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美食理想

    秋季,草木凋零,氣清風寒、人體容易受疾病的侵擾,所以此時宜進食滋補的食物以生氣。要適當多食一些味酸甘潤的果蔬,飲食要注意葷素搭配,秋天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季宜選用的煨燉食物主要有百合、銀耳、山藥、藕、蓮子、薏米、鴨、豬肚、鴿肉、蛇肉、烏雞、鱉等。

    (一)蓮子薏米煨老鴿

    原料:蓮子50克 薏米30克 豬瘦肉150克 老鴿1只 姜5克 排骨250克

    調料:精鹽5克 雞精5克

    製作過程:

    1、先將豬瘦肉、排骨洗淨後斬塊,鴿子剁洗乾淨,蓮子、薏米洗淨備用。

    2、用鍋燒水,將鴿子、豬瘦肉、排骨焯水去除表面血汙,倒出洗淨。

    養生功效:祛燥、補血。

    (二)黨參老雞燉鱉

    原料:黨參10克 老雞500克 鱉1只 老薑10克 枸杞5克 紅棗10克 淮山10克 蔥10克

    調料:精鹽5克 雞精5克

    製作過程:

    1、先將老雞、鱉宰殺乾淨,老雞斬塊。

    2、用鍋燒水待沸後,放入老雞、鱉去除表面血漬,倒出洗淨。

    3、將老雞、鱉、黨參、枸杞、紅棗、淮山、老薑、蔥放入燉盅內,加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燉2.5小時後調味即可食用。(同樣採用小火煨燉的方法,這樣做出來的湯才更加鮮美)

    養生功效:提氣補氣、清肺去熱、滋補寧神。

  • 2 # 吳為群博士營養課堂

    早睡早起

    起居應當早睡早起,保養秋收之氣。根據陽氣收斂的特點,在起居方面氣候由熱轉涼,注意及時增添衣物

    多吃滋陰潤燥物

    處暑後的天氣多半以乾燥為主,應多喝水補充水分,還可多吃一些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如梨、葡萄等水分充足的新鮮水果,避免燥邪傷害。飲食應以清淡為主,合理營養,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物,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物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

    處暑節氣適宜食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

    如:百合蓮子粥

    百合入肺,有很好的清肺潤肺的作用,而蓮子入脾,可以起到健脾安神的作用。飲用這款粥對於剛入秋的溫燥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晚上室溫不宜低

    處暑時節過後晝夜溫差逐漸加大,白天雖然酷熱,但夜間涼爽,晚上睡覺時空調溫度不宜過低,26℃以上為宜,或改吹風扇,但不要對著直吹。頻繁出入空調房的上班族要注意預防感冒。

    白蘿蔔綠茶:可以預防感冒,順氣助消化,對於咽喉炎、扁桃體炎、聲音嘶啞、失音患者,還可以用白蘿蔔搗汁與薑汁同服。

    做法:將白蘿蔔洗淨,帶皮切成圓片,放入鍋中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燒沸後轉小火,煮約15分鐘。煮好後,關火,加少許鹽,放入綠茶,蓋蓋子悶約5分鐘後代茶飲用。

  • 3 # 小凱的美食日記

    “三伏天”過後也代表著秋天的到來,出伏後到秋分時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段內,是一年中氣溫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老人言:“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這段時間最是兇險,晝夜溫差拉大最容易導致血壓波動,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記住下面這兩點,讓你安心少風險,健康生活一輩子。接下來,小夥伴們請注意,我要開始敲黑板了!

    第一點就是要吃的“滋潤”

    此“滋潤”非彼“滋潤”。並不是說要你吃一些大補的食物,相反,是一些很平常但卻有很好的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比如冬瓜、洋蔥、蘋果之類的。

    冬瓜:冬瓜味甘、性寒,有消熱、利水、消腫的功效,所含的鈉對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冬瓜肉及瓤有利尿、清熱、化痰、解渴等功效,冬瓜帶皮煮湯喝,可達到消腫利尿,清熱解暑作用 。

    洋蔥:洋蔥不僅富含鉀、維生素C、葉酸、鋅、硒,及纖維質等營養素,所含的前列腺素A能擴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從而幫助降低血壓,預防血栓的發生。除此之外,蘿蔔、海帶、蘑菇等都有助於滋陰潤燥,適量食用有益於身體健康。

    第二點就是要“多喝水”

    千萬不要以為我和那些直男癌一樣只知道讓你們多喝熱水,我的這個水可以真的有益於你們的身體健康,不只是說說而已哦!

