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月20日,那個在路上攔截老師,怒扇老師臉的洛陽男子常某在杭州被抓。
3
回覆列表
  • 1 # 橘子皮老師

    一分為二的看。第一,從教育者的角度,這是教師教育的失敗和悲哀。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的“育人之愛”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懷恨在心,這是教育溝通藝術的缺失,也是教學方法不當的遺憾。第二,從學生角度,數年過去,已成成人,該多一份成人的體諒和悲憫。打老師終究欠妥。

  • 2 # 文月奇

    其實在華人看,講究得饒人處且饒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

    何況再不是,再有錯,也已成為過往。人的心胸要大些兒啊。

  • 3 # 山力隨筆

    站在被他人扇耳光的角度分析,應該有三種應對:1、還回去;2、認慫;3、分析原由合理決斷。

    還回去,以暴制暴,痛快淋漓。但這種應對,有些不計後果,為了一點所謂的面子有可能釀成大禍;也有可能被人家揍得更狠,讓人家痛快淋漓了!哈,這不是上策。

    認慫,就是逃避,迴避現實,軟蛋也!受儒浸潤久者,未免有此一經。“刑不上大夫”,儒家思想之層次概念使我忘記“平等”怎麼寫了,自甘願低人一等。像我這樣的還不少呢。前段時間有新聞說:一對在城裡打工的農村老夫婦,在坐公交時,不去坐車上的座位,車上多數座位未滿,司機一再相邀,老夫婦執意不肯,怕弄髒了車上的座位。交了錢不佔座,令人不解,令我感慨,人何以有如此高的“道德”境界來?認慫是沒有安全感,是沒有底氣啊!現如今,不是軟的過軟,就是硬得過硬,但未必是好事:軟的東西手感好,都喜歡捏一把;硬的呢也未必久存,比如牙老啃骨頭就容易掉。

    扇人耳光是不對的,但總是有原因的吧。如果我被打了,是因為我之前的錯誤,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並且應該謝謝人家,人家冒天下之大不韙,給我指出錯誤也不容易;如果我沒錯,打人的人本身二郎八蛋,不是個東西,是個睡不著覺了怨床歪的主,那麼我可以選擇讓他道歉、報警、打回去(量力而行)、過後再合計處理,總之我絕不姑息。

    其實,我們經常被世界扇耳光,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體現的是我們不同的生活態度,不同的思維習慣,但正向的選擇總歸沒錯!

  • 4 # 極限挑戰成功

    到底這是一個局,還是報仇?攔住打人拍影片釋出,這是首先策劃的。有誰看到20年前常某被老師踢了十幾下頭部?頭踢十下不腫成籃球?都是他自己編的。

  • 5 # 倚夕陽笑黃昏

    可是現在想想,只會為以往的想法感到臉紅,才會意識到那時是多麼的幼稚,碰上這樣的老師不知是幾世修來的福分。

    今日再次看到路上攔截打老師,第一感覺就是太不理智,素質有問題,什麼事也不能用打來解決啊。

    不過,話又說回來,經歷的多了,對各色人等見的多了,想問題總會從正反兩方面去考慮。

    實不知此人打老師的原因是什麼?

    自內心來說,好老師還是多的,他們一心撲在工作上,寧作綠葉;說實話,對教師隊伍中的一部分人確實不敢恭維。

    不務正業,上課不好好教,課後堂而皇之地要求學生必須到他那裡去補課,否則對你另眼相看,排座位與利益掛鉤,送過好處的坐在想坐的位置,其他的打入後三排,基本對你不管不問,此種現象多發生在小學;

    缺乏師德,時不時會在媒體報端看到老師猥褻學生之類的新聞等。

    沒有良心,憑心而論,教師的工資確實不高,縣城二千多元的工資實在不能應付日常開支,但是這也不是你不認真教學的藉口,家長將學生送到學校,就是對你的信任,就是想孩子成材,面對求知的眼神,有一點良心也不能讓渴求知識的眼睛充滿失望

    更有甚者,把教學當成了謀財的工具,私收補課費、把學生推向校外的補習班、強求額外收取資料費等。

    如果打的是這樣不讓尊重的老師,那真是大快人心,不過他們淪為這樣的人,已經成為成人唾罵的人渣,打他也會髒了我們的手,何需自己動手呢,反映渠道是暢通,應讓他受到應有的處罰。

  • 6 # 快樂庭院

    真理很多時候並不是按照支持者人數多少來定的,需要靠時間的沉澱。

    對於同一個事物的發生,不同的人站的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觀念不同,其得出的結論和意見也就自然不同。

    這件事無論前因如何,我認為這個小夥子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都是有違情理法的。

    事件就是一個,現象也只是一時,但每一個事件都有其前因,且前因不只是一個。

    1,老師在這個孩子學生時期體罰過他(體罰孩子只能說明老師的教育能力不足,可那個時代人的教育觀念和現在相差很大),並且讓這個年輕人永遠地記住了,給當時的這個孩子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問題,沒有及時疏導。

    藉此機會也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提高自己的教學和教育能力!

