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微媽育兒課堂

    題主所說的總要玩具是經常想買玩具,還是隨時都要把玩具拿在手上玩呢?不管是哪種情況,如果孩子對玩具的痴迷到了很嚴重的程度,是一定要糾正的。

    現在的家庭條件都比較好,家長會給孩子買很多玩具,孩子也會經常要求買,但總是玩一會兒就不感興趣了。過度的物質滿足會造成很大的浪費,也會讓孩子不懂得珍惜,養成奢侈浪費的習慣。

    有一段時間,我家小兵兵也是特別喜歡買玩具,剛開始我們沒有很在意,孩子想買就給買了。但孩子的慾望卻越來越大,每天都想買玩具。

    我們迅速意識到之前的錯誤,立馬給孩子定規矩,提前跟孩子講好,過生日或者過節日的時候才可以買玩具,每個月可以買一次玩具。當然孩子對時間還沒概念(當時三歲),我們就告訴他,到爸爸回家的時候可以買一個玩具(爸爸半月到一個月回來一次)。平常儘量不帶他經過玩具店,偶爾他吵鬧著要買玩具也堅持原則不給買。這樣沒過多久,他也就不提買玩具的事了,但是當爸爸回來了,他會立馬提出買玩具的事,我們也遵守約定給他買玩具。

    孩子的很多壞習慣都是由於家長的放縱導致的,所以家長要有預見性,提前給孩子定好規矩。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壞習慣再糾正的話,會費勁很多。

  • 2 # 媽媽在呀

    1)玩具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爸爸愛車或者愛煙,媽媽愛包包或者口紅,其實都是人類慾望的一種外化表達,沒有錯!只是需要引導和控制!我們家孩子在3歲以上開始對玩具慾望增大以後,我們向他提出了“玩具是一種獎勵”。他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贏得想要的玩具。形式就是積攢“五角星”換取玩具。比如:堅持每天閱讀(有助於好的閱讀習慣養成),那每天可以獲得一顆五角星;在家裡做家務了,可以根據不同程度的勞動,獲得五角星……爸爸媽媽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和爸爸媽媽的期望,有目的地設定標準,既可以幫助孩子培養好的性格和習慣,又可以讓玩具顯得來之不易,更需要珍惜。這也算是延遲滿足的一種形式吧。

    2)我個人覺得玩具最大的意義並不是益智或者能力的培養,而是陪伴與分享。如果透過一件玩具,可以讓全家都共享10分鐘的親子時間,讓孩子從中可以體驗與家人相處的快樂;如果透過一件玩具,孩子可以找到與小夥伴的共同的興趣愛好,分享樂趣,那麼玩具就是非常積極的一個載體。所以,玩什麼不重要,和誰玩?怎麼玩?才是重要的考量!

    3)家人對孩子注意力的引導,當然是重要的。除了玩具之外,其實生活中可以找到樂趣的東西是很多的,比如:戶外運動、養花種地、養的小蝌蚪變成了青蛙……不怕沒有可玩的,只要我們有心去和孩子一起發現這些生活的樂趣。

  • 3 # 橙貝多親子

    1、讓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看到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玩得很開心,會發現自己原來的舊玩具都很好玩,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會覺得很有意思。當然,爸爸媽媽也要多陪孩子玩。

    2.和孩子有買玩具的約定。和孩子定多長時間可以買一次玩具。應該讓孩子感到買玩具是特別難得的事情。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買什麼,這樣孩子會非常珍惜買回來的玩具。

    3、自己製作玩具。家長有時間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做些特別有意義的玩具。這些禮物也會給孩子驚喜。如果孩子製作了禮物送給家長,爸爸媽媽也要鄭重地感謝孩子。

  • 4 # 小晗晗愛閱讀

    玩具對於小孩子誘惑力太大,經常去了超市或商場看到玩具就走不動了。這也讓家長很煩惱,要麼引發衝突,要麼家長妥協。這都不是長久之計。結束一次衝突就會還有下一次,妥協一次就會有下一次。我也是個男孩的媽媽,孩子對玩具那也是無比的著迷,但絕對不會因為要買玩具而哭鬧。這件事情上我們兩個人處理的很好,算是合作共贏了。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一年當中什麼時候會給他買玩具,充滿期待會讓買玩具這件事多了很多幸福感和滿足感。也就少了不買玩具時的失落感,也就不會想著平時要買玩具。

