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
2 # 心理理想地
中科院心理所臨床心理碩士,深耕心理學十幾年, “不說廢話,不熬雞湯”
題主懷疑心理學是偽科學,我可以理解
因為市面上的確有一大批打著心理學旗號招搖撞騙的“偽心理學”。
常見的偽心理學商品通常有兩類:
包裝成心理學的偽科學書籍,比如宣傳心靈感應、意念移物、輪迴轉世等。
標題黨心理自助類讀物,比如三天實現快速減肥、七天快速結識女朋友等。
總結起來,偽心理學和科學心理學有以下四點不同:
目的:科學心理學:只是為了理解心理與行為的規律,沒有商業目的
偽心理學:打著心理學旗號,實則只想追逐名聲和利益
自我發展:科學心理學:自馮特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經過了幾代人積累,理論不斷改進,其中誕生了幾個諾貝獎得主,至今仍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中發展。
偽心理學:從一開始誕生就無懈可擊,所有改進都只是為了捍衛自己的理論。
星座學說提出水逆時諸事不順,為了捍衛這套歪理邪說,會引證許多天文學觀測,但是從來以科學的方法探究水星逆行和運氣的關聯。
面對質疑科學心理學:面對挑戰,以科學方法自證,把挑戰看成是理論發展的機遇
舉個例子,有心理學家發現,意志力是一種有限資源,是會隨著一次次的使用而損耗的。但是,後來這個結論又被推翻了,又有一批心理學家發現,“只有人們相信意志力是有限的時候,意志力才會損耗”。於是,意志力的理論就這麼在不斷的質疑中得到了發展。
偽心理學:面對挑戰和質疑,會非常生氣,甚至會打擊報復,把不信這個學說的人視為異端。
最關鍵的區別:科學心理學:可以被證偽。有非常明確的證偽方式,心理學家使用實驗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等科學手段不斷檢驗自己的正確性。
偽心理學:不可以被證偽,永遠自圓其說,,人類的一切心理現象都能用一個理論解釋,無論什麼反例都能用扯皮的方式敷衍
總結:科學的心理學到底是什麼?心理學,是一門引用了科學研究方法來研究心理和行為的學科。
心理學家在研究心理學現象時,會先對這個現象進行“操作性定義”,比如焦慮這個詞,心理學家會用問卷調查、生理指標等可測量的操作來進行定義
心理學是科學的三大依據1.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可被觀測的
2.心理學是實證主義的
3.心理學產生的是可傳播公共知識
-
3 # 瀚思心理
我第一次接觸心理學是在8年前,那個時候,對心理學並沒有一個很準確的認識,只是覺得心理學很神秘,所以在眾多專業中果斷的選擇了這個專業。
開學第一天,我們老師就“心理學是不是科學”這個話題跟我們做了一個很深入的探討,我永遠記得她說的那句話,她說,所謂科學,就是可以被證實和證偽的,而心理學,從1879年馮特建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就有各種實證和研究分析去論證一個理論,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被完善。
後來我畢業了,我發現很多人對心理學有誤解,認為心理學是偽科學,認為心理學就是用來騙錢的,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因為心理學在剛剛進入人們的視野的時候,就被一些亂七八糟的人,打著心理學的旗號,坑蒙拐騙甚至在營銷的過程中利用心理學的一些效應去完成銷售目的,比如說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等等,再加上一些影視作品並沒有植根於科學心理學之上,天馬行空,隨意編造,造成大家對心理學並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都說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這些負面的資訊都在誤導著我們對心理學的看法。
不過現在,隨著心理學的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對心理學都有了一個比較系統和科學的認識,在選擇方面有了自己的判斷,我相信,心理學作為朝陽產業,估計要迎來日出了,並且現在國家也很重視心理健康這一塊。
習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規範發展心理健康服務。
所以從各方面來看,心理學是科學無疑了
祝好~
文:高晶
主編:劉瀅
-
4 #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如果心理學是偽科學的話,只怕我們老校長蔡元培、老所長唐鉞的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圖片說明:現代七大科學群,心理學是其中之一)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科學:科學是指透過經驗實證的方法,對現象(原來指自然現象,現泛指包括社會現象等現象)進行歸因的學科。
科學有如下幾個特點:
條件性。科學活動所得的知識是條件明確的(有條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比如物理學的牛頓定律,只適用於物體不太大、不太快(太大、太快要用到相對論物理學),也不太小(太小要用到量子物理學)的情況。可證偽性。科學是能經得起檢驗的。比如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表預言了幾種當時還沒發現的元素,具有類似硼、鋁和矽的性質,後來發現的鈧、鎵、鍺正好一一對應。自洽性。科學領域裡的知識不能與任何適用範圍內的已知事實產生矛盾。比如做圓周運動需要向心力的維持,這和人們平時騎腳踏車或開車的感受是一致的。具體性。科學研究的是具體的問題,不是籠統廣泛的問題。比如生物學研究的是動植物微生物等等。其次,什麼是非科學:很簡單,科學領域之外的都是非科學。也就是上面符合科學的幾點缺了幾條。
比如文學、藝術,它們具有條件性(需要滿足一定條件才能創作出來)、具體性(有具體的故事或描繪的事物、譜寫的曲目、雕刻的東西……),但是沒有可證偽性和自洽性(不需要證偽和自洽)。
又比如哲學,具有自洽性(自相矛盾就完了),但是沒有條件性和具體性(哲學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是普適的而不是具體的)。
宗教也不是科學,因為宗教不存在可證偽性(神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
最後,什麼是偽科學?很簡單,任何非科學領域的東西自稱為科學,就是偽科學。
這裡面報含兩個條件:
科學的條件性、可證偽性、自洽性和具體性,缺少其中一個或幾個(這就屬於非科學了)。打腫臉充胖子,硬說自己具備科學性的所有特點。文學、藝術、哲學從來沒有自稱為科學,所以它們不是偽科學。而那些“大師”、“神人”、“真人”,號稱掌握“宇宙靈氣”,“包治百病”的,肯定是偽科學。
最後,回到原題,我們來看看心理學是不是偽科學:
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學屬於非科學。因為沒有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主要是透過哲學思辨的方式來完成的,缺乏實證證據支援,也就是可證偽性。比如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理論聽上去不錯,把人按照情緒穩定性和內外向分成4種氣質型別,也符合我們日常生活的常識感受,但是沒有實驗證據支援。後來人們透過實驗研究才發現,人確實有不同的氣質型別和人格維度,但和血液、膽汁等體液沒有關係。
在現在,大部分心理學的領域屬於科學,小部分分支領域還不能算科學。
條件性:心理學的實驗和研究都是有條件的,比如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光照、溫度等實驗環境。比如我們所裡用核磁共振機或腦電儀研究人類的大腦活動時,必須在電磁遮蔽的環境中才行,不然出來的全是環境電磁噪音。可證偽性:心理學的研究是可以重複驗證的。雖然很多原來的實驗在重複的時候發現得出的結果不一樣(請搜尋“心理學研究中的可重複性危機”),但是隨著實驗方法和測量手段的進步,可重複性是在不斷提高而非不斷下降的。自洽性:心理學的大部分理論是邏輯自洽的,有些分支領域存在爭議,比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在對來訪者的症狀原因分析時有時會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具體性:心理學都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比如如何選擇合適的職業,如何治療心理疾病,重要裝置的面板如何設計才能防止人為操作的失誤,在太空中如何減少孤獨感,如何提高人們的利他行為,如何減少偏見和歧視……等等。所以,從主流來看,心理學確實是科學,而不是偽科學。
推薦閱讀:華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加] 基思·斯坦諾維奇,[Keith,E.Stanovich] 著,竇東徽,劉肖岑 譯,《這才是心理學:看穿偽心理學的本質》,現在已經出到第10版了
-------中國心理學的艱難發展------------
1917年在蔡元培校長的支援下,北大教授陳大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192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於南京召開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會暨各專門委員會聯合成立大會,下設五個專門委員會:理化實業所、地質所、觀象臺、社會科學所、心理研究所,以大學院院長蔡元培兼中央研究院院長。1929年5月,心理研究所在北平正式成立,唐鉞為首任所長。
(圖片說明:1927年11月20日,中央研究院籌備委員會暨各專門委員會聯合成立大會)
抗戰開始後,心理所輾轉長沙、貴陽、後到重慶,途中遺失大部分圖書、儀器、裝置,心理學研究一度停滯不前。
以史為鑑,不要再重蹈把心理學打成“偽科學”的覆轍了。中國的心理學發展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
5 # 心理的力量
怎樣鑑別什麼是偽心理學和心理學,我們的判斷的依據就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就是帶著懷疑的態度去學習:
· 這種說法是合理的,還是極端的?
· 證據是什麼?
· 結論是否被偏差汙染?
· 推理的過程是否避免了常見的謬誤?
· 這個問題是否需要多元化視角?
心理學是基於實驗的基礎建立起來的學科,包括問題的提出,設計實驗,驗證實驗,實驗結果具有可重複性。"偽心理學"是指那些貌似心理學,但其實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體系。
教你如何鑑別“偽心理學”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我可以很客觀的說心理學是一門科學,這個是有充分的科學依據的。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麼科學?科學,科應該是分科,學就是學習的專案,科學從字面解釋就是具體分科而學的學問。科學也是需要有一定的實證分析,並且可檢測,可推敲,講事實,有依據的。
那麼心理學呢?心理學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中間學科,他的誕生就是一種科學的誕生。1897年萊比錫大學,馮特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而且很多心理學上得出的理論都是有著充分的實驗依據的,是可以考證的,是有事實依據,一些從統計中得出的資料也是經過很多的試驗驗證得出來的可靠的科學資料.比如:著名的條件放射原理是巴普洛夫透過對狗分泌唾液的實驗研究而得出來的,是有實驗依據的。
樓主提出這個疑問,可能是對心理學的概念不是很瞭解。現在市面上打著心理學的旗號的各種培訓比較多,難免有一些並不屬於心理學的課程,讓人誤解這就是心理學。比如:各種靈脩、塔羅牌、占卜、數字能量之類的,其實嚴格來說這些並不屬於心理學,也許這些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目前我並沒有找到相關的科學依據來證明這些是心理學,這些是科學。
那麼心理學是什麼概念呢?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從生物學角度講是研究人腦對外界事物的反映的一門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也是科學的,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有觀察法,有實驗法,有調查法,有測驗法,這些都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的。所以我們可以從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來判斷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不是與科學相對的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