    2,這個年輕人心胸不夠開闊,心理上的記恨沒有隨著時間而減少,同時法治觀念不夠強。因為20年前心中的怨恨在20年後反擊,並且還讓同伴攝像,這種心理的確不正常。

    所以這件事無論前因如何,這個小夥子的行為都是不可取的,都是有違情理法的。

    人心中尊師重道的美德已經幾近消失,行為多受一時的情緒所左右。但無論如何,學生在20年後打老師以洩自己20年前的積怨,這怎麼說也沒有道理和情理。打個比方就是在孩子兒時,父母管教嚴格,經常打罵孩子,於是孩子長大了反過來打罵父母,這樣的父母固然在孩子兒時教育方式不好,可孩子打罵父母似乎有理,你會認為真的有理嗎?生活中不僅有理,還有情和法。

    如果你是這個小夥子,你做得出來嗎?你會覺得自己有理做得對嗎?你當時會相信自己這樣做不會得到相應懲罰嗎?你會相信周圍人不會鄙視你嗎?我有點懷疑以德報怨的可行性,但也絕對反對睚眥必報的行為。如果你更有智慧,我想你會及早地更有智慧地努力減少這種體罰的發生,而不是20年後的這種愚蠢方式。

  • 7 # 大風斗

    我一直有關注這件事,但一直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最近,事情一直在發酵,打人有理的陰謀論,也一直在陰魂不散。

    今天我出來說兩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裡,我最先譴責的,是那個打人的人,他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

    不管他有多大的理由,不管老師以前怎麼做的不對,他無故打傷人必須負法律的責任!

    33歲的成年人,打50多歲的老年老師,振振有詞,居然還讓人怕影片。你是不是以為自己很光榮,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偉大,是一個懲惡揚善的大俠。

    我看你就是個畜牲,你何理之有?你何能下得去毒手。

    我們小時候讀書,誰沒有捱過罰,誰又沒捱過老師的打。是不是老師做的不對,老師錯罰打了我們,我們都要去記下那個仇恨。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我們該不該拿著大刀,滿街去追殺老師?現在我們該不該天天都要去尋仇,個個都去找老師的麻煩?

    老師再怎麼錯,都是你的老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的書都讀哪去了,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懂!你枉為人!

    姓常的畜牲,竟然事後沒事般的大搖大擺,竟然還有那麼多添腚的,跟著起鬨。你們站出來,你們是何居心?!

    老師打人是不對,但現在老師不打好嗎?你看現在哪個老師敢責罰小孩,因為老師怕了。

    如果任憑事情這樣發展下去,明天指不定又有誰尋仇,明天又指不定有誰要了老師的命。這樣,以後誰還敢做老師?

    如果不嚴懲如此的惡徒,社會危矣!!!

  • 8 # A大護法

    常某打的是張老師的臉,

    影片發到網上,

    傷的是所有老師的情,

    損的是尊師重教的根,

    害的是無數後來的人。

  • 9 # 莫忘初心242650426

    男子常某,半道上攔住騎兩輪摩托車(電瓶車)的老師,一頓耳光猛打持續了幾分鐘,未下車的老師,無法站立,又要扶住摩托車,為了減少更多的被壯年男子所打,只是嘴裡說:對不起!男子一邊暴抽,一邊執問,估計自己手被抽疼才善罷甘休了吧?

    更讓正常人不可思議的是,還由其同夥錄了影片,在網上廣為流傳。肆意任性,膽大妄為的行徑令人髮指!

    這還不夠,公安機關上網將其抓獲的第二天,竟然有一百多名村民,為其評功擺好的炮製瞭如同此案件一樣具有衝擊力,影響力的所謂的倡議書,滑天下之大稽!已經由此而造成了臭名昭著的惡劣影響效應。

    在一般人們的常識思維認為,這種使用暴力行為者,而且是在記恨於老師長達20年之後的事情,必然是一介武夫。其實完全出乎意料的是常某還受過高等教育。有些人們也會認為窮人才會幹出這種事情。然而常某在杭州開網店發了小財之後,又從事服裝加工生意發了大財。由此看來知識與財富並未阻止暴力出自常某之手。可見曾經不是個好學生,也不見得是個合法正經的生意人。與土豪的綜合素質也有十萬八千里的不小差距!

    奇異的是,常某被刑拘的第二天,他的"事蹟"就被連同倡議書一起公佈於世人眼前,造假的嫌疑達到了順理成章的習慣水平!如果因猜想會怨枉常某,那麼上百人的簽名公安機關不可能不予以理睬吧?至於"踹學生頭","欺負無錢無勢"學生的老師,也不至於不了了之吧?!

  • 10 # 西部大西北

    教師沒有教好學生,學生未能好生學習。謹此㳟賀馬識途老先生百歲華誕!!!2006年9月9日教師節,茶樓顏昌松老闆,恭請92歲馬識途老先生潤色後,《成都商報》懸賞徵聯。上聯出:好(hǎo)教師,教好學生,好學生,好(hào)學;學,好生學,好生學好,教師教好。下聯對:涼(liáng)清水,清涼冰酒,涼冰酒,涼(liàng)冰;冰,涼酒冰,涼酒冰涼,清水清涼。歡迎天下有學之士雅鑑。

  • 11 # 仲尼96942246

    20年後,他攔路扇老師耳光,引發爭議被拘留。同學願意為其作證,鄉親聯名為其求情。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更讓人五味雜陳。

    撰文 | 陳龍

    編輯 | 孫楊

    出品 | 穀雨 x鳳凰WEEKLY

    譴責與聲援在一段1分多鐘的影片背後,打起了攻防戰,線上線下,此起彼伏。

    影片裡,身強力壯的學生,把20年前的老師攔在路邊。確認身份後,他甩手一巴掌,打在50歲的老師臉上,厲聲喝問,“還記不記得我?”隨後近50秒時間,他又打了4下,表情兇狠,奮力比劃拳頭,罵著髒話。最後,他命令老師把電動車開到路邊。一些影片寫了事發地點:河南欒川。

