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貝家的小翊翊

    很簡單,拋開那些君君臣臣的封建倫理,你是願意有一個死後可以託付妻小,為你的信任兢兢業業,殫精竭慮的朋友,還是希望有一個在你強勢時隱忍不發,百般諂媚,在你衰落時跳起來咬死你的朋友?但凡智商沒問題的應該都知道該怎麼選擇吧。

    有人將兩人名聲的落差歸功於《三國演義》,這就屬於純粹的想當然了。事實上從兩人生活的年代到宋元,兩人的名聲一直就有天壤之別。楊戲、司馬炎、陳壽、王猛、李靖、杜甫、蘇軾們可沒看過什麼三國演義。

    不需要別人說,只要看看司馬懿的子孫怎麼評價他自己和諸葛亮就一目瞭然了。

    晉武帝司馬炎,司馬懿的親孫子,看三國志後曾掩書長嘆“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

    要是我手下有這麼一個人,我還用得著如此操勞?

    另一個晉朝皇帝,晉明帝司馬紹,在聽王導講述司馬懿司馬昭父子的事蹟後,竟然雙手捂面趴在床(那會人坐的就叫床)上,愧疚的對手下臣子說“若如君言,祚豈能久”?如果真像你說的那樣,我們晉朝國柞豈能長久?

    司馬懿的子孫後代對其和諸葛亮的評價尚且不在一個檔次,何況其他人?更何況,諸葛亮可能是死後能被百姓自發紀念近兩千年而香火不絕的唯一一位權臣,名聲上司馬懿怎麼可能跟他比?

    以上。

  • 2 # 秦野雁

    這個問題其實也很簡單。

    鼎足之勢形成以後,諸葛亮和司馬懿兩個人就成了舞臺上的主角。一個南征北伐,一個東征西討。兩個人的表演你來我往,可謂不分伯仲。

    司馬懿在曹操的眼中就像是魏延在諸葛亮的眼中一樣,都有“反”的跡象。曹操曾經說過,司馬懿不可大用。然而曹睿即位後因蜀國入侵,不得已而用之。司馬懿老謀深算,能隱能忍,最後和司馬昭司馬師兩個兒子一舉篡位。實屬一個陰謀家。

    而漢丞相諸葛亮於建安12年,公元207年就跟隨劉備,火燒新野博望坡,羽扇綸巾赤壁,奪荊州,佔西川,取漢中,治國理政,平南中,六出祁山伐中原,胸懷大志,戰功赫赫。反觀司馬懿,除搞內亂,有何戰績?尤其是在兩人的直接對話中,司馬懿沒有討到半點便宜,還被諸葛亮用空城計羞辱,貽笑大方。

    一個是漢丞相,一個是魏國大都督;一個忠心事主鞠躬盡瘁,一個陰謀奪權。試問兩個人無論是身份地位,胸懷戰績懸殊都這麼大,他們的名氣懸殊,怎麼會不大呢?

  • 3 # 泊圖泊途

    司馬懿個人來說的確是人生贏家,其隱忍城府實屬一流,最後成為西晉的奠基人。他的壽命也在古代算是真正的古稀,72歲(虛歲73)。這就樣一個人為何名氣沒有諸葛亮大,現代司馬懿又為何逐漸被人追捧呢?

    三國時代是封建時代,那時候“親親”,“尊尊”的思想很牢固,長期的影響華人的行為方式,一度成為盛世中人們的道德準則(亂世因人而異,諸葛亮、荀彧和司馬懿完全是兩類人)。“親親”就是親近該親近的人,“尊尊”就是尊重該尊重的人。

    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有時候甚至有子為母綱。

    因此封建王朝肯定是更喜歡諸葛亮這樣的有能力又忠誠的臣子。

    對於司馬懿這樣的亂臣賊子則沒有過高的評價。三國時期後的千年,人們基本都持有這樣的態度。

    而且司馬懿奪權也是篡奪的曹魏的勞動果實,而曹魏在對中國統一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司馬懿有點“陰”謀。曹魏不該亡,而東漢該亡為曹操加分為司馬懿減分。

    司馬懿的子孫沒幹什麼好事,司馬炎除了統一了中國並無功績,而統一中國在當時也是潮流,司馬炎只是順勢而為,沒什麼太大的貢獻。之後他們家族王朝則上演的五胡的時代。被人罵慘。

    唐末有五代十國,但是沒人大肆罵唐,就是唐朝有盛世,西晉則不過如此。

    至於現在對司馬懿的翻案在於歷史的發展性和人們價值觀的變化,從現代的角度來看,其實司馬懿倒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而不是一無是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梁山上得以善終的人,都有哪些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