道恭”即為兄友弟恭。
南懷謹說:華人談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對的,父親對兒子付出了慈愛,兒子回過頭來愛父親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對弟弟好,弟弟自然愛哥哥。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意為:做父親不慈祥,那麼做兒子肯定不孝順。做哥哥不友好,做弟弟就不恭敬,做丈夫不仁義,做妻子就不會順從。
兄謙弟恭出處?
正確的應該是“兄友弟恭”,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
孔子以知、仁、勇為三達德,在此基礎上提出禮、孝、悌、忠、恕、恭、寬、信、敏、惠、溫、良、儉、讓、誠、敬、慈、剛、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基德或母德,將它擴充套件為“五倫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婦順、朋友有信。
後人綜合先秦儒、法諸子的思想,提出“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董仲舒提出“三綱五常”,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仁、義、禮、智、信。
擴充套件資料:
教育感化,上行下效。因此,父慈則子孝,兄友則弟恭。為人師長者,應注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唯此,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弟子規》:“兄道友,弟道恭”即為兄友弟恭。
南懷謹說:華人談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對的,父親對兒子付出了慈愛,兒子回過頭來愛父親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對弟弟好,弟弟自然愛哥哥。
"父不慈則子不孝,兄不友則弟不恭,夫不義則婦不順矣."
意為:做父親不慈祥,那麼做兒子肯定不孝順。做哥哥不友好,做弟弟就不恭敬,做丈夫不仁義,做妻子就不會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