    百度貼吧欒川吧裡,當地人的議論極為火熱。有人既驚且怒,譴責打人者常堯的暴行及傳播影片自我炫耀的無恥,要求嚴懲。但大量當年的同學和學弟站出來,舉證被打者張清林20年前的暴行。一些網友僅憑當事人的解釋,傾向支援常堯。他們的聲音,甚至成壓倒之勢。

    這場緣起於20年前的打人事件,梳理完來龍去脈,更讓人五味雜陳。

    當年“暴君”,如今“良師”

    “本人常堯。”

    無論在影片裡,還是在貼吧聲明裡,他都這樣自報家門。接著他強調,首先要向所有老師、縣裡的其他老師道歉。“但不包括張清林。”他說,“你簡直想象不到他有多可惡,是他把我逼成這樣的。”

    1998年,常堯在欒川縣實驗中學讀初二。同學還記得他當時的形象,“爸媽離婚,大大咧咧,穿衣服都比較舊,明顯看出來邋邋遢遢”。他們遇上了剛接手班主任的英語老師張清林。此後一年,常堯“彷彿掉入了地獄”。20年來,更是忘不掉被張清林暴打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他上課睡著了,張清林讓他蹲在講臺下,狠踹肩膀和頭。“起碼踹了20腳,直到發完狂為止。”他當時只是害怕,但20年裡常常回想。“他是已經打到變態的那種程度。不光打我一個。他完全歇斯底里,發狂似的打人,你知道吧?不是一兩下,他一打起來就控制不住,直到可能體力跟不上了,才停下來。”常堯沒有對父母說起。他很清楚,回家說了,父親只會罵他在學校不聽話。同學章寧雅和徐林至今還記得早讀課上那讓常堯內心“十分屈辱”的一幕。張清林看到常堯和一個同學打鬧,怒了,讓那個同學雙手高舉起凳子。常堯則被要求雙手趴在黑板上,一根厚厚的課桌木板,從脖子後面插進後領衣服裡,持續了一節課。那個同學高高瘦瘦,舉的凳子是老木式、梯形腿,很沉,得舉過頭頂。“你就能看到那個同學的手在抖。一會兒下降點,一會兒又舉高。不敢放下。”而張老師在兩個班之間來回巡視。

    徐林也被張清林打過,“直接扇臉,指印都能看到。”打常堯這樣的學生,尤其狠。“踹來踹去,按到地上,踹頭。還有木板,插到衣領裡,跟古代的死刑犯一樣。”他認為張清林打學生,不是普通的教導,而是侮辱性的打。

    張清林教過的一些學生,在貼吧發帖佐證此類事情。許多十幾年沒聯絡的同學,聯絡到常堯,願意口頭和書面作證。他們用了“欺侮”這個詞,這是他們的共同記憶。

    同班同學劉石覺得,常堯打老師不對,“但作為他的同學,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行為。”他記憶中,張清林打人,經常是因為學生調皮搗蛋,不聽話、做小動作,沒有特殊原因,“打得很狠,下手重。扇,踢。大部分人有了家庭孩子,就淡忘了。但同學們如果在一起聊天,回憶當年,就恨得咬牙切齒”。

    至少三個同學還記得常堯被連踹幾十腳的那次。“記不起是因為什麼,張清林把常堯從教室前面踹到後面,又從後面踹到前面。其間,常堯幾次被踹倒地上。”李毅回憶,“他面目猙獰,處在發狂狀態,估計心裡也很生氣。”呂智則補充,“包括比我們低幾屆的學生,都說張清林有點變態。”

    在當時的初中生章寧雅眼裡,同學常堯是單親家庭,從鄉下轉來,“看得出來條件不好”;而班主任打人,同學議論,“是因為在家受老婆氣了,就來找學生出氣”。她坐在教室窗邊。有次早讀課,張清林叫了幾個學生出去訓話,剛打掃過衛生,不知是因為地滑還是用力過猛,他踢一個學生時沒踢到,自己摔倒了。那位學生很尷尬,扶起來老師後,又繼續被踢。“可能就覺得丟面子,臉都紅了,就狂踢了幾腳。”

    這些回憶裡,都有一個時間差,繼而是觀念差。和那個時代的其他學生一樣,章寧雅覺得,老師打學生都是正常的,只要為你好,都能接受;家庭教育也如此,該打就打。“不像現在,會問一問為什麼,是你錯了還是老師的原因,而是隻要老師批評你、打你了,就是你的錯。”

    那時的常堯,總感覺張清林似乎處處針對自己。他從校圖書館借了《海底兩萬裡》,上課閱讀時被班長沒收,交給了初一班主任。初二換班主任後,圖書館催促還書。“要麼買一本一樣的書還來,要麼按照定價的三倍賠償。”那本書30多塊,三倍價就是100元。常堯的媽媽在縣城大街擺賣水果,被酒駕者撞傷,正住院。常堯在城裡的書店轉了半天,沒找到同樣的書。第二天去學校,他的桌椅已被張清林讓同學抬到了圖書館。在無人的走廊裡,二人相遇。“沒有錢就不要來上學了。”從老師的眼神和語氣裡,常堯看到了“看不起”。

    類似的話張清林曾當全班同學面說過,“誰還沒交學費,快點交上來,不然就不要來讀書了。”每年開學交學費,常堯的家人都要到處湊錢,當時全班只剩他沒交學費。

    情況愈演愈烈,常堯找校長投訴。校長大概找了張清林談話,換來的結果是,張清林授意一位身高馬大、好欺負人的學生,“看到常堯搗亂就可以直接打”,這位同學後來傳話給了常堯。

    “心情不好,他就會借題發揮。完全由著他的性子來,而不是說學生犯了多大的錯。”他記得,有次下課鈴響後,張清林還在講課。突然,一隻足球從外面滾進教室,張清林停住了,“他就盯著那隻足球,等著踢球的初一學生過來撿足球,他發狂了,過去直接踹了那學生起碼30腳”。