    初秋喝水也有講究,要喝“加料”的。荷葉茶就是一種不錯的選擇。荷葉有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這個時間多喝一些荷葉茶,可以將心血管意外風險降到最低。每天將幹荷葉連同山楂、決明子等煎湯代茶飲能更好地降脂、降壓。而且荷葉具有的清熱解暑的效用對於燥熱引起的不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其實,光注意這兩點是遠遠不夠的,在吃飽喝足之後小夥伴們也要注意睡眠質量、穿衣習慣等,綜合養生才能讓我們全方位無死角躲過這個伏天之後“殺人不眨眼”的這一個月。

  • 4 # 大媽聊養生

    “一葉落而知天下之秋也”,入秋後,天氣愈發變涼,早晚溫差很大。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預防秋邪入侵呢?

    調整起居

    秋天的作息規律要從夏天的晚睡早起改變成為早睡早起,早睡以順應天地的變化來收斂陽氣,早起使得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過。

    秋天特別講究“春捂秋凍”,但是很多人是理解有誤的,以為“秋凍”就是即使感到很冷了,也不需要加衣,需要凍一凍,實際上“秋凍”因人、因天變化而異酌情添減衣物,尤其是小孩喝老人,其生理功能差,抵抗力弱,在進入深秋時就要注意保暖。

    滋陰潤燥

    秋季乾燥,而燥乃六淫之瀉,易耗津液,所以這個季節,養生的重點是養肺潤肺。

    平時飲食上應該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梨、甘蔗、芝麻、菠菜、豆漿、蜂蜜、藕等,以益胃生津。

    儘可能少食蔥、姜、蒜等辛味之品,以免致使肺氣旺盛,進而傷及肝氣。

    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立秋以後,瓜果不可多食,否則會損傷脾胃,容易引起腹瀉等疾病,特別是脾胃虛弱的人。

    年老胃弱者,可採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精神調養

    秋高氣燥,很容易令人心情煩躁,所以這個季節還要注重精神養生。

    秋天精神調養,以“收”為要,做到“心志安寧”,意識是用收斂神氣的方式,使秋氣平,使肺氣清,簡單地說,就是要“清心寡慾”,培養樂觀情緒,以避免肅殺之氣。

    另外,秋風、秋雨常令人心生秋愁。

    尤其是老年朋友,常常有蕭條、淒涼、垂暮之感,如果遇上不稱心的事,極易導致心情抑鬱,此時身邊人也要多注意家人的情緒,多一起出外走走,登高遠眺,減少過度傷風悲秋影響肺氣。

    運動鍛鍊

    秋高氣爽,是運動鍛鍊的好時期。

    此時機體活動隨氣候變化而處“收”的狀態,陰精陽氣也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所以秋季運動專案不宜過猛,可採取散步、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運動專案。

    中老年人可根據自身的狀況進行選擇,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慢跑、快步走、呼吸操等。

    太極拳等傳統健身運動是老年人、體質虛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鍛鍊方法。

  • 5 # 悠悠我家

    秋季養生介紹

    秋季養生貴在養陰防燥。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而養陰的關鍵在於防燥,這一原則應具體貫徹到生活的各個方面。

    秋季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所以,順應秋季的自然特性來養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養生種類

    起居養生:秋季應做到早睡早起,注意新增衣物,防止因受涼而傷及肺部。

    精神養生:保持內心寧靜,情緒樂觀,舒暢胸懷,拋開一切煩惱,避免悲傷情緒,是秋季養肺的一個好方法。

    房事養生:秋季應注意順應自然界收藏的規律,節制房事,蓄養陰精。

    飲食養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橘子、獼猴桃、白蘿蔔、白梨等,以收斂肺氣;少吃辛辣食物,如蔥、姜等,可避免發散瀉肺。銀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潤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養肺,可適當喝些雞湯、骨湯等。

    運動養生:秋季是運動鍛鍊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專案進行鍛鍊,如爬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

