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凡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思想藝術魅力。王昌齡這一首有名的邊塞七絕,其妙處在於;篇幅雖小,而容量特大.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他透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四句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緻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接著,詩人觸景生情,寫出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這一句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了詩人對於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這一句,又從空間的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這樣,詩人便創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引進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思考。這兩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漢時的邊關,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已有多少士卒血灑沙場,至死未歸;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詩人藉助闊大、悠久的時空意象,表現戰爭給秦、漢以來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立意既高,又看得深遠,真可謂“發興高遠”。
既然戰爭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劇。那麼,怎樣來制止、結束這個悲劇呢?詩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確的回答。他為久戍計程車卒發出呼籲,希望有象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來率領廣大戰士打敗敵人,奪取勝利,使敵人從此不敢再來侵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杆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擲地作金石聲!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對《出塞》歷來評價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這些評價未必恰當,但它確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佳作。(陶文鵬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凡是歷史上膾炙人口的詩歌,都有著獨特的思想藝術魅力。王昌齡這一首有名的邊塞七絕,其妙處在於;篇幅雖小,而容量特大.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他透過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意匠經營,以及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四句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緻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接著,詩人觸景生情,寫出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這一句既敘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了詩人對於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這一句,又從空間的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這樣,詩人便創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引進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思考。這兩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漢時的邊關,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已有多少士卒血灑沙場,至死未歸;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詩人藉助闊大、悠久的時空意象,表現戰爭給秦、漢以來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立意既高,又看得深遠,真可謂“發興高遠”。
既然戰爭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劇。那麼,怎樣來制止、結束這個悲劇呢?詩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確的回答。他為久戍計程車卒發出呼籲,希望有象飛將軍李廣那樣的名將來率領廣大戰士打敗敵人,奪取勝利,使敵人從此不敢再來侵犯。“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杆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擲地作金石聲!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對《出塞》歷來評價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這些評價未必恰當,但它確是一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佳作。(陶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