    有人回憶,實驗中學當年流傳著“四大暴君”說法,指四名打學生較狠的老師。張清林是最狠的那個。

    欒川縣實驗中學創辦於1986年,與常堯同齡。三年前,學校搬到城北更寬敞的校園。老校園轉給第五實驗小學。

    △搬到新校址的欒川縣實驗中學。圖片 | 陳龍

    事情雖過去6個月,但影片的傳播讓小縣城裡的張老師如何在同事、學生和親友面前抬起頭?不少人非常同情眼下的張清林。

    張清林已改教歷史。他班上的幾個初二男生覺得,老師最近受到了影響,顯出一絲尷尬。其他老師則在課上批評了常堯那種惡劣行徑。最近學生們議論此事,讓他們覺得老師有點可憐。提到老師當年的行為,一位學生說,“因為以前改革沒開放。”

    這群00後初中生眼裡的張老師,是個不善表達、溫柔的人,而且教學很不錯,在年級16個班裡靠前。“人很好,和藹可親。”有男生提到。但老師也有態度不好的時候,有時候在笑,但很快變生氣。每當有學生打瞌睡,他會拍拍桌子,讓學生站起來聽,不瞌睡了再坐下。偶爾也會打人。小明成績一般,有次不聽話,張老師生氣了,站起來踢了他一腳,踢在屁股上。但“就一下,也不疼”。小卓比較胖,他提到,張老師會讓組長抽查同學背誦每一課的內容,課前統計名單,一課不會背,到後面做50個深蹲。

    如果有學生調皮、睡覺,他就停止講課、不吭聲,課代表出面維持秩序,然後繼續上課。如果有學生作業沒寫,他會說兩句,按照班級扣分制度扣兩分,事情就過去了,並不打人。

    20年過去了,00後和80後學生眼中的張老師,彷彿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當年的“暴君”如今在學生眼裡,變成了好老師。

    網上“暴徒”,現實“好人”

    影片發酵後,縣裡的領導發怒了,學校也發了聲。章寧雅的朋友是教師,說“覺得悲涼,當老師還是挺危險的”。恰恰這位朋友老公也是張清林學生,他說,“我要是能打,我也去打。”她覺得老公太壞,但章寧雅安慰她,好好教書就行,畢竟今時不同往日。

    矛盾心理盤踞在章寧雅心頭。如果沒看影片,只是聽說常堯打了張清林,那她很理解常堯,因為作為旁觀者,她尚且覺得羞辱,何況常堯。但看到影片,“老師明顯年齡那麼大了,就覺得有點不忍心。所以我理解他的原因,但不贊同他打老師這個行為”。

    影片錄製於2018年6月初,卻在12月莫名其妙傳開,在欒川縣教育系統引起震動和震怒。

    12月16日,欒川縣實驗中學發出一封《對常堯毆打侮辱我校教師的舉報控告信》,3頁A4紙,稱向張清林老師瞭解了詳情,得知他當時因為性格內向、覺得屈辱而忍氣吞聲,但身心遭受疼痛折磨二十多天,且精神受到驚嚇,影響了正常教學,指責常堯“肆無忌憚,逆情悖理,無法無天”,還將影片傳播,深深傷害了教師們的心。該信最後要求,“嚴懲肇事者,追究其法律責任,承擔人身及精神損害補償,並刪除打人影片,公開賠禮道歉,消除一切不良影響,給受害者一個公道,也給其他老師一個交待。”

    此後,一張“欒川縣人大代表工作群”截圖傳至網上,“馬主任”指示,“請法工委、代工委敦促縣公安局調查一下,若真實存在,要依法嚴肅處理。若是惡搞要警示教育,不要浪費社會資源。”相關負責人立刻迴應。很快有人回覆,“欒川鄉派出所已經立案。” 12月19日凌晨,欒川縣公安局通報,已經立案調查。

    常堯將這一系列反應,視為本地教育系統對他的集體聲討。他認為自己被誤解了,“大部分人只看到影片,並不知道自己當年被張清林暴打的實情,屬於不明真相”。

    “針對的只是張清林一個人。”他反覆強調,每次解釋前都先向被誤傷的其他老師道歉。他覺得,很多描述也許不是張清林本人的意思,“他當時沒有報警,是因為於心有愧”。信中內容有許多不實的描述和指控,“其中很多都是誇大其詞”。

    控告信稱,常堯“將張老師逼到路邊,把電動車踏翻在路邊的莊稼地裡,繼續對張老師拳打腳踢、毆打謾罵20多分鐘”。常堯說,“這是汙衊”,因為那裡並沒有莊稼地,而他後面也沒怎麼動手。

    很多人指責常堯上傳影片自我炫耀,但他否認自己上傳了影片。“影片錄製後一直在自己的手機裡,事後和同學吃飯時有展示給其他人看,當時有人索要。”但他拒絕傳播。“可能是在我上廁所的時候,有人儲存了下來,不知道是誰,是否惡意。”他稱自己至今不知道誰上傳了影片。

    當初錄製的影片有9分20秒,網上流傳的,只有1分鐘。這段影片令一般人不僅對常堯的暴怒印象深刻,而且震驚於他冒犯師長,踐踏道德。網上迅速出現了“嚴懲暴徒”的聲音。

    說常堯是“暴徒”,他的鄉親們顯然不答應。

    12月19日傍晚,警察找到常堯的父親常天長時,鄉親們也在議論登上新聞的常堯。

    “要是他被抓,我們都可以聯名給他寫保釋信。”白雪珠開門見山說,“堯堯這孩子一點都不狂妄,十分樸實,不是霸道的孩子。”她強調,常堯不是主動找到張老師去打他,也不是在一個地方等著他,而是路上偶然遇到,一下子激發了他心裡的這種恨,衝動打人。“堯堯不會無緣無故打人,一定是在學校時老師打得他太狠了。”