    藥物養生:秋季藥補的基本原則應以滋潤為主,忌耗散。常用的藥物有西洋參、沙參、芡實、玉竹、天冬、麥冬、百合、女貞子、胡麻仁、乾地黃等。

    秋季,氣溫開始降低,雨量減少,空氣溼度相對降低,氣候偏於乾燥。秋氣應肺,而秋季乾燥的氣候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面板乾燥,便秘等症狀,重者還會咳中帶血,所以秋季養生要防燥。

    秋季,在燥氣中還暗含秋涼。人們經夏季過多的發洩之後,機體各組織系統均處於水分相對貧乏的狀態,如果這時再受風著涼,極易引發頭痛,鼻塞、胃痛,關節痛等一系列症狀,甚至使舊病復發或誘發新病。老年人和體質較弱者對這種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注意防涼。

  • 6 # dfkbs-lt

    秋季傷肺生秋燥,應多喝些薑糖水,秋季少吃辛辣食品,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多喝開水,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的食物為主,多吃冬瓜湯,連藕湯,白蘿蔔花生湯,大白菜湯,白梨銀耳湯等,可多食白梨,西瓜,香蕉,蘋果,哈蜜瓜,荔枝等,晚上用鹽水泡腳,醋水泡腳,秋季補腎有利於強壯身體,補腎食物有:淡菜,泥鰍,蝦,牡蠣,鵪鶉,雞蛋,驢肉,按照以上方法食用,肯定能過好秋季。

  • 7 #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秋天說來就來了,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即便在南方,近期下的幾場雨,也讓之前的高溫天氣逐漸的涼爽起來,尤其是在一早一晚的時候,能夠明顯感覺到“秋高氣爽”了,那麼進入秋天后應該如何飲食來幫助養生嘛?能隨便的進行“貼秋膘”來進補嗎?其實秋天養生還是有很多的坑的,需要儘量的避免,以免給身體帶來負擔,反而起反作用。

    秋天養生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飲食要均衡的搭配,可以吃羊肉等進補的食物,但是也要注意葷素搭配,多吃新鮮的蔬菜,以及適量的吃新鮮的水果,以免吃了過多的魚,肉等食物,引發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以及痛風等疾病,最好平時的飲食再搭配一些豆製品對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作用。另外還要注意進入秋天以後,就要開始防燥了,所以飲食中應該少辛辣,比如蔥,姜,蒜,辣椒等等辛辣的食物儘量少吃,以免肺氣過盛,會傷及肝臟。

    所以對於秋天來說,應該吃一些酸的食物,來幫助祛除燥氣,補氣潤肺,有益肝脾等作用,比如一些石榴,葡萄,山楂,蘋果,柚子等等。另外還可以吃一些如橄欖,百合,銀耳的辦法食物來幫助潤燥。飲食應該做到規律三餐,少食所餐,並且要注意戒菸限酒。

    除了飲食上需要注意的以外,還要注意“秋乏”的問題,進入秋天更應該規律的作息,每天早睡早起,建議最好每天兩睡,每天晚上最好在10點以前入睡,中午還可以再來一個午覺,可以很好的緩解“秋乏”。進入秋天,天氣開始涼爽,也可以開始運動了,每天適量的運動1個小時,更可以幫助增強體質,以及抗病能力。

