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東小汪醫生

    血虛以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以補法為主,同時要查明原因,對因治療

    病因主要有消化道寄生蟲病、消化道腫瘤、痔瘡、月經過多及老年人胃酸過少,吸收不良等。臨床主要表現為無力、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心悸、氣短、胸悶、心前區不適等,嚴重者可引起低燒、心力衰竭等。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適當的調養。

    (一)起居調養法

    (1)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受涼,適當休息。

    (2)積極治療寄生蟲病、慢性出血性疾病。

    (二)藥物調養法

    1.常用驗方

    (1)何首烏15~30克,菠菜120克,同煮服,每日1次。

    (2)仙鶴草30克,大棗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歸脾丸,每次9克,每天2次。

    (2)十全大補丸,每次9克,每日2次。

    (3)阿膠補血膏,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三)飲食調養法

    宜進色、香、味俱佳,且易消化的食物,如肉末、肝泥、肉湯、蛋羹、菜泥、果汁等,多吃含鐵食物如豬肝、菠菜、雞蛋、黃豆等。

    (1)豬肝或牛肝150~200克,炒食,每日1次,連續吃2個月後貧血可明顯改善。

    (2)菠菜60克,雞蛋2個,薑絲、鹽各適量,做湯,日服2次。

    (四)針灸調養法

    常用足三里、大椎、曲池、膈俞、命門等穴,每次取2~3穴,中弱刺激,留針20分鐘,每日1次。

    (五)按摩調養法

    患者取坐位,暴露背部,家人用掌根在脊柱兩側自上向下按揉約3分鐘,然後分別在血海、足三里、梁丘穴處按摩2分鐘,每天1次。

    (六)其他調養法

    取肝、腎、脾、三焦、膈、內分泌等耳穴。用探棒找出穴位敏感點後,按揉片刻,將黃荊子置於0.5釐米2的膠布中間,對準穴位貼壓。輕揉,使患者感到酸、麻、脹、痛、燒灼感等。每日按壓3~5次,每次3~5分鐘,3~5日換壓丸1次.

  • 2 # 古今醫案研讀

    血虛的病人用針灸如何治療?

    今天就來聊一聊血虛。

    我們先來看看血的生成。

    胃消化食物,脾吸收食物中的水谷精微進入人體,水谷精微上輸到肺,肺朝百脈,水谷精微在心臟“奉心化赤”而成血。

    所以血的生成和脾胃吸收營養有很大的關係。

    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不愛吃飯的人,身體就弱,就瘦。

    這種人血會足嗎?

    不可能的。

    血充足的人必須是能吃能喝之人。

    氣能生血,血能化氣。

    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沒有陽氣就沒辦法活動了,氣就是透過血液運載氣到全身各處。

    這邊的氣可以狹隘地理解為氧氣,但從中醫角度氣不僅僅是氧氣的。

    氣血是相生的,它們兩就像同一個物質的不同形態一樣,就如同水和冰的形式,口渴的時候,冰融化為水,休息時水凝結為冰便於儲藏。

    所以氣虛的人,血液執行緩慢,氣無法生血,血還需要化氣,導致身體相對的缺血狀態,也是血虛。

    氣的生成主要靠肺,肺的呼吸給身體帶來了大量的氣,也透過肺,能把廢氣排出。

    雖說腎主納氣,氣的生成還有腎參與其中,但這只是佔比較小的,或者說是起到輔助作用的。

    所以血虛和肺、腎有關係,肺為主,腎為輔。

    肝主藏血。

    人體的血液不可能產生多少就用多少。

    有時候吃得多,吸收的營養物質自然就多;有時候吃得少,甚至不吃,吸收的營養物質自然就少。

    所以身體裡要有一個儲藏血液的地方,這樣可以在血液過多的情況下,儲藏起來;血液過少的時候,放出血液。

    起到這個功能的臟腑就是肝。

    肝喜條達,舒暢,心情好,肝藏血功能就更好,可以理解為血液的倉庫及越大,儲藏更多的血液;反之肝氣不舒,肝火過旺等肝出現異常,就會影響肝的藏血功能。比如出現儲藏血液不足,或者該放出血液時不放,造成血虛。

    所以從中醫角度看血虛,主要有三個方面,一個是脾胃;一個是肺腎;一個是肝臟。

    無論是中藥、針灸都是從這些方面入手。

    如果脾胃的問題就健脾和胃,針灸可以選擇脾經、胃經的穴位。

    如果肺腎的問題就補肺益腎,針灸可以選擇肺經、腎經的穴位。

    如果肝臟的問題就需要調理肝臟,針灸可以選擇肝經、膽經的穴位。

    當然臨床上的人不會單純一個臟腑出問題,多是幾個臟腑共同存在,選擇的時候可以看哪個臟腑為主,其他為輔組合起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體中重金屬的遷移轉化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