    △多位被常堯幫助過的孤寡病弱老人,講述常堯是個”好孩子“。圖片 | 陳龍

    常堯畢業於鄭州一所三本軍事院校,2011年去杭州做服裝電商至今。從小到大,他接受過許多人的照顧和幫助。星期天回家,爸爸不在家,鄰居會請他去吃飯;考上大學時,一位企業家捐助了三四千塊錢。上大學後,一位高中老師在大街上告訴他,有困難就來找自己。

    這讓他思考以後怎樣也去幫助別人。高中的喬老師做心臟搭橋手術,同學群裡發起募捐,一般都捐三五百,只有大學畢業不久的常堯捐了一萬。有一位同學證實,常堯還為欒川貼吧裡一位困難戶捐過2000元。

    鄉親和鄰居們不認可影片裡那個常堯。幾個老人特地前來表達意見。一位老人提到常堯的同情心,“他回到家,看見誰可憐,就給點錢”。有時候買些吃的,給大人小孩分著吃。這位老人說到接受常堯的200塊錢時,哭了起來。另一位老人雙腿積水腫脹發炎,常堯給過她300塊錢,讓她去看病買藥。還有一次常堯去醫院,看望患有心臟病、腦梗的另一位老人,掏了500塊。

    常天長也提到兒子的豪爽大方。比如,前年一個鄰居開車撞死了人,沒錢賠償,常堯拿給他10萬;常堯借錢給朋友的錢總計幾十萬,幾年前在縣城買了一套二手房,又給弟弟買了一套小一點的新房。

    這幾年過年,常堯自掏腰包,舉辦娛樂活動,拔河、乒乓球、象棋、打球、扳手腕比賽和小遊戲,比賽分老年組、成年組、孩子組、夫妻組,獎金分三等,200、100、50,有時發洗衣粉、香皂、牙膏等獎品。獎金和乒乓球檯等費用,都是他出資。“年輕人都在外地,過年搞一些娛樂活動,讓老人們開心開心。”白雪珠說。

    一邊感恩,一邊仇恨

    當年縣城的同學,有一些就留在了縣城工作和生活。畢業後很少再見,但每次遇到老同學,提起往事,常堯都毫不掩飾“見到他一定暴打”的想法。還有一個女同學,有次聽到常堯說起張清林,哭了起來,說當年的陰影太大,以至於自己的女兒要去第五實驗小學上學,她堅決反對,稱打死也不讓女兒再去那個校園——現在的實驗五小。

    事態的發展,越來越讓常堯感覺到嚴重性。他在貼吧裡辯解、澄清,並表示願意積極接受任何處罰。有人說他跑了,他宣告,“我人在杭州,有關部門要調查,直接聯絡我家人,打我電話,我立馬回去配合調查。”

    常天長早已知道兒子的打算,說,“我們娃子天天就在杭州,逃啥子。”他告訴警察,常堯真打了人,造成傷害後果了,可以承擔法律後果,但網上影片不是孩子發的,“造成惡劣影響,罪名不能安到我們頭上。網上輿論不是我們操控的”。

    他當場給兒子打電話,讓警察與他通話。常堯當時已買好20日上午從杭州到洛陽的高鐵票,下午就可以回來。他告訴警察,這不是回來“自首”,而是為自己清白,配合調查。

    當晚,常堯告訴我們,第二天到欒川后,會直接去派出所,另外15位同學,也會在未來為他作證。他希望,在進入派出所之前,可以講述一些實情。“他們總不會把我五花大綁,直接逮起來。”出發前,他錄了一段影片,告訴大家,對張清林的恨折磨了他20年,他的行為只針對張清林一人,而他的清白都在那段完整的影片裡。他會“挺直腰桿”回來做這件事。

    12月20日上午,常堯進入杭州東高鐵站時,被站內派出所民警“布控抓獲”。有媒體稱,此前欒川警方“對常某進行網上追逃”。下午,欒川公安局釋出通報,稱“20日上午11點20分許,在杭州鐵路警方的配合下,我局將犯罪嫌疑人常某成功抓獲”。

    前一天還自信的常天長,此時有些憂慮,兒子上車前被警方提前抓捕,主動變成被動,顯得像個逃犯,也失去了提交證據的機會。他感到哪裡不對,“不是說好了讓他自己回來嗎?他們是不是在騙他?”

    △ 杭州東高鐵站圖片 | 視覺中國

    2017年11月村裡換屆選舉,一些村民想讓常堯回來競選村主任,他沒回來。但他曾告訴章寧雅,“遇到張清林不會放過他。”

    不成想半年後,這對20年前結怨的師生就遇上了。常堯從杭州回家休假,讓一個小他幾歲的朋友錄了影片。

    在完整的9分20秒的影片裡,師生兩人均身著T恤和牛仔短褲。1分鐘後,張清林把車停到了路邊。常堯繼續質問,“你還記不記得我?當時怎麼削我的,還記不記得?”“莫欺少年窮,你知不知道?”