  • 8 # 健康與生活管理

    立秋之後,秋季的風高氣爽之意會越來越濃,秋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涼爽乾燥,燥乃秋之主氣,中醫稱為“秋燥” 黃帝內經認為,秋季開始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在這種陰陽力量調整的過程中人們的情緒很容易出現波動,比如煩躁,傷感,容易患傷風感冒嚴重的話會出現呼吸急促,胸悶,咳嗽等症狀。 秋季的養生飲食也是要多吃養陰潤燥止渴的食物,比如蜂蜜,銀耳,百合,大棗等,只要有利於陰精內收的食物都可以成為人們首選的食材 第一節,立秋夏伏熱還在,去溼工作不能鬆懈 黃帝內經中說到,溼氣通於脾,也就是夏季的溼熱兩邪都是導致人體發病的外邪,而這兩種外邪會對人體的脾起作用,導致脾氣不足 脾喜燥惡溼,溼邪留滯於人體的時候最容易傷脾,溼為陰邪,陰邪常與陽氣對抗,所以會損傷陽氣,導致脾陽不振,水溼停聚,發展起來就是水腫或腹瀉。《素問至真大要論》中,諸溼腫滿,皆屬於脾的說法,《素問天元經大論》中,溼勝則漏洩,甚則水閉肪腫。長夏七月,暑氣未消,人們依然喜食生冷瓜果,冰凍飲料,更助溼邪,損傷脾陽,因此,秋七月易見腹滿腹瀉之類的疾病。情況嚴重的,比如風溼性關節炎。 《素問金匱真言論》中說道,秋氣者,病在肩背。因長夏之溼與早秋之風相和,引發了所謂的風溼性關節炎類病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說,秋傷於溼,冬生咳嗽,冬季常見的氣管炎,咳嗽,其實就是由於脾陽不振引起的,不能運化水溼,水溼停聚而生痰,早秋脾傷於溼,就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復發種下病根,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儲痰之器的說法。 立秋期間,按摩豐隆穴,足三里穴,脾俞穴,可以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 豐隆穴是化溼的要穴,脾俞可以健脾和胃,讓人胃口大開,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三穴按100次能夠起到保養腸胃的功效。 《神農草本經》把茯苓列為上品,稱其久服安魂養神,不飢延年。茯苓在立秋時節是一位去溼良藥。 茯苓的去溼作用很是顯著,但是因為茯苓為利水滲溼佳品,陰虛火旺,口乾咽燥者或者有老年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尿的人不宜食用,除茯苓外,山藥,豇豆,芡實,小米等食物具有健脾益胃的效果,都可嘗食多吃。 《本草綱目》則稱,是醫治暑病,以香薷飲為首藥,辛溫散通,故能解寒鬱之暑氣。 香濡飲做法 克香薷10克,白扁豆克5,厚朴5克,煮水即可。厚朴有下氣,躁溫,消脹的功效,扁豆為滋陰藥,清熱解毒,健脾化溫的功效。

  • 9 # 好萬家健康商城

    初秋天氣要開始轉涼了,晝夜溫差也即將拉開距離。這個時候就要注意養生了,那麼秋天該如何養生?

    1、不要大吃大喝,應保持飲食均衡。防治熱量和營養過剩。

    2、飲食清淡,拒絕所有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瓜果。秋季重在養肺,因為空氣乾燥,容易引發咳嗽。所以要多吃潤肺的食物,多吃梨、多喝水。

    3、天涼好個秋。秋天應多吃滋補的溫性食物,不能吃涼性或寒性的東西。不然很容易拉肚子。

    4、秋天面板很容易乾燥缺水,因此要勤護膚,給面板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防脫皮。

    5、可以的話多煲雞湯喝,給身體補補營養。作息規律、多運動,提高免疫力。

  • 10 # 膠東媽媽面

    秋季還容易出現秋燥,導致咽乾、口燥、音啞、傷肺等,出現面板乾澀、皸裂等症狀。在飲食上以滋陰潤肺,不膩不燥為原則,可適當吃些百合、沙參、桑葚、銀耳等食物。

    二、平補多防病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理,抓住秋冬進補的最佳時期,科學進補可恢復和調節人體各髒體機能,預防多種疾病,增進人體健康。

    脾胃不適是進入秋季時常見的現象,應在秋季進補前給一個調整期,可先適當吃些富含營養、易於消化的食物,如魚、雞蛋、山藥、蓮子、奶類、豆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調理脾胃。

    胃病是秋後的多發病,原有胃病患者更易復發,因此,秋季要養護好胃,注意胃部的保曖,適時增添衣服,睡覺謹防受涼。飲食上,首先要吃好早餐,溫熱適當,不宜過熱過涼,應喝些熱的稀飯、燕麥片、豆漿、芝麻糊等,吃些饅頭、麵包、雞蛋、豆製品、花生、瘦肉、蔬菜和水果等;其次,飲食以溫軟淡素為宜,做到少吃多餐,定時定量;再次,進食時細嚼慢嚥,以利消化吸收,減輕胃腸負擔。

    呼吸道疾病容易在秋季發作,感冒、支氣管病和哮喘病等都是此時的高發病。這時的養生重點是加強身體鍛鍊,注意早晚不要受涼,保持口腔清潔,飲食上應以清潤、溫潤為主,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等食物,還要多喝開水、淡茶、牛奶、豆漿、果汁飲料等。老年胃弱的人,可在早晨喝些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平時要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生冷炙燴醃菜和辛辣酸鹹甘肥的食物。

