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蠹

    這種觀點主要是古代儒家的觀點,但“樂”在實際社會生活中並沒有發揮移風易俗的功能。

    第一,雖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可以稱為樂,樂在儒家這裡特指周代的雅樂,當然本質上也是音樂的一種。音樂確實可以有助於道德情操的培養,但影響社會風俗的因素很多,單憑“樂”來實現移風易俗的效果,只能說是儒家的理想狀況。

    第二,即使這一點道德情操培養的作用,雅樂也沒有發揮出來,為什麼?因為傳承斷了。周代的雅樂,在西周滅亡之後散失很多,因為古代沒有錄音裝置,即使曲譜留下來了,一旦能懂譜的人去世沒有弟子傳承,以後就沒有人知道原來的樂是怎樣的了。

    在孔子所在的春秋時代,樂已經散失很多,只有一些諸侯國還保留著一點,比如孔子說,“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說明衛國還保留著一些原汁原味的雅樂。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說明齊國也有一點。同時孔子批評“鄭聲淫”,說明已經有其他形式的音樂出現了。孔子以後,沒有哪個弟子繼承他在“樂”方面的修養,加上諸侯之間戰亂不斷,殘存的一點“樂”估計在此時也消滅殆盡了。

  • 2 # 味哎兒

    樂,分多式,但可歸三類:

    1.是音樂舞劇琴等,此是啥都不必幹,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鍛的貴族,吃飽喝足無事可做,弄弄此樂,可保其不亂跑亂竄,惹事生非的好辦法佳方式。

    2.是心向往的事務,朝向它奔去,得樂。

    3.民眾間不論勞做還是休閒,進行的逗嘴逗笑逗樂的樂。

    禮,分三式:

    1.儀式。

    2.約定完成。

    3.打招呼。

    三式歸於“有來有往”或“過程的各程序.有頭有尾的完成”。

    由此可見,禮原本呈“行”,樂原本呈“言”。

    人生及人群存在式,僅言行而已。因而孔子尚禮樂。

    風俗由言行形式編成。從而移風易俗可由禮與樂上進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房裝修,牆選什麼顏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