    2分鐘左右,張清林似乎試圖負起老師的責任,多次伸出手去撫摸常堯的左右肩膀,讓他“消消氣”。常堯說,“這口氣憋了十幾年,每年想起來我都會做噩夢。”張清林又去撫摸常堯,說“長大了嘛,以後會好的”。常堯繼續提起老師當年的“惡行”。

    2分47秒,張清林再次讓常堯消消氣,常堯一腳將張清林身後的電動車踹倒。

    3分鐘,拍影片的朋友第一次勸告常堯,“差不多了,走。”常堯回答,“我生氣。”這時張清林完全搞清了情況,主動說,“我給你道歉,咱以前可能是年輕氣盛……”常堯迴應,“你打學生可以,但不能因為他家裡沒錢,就削他。”

    △打老師完整影片截圖,3分53秒。張清林撫摸常堯,勸他消消氣。

    4分鐘,張清林繼續安慰常堯,“你長大了嘛”,常堯回覆,“我過不了娃子那一關。”他說,很多老師打過他為他好,他都感激,“唯有你”。

    4分35秒,張清林再讓常堯消消氣,周圍的村民過來圍觀,拍影片者第三次勸常堯走。

    5分,張清林勸慰,“那時候我年輕氣盛,十幾年也過去了”,但這激怒了常堯,他朝張清林胸口打了一拳。並對周圍的村民解釋張清林當年對自己的歧視。張清林兀自解釋、圓場,常堯怒氣依然。

    5分55秒,他第二次推了一下張清林的肚子。

    6分開始,不斷有村民過來勸常堯走,此後他的怒氣消了很多。

    6分40秒,常堯問,“你當時弄我,你知不知道會有這一天?”然後繼續對身邊的村民解釋緣由。有村民說,“消消氣,說出來就好了”,並不斷去拉他的手臂。

    9分,常堯說,“教訓你不要欺負人。今天就是你當年種出來的結果”。接著,他被村民們拉走。

    在未公開的影片部分中,共有兩次拳擊、一腳踹車,以及威脅性的揮手。

    “其實那天我看到他那副唯唯諾諾的樣子,就可憐他。我都想,為什麼他不是當年的那個樣子?我那天特別想遇到當年囂張跋扈、不把我當人看的那種眼神,我希望遇到的是當年的那個他,我們兩人來一場30多歲人和30多歲人的一對一對決。”常堯告訴我們。