    三、進補講方法

    秋季進補不是一陳不變,而是有先有後,講究方法。科學的滋補方法是先排毒,再養胃,最後進補。

    排毒主要是對三個主要器官的毒素進行清理:一是肝臟排毒,可多吃些胡蘿蔔、大蒜、葡萄、無花果等食物;二是腎臟排毒,飲食上可多吃些黃瓜、櫻桃等有助於腎臟排毒的蔬菜水果;三是潤腸排毒,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些魔芋、海帶、黑木耳、豬血、蘋果、蜂蜜、糙米等。

    養胃是排毒後,先補充一些富含營養且又易於消化的食物,如魚、瘦肉、雞蛋、牛奶、山藥、蓮子、蜂蜜等,以調理脾胃功能,為進補做好準備。

    進補是秋季養生的關鍵環節,應以平補為宜,選用溫寒之性不明顯的平性滋補品,要甘潤溫養,調養肺臟,多吃水果,如梨、葡萄、大棗、柑橘、甘蔗、柿子等。

    四、飲食知宜忌

    秋季進補應遵循科學,不可亂補。在飲食調養上應注意宜忌:一是宜甘潤溫養,忌虛實不分;二是宜調理脾胃,忌無病亂補;三是宜循序漸進,忌恆補不變;四是宜葷素搭配,忌凡補必肉。

  • 11 # 素頤堂養身知識b

    秋季天氣往往乾燥、少雨,人體面板可能會因此變得緊繃,甚至起皮脫屑、毛髮枯燥無光澤、頭皮屑變多、嘴唇乾燥或裂口,這就是所謂的“秋燥”。所以在此期間要注意防燥,飲食起居也要調劑周到。

    處暑暑未消,養生潤為要

    處暑並不意味真正的秋涼,所以養生保健應以滋陰和祛暑並重。

    早臥早起

    日常起居調養宜早臥早起,“早臥”可調養人體中的陽氣,“早起”則可使肺氣得以舒展,防止收斂太多。

    喜潤惡燥

    此時應該多喝水補津液,適當補充滋陰潤作用的食物,如粳米、糯米、南瓜、蘿蔔、蜂蜜、芝麻、百合、銀耳、梨等,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後,天氣轉寒,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則要少吃或不吃了。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而肺對應秋季,為嬌髒,喜潤惡燥,故飲食原則應少吃煎炸、辛辣等食物。保持居住環境的溼度也是潤燥的重要環節。

    養脾祛溼

    處暑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氣溫還是較高,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祛溼,養護脾胃,夜裡不要貪涼,不要多吃冷飲,以預防胃腸道疾病。經過苦夏的煎熬,很多人往往有乏力、食慾不振等脾胃虛弱的臨床表現,因此要重視調理脾胃,以排出體內的溼熱之邪,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為冬季養生做好準備。

    秋凍捂當道,捂住三部位

    老話說,春捂秋凍,但像肚臍、後背和雙腳可凍不得,反而要捂一捂。

    秋捂肚臍——— 拒絕露臍裝。初秋的露臍裝成了街上一景。但肚臍歸屬任經,對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歸這裡管,風寒入侵會誘發痛經等婦科疾病。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人就別指著被子護肚臍了,還是穿上睡衣更保險。

    捂後背——— 涼蓆趕緊撤走。後背上的督脈有溫陽的作用,因此,養護陽氣就要讓後背暖一暖。睡覺還鋪涼蓆的趕緊撤下來。

    捂雙腳——— 穿涼鞋要穿襪。“頭對風,暖烘烘;腳對風,請郎中。”頭部適宜保持相對低溫,而足部應注意保暖。腳上有很多穴位,如足三陽經的起點,掌管著肝脾腎等重要器官,受風著涼自然會影響這些器官的正常工作。因此,還不捨得脫去涼鞋的人,一定要穿上襪子再穿涼鞋。

    木瓜銀耳粥

    木瓜100克,銀耳10克,枸杞10粒,糙米100克。常規烹調。

    功效:養陰潤肺,健脾祛溼,滋潤面板,防止皺紋過早出現,保持面板幼嫩,延緩衰老。可治療燥熱咳嗽、乾咳無痰、眼睛乾澀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的我們還有夢想嗎?