    在我們家我兒子清楚的知道,每年的生日、兒童節、新年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讓爸爸媽媽來買,或者我們送給他驚喜。而聖誕節呢也會收到聖誕老人送的禮物(當然我和老公就是那個偷偷摸摸給他準備禮物的聖誕老人)。平時是不買玩具的,如果看到自己喜歡的可以告訴我們,過節的時候我們買了送給他。

    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哭鬧時沒用的,如果是該買玩具的時候他不用說我們也會買,如果不是就算哭鬧也沒用。當這個方式沒用的時候,孩子也就不會再這樣了。不僅買玩具如此,很多時候,我們很難改變孩子的行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當我們改變時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改變了。當我們守住原則,忍住心時,你會驚奇的發現孩子的一些壞習慣隨之消失。長久的保持言行一致,說到做到。而不是看心情,看孩子的反抗程度。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清楚的知道自由的界限在哪裡,知道不是他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也就不會去透過各種錯誤的方式挑戰我們的底線,越過界限,引發各種衝突。

    所以啊,不管是買玩具還是其它類似事情,如果不想雞飛狗跳,總是引發衝突,傷害彼此之間的關係,那就要建立界限。讓孩子知道有所為而有所不為。我們要用我們的行為告訴他,該做的能做的我們一定會去做,該給的能給的他不說我們也會給,但不能做的,不能給的,不管他怎麼樣,我們都會堅持自己的行為,不會因此而改變。

  • 5 # 刺眼的小兔子

    一、孩子總要買玩具怎麼辦

    1.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動員孩子把小朋友請到家裡來一起玩,有了小朋友一起玩,孩子不覺得孤單,也會減少對玩具的依賴。爸爸媽媽也要多和孩子玩,使孩子覺得生活豐富充實,不再過多地依賴玩具。

    2.跟孩子商定一個購買玩具的規矩。讓孩子感到買玩具不是毫無節制、隨心所欲的事情。

    3.讓孩子自己挑選玩具。在商定的時間和費用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決定買什麼,這樣,他會比較慎重,而且容易珍惜買回來的玩具,同時,他也獲得了學習購物的機會。

    4.對過分的購買要求堅決說“不”。如果孩子無理取鬧,提出不切實際的購買要求,爸爸媽媽要堅決地拒絕他,不管他說得多麼打動你。只要堅持住了第一次,你以後堅持起來,就會更容易。

    二、應該給孩子買什麼樣的玩具

    安全型,小孩子在1~3歲時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幾乎是零,所以,家長在孩子這一年齡段,買玩具時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能買很小的玩具,或產生有害物質的玩具,以防孩子吞食;所以,家長在購買玩具時,要買正規的,有質量保證的玩具;

    興趣型,家長買玩具是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來購買,這樣的話,不僅可以讓孩子玩的開心,也可以無意間培養孩子的某一方面的特長,不要購買孩子討厭型的玩具,這樣既不能滿足孩子,也浪費了金錢;

    益智型,可以多買一些,益智型的玩具,可以開發孩子的大腦,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構造力,但是,應該對什麼年齡買什麼玩具,要對號入座,不宜剛開始買太難的玩具,要迴圈漸進,最好自己陪著孩子玩,以免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動手型,買這類玩具,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使孩子的想像能力提升,開拓思維,使孩子對知識充滿嚮往,愛上學習,比如:積木之類的玩具;

    對待孩子,我們應該有更多的耐心,不能過分寵溺也不能過分嚴厲,畢竟過之尤不及,中庸才是最好的處世之道呀。平時與孩子之間制定一些約定不僅可以讓孩子的三觀更正確地發展,也是促進大人與寶寶之間感情交流的好辦法哦!