    他的女兒快兩歲了。他讓朋友錄影片,就是想將來“讓我女兒看看,爸爸當年被這個老師打,現在又怎麼打他。要讓她知道,我將來可以怎麼保護她”。

    他沒想到,恰恰是這段影片,眼下令他受困。在那9分20秒中,歲月和形勢變易,藉助仇恨心理的指引,暴力傾向從老師身上悄然褪下,又奮力爬上學生的軀體。

    (除常堯、張清林、常天長外,其他人物為化名。

    我給您發的是騰訊新聞去當地深入調查後的報道,文章很長,這只是一部分,有人說二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不放下,我想說的是,朋友,您說的太輕鬆了,太輕鬆了,這麼說吧,這種感覺,可能就像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每天都要被強姦,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忍受幾年,又不能對任何人說。現在,您對長大了的她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什麼不能忘懷的,你應該原諒他啊!朋友!您說,真的如此簡單嗎?再想象一下,那個女孩,是您的女兒。我不是對您不敬,只是想讓您瞭解,如果冒犯了,希望您原諒。也有朋友說那也不應該如此衝動啊!現在怎麼樣?被拘了吧?後悔了吧!我要對您說的是,唉!朋友,也許您還是沒明白,還是以剛才說的那個女孩為例,二十年後,女孩在街上突然遇到了當年那個每天都強暴自己的男人,這個男人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有些衰老,可她還是認出了他,於是,她衝了上去,一邊抽打他,一邊控訴他當年的暴行。您設身處地的為這個女孩想想,她除了這樣做,還有其他選擇嗎?我給您發的是騰訊新聞去當地深入調查後的報道,文章很長,這只是一部分,有人說二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不放下,我想說的是,朋友,您說的太輕鬆了,太輕鬆了,這麼說吧,這種感覺,可能就像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每天都要被強姦,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忍受幾年,又不能對任何人說。現在,您對長大了的她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什麼不能忘懷的,你應該原諒他啊!朋友!您說,真的如此簡單嗎?再想象一下,那個女孩,是您的女兒。我不是對您不敬,只是想讓您瞭解,如果冒犯了,希望您原諒。也有朋友說那也不應該如此衝動啊!現在怎麼樣?被拘了吧?後悔了吧!我要對您說的是,唉!朋友,也許您還是沒明白,還是以剛才說的那個女孩為例,二十年後,女孩在街上突然遇到了當年那個每天都強暴自己的男人,這個男人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有些衰老,可她還是認出了他,於是,她衝了上去,一邊抽打他,一邊控訴他當年的暴行。您設身處地的為這個女孩想想,她除了這樣做,還有其他選擇嗎?我給您發的是騰訊新聞去當地深入調查後的報道,文章很長,這只是一部分,有人說二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不放下,我想說的是,朋友,您說的太輕鬆了,太輕鬆了,這麼說吧,這種感覺,可能就像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每天都要被強姦,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忍受幾年,又不能對任何人說。現在,您對長大了的她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什麼不能忘懷的,你應該原諒他啊!朋友!您說,真的如此簡單嗎?再想象一下,那個女孩,是您的女兒。我不是對您不敬,只是想讓您瞭解,如果冒犯了,希望您原諒。也有朋友說那也不應該如此衝動啊!現在怎麼樣?被拘了吧?後悔了吧!我要對您說的是,唉!朋友,也許您還是沒明白,還是以剛才說的那個女孩為例,二十年後,女孩在街上突然遇到了當年那個每天都強暴自己的男人,這個男人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有些衰老,可她還是認出了他,於是,她衝了上去,一邊抽打他,一邊控訴他當年的暴行。您設身處地的為這個女孩想想,她除了這樣做,還有其他選擇嗎?我給您發的是騰訊新聞去當地深入調查後的報道,文章很長,這只是一部分,有人說二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不放下,我想說的是,朋友,您說的太輕鬆了,太輕鬆了,這麼說吧,這種感覺,可能就像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每天都要被強姦,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忍受幾年,又不能對任何人說。現在,您對長大了的她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什麼不能忘懷的,你應該原諒他啊!朋友!您說,真的如此簡單嗎?再想象一下,那個女孩,是您的女兒。我不是對您不敬,只是想讓您瞭解,如果冒犯了,希望您原諒。也有朋友說那也不應該如此衝動啊!現在怎麼樣?被拘了吧?後悔了吧!我要對您說的是,唉!朋友,也許您還是沒明白,還是以剛才說的那個女孩為例,二十年後,女孩在街上突然遇到了當年那個每天都強暴自己的男人,這個男人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有些衰老,可她還是認出了他,於是,她衝了上去,一邊抽打他,一邊控訴他當年的暴行。您設身處地的為這個女孩想想,她除了這樣做,還有其他選擇嗎?我給您發的是騰訊新聞去當地深入調查後的報道,文章很長,這只是一部分,有人說二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不放下,我想說的是,朋友,您說的太輕鬆了,太輕鬆了,這麼說吧,這種感覺,可能就像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每天都要被強姦,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忍受幾年,又不能對任何人說。現在,您對長大了的她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什麼不能忘懷的,你應該原諒他啊!朋友!您說,真的如此簡單嗎?再想象一下,那個女孩,是您的女兒。我不是對您不敬,只是想讓您瞭解,如果冒犯了,希望您原諒。也有朋友說那也不應該如此衝動啊!現在怎麼樣?被拘了吧?後悔了吧!我要對您說的是,唉!朋友,也許您還是沒明白,還是以剛才說的那個女孩為例,二十年後,女孩在街上突然遇到了當年那個每天都強暴自己的男人,這個男人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有些衰老,可她還是認出了他,於是,她衝了上去,一邊抽打他,一邊控訴他當年的暴行。您設身處地的為這個女孩想想,她除了這樣做,還有其他選擇嗎?我給您發的是騰訊新聞去當地深入調查後的報道,文章很長,這只是一部分,有人說二十多年過去了,為什麼還不放下,我想說的是,朋友,您說的太輕鬆了,太輕鬆了,這麼說吧,這種感覺,可能就像是一個十三歲的女孩,每天都要被強姦,這種情況還要持續忍受幾年,又不能對任何人說。現在,您對長大了的她說,這麼多年過去了,有什麼不能忘懷的,你應該原諒他啊!朋友!您說,真的如此簡單嗎?再想象一下,那個女孩,是您的女兒。我不是對您不敬,只是想讓您瞭解,如果冒犯了,希望您原諒。也有朋友說那也不應該如此衝動啊!現在怎麼樣?被拘了吧?後悔了吧!我要對您說的是,唉!朋友,也許您還是沒明白,還是以剛才說的那個女孩為例,二十年後,女孩在街上突然遇到了當年那個每天都強暴自己的男人,這個男人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有些衰老,可她還是認出了他,於是,她衝了上去,一邊抽打他,一邊控訴他當年的暴行。您設身處地的為這個女孩想想,她除了這樣做,還有其他選擇嗎?20年來,更是忘不掉被張清林暴打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他上課睡著了,張清林讓他蹲在講臺下,狠踹肩膀和頭。“起碼踹了20腳,直到發完狂為止。”他當時只是害怕,但20年裡常常回想。“他是已經打到變態的那種程度。不光打我一個。他完全歇斯底里,發狂似的打人,你知道吧?不是一兩下,他一打起來就控制不住,直到可能體力跟不上了,才停下來。”常堯沒有對父母說起。他很清楚,回家說了,父親只會罵他在學校不聽話。同學章寧雅和徐林至今還記得早讀課上那讓常堯內心“十分屈辱”的一幕。張清林看到常堯和一個同學打鬧,怒了,讓那個同學雙手高舉起凳子。常堯則被要求雙手趴在黑板上,一根厚厚的課桌木板,從脖子後面插進後領衣服裡,持續了一節課。那個同學高高瘦瘦,舉的凳子是老木式、梯形腿,很沉,得舉過頭頂。“你就能看到那個同學的手在抖。一會兒下降點,一會兒又舉高。不敢放下。”而張老師在兩個班之間來回巡視。

    徐林也被張清林打過,“直接扇臉,指印都能看到。”打常堯這樣的學生,尤其狠。“踹來踹去,按到地上,踹頭。還有木板,插到衣領裡,跟古代的死刑犯一樣。”他認為張清林打學生,不是普通的教導,而是侮辱性的打。

    張清林教過的一些學生,在貼吧發帖佐證此類事情。許多十幾年沒聯絡的同學,聯絡到常堯,願意口頭和書面作證。他們用了“欺侮”這個詞,這是他們的共同記憶。

    同班同學劉石覺得,常堯打老師不對,“但作為他的同學,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行為。”他記憶中,張清林打人,經常是因為學生調皮搗蛋,不聽話、做小動作,沒有特殊原因,“打得很狠,下手重。扇,踢。大部分人有了家庭孩子,就淡忘了。但同學們如果在一起聊天,回憶當年,就恨得咬牙切齒”。

