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牡丹阿東

    翻開中國歷史,我們發現有三個短命的大一統的王朝,分別是秦朝(前221—前206),西晉(266年—316年),隋朝(581—618)。其中秦朝和隋朝都是因為暴政和大興土木而滅亡,而且為後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西晉則不同,不僅短命,且給後世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五胡亂華”。西晉時期並無暴政,反而實行了休養生息的經濟政策。比較重要的就是於280年推行了佔田制,緩解了土地矛盾。西晉王朝也並未修建大型的工程,沒有耗費巨大的人力。但西晉的政治卻十分腐朽,這一點成為了葬送江山的主要原因。

      一,西晉的統治者腐化不堪

      一般說來,開國皇帝都是明君,然西晉卻較為特殊。司馬氏早在249年的“高平陵之變”就已經掌握了實權,經歷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到晉武帝司馬炎滅東吳時候已經是第三代了。280年,司馬炎滅東吳,自認為高枕無憂,於是變腐化了起來。“平吳之後,天下乂安,怠於政術,耽於遊宴”,以至於賣官鬻爵,沉溺於女色。他竟然荒唐地下詔“禁斷天下嫁娶”,以圖共自己享樂,使得“名家盛族子女,多敗衣瘁貌,以避之。”他在滅吳之前的後宮嬪妃和宮女就達五千人,滅吳之後又將孫浩後宮五千人掠入洛陽。

      

      290年,司馬炎去世,痴呆不能任事的司馬衷繼位,為“晉惠帝”。實際權力掌握在楊駿手中。楊駿剛愎自用,不納良言,遍樹親黨,疏遠宗室。第二年,皇后賈南風密詔都督荊州軍事的楚王司馬瑋入京殺權臣楊駿,之後又以“擅殺”大臣的罪行處死司馬瑋,以至於外戚一時強盛。賈南風也是一個“兇暴淫黷”之人,唐朝的虞世南對她評價到“天性兇狡,以兇狡之性,役下愚之質,猶縱烈火而燎於原野。”。

      

      上行而下效,最高統治者昏庸腐朽,也使得官僚貴族競相奢靡,腐化成風。當時的太傅何曾每天餐飲就要花費上萬錢,他的兒子何劭一日之食更是達到了2萬錢。荊州刺史石崇透過劫掠旅客行商發家致富,還和外戚集團的王愷鬥富。臣傅鹹在上疏中指出“奢侈之費,甚於天災”。由於社會腐敗,從官場都民間都唯利是圖。在當時,錢被當做神。寒門文人曾寫下一篇《錢神論》,以諷刺達官貴族的腐朽。

      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陵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晉書》

      

      由於政治黑暗,使得西晉大興清談虛浮之風,遠離政治鬥爭的漩渦。西晉官員崇尚玄學,以“名士”自居,他們故弄玄虛,不務實事。如玄談領袖王衍,歷任中領軍、尚書令等位高權重之職,但卻“口不論世事,唯雅詠玄虛而已”。西晉官員“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談論玄遠、喝酒放縱。西晉滅亡時,大臣王衍嘆息道:“嗚呼!吾曹雖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虛,戮力以匡天下,猶可不至今日。”這就是所謂“清談誤國”。

      

      二,死灰復燃的分封制

      從秦漢起來,分封制就逐漸被郡縣制所淘汰。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就已經向世人證明分封制已經不適應時代的潮流。因此自漢武帝之後,漢朝再也沒有推行了分封。然而西晉建立了後,卻大肆分封宗室,開歷史的倒車。司馬炎對曹魏政權的教訓矯枉過正,為了避免皇權陷入孤立,因此先後冊封了27個子弟為王。

      

      這些封國分為上、中、下三等,上國領地最大,領軍隊數為5000;中國次之,軍隊數為3000;下國最末,軍隊數為1500。這些諸侯在地方具有很強的實力,他們有任選官員的權力。他們還在中央出任重要的職務,如刺史、將軍、都督諸軍事,因此他們不僅能夠割據一方,還能夠左右朝政。司馬炎滅吳後,下令罷減州郡軍隊,諸王國軍隊成為地方主要的武裝。

      

      西晉分封重宗室必然要威脅中央集權,這在不久顯現了。300年,賈南風廢殺太子司馬遹。於是趙王司馬倫便以報仇為名起兵誅殺賈南風,控制朝政。不久司馬倫又自立為帝,引發了“八王之亂”。這場混戰直到公元306年才得以結束。在這6年時間裡,諸王互相攻伐,給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破壞。何茲全在《魏晉南北朝史》中說道:“經過這次變亂,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民大量傷亡,西晉的統治機能也從此癱瘓。”。

      八王之亂引發的社會危機不斷衝擊著西晉的根基。除了諸王互相攻伐外,期間大量的農民起義和反叛事件,如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義。戰亂導致國家武力顧及經濟發展,以至於災荒遍野。《晉書·五行志》記載,晉懷帝永嘉三年(309年),大旱“河、洛、江、漢皆竭,可涉”。永嘉四年(310年)“自幽、並、司、冀至於秦雍,草木牛馬毛鬣皆盡”。經濟的破壞使得流民四起,“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

      二,民族矛盾尖銳

      漢朝建立後,實行了“柔遠人”“容胡”的政策,將歸順於朝廷的遊牧民族內遷塞內,與漢族雜居。如漢文帝時“招胡民實邊”;漢宣帝時,納呼韓邪“保塞內附”;漢光武曾徙南匈奴數萬人到西河。這種政策可以“以夷制夷”,加強邊疆的防禦力量,但是也帶來了新的民族矛盾。

      西晉建立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數量已經頗有規模。司馬炎時代的郭欽指出“西北諸郡,皆為戎居”。惠帝時關中“戎狄居半”。這些“胡人”居住在關中和伊洛地區,包圍著西晉首都,形勢危機。侍御史郭欽曾向司馬炎建議將他們遷出塞外,但沒有實行。惠帝時期,江統作《徙戎論》,在此建議遷徙胡人,但依然沒有得到採納。

      西晉少數民族分佈

      西晉對胡人不加教化,使得他們的野蠻習俗得以長期存在,難以管理。江統在《徙戎論》指出:“戎狄志態,不與華同……士庶玩習,侮其輕弱,使其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同時西晉官員對他們進行壓迫欺詐,導致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銳。《晉書·阮種傳》載:“受方任者又非其材,或以狙詐侵侮邊夷,或幹賞陷利,妄加殺戮。”。許多胡人甚至淪為佃客或奴隸,如太原“以匈奴胡人為佃客,多者數千”;羯族人石勒曾被販賣至山東。

      但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交織在一起的時候,這些胡人必然就會爆發大規模的動亂,一發不可收拾。304年,匈奴人劉淵起兵反晉,得到大量少數民族和下層漢族人們的支援。隨後,石勒也在河北起兵。311年,劉淵之子劉聰攻陷洛陽,晉懷帝被俘。316年,劉曜攻破長安,俘虜了晉愍帝,西晉宣告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中“床”的別稱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