    我知道一個地方有很多可先“看”再“買”的玩具影片哦~一搜就有:【阿哦玩具】包括拆包最新的熱門玩具、近距離展示玩具細節、風趣解說玩法技巧,跟著小穎一起去了解哪款玩具好玩、怎麼玩!如果不知道給寶寶買什麼玩具,真的推薦家長可以先和寶寶一起觀看玩具拆裝、開箱影片,足夠了解後再選擇是否購買也不遲。

  • 6 # 明末哥

    我想孩子總要玩具的話,也是因為家長經常給孩子買吧!導致孩子總要玩具的後果不是問題,而是幾張的妥協。不知道孩子要其他東西的時候,家長是否也是妥協呢,只有一味的妥協才會導致孩子經常性的要玩具吧!我想正確的教育孩子,會得到很好的效果,對待孩子要學會不,對於耍賴苦惱的孩子要理性對待。要有“你哭任你哭,我買算我輸”的覺悟,當孩子幾次都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知道哭鬧得不到我想要的東西,也就很少會要玩具了,當然在這期間父母也要有一定的威嚴,明確告訴孩子不買,這樣才能達到效果,讓孩子知道家裡誰才是老大,寵溺的最後就是作為家長噩夢開始!

    各種玩具拆包、玩具攻略,帶你領略全新的玩具世界,驚喜不斷,一起和小姐姐們體驗《阿哦玩具》的樂趣吧!

  • 7 # 淅爸育兒記

    孩子天性就是喜歡玩,而色彩鮮豔,形象各異的玩具,自然就符合了孩子的“胃口”,這是每一個孩子的通病。但不同時期,孩子要玩具的動機是不同的,咱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

    一、逛超市時要玩具

    這是家長最常遇到的情況了,孩子往往會使出大招“摸滾打爬哭”。此時的孩子,更多的是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試探家長的底線,無意識的想控制家長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解決方式:

    出發前:出發前是完全可以預防這種行為的,只需要明確的告訴孩子咱們去超市的目的,以及能不能買玩具,買多少個玩具。只要你足夠堅定,孩子能很好的遵守;

    已經發生:當出發前沒有做預防,那麼實際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則需要採取另外的方式來進行解決。

    簡單的步驟: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抱孩子到安靜的地方讓孩子發洩他的情緒,情緒穩定下來後,再次告訴孩子用這種方式是不可能得到玩具的,讓孩子給出必須買的理由。(通常3次滿足孩子1次)。

    二、去人家家裡時要玩具

    帶孩子去串門的時候,臨走時孩子總想“順走”別人家的玩具的尷尬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卻乏“物權”意識,如果孩子正處於2~3歲的階段(“我”的意識建立的時候),那麼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是非常正常的。

    解決方式:

    出發前:和第一點一致,明確告訴孩子我們要去哪裡幹什麼,但是不允許要別人家的玩具。但不需要說後果,否則就變成了威脅。

    正確句式:“我們要去小明家裡玩,但是不能拿走小明的玩具,媽媽相信你能做到。”

    錯誤句式:“媽媽帶你去小明家裡玩,但是不能拿走小明的玩具,不然以後就不去了。”

    已經發生:當出發前沒有進行預防,那麼實際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咱們就需要採取強制的措施。

    步驟:抱起孩子,明確表示這樣是不對的,回家(縮小活動範圍)。

    正確句式:“這樣是不對的。看來你沒有準備好和小明一起玩,我們先回家玩吧,等你下次準備好了我們再來。”

    錯誤句式:“這玩具是小明的,你不能拿!你真不乖,我再也不會帶你出來小明家玩了!”

    三、當在家時要玩具

    孩子總會抱著玩具或者向家長尋求自己的玩具(已購)。此時孩子只是無聊了,或者是想要家長的關注了。

    此時我們陪伴孩子就非常重要了。要知道他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家長的陪伴。

    而另一種狀況是孩子有尋求過度關注的傾向,就是孩子不允許家長做任何其他事情,只想家長圍繞著自己轉,否則孩子就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是。

    這種情況,本質上是孩子對自己在家庭中的定位的錯誤認知。需要糾正。我們需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玩,同時保持對他的關注。

    例如讓孩子畫畫,不時的注視孩子,並表達出讚美:“寶寶,看來你對畫畫很感興趣呀!(注意讚美的方式),媽媽真高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自學書法半年,陷入瓶頸期,有哪些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