    至少三個同學還記得常堯被連踹幾十腳的那次。“記不起是因為什麼,張清林把常堯從教室前面踹到後面,又從後面踹到前面。其間,常堯幾次被踹倒地上。”李毅回憶,“他面目猙獰,處在發狂狀態,估計心裡也很生氣。”呂智則補充,“包括比我們低幾屆的學生,都說張清林有點變態。”20年來,更是忘不掉被張清林暴打的情景。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他上課睡著了,張清林讓他蹲在講臺下,狠踹肩膀和頭。“起碼踹了20腳,直到發完狂為止。”他當時只是害怕,但20年裡常常回想。“他是已經打到變態的那種程度。不光打我一個。他完全歇斯底里,發狂似的打人,你知道吧?不是一兩下,他一打起來就控制不住,直到可能體力跟不上了,才停下來。”常堯沒有對父母說起。他很清楚,回家說了,父親只會罵他在學校不聽話。同學章寧雅和徐林至今還記得早讀課上那讓常堯內心“十分屈辱”的一幕。張清林看到常堯和一個同學打鬧,怒了,讓那個同學雙手高舉起凳子。常堯則被要求雙手趴在黑板上,一根厚厚的課桌木板,從脖子後面插進後領衣服裡,持續了一節課。那個同學高高瘦瘦,舉的凳子是老木式、梯形腿,很沉,得舉過頭頂。“你就能看到那個同學的手在抖。一會兒下降點,一會兒又舉高。不敢放下。”而張老師在兩個班之間來回巡視。徐林也被張清林打過,“直接扇臉,指印都能看到。”打常堯這樣的學生,尤其狠。“踹來踹去,按到地上,踹頭。還有木板,插到衣領裡,跟古代的死刑犯一樣。”他認為張清林打學生,不是普通的教導,而是侮辱性的打。張清林教過的一些學生,在貼吧發帖佐證此類事情。許多十幾年沒聯絡的同學,聯絡到常堯,願意口頭和書面作證。他們用了“欺侮”這個詞,這是他們的共同記憶。同班同學劉石覺得,常堯打老師不對,“但作為他的同學,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行為。”他記憶中,張清林打人,經常是因為學生調皮搗蛋,不聽話、做小動作,沒有特殊原因,“打得很狠,下手重。扇,踢。大部分人有了家庭孩子,就淡忘了。但同學們如果在一起聊天,回憶當年,就恨得咬牙切齒”。至少三個同學還記得常堯被連踹幾十腳的那次。“記不起是因為什麼,張清林把常堯從教室前面踹到後面,又從後面踹到前面。其間,常堯幾次被踹倒地上。”李毅回憶,“他面目猙獰,處在發狂狀態,估計心裡也很生氣。”呂智則補充,“包括比我們低幾屆的學生,都說張清林有點變態。”張清林教過的一些學生,在貼吧發帖佐證此類事情。許多十幾年沒聯絡的同學,聯絡到常堯,願意口頭和書面作證。他們用了“欺侮”這個詞,這是他們的共同記憶。

    同班同學劉石覺得,常堯打老師不對,“但作為他的同學,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行為。”他記憶中,張清林打人,經常是因為學生調皮搗蛋,不聽話、做小動作,沒有特殊原因,“打得很狠,下手重。扇,踢。大部分人有了家庭孩子,就淡忘了。但同學們如果在一起聊天,回憶當年,就恨得咬牙切齒”。

    至少三個同學還記得常堯被連踹幾十腳的那次。“記不起是因為什麼,張清林把常堯從教室前面踹到後面,又從後面踹到前面。其間,常堯幾次被踹倒地上。”李毅回憶,“他面目猙獰,處在發狂狀態,估計心裡也很生氣。”呂智則補充,“包括比我們低幾屆的學生,都說張清林有點變態。”

    在當時的初中生章寧雅眼裡,同學常堯是單親家庭,從鄉下轉來,“看得出來條件不好”;而班主任打人,同學議論,“是因為在家受老婆氣了,就來找學生出氣”。她坐在教室窗邊。有次早讀課,張清林叫了幾個學生出去訓話,剛打掃過衛生,不知是因為地滑還是用力過猛,他踢一個學生時沒踢到,自己摔倒了。那位學生很尷尬,扶起來老師後,又繼續被踢。“可能就覺得丟面子,臉都紅了,就狂踢了幾腳。”

    這些回憶裡,都有一個時間差,繼而是觀念差。和那個時代的其他學生一樣,章寧雅覺得,老師打學生都是正常的,只要為你好,都能接受;家庭教育也如此,該打就打。“不像現在,會問一問為什麼,是你錯了還是老師的原因,而是隻要老師批評你、打你了,就是你的錯。”

    那時的常堯,總感覺張清林似乎處處針對自己。他從校圖書館借了《海底兩萬裡》,上課閱讀時被班長沒收,交給了初一班主任。初二換班主任後,圖書館催促還書。“要麼買一本一樣的書還來,要麼按照定價的三倍賠償。”那本書30多塊,三倍價就是100元。常堯的媽媽在縣城大街擺賣水果,被酒駕者撞傷,正住院。常堯在城裡的書店轉了半天,沒找到同樣的書。第二天去學校,他的桌椅已被張清林讓同學抬到了圖書館。在無人的走廊裡,二人相遇。“沒有錢就不要來上學了。”從老師的眼神和語氣裡,常堯看到了“看不起”。

    類似的話張清林曾當全班同學面說過,“誰還沒交學費,快點交上來,不然就不要來讀書了。”每年開學交學費,常堯的家人都要到處湊錢,當時全班只剩他沒交學費。

    情況愈演愈烈,常堯找校長投訴。校長大概找了張清林談話,換來的結果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武松殺王婆,潘金蓮卻“閃現送人頭”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